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項改革大動作,易會滿、樓繼偉先後發聲

撰文|薛離

中國“大門敞開”的標誌之舉——第二屆進博會召開在即。這幾天,中國將如何“開放”再度成為媒體熱議的話題。

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被認為是中國開放之舉的重要部分。今年9月,證監會制定了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總體方案。

方案落實情況如何?

今天(3日),央視披露了對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的專訪。同時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財政部原部長、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樓繼偉昨天同樣對資本市場開放公開發表演講。

外資參與度大幅提升

政知見梳理發現,今年9月,證監會制定了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總體方案,提出要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抓緊落實已公佈的對外開放舉措。

關於這項改革大動作,易會滿、樓繼偉先後發聲

在央視的專訪中,易會滿透露,目前,在公佈的九項對外開放舉措中,證監會已經推動五項落地實施,預計到今年年底,其他相關雙向開放舉措將陸續推進。

“我們通過深港通滬港通等開放舉措,這兩年整個市場容量,應該說外資容量增加得非常快。一方面說明了外資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第二方面也是對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一種肯定,外資參與度在大幅度提升。”易會滿透露,今年以來,滬倫通、中日ETF互通產品順利落地。外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總額約1.8萬億元人民幣,佔境內流通市值接近4%。下一步,證監會將研究擴大交易所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更加便利境外機構發債融資。

“雙刃劍”

11月2日,財政部原部長,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樓繼偉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第七屆年會上發表演講闡述了擴大資本市場開放的意義。他指出,此舉有助於優化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提高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同時引導資本市場投資風格的改變。

關於這項改革大動作,易會滿、樓繼偉先後發聲

但他同時也強調,需要釐清的是,資本市場開放不等於資本項目開放。資本項目開放對國家經濟金融發展是一把“雙刃劍”,要堅持積極、穩妥、有序開放,而不能盲目開放。

正因此樓繼偉建議,中國在資本項目開放問題上必須持謹慎態度,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分階段、有步驟地培育資本市場工具、擴大外國金融機構的參與、放鬆資本賬戶交易管制。可以先從國債市場開始,然後再逐步推廣至股票市場,但一定要形成閉環,防止套匯。同時,還要加強反洗錢制度建設,防止跨境資本流動的便利成為新的洗錢工具。

看不清、管不住的不能放

資本市場開放如何管控風險?央視同樣將這一問題拋給了易會滿:“很多投資者會害怕開放多了以後風險怎麼管控?”

易會滿稱證監會提出了九個字的原則:要放得開、看得清、管得住。如果看不清,我們不能放,管不住也不能放。任何時候都要辯證地、全面地看待問題,時刻有風險,時刻也有機遇。作為監管部門,就是風險和機遇要平衡好。

同時,易會滿表示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舉措要堅持五項原則:

第一,要真正的尊重市場規律,讓市場更好地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

第二,堅持法治化的方向,進一步提升法治的供給的力量,讓違法者真正付出代價,來保持好整個市場的生態;

第三,通過增量改革來帶動存量改革,最後來達到全市場的改革;

第四,堅持資本市場人民性的特點,來保護好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第五,在改革過程當中樹立底線思維,要在市場相對的穩定大環境下來推進綜合改革。

樓繼偉提出具體監管建議

對比易會滿強調的五項原則,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樓繼偉演講中同樣給出了具體建議。

除了前文提到的資本項目開放審慎推進外,樓繼偉還建議:

監管規則要穩定、透明——

只有監管規則的穩定、透明,才能使得市場參與者的信心得到提升,才願意來到這個市場,並持續參與市場投資。想要引入境外成熟的機構投資人,首先需要在監管方式、規則和流程這些基礎性工程方面進行重點建設和提升,才能實現“築巢引鳳”,最終推動整個資本市場的成長和成熟。

轉變監管思路,引入做空機制——

監管部門應該維護市場機制的公平和信息披露的充分,而不用主動去承擔指數漲跌的責任。未來可以適當擴大做空機制,形成一個對財務造假公司市場化懲罰制度,從而使得市場更有效地發揮價格發現機制,讓好股票能被區分出來,也為投資人對沖下跌風險提供工具。目前,市場的多空策略實際上是個股做多,用做空股指對沖。建議適時推出真正的多空投資策略,針對個股做空,可採用行業個股做多的對沖機制工具,完善市場出清機制。

資料 | 央視 澎湃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