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雜談」英特爾近年來最大的潰敗——ATOM處理器發展史

「科技雜談」英特爾近年來最大的潰敗——ATOM處理器發展史

Atom是個大家族,產品系列線很多

為避免講太長,E,S,C等等不進入民用市場的就不提了

智能手機上用的Z系列也不會多說(用的太少了)

前言

說起英特爾的最大潰敗

大家會想到哪一齣?

紅酒個人呢在心裡排的前三甲如下:

1、atom

2、安騰

3、奔騰D

雖然ATOM的失敗對英特爾的整體形象打擊遠不如奔騰D

也沒有像安騰一樣輸到體系崩潰,渣滓都不剩下

但是atom的失敗在英特爾的發展歷程中實在是太獨特了

所以才會榮登紅酒心中的榜首

原因無他:

奔騰D的失敗讓英特爾臥薪嚐膽

酷睿一出便重回巔峰

安騰的失敗歸於當時全世界對純64位都太陌生

輸在沒有未來的產品自然不用過多感嘆

然而為了ATOM

21世紀來,英特爾第一次姿態放的如此低

第一次整出了soc(先是嵌入式)

甚至破天荒的拿著CPU直接白送!

然而還是敵不過歷史的車輪

atom是英特爾唯一一次傾盡全力仍失敗的產品

故而atom,才能算是英特爾最大的潰敗

第一章 誕生的原因

說到atom的誕生,就不得不提到上網本

「科技雜談」英特爾近年來最大的潰敗——ATOM處理器發展史

說到上網本,就不得不提一嘴UMPC

「科技雜談」英特爾近年來最大的潰敗——ATOM處理器發展史

奔騰4和D的轟然崩潰

讓藍色巨人開始轉型

酷睿出現時,能耗比就是重要考量之一

酷睿solo系列超低功耗U的出現

讓移動式電腦進一步做小提供了條件

於是小於6寸,運行完整系統的UMPC

成為了江湖上新的傳說

但UMPC昂貴的價格,註定其是小眾玩法

提完UMPC,提一嘴上網本

上網本的突然流行是atom誕生的另一個因素

當時傳統筆記本價格還普遍昂貴

由於上網本打低價牌,市場反應超出預期

各大廠都開始對上網本摩拳擦掌

第三件事來自於英特爾07年推出了一個MID的概念

「科技雜談」英特爾近年來最大的潰敗——ATOM處理器發展史

MID就目前來看概念其實和平板電腦非常接近

大家可以比照著平板來試著瞭解,紅酒不深入了

於是在三種因素推動下

2008年2月英特爾正式發佈了ATOM系列,中文凌動

第二章 新奇的玩意

ATOM剛發佈的時候主要發力三方面

Z系列,主打超低功耗,面向UMPC和MID

N系列,主打能耗性能平衡,面向上網本

(PS:第一代N/Z系列都是純32位CPU)

數字系列,僅08年出了一代,面向低性能計算機

早期atom都是順序執行,效率差

但這有效減少了晶體管的數量

從而顯著地減少了功耗

首先是Z系列,一口氣發佈了Z500到Z540的U

代號Silverthorne

「科技雜談」英特爾近年來最大的潰敗——ATOM處理器發展史

除了Z500驚世駭俗的只有0.65w的tdp

剩下的都是2w到2.4w

集成顯卡為GMA 500(就是PowerVR SGX系列改名)

日後數代iphone 德儀以及PSV的gpu都是SGX系列,但08年的SGX不過還是渣渣

作為超低功耗的成員,它們的性能完全可以用極其低劣來形容

只支持單通道內存不說(最大DDR2 533)

而且集顯要命的性能(只支持720p硬解)

使得它連本地放個1080p視頻,都能卡的生活不能自理

它們在誕生之初就被應用於許多UMPC和MID上

除了極少數特立獨行的廠商拿去造上網本(比如索尼)

VAIO X系列輕薄本(上網本)

VAIO P系列酷袋本(介於umpc和上網本)

