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早期基督教對羅馬文明的影響

基督教產生於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猶太人中間,有深刻的社會背景。公元前63年羅馬攻佔耶路撒冷,屠殺1200名猶太人,巴勒斯坦成為羅馬嚴格控制的領地。公元前40年羅馬扶植當地貴族希律為國王,這個最殘忍的暴君在36年間像野獸一樣統治他的國家,幾乎每天都血腥虐殺猶太民,公元前4年他死後,羅馬將巴勒斯坦分封給他的三個兒子亞基老、安提帕和腓力,各自稱王,而猶太人因反抗暴君統治和苛捐重稅發動大規模的暴動,羅馬軍團幫助亞基老殘酷鎮壓,2000人被釘在十字架上,而在軍隊屢次侵伐中猶太人被俘為奴的達6萬人之多。深受壓迫的猶太人特別是下層民眾不斷反抗,公元66年爆發猶太人大起義,遭到羅馬統治者血腥鎮壓和瘋狂報復,聖殿被毀,大批猶太教徒被處死,或被賣為奴,或流亡異國他鄉基督教最初就是在下層民眾反抗羅馬帝國殘酷統治中產生的猶太教的一個支派。

淺談早期基督教對羅馬文明的影響

基督教創始人耶穌的在公元前7年至公元7年間,出生於耶路撒冷南約6英里的伯利恆的加利利或拿撒勒,母名瑪麗亞,父親是木匠約瑟。說他是童貞女瑪麗亞受聖靈感動受孕而生,顯然是後人為了將耶穌神化為“聖子”而編造的。耶穌自小生活在正統猶太教環境中,習得希伯來文經書的知識。當時在羅馬殘暴統治下,猶太人普遍流傳“彌賽亞”將會降臨。耶穌30歲時在約旦河谷遇見一位先知施洗者約翰,他在傳道中宣稱上帝的統治臨近了,將在審判中使罪人滅亡,敦促聽眾懺悔罪過,用約旦河水施洗是赦罪的必要條件。耶穌接受施洗,這成為他一生的重要轉折。希律·安提帕很快逮捕並處死了約翰。之後三年間,耶穌在加利利的一些城鎮佈道,醫治病人,斥貴貧、放蕩的生活,以拯救人類脫離罪孽為使命,他結集了約翰、雅各等12位門徒,被人視為“彌賽亞”。他33歲時率信徒進人耶路撒冷,驚動全城。他懷著對聖殿的熱愛,趕走了聖殿內一切買賣人、兌換銀錢的人,抨擊當地宗教領袖們的教導歪曲了律法。

淺談早期基督教對羅馬文明的影響

時值逾越節前夕,聚集的群眾具有一觸即發的爆炸性情緒。耶穌被其門徒之一的猶大出賣,猶太有教的祭司長抓獲耶穌並送猶太教公會審判,羅織的罪名是“自立為太人王”又將他移交給羅馬總督彼拉多,嚴刑拷打後,以謀叛羅馬罪處死,燈郊外各各他山岡的十字架上。門徒傳說他3天后復活昇天,許諾他將重新高世進行米日審判:說耶穌復活50天后又向11位門徒顯現,要他們去世界地傳教,告訴人們耶穌以自己的死為人類贖罪,人們要信奉上帝和方能得救。在使徒們廣泛、持續的傳教活動中,基督教這種新宗教才逐漸形耶穌及其12位門徒是否真實存在過,並沒有當時目擊者的可靠資料佐證,1世紀的青年黑格爾派斯特勞斯和杜賓根學派認為,他們只是無意識的“精神所產生的神話;布魯諾·鮑威爾則認為他們只是福音書作者們出於“自我意識”所編造的。但當今一些考古學家、神學家如維爾納·克勒爾在《至經部歷史》中記述的,認為考證表明耶穌遇難的故事有歷史的真實性。

淺談早期基督教對羅馬文明的影響

基督教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歷史過程。恩格斯在《論早期基督教的歷史中指出,“那種所謂基督教是一下子便體態完備地從猶太教裡產生出來”,並“從巴勒斯坦征服了全世界”,只是一種奇談。耶穌並未意識到自己創立了新宗教,他接受猶太教的規則和教儀,只是注重用虔誠、道德和仁愛來補充太教的律法和先知的教訓。最初他的門徒只在猶太人中傳播福音,雅各的保守派仍堅持行割禮、立誓遵守律法,皈依猶太教。彼得派主張使這種宗教走向世界,但也因受保守派的壓力而有所動搖。後來傳播福音擴大至外邦人和希臘化的猶太人,稱耶穌為“基督”,公元67年6月至68年1月,託名為約翰的作者,以展示幻景的極為激切奔放的語言,抨擊其他教派吃祭偶像之物、行姦淫之事,違背猶太教的教訓,並且用“巴比倫”其希臘文原意是“塗過聖油的人”。耶穌親傳的門徒彼得本是一位貧賤的漁夫,後因遵循老師遺訓進行傳教活動,也被釘在十字架上處死。

