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的“拜拜”,是迷信還是文化?

閩南的“拜拜”,是迷信還是文化?

旅居廈門十幾年了,我深深地迷戀這座恬靜、祥和的小城。曾遊覽過很多地方,領略過無數的名山大川,但總覺得那些名勝的秀美添加了更多人工的雕琢,略顯浮華。我覺得廈門的美,不只在於山水,而更在於她那些獨特樸素的民間文化,這裡介紹一個在閩南盛行很久的習俗----“拜拜”,我想身在廈門的人都不會陌生。


閩南的“拜拜”,是迷信還是文化?


在北方的家鄉,也有少數有這樣信仰的人,每逢初一,十五,便有些禱告、祭祀的小儀式,但只是鳳毛麟角,來廈門後才體會這裡樣執著的信奉是那樣的普及。據說廈門本地人幾乎家家都有供奉,雖很少得見,但做生意的人每月初二、十六的“拜拜”卻早已耳濡目染,那嫋嫋的煙火,那虔誠的、莊重的場面會讓你不禁讚歎。

我是個小生意人,開了幾間店鋪,和我合作的是位相識多年的兄弟,也是位大學生,他是個地道的莆田人,也是來廈門打拼多年。他做事非常勤勞,也非常嚴謹,是位不可多得的搭檔,也許是世世代代的薰陶的緣故,他是個虔誠信仰“拜拜”的人,他每天早上都會早來幾分鐘,開門後第一件事就是上香祈願,祝願我們的生意紅紅火火。

每逢初二、十六,就會更會早些來,在土地神位面前擺上豐盛的貢品,並在紅色鐵桶裡燒些紙錢,每次看他舉行“儀式”時臉上都帶有一絲欣慰的笑容,看他如醉如痴的樣子彷彿期間寄予無限期望。不僅如此,神龕旁邊總是被他打掃的乾乾淨淨,每次都是小心翼翼,生怕有半點對“土地公公”的打攪或者不敬的地方,此刻,讓我總會想起《西遊記》中唐僧掃塔的片段,頓生敬畏、肅穆之情。這個習慣他多年來風雨無阻,從未懈怠。也許我們生意一直很順利有他祈願的功勞。我們一起開了幾間店鋪,為此他總是把請“土地”的事情列為頭等大事,認真選位置、訂製佛龕、請土地,一絲不苟。


閩南的“拜拜”,是迷信還是文化?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拜拜”這個習俗究竟是迷信還是文化信仰?通過多次調查和與當地人交流,可以領悟其中的一些玄妙。原來閩南人“拜拜”的風俗由來已久,最初的出現和盛行是因為在很早以前,這裡的人們大多以出海打漁為生,大海給予了這片土地很多美好的希冀,有時也會給人們帶來恐懼和憂慮。為了生計,出海的漁人往往迎著洶湧的波濤去尋找他們的夢,而家人則最擔心的是他們能平安歸來,總有一種方式需要傳遞和表達,因此就產生了“拜拜”的習俗。雖然歲月變遷,閩南已經成為一個聞名遐邇的地域,但這個習俗也被傳承下來,沉澱到了各個領域。

據我所知,閩南人對“拜拜”有著更深刻的理解,用他們話說:並非是祈求神靈的庇佑,而更多的是一種情懷或寄託,就像是默默的祝福是種心底樸素的呼喚,而非是迷信上蒼的禱告。用我這位兄弟的話說,“土地公公”存在或是不存在並不重要,但人生總歸要心存希望,有希望就要有表達的方式,就像是我們根本不知道宇宙有多大,但我們對他卻賦予了無限的憧憬;又好比我們對故去的親友總會虔誠的祝福在另一個世界幸福快樂,我們卻不知道這樣的祝福是否真的亡者有知,但總會寄託了我們的一份情思!聽罷,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閩南的“拜拜”,是迷信還是文化?


是的,我們是個缺少信仰的時代,人總要有些信仰來指引我們內心世界的善良、美好和祝願的情感,或寄錦書,或付瑤琴,抑或心中的默禱。想到此,我面對那尊神聖神鞠一躬,並恭敬地點燃一支香,在飄渺中我陶醉了那久違的別樣風景,我想如果再有人認為閩南“拜拜”的習俗是種迷信,那他絕對會羞愧難當,他一定沒有參透這段神聖的光芒,我想我會把這個習俗告訴我的兒子……


閩南的“拜拜”,是迷信還是文化?


你們拜拜嗎?都說說你們那的拜拜習俗和有趣的事情?

閩南的“拜拜”,是迷信還是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