性能渣的一匹,連比較新的2D galgame都卡的水平

而且由於英特爾過於謹慎不敢一次做太絕

雖然英特爾這次已經提前整合了北橋

卻還是留下一塊US15芯片作為拖油瓶(U功耗平均就2w多,芯片組功耗竟高達2w)

雖然批了半天

可它作為英特爾有史以來功耗最低的CPU

Z系列還是具有歷史意義

然後是N270和230,前者面向上網本後者面向臺式機

(規格表)

代號Diamondville(鑽石村)

「科技雜談」英特爾近年來最大的潰敗——ATOM處理器發展史

不同於230的用戶寥寥,N270可以說是初代atom的代表產品

因為上網本便宜啊!(兩三千的價格)

乘著上網本的春風,N270也廣為人知

2.5w的TDP僅比Z系列多一線,甚至還有超線程

一時間聽起來非常的高大上

但這並不代表N270在當時就是完美無缺

它沒有Z系列那樣向SOC化靠攏的待遇

仍舊採用南橋北橋加CPU的三芯片傳統佈局

還是基於老舊的945平臺的改版945GSE

而且不同於atom當時第一梯隊的45NM製程

945GSE的製程高達100多NM……

其滿載功耗甚至超N270本身數倍(6w)!

因此N270辛辛苦苦省下的電費都給南北橋瓜分了

性能比較起Z系列,也只能算五十步笑百步

至於面向臺式的數字系列的230和一年後的330

那純粹就是大廠品牌機噶韭菜用的鐮刀

基於atom的臺式機,在當時除了特殊用途的用戶

或者一竅不通的小白

基本無人問津

因為其搭載的180nm製程的945GC芯片組……

最大功耗可以高達2……22.2w!真是天方夜譚!(可以說是相當的2)

「科技雜談」英特爾近年來最大的潰敗——ATOM處理器發展史

當年連媒體都專門出過文章批評它

雖然Z系列由於其所在平臺(umpc,mid)的高售價用戶不多

但是上網本的火熱,N系列的成功

還是讓atom在一片爭議聲中搖晃著成長了起來

但是其令人大跌眼鏡的性能

極其落後的945改和US15芯片組

給atom挖下了一個大坑

第三章:雙核,以及衰落

對於ATOM的發展,英特爾有著自己的打算

英特爾唯一的對手AMD,已經被酷睿弄的壓力山大

對於atom涉及的超低功耗領域鞭長莫及

所以atom儘管問題重重,但卻是一騎絕塵

因此英特爾就沒在ATOM上使用TICK-TOCK的進步路線

而是獨立於酷睿,另外拉出一套生產計劃表

09年的atom雖然有新代號,卻不過是小修小補

(Z550、N280)

10年的Pine trail(N/D)和Oak trail(Z)才是英特爾遲到的更新

「科技雜談」英特爾近年來最大的潰敗——ATOM處理器發展史

先從Oak trail說起

這一代CPU的知名度可謂極低

(Z6XX系列規格表格)

CPU名稱從Z5XX進化到了Z6XX

雖然增加支持安卓、Chrome OS、MeeGo等操作系統

但是就是沒人用!

因為UMPC和MID已經被憤怒的消費者們拋棄了

說來實在是巨大的諷刺

UMPC在atom推出之前採用CULV系列U

雖然功耗較高,價格較高

但相對能接受的性能還是打動了特定的用戶群

數年下來UMPC已經萌發了新芽

結果ATOM僅僅推出兩年

UMPC便當場暴斃

ATOM成功充當了一輪敵敵畏

英特爾用自己偉大的獻身精神做了一輪市場調研:

消費者對性能的需求是存在下限的,如果性能連基本的下限都難以滿足,就算優點再多,也都不成立,也不能得到市場的認同。

而轉觀上網本和桌面,N系列拿出了N550,N570這兩款雙核

桌面出現了著名的NAS神U D525

「科技雜談」英特爾近年來最大的潰敗——ATOM處理器發展史

這一代性能進步並不多(以單核同頻性能計算)

主要在於它們學著Z系列/酷睿I整合了北橋

留下一個依舊130nm但只剩2w功耗的NM10芯片組

但!

