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學生鄭俠為何要冒欺君之罪也要讓宋神宗看到流民圖?

熙寧七年(1074年),開封安上門一個收稅的芝麻小官鄭俠,眼見一些百姓流離失所。於是他找人畫了一幅《流民圖》,準備到皇宮交給宋神宗過目,誰知皇宮負責送奏章的人,對他不理不睬。無奈之下鄭俠決心冒著欺君之罪,謊稱有緊急情況,讓驛卒用快馬將 《流民圖》交到了負責接收全國奏章的銀臺司那裡。宋神宗看過《流民圖》之後一夜未眠,第二天宋神宗決定廢除部分新法,王安石也因此辭去宰相。

鄭俠原本是王安石學生,他為何要和老師作對呢?通常人們以為鄭俠是元祐派,他真的是為了維護官僚集團的利益而反對新法嗎?鄭俠為什麼要冒著欺君之罪也要讓宋神宗看到流民圖呢?

王安石的學生鄭俠為何要冒欺君之罪也要讓宋神宗看到流民圖?

鄭俠和王安石關係的轉變過程

鄭俠家裡兄弟姐妹很多,家裡有很貧窮,他立誓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他在南京清涼寺刻苦讀書。此時王安石正在南京守孝,鄭俠慕名前往拜訪王安石,拿著他寫的文章向王安石請教。此時王安石44歲,鄭俠24歲,王安石已經名滿天下,鄭俠卻還籍籍無名。王安石很欣賞這個後輩,兩人成了忘年交。

王安石看人很準,治平四年(1067年)鄭俠考中了進士,在光州負責司法工作。王安石任江寧知府時,兩個人再次見面,關係愈加親密。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做了宰相,開始主持熙寧變法。鄭俠此時對王安石充滿了崇拜之情,他期待大宋在王安石領導下走向太平盛世。

在地方上工作的這幾年,他親眼目睹了新法的種種弊端。熙寧五年(1072年)光州任職期滿後,鄭俠要回到開封等候新的職位安排。回京路上他每經過一個地方,就向當地百姓打聽他們對新法的意見。鄭俠對熙寧變法感到很失望,認識到新法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傷害到了老百姓的利益。

鄭俠再次見到了老師,此時王安石變法正需要人才,他本以為鄭俠可以成為變法的好幫手,準備安排鄭俠參加“出官試法”考試。出官試法是考核候補官員宋朝法律、時事,讓他們試斷案,合格之後就能當京官。對於鄭俠來說這是他的一個十字路口,憑著他和王安石的關係,鄭俠輕鬆就能獲得榮華富貴。

王安石的學生鄭俠為何要冒欺君之罪也要讓宋神宗看到流民圖?

王安石有一個學生叫李定,王安石、宋神宗詢問他百姓怎麼看青苗法,李定回答:“百姓們都說新法好!”李定立刻就升官為中央御史,掌握彈劾大臣大權。鄧綰同樣因為歌頌新法好,直接到開封做京官。鄧綰的老鄉都在痛罵、嘲笑他,鄧綰說了句千古名言:“笑罵從汝,好官須我為之。”鄧綰說你們隨便罵我、嘲笑我,反正我因此有了高官厚祿榮華富貴。

鄭俠卻沒有選擇李定、鄧綰那條升官的捷徑,他拒絕了王安石的安排。同鄉張勵曾經問他為什麼這麼做,鄭俠認為他並不擅長法律,怕因此辜負王安石的好意。而在寫給王安石的信中鄭俠說:“別的學生學的是先生的文章,文章好學,我要學先生的品格”。

王安石還很期望鄭俠能夠加入變法派當中來,他讓親戚黎東美帶話,希望鄭俠擔任修經局檢討。修經局主要的工作是負責撰寫、編輯王安石《三經新義》。黎東美說:“丞相的意思是先讓你先當修經局檢討,之後還會重用你”。鄭俠推辭說讀書少不能勝任,還是沒有接受這一美差。

王安石寫詩歌頌熙寧變法:“何處難忘酒,君臣會合時。深堂拱堯舜,密席坐皋夔。和氣襲萬物,歡聲連四夷。此時無一盞,真負鹿鳴詩。”鄭俠卻寫了一首詩:“何處難緘口,熙寧政失中。四方三面戰,十室九家空。見佞眸如水,聞忠耳似聾。君門深萬疊,焉得此言通。”諷刺王安石聽不進去反對意見。

王安石的學生鄭俠為何要冒欺君之罪也要讓宋神宗看到流民圖?

