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闖關東的時候,為什麼不選擇富裕的南方,而去了嚴寒之地?

大侃歷史


人多地少,另外,不習慣吧


哈爾濱通


我老家是山東威海,聽我媽說,我太姥爺那一輩兒,他們是哥倆,威海地少那叫一個窮,哥倆一商量在家餓死還不如岀去闖一闖,於是哥倆劃了一個小舢板在大里飄了三天三夜,來到了遼寧省今天的寬甸縣,舉目望去嫋無人煙大片的土地捏一把能捏岀油來,這可把這哥倆樂壞了,他們在那奮鬥了二十年,種出的莊稼換成錢就攢起來,後來形成規模,他們僱了很多長工,後來那出現了土匪他們都回了老家,在威海蓋房子置地,當年威海北門外的十三趟門樓很有名氣,那就是我太老爺蓋的,老爺子富了不忘夲,看見要飯的他怎麼的都施捨,有青壯年岀來要飯,他都收留做夥記給他們娶上媳婦成個家,有些人想做點生意錢不夠就找他入股,他問清楚之後告訴人家上櫃上取,有些沒良心的人把錢取走之後逃之夭夭,太老爺自己自言自語,這是買賣沒做好不好意思來,為自己解嘲,太姥爺當年在威海有名的大善人,他去世時在家停放了七七四十九天大殯,岀殯那天的送葬的隊伍,前不見頭後不見尾,威海市的大小商鋪全關門。


茉莉花8888


山東人當年為什麼要闖關東,而不去中國富裕的南方?

道理很簡單。

第一,闖關東的都是山東膠東沿海一帶的人,離遼寧近。走陸路走山海關,走水路到大連。那時的交通非常不方便,去南方根本不可能。

第二,闖關東的都是農民。膠東地少石頭多。東北是地多人少,而且,土地肥沃。只要肯出力就能養活自己。

第三,山東膠州灣一代的農民,很早就有到東北淘金的。能活著回來就發家致富。這種誘惑力,一直吸引著膠東一帶的人。

我的老家就在膠東。所以,略知一二。我的爺爺當年就是帶著全家到東北做生意的,後來,在黑、吉、遼都有他的生意。不過,那都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



皛川


當年我爺爺領著一家老小闖關東到了黑龍江,黑龍江地廣人稀,那時候只種小麥,主食就是饅頭,我爸十三歲來的,十六歲就上班了,生產隊,我爸說他二十歲左右回山東接我姑姑來黑龍江,跟山東的親屬說在黑龍江天天吃白麵大饅頭,山東的親屬說我爸吹牛逼,怎麼說他們都不信,沒辦法只把我親姑姑領來黑龍江了,一晃我爸今年70週歲了,黑龍江農墾退休了,現在山東發展的好了,我問過老爸後悔闖關東來黑龍江嗎,他說不後悔,當年如果不來黑龍江在山東就會餓死,他說十幾歲的時候一頓能吃十幾個饅頭,父輩們曾經經歷的捱餓現在的小孩都不相信!所以請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墨綠色捷達


給你們講一個真實的經歷:

“要不是身體壯,現在咱也是大連人了”!

我的一個營口大石橋農村的朋友,有一次來大連,聊天的時候說道:他的祖輩也是從山東逃荒闖關東來到了大石橋。當時,大連還叫“青泥窪橋”,是個小漁村。

朋友祖輩一批人從威海碼頭坐個小貨輪,在海上飄了十幾天才到了“青泥窪橋”。

下船後,休息一會兒,大家議論去哪裡生存,有人說要到黑龍江 ,有的要去吉林投靠老鄉,還有的人因體力不支,就要在“青泥窪橋”這小漁村生活。然後,大家依依作別,各奔東西。哪些身強力壯的人挑起行李,懷揣著希望繼續北上。

朋友的祖輩身體也比較結實,就繼續向北一路跋涉。當走到營口大石橋時,身體生病,停下來了,沒有力氣繼續向北再走。只好在大石橋附近找了一塊看起來不錯的無主荒地紮根生存了。

後來,再後來,當年的“青泥窪橋”村經過不斷髮展,變成了今天美麗的大連市。

而朋友的一大家子人,現在就居住在大石橋的農村務農。每當看見原來一起逃荒的朋友現在大連生活的美滋滋,無比羨慕。每當想到此事,他的老祖就不由感慨的說道:“要不是咱當年體力好,身體壯,多往北走了幾步,現在咱們也是大連人了!那輪得到他們在那臭美”。“哈哈”,聽到朋友的講述,我笑的眼淚都流出來了。

現在看來,當時,祖輩們體格好的都北上去黑龍江、吉林了;體力稍差的人也選擇居住大連往北的瓦房店、營口、普蘭店、莊河了;祖輩身體最差的一些人無力北上,就留在了大連生活,現在就成了大連市城市戶口。真是應了那句“無心插柳柳成蔭”了,時也運也!


致勝管理—春清


我是山東人,對人們為何下關東成人潮,我有發言權。我老家村近代有四次大遷徏流動,幾乎家家有人闖關東下南洋。到今天還有近幾十戶人在關東和南洋,並和家鄉有聯繫。

一次是三十年代初由於家鄉遇災,為找活路出現一次大的流動,大部去了三棵樹,伊春一代,一般奔老鄉去,那裡有地種。

第二次是三十年代中末,掀起去南洋(印尼,馬來等地)揹包袱,(去給布商背布賣),後有幹好成商人,但大部解放前回國,一部分排華返回。

第三次是57年左右至60年,一部分青年去鞍鋼,一部分全家去黑龍江佳木斯以北,和大楊樹一帶農場及林場。

第四次是64年家鄉水災,大部人成群去了新疆阿爾泰農村和南彊建設兵團。

後來陸續回來了一半人。

現在家鄉好了,在東北的又都開始想回來了。


三茅居士


我告訴你山東人為什麼闖關東,很簡單從清朝開始山東人就闖關東,那時候東北人稀地廣,那時山東人多地少,闖關東也是為了能活下去,可以說東北那個地方都有山東人,特別大連地區山東人最多,現在大連本地人可以說都是山東人,大部分都是從清朝過來的,也有民國時期過來的,為什麼有的人說大連口音和煙臺一樣,就是因為都是那面過來的,口音一直延續至今,口音也是一輩一輩傳下來的。


歲月如詩62


這麼多人沒一個說到點上。直白一點就是不管東北當時比不比南方窮或者富,但比我山東河北……一些要好一點,我他媽現在連飯都吃不上肯定要走出去,去南方能吃飽,可以,去東北能吃飽,也可以。放著近的不去難道要去遠的嗎,說不定半道就餓死了,語言也不通。災年,百姓需要的是快速,穩定的解決吃飯的問題,誰先滿足這個條件就去誰那裡。


紙望熱情FRIEND


山東闖關東當時也是自然災,春節蝗蟲把莊稼肯光了,南方也生活困難。東北大部分是無人居住,當時官府給移民政策,自己開拓,三年不交官稅。東北土地肥沃開墾幾畝地就夠一家口糧。我祖太爺上一輩就是闖關東那年過來的。至今有二百多年曆史了。


用戶2568982954249


我老爺爺也是闖關東的,後來賺了點錢,回來買了地,建房子娶了媳婦,也就是我老奶奶,就沒給地主幹活,家裡有地也有住的,生了爺爺兄弟幾個,也給建房娶了媳婦,後來有人說我老爺爺在關東做土匪了,其實是去開油坊,挺不容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