這不是消費者能接受單核6.5W起跳,雙核8.5W起跳的理由

這不是消費者能接受atom還在用06年G31的馬甲集顯的理由

這不是消費者能接受atom還在用sata1的理由

第四章:崩潰

兩代Atom下來,系列已經初步形成產業鏈

但是新的風暴已經出現

UMPC已經涼了

MID的定義隨著IPAD的出現開始跑偏了

最大的靠山上網本開始賣不動了

atom遭遇前所未有的停滯

究其根本,是atom沒有達到消費者的預期

(小劇場)

英特爾:我跟你們講,今天我有大新聞

消費者:哇,好期待哦

英特爾:看,專門設計的atom!最低只有0.65w!

消費者:哇,好節能哦

英特爾:厲不厲害?

消費者:厲害厲害!

英特爾:想不想要?

消費者:想要想要!

英特爾:掌聲在哪裡?

消費者:啪啪啪啪啪啪啪……

(atom上市了,各路跑分出爐)

消費者倒吸一口涼氣

……

英特爾一到店,所有PC用戶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英特爾,你又在擠牙膏了!”他不回答,對櫃裡說,“要超線程,加一個雙核。”便排出新atom。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性能不足了!”英特爾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汙人清白……”“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新u性能退步,倒吸牙膏。”英特爾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節能不算退步……節能!……超低功耗的事,能算退麼?”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超小面積”,什麼“SOC化”之類,引得眾人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

消費者已經徹底醒過來了

Atom低功耗的謊言已經破碎

因為它只做到了低耗低能

而它的大哥ULV系列才是用戶真正想要的低耗高能U

於是現在atom只剩下一塊廉價作為遮羞布

與此同時AMD也排出了apu作為先鋒

一口氣弄出了C50/C60(10w),E240/350/450(17w)幾款產品爭奪市場

(雖然歷史證明它們cpu都是垃圾……但gpu連當時I7核顯都能打平)

另一方面,英特爾在另外的領域開始有所動作

提出了“超極本”的口號,並且發力部署17w的酷睿ULV系列

種種不利疊在一起,英特爾11年底僅拿出了N2600/2800

臺式機方面用D2500/2700幾款產品

「科技雜談」英特爾近年來最大的潰敗——ATOM處理器發展史

這幾款U有多慘呢?

慘到連寨本都因為它們提升太少懶得用

還普遍在用之前的N550,N570

慘到連NAS和HTPC都懶得用D系列atom

轉投APU出板子

就這樣,atom陪伴著上網本在徹夜的寒冬中,蜷縮在角落

瑟瑟發抖,等待歷史的車輪將它們淘汰

第五章:atom的救星

上期我們講到英特爾在2011年發佈的幾款atom遭遇滑鐵盧

那一年確實也是atom最難過的日子

atom上網本正在面對apu上網本的瘋狂圍剿

內部又竄出了超極本這麼一個競爭對手

可能不少人看到這裡就要問了:

上網本不是圖便宜嗎?超極本那麼貴怎麼算上網本的對手?

因為並不是所有人買上網本都是圖便宜

atom的功耗經過數年的發展

在當時控制的已經有一套了

故而不少人是衝著atom上網本的長時間續航去的

然而超極本一出,高性能,長續航,還有先進的外形設計

雖然早期超極本個個價格上天,但是不差錢的人有的是

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會有低價超極本的出現

到時上網本就死到臨頭了

英特爾自己也對上網本不抱太大希望了

不過這個時候,atom意外的救星來了

它就是——微軟

「科技雜談」英特爾近年來最大的潰敗——ATOM處理器發展史

第六章:微軟的算盤

微軟和英特爾之間有個稱呼——wintel聯盟

足以說明兩家關係之緊密

2009年的時候微軟眼紅安卓與IOS

正將自家的windows mobile改造成windows phone

而此時英特爾正好也和諾基亞合作出了MEEGO系統

盤算著剛好將atom的第二代Z系列向移動端發展

然而聰明的芬蘭人不吃這一套:

你這個垃圾atom

待機功耗又高,還沒有基帶,還有那麼大個芯片組

塞個卵的手機哦

然後轉手就給N900和N9上了德儀CPU

「科技雜談」英特爾近年來最大的潰敗——ATOM處理器發展史

可atom是設計出來了,如果沒人用那畢竟是一筆損失

英特爾就去找正在設計WP的微軟看看能不能幫襯下

……

可微軟何許公司?

