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估值1.3萬億美金超越蘋果世界第一?你怎麼看?

跟著遨遊太空看世界


受益於全球如火如荼建設5G網絡,華為在全球5G市場一騎絕塵。截止目前,已獲得60多份5G商用合同,推動運營商業務穩健增長,2019年前三個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4.4%至6180億元,淨利潤531以元。在5G這條賽道上,華為領跑全球,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甚至指出有些人評估華為市值1.3萬億美元(人民幣9.19萬億元),排名世界第一,超過蘋果當前1.1萬億美元市值。

只是倪光南指出華為估值1.3萬億美元顯得有點誇張,有意思的是,胡潤給出的數據,華為市值為1.2萬億元人民幣,倘若依據胡潤研究院發佈的數據,那麼蘋果市值是華為6.5倍(蘋果市值蘋1.16萬億美元,人民幣8.2萬億元。)

不過,依據非上市企業估值一般是利潤額2~30倍市盈率(P/E)計算,2018年,華為淨利潤593億元人民幣,倘若30倍市盈率,對應市值為1.78萬億元(約2520億美元)。雖然利潤並不一定決定市值,但會是其中一項重要參考依據。

不可否認,華為在5G這條賽道上,無論是5G手機,還是全球各國建設5G網絡,走在行業最前端,在這個新時代,華為作為一個領跑者,相比全球其他通信設備廠商陷入困境下,華為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需要指出的是,2019財年,儘管iPhone營收同比下降14.73%至1670億美元,在iPhone收入大幅下滑局面下,因服務及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迅猛增長,彌補業績缺口,使得全年營收只是微弱下滑2%。可以說,來自服務、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業務高速增長,是蘋果在資本市場得到大幅反彈的核心,並在iPhone11的助攻下,蘋果市值不僅再次重返萬億美元,且市值再次登頂全球,坐上全球市值冠軍寶座。


楊劍勇


華為是當今世界500強當中唯一沒有上市公司,對於華為如果上市市值多少的討論從來就沒有停過。就在日前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華為估值1.3萬億美元,是世界第一。倪光南院士這話一出便又引起熱議。



在小編看來,這個估值有點高了,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是美國的蘋果公司,其最新市值約為1.1萬億美元;中國市值最高的公司是阿里巴巴,其最新市值不到4600億美元;韓國三星電子的市值約3000億美元左右,華為與蘋果、三星兩家公司的性質比較類似,但蘋果和三星電子體量比華為大,它們的營收都是華為的2倍以上,淨利潤都是華為5倍以上,華為估值1.3萬億美元,確實太高了。

華為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製造商,也是世界第二大智能手機制造商,有四大業務部門,即運營商業務、企業級業務、消費者業務、華為雲業務。2018年華為營收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成為繼蘋果、三星之後全球第三家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的電子企業。



華為的股權太分散,它實行的是員工持股計劃,創始人任正非只佔有華為股權的1.01%,這樣的股權結構是不符合上市條件的,而且華為也根本沒有上市的打算,因此對於華為的估值是多少,我們也沒必要去糾結這個數字。


錦繡中源


先給結論,我認為是虛高了。

先說說華為估值1.3萬美元是怎麼來的。10月26日,在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介紹全球信息和通信領域企業市值排名,前10家中美國有6家,中國有華為、阿里和騰訊,最後一家是三星。華為沒上市,但評估市值是13000億美元,世界第一。

先看盈利能力,下面是蘋果、華為、騰訊、阿里2018年營收、淨利潤的情況:

2018年 營收(億美元) 淨利潤(億美元) 淨利潤率(%)

蘋果 2655.95 595.31 22.4

華為 1022 84 8.2

騰訊 443.2 111.5 25

阿里 355.3 87.1 24.5

從上圖可以看出華為的盈利能力同另外三家公司相比還是有所欠缺的。我認為導致其淨利潤及淨利潤率不然另外三家有以下2個方面:

1、蘋果和華為同是主營硬件的公司,但是因為IOS系統的原因,蘋果形成閉合的生態系統,在IOS領域內沒有競爭對手,蘋果軟件商店的盈利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華為不管在電信設備還是手機業務都要面臨眾多的對手,尤其在手機業務,很多公司都倒貼錢在做手機,在都使用安卓系統的情況下,只能他通過芯片差別來與對手拉開差距,希望鴻蒙系統出來後,能有所改善。

2、騰訊、阿里更像軟件公司,總所周知,軟件的盈利能力比硬件強很多。

當然一個公司的市值不能只看盈利能力,還需要看前景,我認為一個信息和通信領域企業公司有沒有前景,更多的是看他的用戶質量和是否具備不可替代性。蘋果公司、騰訊、阿里的用戶質量都很高,在自己的領域基本具有不可替代性。或者說在某些領域已經做到一家獨大的程度。反過來看華為,華為他的用戶是什麼,電信設備上是各大電信公司,其在5G技術上處於領先地位,相信在未來5G發展過程中,是各大電信公司最好的選擇之一。手機業務,華為手機也賣到了全世界,出貨量僅次於三星達到了世界第二。用戶數量是很多,但是我覺得還未達到不可替代性,華為尚未形成自己的生態圈。

