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臺隆堯縣----隆平和堯山合併而成,唐祖陵所在地

河北邢臺隆堯縣----隆平和堯山合併而成,唐祖陵所在地

隆堯縣隸屬於河北省邢臺市,總面積749平方公里,總人口52萬。隆堯曾先後獲得“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一流供電縣”、“河北省民營經濟發展先進縣”等稱號。

一、歷史沿革

河北邢臺隆堯縣----隆平和堯山合併而成,唐祖陵所在地

西漢時期的廣阿及柏人

1、西周時期為邢國故土,春秋末期屬晉國,建柏人城,戰國時期屬趙國。

2、西漢,境屬廣阿縣、象氏侯國和武陶侯國及柏人縣,東漢時,撤廣阿縣。北魏復置廣阿縣,並設殷州,東魏改柏人縣為柏仁縣,北齊時因避太子諱,殷州更名為趙州。

3、隋仁壽元年(公元601年)廣阿縣改名象城縣,唐朝至德二年,柏仁縣更名為堯山縣。天寶元年象城縣更名昭慶縣。

4、北宋開寶五年(972年)昭慶縣改名隆平縣;金朝大定中期堯山縣改名唐山縣。明代隆平於(1373年)併入柏鄉縣,十三年復置。

5、1928年,南京政府改唐山縣為堯山縣,改直隸省為河北省,撤大名道,二縣直屬河北省。1936年,屬河北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區。1940年,屬順德道(駐邢臺)。

6、1947年,隆平縣、堯山縣二縣合併為隆堯縣。1949年屬邢臺專區,1958年屬邯鄲專區,同年併入內丘縣。1961年復設隆堯縣,屬邢臺專區(1968年改地區)。1993年劃歸邢臺市。

二、地名來歷

1947年,隆平縣、堯山縣二縣合併為隆堯縣。

廣阿—象城—昭慶—隆平

柏人—柏仁—堯山—唐山—堯山

三、風景名勝

河北邢臺隆堯縣----隆平和堯山合併而成,唐祖陵所在地

1、唐祖陵。為李唐皇室的祖籍地,埋葬的是唐高祖李淵的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賜,隆堯唐祖陵陵墓外圍分為三圈:內垣為正方形,外垣為長方形,最外圈由若干夯土臺組成。陵園整個佈局與唐代長安城佈局相似,陵園規制為帝王規格,並且與唐代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的陵園大小一樣。

河北邢臺隆堯縣----隆平和堯山合併而成,唐祖陵所在地

2、柏人城。位於隆堯縣雙碑鄉境內,為趙國軍事重鎮。城廓面積約4平方公里,原有9個城門,北鄰泜水,三面環崗,依山傍水,形勢險要。城牆系夯土建築,全長8017米,城牆平均厚度15.1米,最高處9.15米,城牆夯土層為10釐米左右,總土方堆積量達110多萬立方米。

河北邢臺隆堯縣----隆平和堯山合併而成,唐祖陵所在地

3、宣務山石窟。座落於縣城西北7.5公里的宣務山之巔,曾有千佛殿、同聲谷石室、臥佛殿等古建築。千佛殿為窟之主體建築。據《十三州志》雲:“上有堯祠,俗稱宣務山,謂舜昔宣務焉”。這裡曾有隋、唐、宋諸代的石刻、雕像、碑碣等豐富的歷史文物。

河北邢臺隆堯縣----隆平和堯山合併而成,唐祖陵所在地

4、邢臺地震紀念碑。1966年3月8日凌晨5時29分,隆堯縣東部的白家寨一帶發生6.8級強烈地震,震中烈度9度,8000餘人遇難。為紀念邢臺大地震,特於地震20週年之際建立邢臺地震紀念碑。

河北邢臺隆堯縣----隆平和堯山合併而成,唐祖陵所在地

5、隆堯碑刻群。1980年,縣文化局將分散於全縣各處可移動文物集中到文物保管所東院,建成了碑刻群,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刻群北半部分陳列歷代碑刻和墓誌銘58件,以楊宣碑為代表;南半部分有石刻、造像、經幢共計127件,主要文物有天錄辟邪二獸浮雕、釋迦說法像、唐陵石獅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