人家的埃洛普都已經計劃打進諾基亞做木馬了

還會不知道atom被諾基亞拒絕,背後有哪些小九九?

「科技雜談」英特爾近年來最大的潰敗——ATOM處理器發展史

哼哼……

對不起啊兄弟,您這頓吃好喝好

然後帶著atom,從哪來,回哪去吧,兄弟!

微軟我呢慢走不送了啊

……

時光匆匆過,2011年全套高通U的wp7已經撲街的差不多了

微軟正在默默地研發windows8,主打觸屏體驗

這時候它才想起了當年的atom

而此時的Z系列,已經陷入停滯,沒出新品的狀態

沒關係,微軟何許公司?

找來英特爾,略一忽悠,Z系列哪還有準備撲街的樣子?

沒說的,自然是前程似錦!

於是英特爾躊躇滿志,重啟Z計劃

弄出了atom的救市神U——Z2760!

第七章:Z2760,大廠的狂歡

整個2012年,win系統民用新架構atom只此一U(D2550屬於老架構提頻)

然而這顆U當真具有定海神針的價值

直接一己之力撐起了整整一代的windows8平板

自然值得單開一章

Windows8系統12年10月26日推出

Z2760於12年第三季度推出

當時明眼人自然看出兩家背後的PY交易

不過消費者沒人拿正眼看它

拜託UMPC都死了多少年了都,現在還出Z系列,誰家還出UMPC嗎?

然而大廠們卻都爆炸了

Z2760史無前例的將SOC化的atom帶進了民用市場

只需要14x14mm的空間就能佈設

加入DDR3 雙通道內存控制器

外加1.7w的設計功耗,重新進一步優化的待機功耗

以及英特爾與微軟暗中推動的“補貼計劃”

一眾廠商自然是趨之若鶩

一時間,一大批WIN8平板以雨後春筍般的迅猛姿態

出現在市場的每一個角落

你沒有出上兩個基於Z2760的板子,你都不好意思說你是傳統oem大廠

但這也帶來一個問題:價格普遍較高,一時間消費者們比較難以接受

(現在的廠商膽子越來越大了哈?atom都能四千往上走,真是活久見)

隨著市場的磨鍊,ME400C在當年靠著相對低廉的價格,無明顯的短板

成為win8板第一代口碑王

「科技雜談」英特爾近年來最大的潰敗——ATOM處理器發展史

ME400C

當然諸如W510,thinkpad tablet2,500t1c等產品也是有不少擁躉的

而且順帶,Z2760在為將surface rt連帶win8 rt扼殺在襁褓的行動中

變向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也算是為當年wp7吃閉門羹無意間找回了場子

當然優點誇了這麼多,接下來就該指出歷史侷限性了嘛

Z2760在GPU方面基本原地踏步

依舊採用SGX545(英特爾改名GMA HD),比n2600上的加了50mhz

而且自Z2760起之後的所有atom soc,都延續了一個爭議極大的設計

閹割SATA通道和SSD控制器,只能使用EMMC閃存作為硬盤

第八章:分家與作死

Z2760在一片歡呼聲中來到2013年

接著在2013年化為產品投入戰鬥,成績不俗

但是英特爾內部,又上演了一場分家鬥爭

英特爾將N系列,從atom裡面分了出去,劃給了賽揚與奔騰

說起來N系列也是慘,UMPC早早收場,讓Z系列排不上用場

整個atom實際上是N系列和上網本勉力支撐

結果這回win平板帶著Z系列東山再起

轉眼間英特爾就打算對N系列卸磨殺驢了

N系列啊,我們atom家啊,這回Z系列熬出頭真心不容易啊

現在跟了windows平板,前程似錦,飛黃騰達呀

你看看你,你跟著上網本,那個被歷史淘汰的玩意兒

一副下里巴人的樣子,再和Z系列混在一起,消費者面前掉檔次

這樣吧,組織研究決定了,N系列你就和奔騰賽揚它們一起去養老吧!