當然華為這幾年的發展十分迅速,但是也遇到很多困難,如果能突破美國的封鎖,在系統和硬件上形成自己的生態圈。我相信在未來超越蘋果公司應該是肯定的。但是現在我覺得只能說和騰訊、阿里相當。


夜夜寧


太少了,宇宙第一的華為少說值1300000000000000000000000 萬億美元


愛黨愛國好群眾


如果蘋果市值是一萬多億美元,那麼華估值一萬三千億美元都是低估,應該是一萬五千億美元以上,從科技發展和前景來看蘋果向下走的趨勢,而華為是向上的趨勢,為什麼多數人(外國人)認為蘋果應該比華為高,是因為這些看到蘋果是美國企業,而華為是中國企業,這些人不願意也不想認為華為比蘋果更有前景。而倪光南反而更認為正因華為是中國企比蘋果更有前景。任何一個高科技企業前景最重要!


WSY自由自在


估值本來就是參照當下的價值,依據未來將創造的價值的一個預估。

估值1.3萬億美元,總體來說是不高的,依據如下。

第一,華為是全球第1個擁有全產業鏈的通信產業公司。預計不出五年它的產值將成為世界第1名。

第二,2020年開始產業互聯網工業4.0的建設將會進入大的爆發增長,工業4.0最核心的技術就是芯片它將滲透到了產業的各個環節。這一塊華為將大有作為。工業4.0的產值到20 25年,最少將會突破20萬億。

第三,華為的創新組織系統,全員持股多股東合作的模型,將價值無限,它的創新組織系統讓人才能夠自動更新採用換屆制,沒有傳承的問題。當然基於這一點,它將吸引大量的世界頂尖人才加入華為。成為世界第1名的公司,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基於以上3點,華為成為世界第1名的公司只是遲早的問題,而且應該不會超過5年。5年以後市值第1名的公司將會是多少呢?可能將超過1.5萬億美金。當下華為1.3萬億美金的估值實時不高。

以上是我的一些觀點,可能不夠全面,有關產業互聯網,5g產業互聯網如何落地?請關注 頭條號,謝謝大家。


商界老玩童


我認為是這樣啊!主要是多個世界第一

第一,通訊領域世界第一,尤其是在5g領域的突出表現。光專利費都能收到手軟。像高通在中國手機企業,除了芯片之外就是專利費。高達手機整體售價的3-5%。現在也只有華為能不交高通專利費(相互抵消了)!其他手機廠商全部要給。但是華為一直沒有給中國企業要過專利費。只給國外企業要。偉大

第二,手機市場佔有率世界第二。並在不斷超越。去年年銷量突破兩億臺。今年提前64達到目標。還是在美國到處喊盟友和美國企業封殺的情況下。世界第一隻是遲早的事情。

第三,華為在芯片領域已經是世界一流的存在。不光在手機芯片,電腦芯片,還有服務器芯片還有其他電子產品芯片。市場佔有率都有很大提高。為中國製造的商品節約了大量成本

第四。華為的光量子通信已將趕超前沿。

第五,華為的鴻蒙系統,直接是面相下一個未來的系統,萬物互聯的系統,加上國產廠商的大力支持。一定大有前途。

價值萬億絕對不是問題。因為它的潛力太大了,有中國市場做後盾,未來真的是一飛沖天


我去去你大爺的


美國的佈局很大,先說說美國的科技,各行業都做到領先甚至壟斷,然後各領域一但發現後起之秀,就會猛烈打壓和收購(華為就是個例子),持續保持各領域都是領先,這是美國要保持和持續發展的必走之路,以上是前言,接下來美國一但做到壟斷,欺負和打壓弱小的國家手裡就會有致命的王牌,專治各種不服,如果想打壓某個國家,科技戰很容易把一個弱小的國家搞癱瘓,美國為何這麼牛逼?源自於很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做大的全球化的佈局,現在想想甚是可怕,就比如華為5G,美國打壓華為可以讓加拿把任正非的女兒拘留(試問別的國家有這個底氣嗎),美國打壓華為不惜一切代價的,因為一旦把華為打垮,全球在通訊科技方面就沒有和美國抗衡的了,美國及使出現菱鏡門事件,別的國家也不能把美國怎麼樣,還得照樣使用美國的設備,因為沒有設備替代(一旦有科技企業崛起就會被美國打壓),美國通過監聽可以獲取更多的機密信息(比如印度想做某方面的尖端科技,美國馬上就知道,或是馬上掌握核心技術,久而久之你有的美國都有,你沒有的美國也有,這就是吸百家之所長與一身),誰能與之抗衡?話有點扯遠了,美國打壓華為不僅動用了國家力量,而且還動員或是威脅周邊國家共同抗衡華為,霸權的嘴臉已經擺在桌面上了,華為的崛起不僅僅是帶中國走上科技創新之路,其實很多國家早就想擺脫美國的束縛,只是沒有更好的靠山,不敢與美國抗衡,華為的崛起或是站穩腳跟後,這些國家就會有選擇的機會,或是美國打壓不給系統用,中國可以提供,不至於抵抗就被美國整癱瘓,所以間接性的也給中國做帶頭大哥樹立了一面旗幟,由此可見,大家支持華為,絕對是支持中國發展,華為強大,就會慢慢的佔領美國個各尖端科技領域,支持蘋果只會讓自己被奴役的時間更長久而已!



