孔孟之鄉市縣區地名的由來及美食分佈

山東省濟寧市是孔孟之鄉,原有12個縣區市,現在市中區已經與任城區合併。網上見到多種縣(區、市)名介紹,唯禮佛大道網友所載圖文並茂,轉載以與各位議員分享。

濟寧是以濟水得名,當今山東境內的黃河基本上就是濟水的故道。“濟寧”一名的出現是元至元八年,即1271年,升濟州為濟寧府開始的,濟寧一名的由來,是因“濟水南會泗,北會汶,州居其中,故以濟寧為名”。又因鉅野一帶曾被河水淹沒,而任城“地勢高亢,關津險阻”,“可保安寧”,故名濟寧。

孔孟之鄉市縣區地名的由來及美食分佈

濟寧行政區劃地圖及美食分佈(上、下)

孔孟之鄉市縣區地名的由來及美食分佈



任城歷史悠久,遠古時期,這裡居住著華夏民族先人之一的東夷族原始部落。夏朝時期,太昊(伏羲氏)後裔有仍氏(亦稱有任氏,任、仍古時同音)就在這裡建立了仍國。周朝時期,仍國被封為任國。春秋戰國時代任國先後隸屬於魯、宋、齊國。秦統一中國後,廢任國而改為任城縣。這是“任城”稱號的最早由來。

兗州之名由來已久,《爾雅·釋地》記載:“濟河間曰兗州”。我國上古行政區劃中有九州之說.兗州即為九州之一,相傳以發源於河南省濟源縣王屋山的沅水而得名,沅與兗字同音,通用.《辭源》中有“濟河間其氣專質,厥性信謹,故曰“兗”。意思是說濟水與黃河之間,所處條件特好,人的氣質誠實謹慎故稱兗州。

孔孟之鄉市縣區地名的由來及美食分佈

曲阜相傳為古帝少吳氏的都城,殷商時代的奄國,三千年前的魯國都城,今日的曲阜城為明代所重建。“曲阜”一名始見於《禮記》,東漢應邵曾解釋說“魯城砂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阜字作土山解,現曲阜城東有土山叫防山,蜿蜒曲折,形成龍形阜地,這就是曲阜之名的由來。

孔孟之鄉市縣區地名的由來及美食分佈

鄒城古屬夷地,夏屬九州中的徐州之域,殷屬奄國,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滅商建周,封曹俠於此建邾國。春秋魯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5年)遷於嶧,重建國都於嶧山之陽。至穆公時(公元前480年前後)改“邾”為“騶”。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始設“騶縣”。至唐時“騶”為“鄒”。1992年鄒縣撤縣設市更名鄒城市。

孔孟之鄉市縣區地名的由來及美食分佈

孔孟之鄉市縣區地名的由來及美食分佈

微山縣以微山湖得名,微山湖以微山得名,微山以微子得名。微子名啟,是殷紂王庶兄,原封地於微,故稱他為“微子”,(子是爵位)現微山島主峰頂上有微子墓,系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微子墓在微山島西北部的一個小山上,這山因微子墓而得名,湖又因山取名,縣也因山而冠名。

孔孟之鄉市縣區地名的由來及美食分佈

孔孟之鄉市縣區地名的由來及美食分佈

梁山縣以粱山得名,梁山,本名“良山”,後易名“梁山”.易名原因有三說:一說良山屬梁國境域,傳說為皇家獵場,梁孝王劉武曾遊獵於此,故更名為“梁”。二說梁孝王田獵終於此,中暑身亡葬良山之陽,遂易名“梁山”。三說是因避東漢武帝叔父劉良的名字,便改“良”為“梁”。

金鄉縣遠在氏族部落時期是有仍氏(緡姓)聚居的地方。縣名起源於西漢.以山得名。漢武帝天漢四年(公元97年)封其子為昌邑王,十一年薨.葬於高平山,初在山北鑿墓,得白兔,以為不吉,更葬山南,鑿而得金,故改名曰金鄉山.縣名自此始沿用至今。不過至今金鄉也沒有開採金的歷史記載,以“傳”得名。

魚臺縣舊城海子景區位於魚臺縣王廟鎮舊城裡村一帶。舊城原名黃臺市,因黃水不沒而得名。歷史名人有孔子七十二賢之孝子閔子騫,樊子遲、宓子賤等。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七月,黃河決口於銅山縣的孫家集。9月13日,洪水灌城,官舍民房全部倒塌,城址淪為湖泊。為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

孔孟之鄉市縣區地名的由來及美食分佈

汶上縣春秋為中都,戰國稱平陸,漢改東平陸,後齊稱樂平,隋複稱平陸,唐天寶元年複稱中都,金貞年改稱汶陽。汶上作為專用地名始於金泰和八年(120日年),因地處汶水之濱而得名。汶上取名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汶上地處汶水下游。下字是不吉利的字眼,即使有下人們也不說下。因此就出現了汶上之名。

孔孟之鄉市縣區地名的由來及美食分佈

孔孟之鄉市縣區地名的由來及美食分佈

泗水縣五帝時為古都近畿,夏商有卞縣北周後的各朝,歷代置縣.縣名幾經變更,直至隋朝置泗水縣。其名稱以泗河而得名,泗河古稱泗水,為禹治九水之一.泗河發源於泗水縣泉林鎮東陪尾山麓,以趵突、洗缽、響水、紅石泉四源併發匯流成河而得名。

孔孟之鄉市縣區地名的由來及美食分佈

嘉祥故地原屬鉅野、任城二縣,南宋高宗十年分任城、鉅野之民置嘉祥縣,屬濟州所轄。嘉祥一名,據《左傳》記載:十四年(即公元前480年),西狩大野(現鉅野東北一帶),獵獲麒麟一隻,麒麟為太平之獸,屬吉祥之兆,因獲麟地在嘉祥縣境內,故以“祥瑞”之意取“嘉祥”置縣名,沿用至今。

來源並於地名眾議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