……

另一方面,英特爾見自己atom在win平板混得風生水起

覺得自己在SOC方面已經小有成就了

這次再回到掌上設備,應該也能佔山為王

便開發了三款面向安卓系統的atomZ2520,Z2560和Z2580

分別瞄準低中高端市場

「科技雜談」英特爾近年來最大的潰敗——ATOM處理器發展史

並且拉上了幾個正準備從windows將產品線伸進安卓的廠商

比如華碩,合作推出zenfone手機,就是採用Z2580

此機一出,跑分不俗,消費者當中產生了一陣騷動

然而手機廠商們不為所動,並以同情智障的目光注視著英特爾

果然現實又給英特爾重新來了一悶棍、

專門為atom研發的X86兼容ARM程序的補救措施,還是存在非常大的漏洞

導致atom手機成了兼容極差的代名詞

並且雖然性能強,但是功耗也極高

當時流傳的ARM A15架構都已經因為功耗太高被消費者罵的狗血淋頭

推出了A7架構組成大小核來補救

結果英特爾這邊又搬出一個功耗比A15還高的玩意來,還沒有集成的基帶!

於是關愛智障的慰問電,又從世界各地發往英特爾總部去了……

atom走進掌上設備的嘗試,再次失敗!

第九章:偉大的Bay trail

紅酒永遠不會忘記2014年的平板界

2013年為止,網上的低價國產平板,都被從MP4轉型過來的廠商牢牢把握

平板的型號五花八門,選擇的CPU自然也是五花八門

13年底,大家都還在樂道RK3288和A80的龍爭虎鬥

但紅酒在2014年的某一天打開淘寶搜低價平板

安卓平板似乎一夜之間就滅絕了,取而代之的卻是鋪天蓋地的win平板!

沒錯,這就是atom最輝煌的日子,Bay trail時代

「科技雜談」英特爾近年來最大的潰敗——ATOM處理器發展史

Bay trail的開門大戲是Z3770,這一代SOC可謂是翻天覆地

只因它確實稱得上是英特爾的苦心孤詣之作

關鍵部位的架構設計進行了一輪大改,終於加上了亂序執行!(不深入了)

而且,Z37XX全系列雖然取消超線程但變成四核!(Z36XX依舊雙核,安卓用)

GPU也從SGX的馬甲換成了自家的4組核顯單元

可以說BT atom簡直就是酷睿比之奔騰一般,重做了一遍

但這個時段依舊是大廠們的“門閥時代”

直到英特爾以Z3770為中心,向高低兩端延伸產品線,情況才發生改變

先是出了款Z3740D,這款CPU是Z3740閹割內存雙通道而來

「科技雜談」英特爾近年來最大的潰敗——ATOM處理器發展史

D後綴閹割版BT

被大廠的入門級產品和寨廠高端產品採用

這個時候英特爾已經和國內的寨廠們搭上線了

要知道去年的Z2760可是大廠的專屬,寨廠拿不到的

然而英特爾似乎意識到了atom和win平板要想做大,先得從擴大份額做起

而寨廠們在低價市場的瘋狂價格戰,似乎能吸引無數潛在的客戶

加入atom的用戶群

最後英特爾做出了自家有史以來最瘋狂的決定

對Z3735系列進行全額補貼(買多少錢就退多少錢,等於白送)

全國寨廠瞬間爆炸!

內存、閃存、屏幕等等其他的配件通通都有現成的存貨

而且Z3735是SOC,集成程度高,拿過來設計主板的難度很小

至於WINDOWS系統,全世界都那個樣,大家都是原生設計

實在不會整?沒關係

國內無數代工廠,無數ODM現成的平板方案,給錢就出貨

你只要準備錢,準備好一個LOGO,弄好你的市場營銷,然後開賣,接著數錢

什麼安卓平板?讓它滾!現在就滾!立刻滾!

於是純安卓平板基本一夜暴斃,清完存貨就草草下架

而Z3735直接變成了一個系列,不停地改後綴,字母直接用到G!