鄭俠一再推辭老師王安石的好意,又多次陳述變法的弊端,王安石不滿意鄭俠攻擊新法,鄭俠不滿意王安石聽不進去忠言,他和王安石的關係終於走向破裂。鄭俠為人很正直,不貪圖功名利祿,老師王安石給的大好前程他不要,反而和老師唱起了反調。

宋仁宗時期王安石也曾多次拒絕文彥博、歐陽修的推薦,不願意到京城任職。鄭俠一直以老師為榜樣,學習王安石的風範。這就是他一直拒絕老師安排官職的原因,在他眼中個人的榮華富貴並不重要。

鄭俠對王安石變法的看法

鄭俠對王安石變法的態度 ,通過他寫的《上王荊公書》可見一斑。鄭俠認為變法剛開始時,天下人無不歡欣鼓舞,過了沒多久新法就變了味道。其原因是有些人不考慮民間實際情況,急於求成用新法來謀求私利。

比如青苗法在浮光推行時,鄭俠還曾經與地方官吏辯論,誇讚青苗法對百姓有利。可是不到一年時間很多人就對青苗法開始不滿。青苗法的本意是幫助那些貧困人家,用意很好。可不應該強制攤派讓所有人都要借貸。

上面的官員定下了借貸指標,下面的官吏只求完成任務,如果完不成任務就要丟官罷職。於是地方官強制所有百姓都要來貸款,如果有人不貸款,地方官就會找他家麻煩。到了還錢日期,百姓只得減價賣糧食。本來用意很好的青苗法,執行變了味。

王安石的學生鄭俠為何要冒欺君之罪也要讓宋神宗看到流民圖?

鄭俠對免役法評價最好,免役法既減輕了百姓負擔,又解決了一部分的工作問題,國家收入也增加了。可是有些地方官員為了多收錢,連百姓的牛、羊、犬、馬、豬、狗、鐵爐子、鍋碗瓢盆、乃至睡覺的床、枕頭全都計算到百姓收入當中。這就太過分了。鄭俠反對的不是王安石變法,反對的是某些官員只求個人利益,不顧百姓死活的行為。

鄭俠為何要給宋神宗看流民圖

鄭俠任監門時經常見到逃荒的流民,他們扶老攜幼衣服破舊。鄭俠上前詢問他們為何要舉家逃荒。流民們說家鄉遭災,物價猛漲,無法生活下去,只能到外地尋找一條活路。又看到開封城外饑民吃草根樹皮,有的開封市民為了交稅,不得不賣妻子兒女。

北宋名臣范仲淹曾說過:“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河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北宋的一些優秀士大夫身上都有這種為民請命的精神。鄭俠目睹新法在執行過程中走了樣,對百姓造成了這麼多危害,身為一個有良知的士大夫,不能眼看百姓受苦卻默不作聲,於是才有了他冒死畫流民圖上書的壯舉。

王安石的學生鄭俠為何要冒欺君之罪也要讓宋神宗看到流民圖?

宋神宗看到流民圖之後大為震驚,作為一個在養尊處優的皇帝 ,他沒有想到變法害民到了這種地步。宋神宗廢除了部分新法,又下令開倉放糧賑濟流民。

而鄭俠卻因此捲入了黨爭漩渦,他先是進了詔獄,又受到英州編管的懲罰。宋哲宗即位後元祐派掌權,蘇軾曾誇獎鄭俠“以小官觸犯權要,冒死不顧,以成直言,其終始出處之大節合於君子殺身成仁,難進易退之說,”還推薦鄭俠做官。

鄭俠後來和司馬光、蘇軾等等大名鼎鼎的人物,名列元祐黨人碑,一生都在流放生活中度過。他生前最大的官職不過九品,一個九品芝麻官也因為為民請命,而名垂青史!幾百年後明朝有一位六品戶部主事海瑞,冒死寫了一封《治安疏》,為民請命。中國歷史上鄭俠、海瑞這樣仗義執言的士大夫,太難得了。

有人說鄭俠代表官僚階層利益,試想一下鄭俠如果考慮的是個人利益,高官厚祿唾手可得,而為百姓說話面臨的卻是殺頭坐牢。鄭俠人如其名有一股子俠氣,他是王安石真正的學生,也是宋代優秀士大夫的典範!

《西塘集》《宋名臣言行錄》《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