達摩院大廚


由於華為公司秉承永遠不上市的原則,華為估值第一,是不是超越蘋果永遠是不可能實現的命題。所以華為的估值多少對於多數網友屬於閒人操閒心。

但對於真心關注華為的網友一個無疑是好消息,儘管不可能實現。

但倪光南作為計算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在10月26日,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介紹全球信息和通信領域企業市值排名專門提到華為的估值排名,絕不會無的放矢。

我們知道一件事情對於他人有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之分。

華為雖然本身沒有上市,但華為的供應商許多都是上市公司,對於它們則有直接的影響,關注資本市場的都知道“華為概念股”,“華為概念股”的走勢遠遠好於大盤指數,這就是間接影響;而對於購買相關公司股票的機構投資者和散戶則有直接的影響。

以華為連續多年的鉅額研發投入和各種研發專利成果的連續公佈,倪光南的話無疑是向(國內國際)市場傳遞出:華為公司是成長性非常高的企業。

倪光南是計算機專家對於蘋果三星計算機等行業肯定了解的非常清楚,那個企業未來的成長性高無疑也比我們清楚許多。

所以倪光南的言論重點,更多的是給與華為公司相關者(市場)傳遞出一種對於華為未來成長性的信心,而不在於華為的估值是否了超越蘋果。


蒐藏夾


10月初胡潤髮布了今年的企業市值排行榜,該榜單將華為的市值預估為12000萬元,現在倪光南表示估值應該是130000億美元,看似數字差不多,但單位換成了美元這差距就顯得很大了,對於這個估值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如何理解胡潤12000萬元的:胡潤的估值應該是按照企業市盈率來計算的,參照物應該為蘋果等科技公司,我們不妨來看看全球手機銷量榜上的企業市盈率,蘋果市盈率為19.14,小米市盈率為17.37,而三星的市盈率僅為6。

如果按照市盈率走的話,華為12000萬元的估值是差不多的,況且華為還是實體制造業企業,屬於重資產企業,投入產出相對要小於阿里、騰訊這些輕資產的互聯網企業。從資本家們的角度看,自然是阿里、騰訊更賺錢,市值高於華為顯然更合理。

倪光南的13000萬美元估值如何看:

倪光南提到的估值顯然不是根據市盈率來的,其在對外講話中提到了華為當前在信息和通信領域的成就,因此認為13000美元估值沒問題。

從這個觀看來看的話,倪光南是以企業在當前領域做的成功與否來決定了估值。華為通信領域第一,5G技術領先全球,手機終端領域做到了第二,這些成就讓倪光南覺得華為市值全球第一沒問題。

我覺得這種看法挺樸素,企業在自己領域內做的好,並且對全球技術產生了重要影響,獲得較高的市場估值完全理所應當。

作為國人我支持倪光南的看法

作為一個國人來說,我支持倪光南的觀點。

華為7000多億營收,真正的全球化企業,在技術領域不僅遠強於騰訊、阿里,更重要的華為的通信技術是底層建築,是地基,其重要性遠超過騰訊、阿里這種單純的互聯網企業。

因此,胡潤對華為12000億元的估值僅有騰訊、阿里的四成,顯然不合理。他的估值完全是按照西方資本市場能否給投資的資本家們帶來多少利潤來計算,能多賺錢的就高估值,不能賺錢的就是低估值。

Lscssh科技官觀點

華為現在是全員持股,這點也是讓美國等歐美西方國家非常不滿的,因為這種方式讓投資機構(資本家)們無法從華為身上賺取高額收益,他們這些機構賺不到錢自然是不滿意的,支持對華為封堵也是必然。前階段,歐美部分人曾叫囂讓華為向資本市場開放,讓各個投資機構參與進來。你看,這才是人家的核心目標,控制你,給他們利潤!

最後想說,倪光南的13000萬美元估值或許有點高,但還是很合理!華為這樣以技術實力打市場的企業就應該有高估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