「科技雜談」英特爾近年來最大的潰敗——ATOM處理器發展史

英特爾的atom野望,在金錢大法的推動下,終於第一次如此速成

Windows平板輕而易舉的從高端的玩物飛入了千家萬戶

也成為了無數發燒友茶餘飯後的問題

寨廠們無比垃圾的品控,BT atom依舊羸弱的GPU

一時間也抵不過消費者被低價鼓動的熱情

那時候的平板吧,一半是平板出現各種問題的控訴

一半是對平板的各種改造,性能的各種發掘

玩家有熱情,廠商有動力,市場有方向

一切似乎都非常的蒸蒸日上

於是大家都忘記了,甚至連英特爾似乎都暫時忘記了

它正在無償的放自己的血……

(Z3XXX也有手機CPU,依然無人問津)

第十章:3、5、7,最後的atom

Bay trail的成功引發了無數的討論,自然也產生了批評

一個大問題就是——命名太亂了

就光Z3735就有四種型號,實在是有蒙消費者的嫌疑

英特爾說這好辦,轉手就用起了爛熟的3/5/7大法

給新的cherry trail劃了一個X3 X5 X7

然並卵,其實這一代也就三款CPU:Z8300/Z8500/Z8700

「科技雜談」英特爾近年來最大的潰敗——ATOM處理器發展史

其中Z8300又是全額補貼U,因此當年還是它做莊

CT atom相比BT atom,在CPU方面進步了25%左右

但是GPU方面表現直接翻倍!

用上了12組核顯單元,這讓消費者感動得熱淚盈眶

於是個個視手中的BT atom板子如糞土,轉手就上了CT atom

由於難得不擠牙膏,而且atom板子價格夠低換了多半也不心疼

於是消費者實現了平滑的過渡

在近幾年英特爾的產品線裡產生了難得的高換代情緒

但是atom的平板市場在外面看來著實有些奇怪

Z8700基本上被微軟壟斷了,用在了自家SURFACE3上,其他廠商拿不到

CT的末期才有寨廠拿到了Z8700的貨源

「科技雜談」英特爾近年來最大的潰敗——ATOM處理器發展史

Obook10 PRO,為數不多的寨廠Z8700

但一來Z8700行將就木,二來寨廠的銷量和微軟比不過九牛一毛

所以也說得通

至於Z8500就成了大廠們和寨廠劃清界限的工具

然而大廠的高價

讓它們所有的優質設計,在大多數消費者眼裡都只能算智商檢測

所以和隔壁手機平臺不用旗艦CPU不好意思打招呼相比

CT atom就完全淪為了入門市場佔大頭的吸血怪物

讓英特爾精盡人亡

終章:atom,再見

到2014年11月止,英特爾掐指一算,把自己嚇了一跳

兩年時間在atom身上虧掉了70億美元

然後再算算自己換來的,好像什麼實質性的進展都沒有

出了點小名?開玩笑,英特爾全世界知名,還要靠atom吆喝嗎?

Windows平板發展?windows又不是英特爾的

而且全世界似乎這幾年平板電腦發展一年不如一年(重點原因)

於是英特爾鐵掌一斷,atom停止研發,並進行大規模裁員

就此,atom與Z系列便突然猝死

「科技雜談」英特爾近年來最大的潰敗——ATOM處理器發展史

死的如此快,以至於消費者和寨廠都半天沒消化完信息量

而隔壁劃歸奔騰賽揚的N系列,卻這麼波瀾不驚的活了下來

CT成為了atom的絕唱

N系列傍著奔騰賽揚的名頭,掏出了N3350,N3450,N4200

開啟了新一年的裱糊日子,實在是世事難料啊

……

……分割線……

如果大家喜歡這期節目,求支持求關注求推廣

說完了atom的失敗,當然也要給英特爾一點面子

雖然紅酒我已經轉投RYZEN,但是也不介意給英特爾曾經的榮光推崇推崇

所以下一期紅酒會講英特爾近年來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

它如此的成功,以至於深刻的影響了業界的發展走向

先賣個關子,大家敬請期待,我們下期再見

「科技雜談」英特爾近年來最大的潰敗——ATOM處理器發展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