淺談早期基督教對羅馬文明的影響

彼得派的原始基督教在其產生時,是奴隸被釋放奴隸、窮人和無權者、被羅馬征服和驅散的人們的宗教,它號召信徒團結互助,平等公有,交出部分財產以作為公共基金,既用於宗教活動,亦可救濟貧苦信眾;它並有強烈的反抗意識,鼓動人民起來報仇伸冤,推翻羅馬與猶太上層的黑暗統治,嚮往財富平均、共同消費的新耶路撒冷千年王國它沒有後世基督教的“三位一體”教義和教權制度,在抨擊其他教派中表現出進行一場全世界鬥爭的勝利信心。影射羅馬,宣講毫不的復仇,說從奧古斯都到尼綠這5個王都已傾倒了,之後第六、七、八個王也必將沉淪,預言基督會重新降臨人世,在和黑暗勢力大決戰中建立新的千年王國。

淺談早期基督教對羅馬文明的影響

使基督教發生重大轉變的是保羅。保羅原名掃羅,是小亞塔爾蘇斯的希臘化猶太人,獲羅馬公民權,曾以制帳幕工匠為業,受過猶太律法教育,在猶太教會當過差,參與過迫害基督教徒的活動。後來據說基督在空中向他顯現,一下子他皈依基督教。他及其門徒馬可等人大力開展希臘語傳教活動,三次赴塞浦路斯、馬其頓、雅典、科林斯等地進行傳教旅行,宣傳自不於原始基督教的教義,大量吸收小亞、希臘、羅馬等地的非猶太人入數廣為發展教會組織,眾多奴隸主、有產者都加入進來,保羅派終於佔據繪的正統地位。保羅本人約60歲時在耶路撒冷被捕,後轉送羅馬囚禁兩於公元67年被暴君尼祿處死。

淺談早期基督教對羅馬文明的影響

在公元1世紀末至公元2世紀編定《新約全書》,它是基督教的聖經,用馩文而非希伯來文寫成,包括記載耶穌傳道活動的福音書4篇,使徒行傳、書信21篇,以及約翰啟示錄,共27篇。除啟示錄如前所述屬彼得派的作品外,新約主要反映了保羅派的教義。它有兩個特點:一是宣揚忍耐服從、神悔、禁慾修身和宿命思想,鼓吹順從羅馬統治。它將以鬥爭求實現的實世界的千年王國,變為死後尋求安慰、解脫的彼岸世界王國,於是逐漸變為統治階級可以接受的宗教。二是吸收斐洛的猶太-希臘哲學和柏拉圖學斯多亞派的哲學思想,開始形成早期基督教神學,使基督教有了較確定理論根基,但還沒有之後的“三位一體”的中心內容。如恩格斯所指出,種“新的世界宗教”,“已經從普遍化了的東方神學、特別是猶太神學和庸化了的希臘哲學、特別是斯多亞學派的混合中悄悄地產生了。布魯諾.威爾認為基督教只是在保羅派活動時期才形成,其誕生地在亞歷山大里亞羅馬,完全否定原始基督教存在,這種看法並不確切;但恩格斯也肯定他功績在於證明了正統的基督教作為世界宗教,“不是從外面、從猶太輸入面強加給希臘羅馬的”,它“是這個世界的最地道的產物”。這也就是說,它是希伯來文化和希臘羅馬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淺談早期基督教對羅馬文明的影響

基督教最初是藉著羅馬實行對多民族宗教的寬容政策而得以生存、發展的。隨著奴隸制危機的加深,不僅大量群眾百姓,甚至帝國統治集團和知識界的部分人士,也為尋求宗教慰藉而加入基督教,基督教逐漸在羅馬帝國盛為傳播。至公元3世紀,帝國境內已有基督教徒600萬,教會達50個,在羅馬、米蘭、亞歷山大里亞、里昂、迦太基、拜占庭等城市都建立地區教會中心,羅馬的最高教會頭領已類似日後的教皇。各地主教、大主教及闡釋數義的教父掌管大量教會財產,已頗有勢力。基督教堅持一神論者,反對羅王權的宗教基礎羅馬傳統的多神教,羅馬皇帝們曾長期猜忌、仇視它,指控基督教徒是無神論,甚至是吃人肉、倡淫亂的異教之徒、邪惡敗類,皇帝殘殺基督教徒後,在公元2、3世紀圖密善、馬可·奧勒留、戴克裡擴皇帝在位時,都實行大規模的迫害基督教徒的政策,許多主教、信徒理式甚或一次死難者達2000人,基督教一直處於非法地位。亞歷山大里亞的要門特等希臘教父以及德爾圖良等拉丁教父在護教運動中,一方面抨擊基督教內部的異端教派,另一方面寫了不少護教篇向皇帝請願,表示督教會侍奉神那樣侍奉君主,教人敬畏上帝、剋制慾望會有助於維護統治,極力表明帝國與基督教的利益一致。君士坦丁皇帝在位期間,於公元313年會同共治者李錫尼發佈了米蘭敕令,宣佈帝國境內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此前的教會財產一律發還,他並於公元325年在小亞的尼西亞城主有三主教參加的尼西亞會議,制定了“尼西亞信經”,這是至今天天主教、新教、東方正教壁一共同承認的信仰宣言。君士坦丁本人在臨死前也受洗入教。基督教終於得到羅馬帝國承認,這在基督教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之後,背教者朱利安皇帝實行短暫的取締、鎮壓基督教的政策,重新尊奉羅馬多神教,但基督教畢竟已滲入羅馬社會機體各部分,勢不可扼。公元392年提奧多西世皇帝頒佈法令,關閉一切異教的神廟,禁止切向偶像獻祭的活動,正式確立基督教為舉國獨尊的國教。從此,基督教為羅馬文明和西歐中世紀文明中和統治政權緊密結合的主流文化。

綜上所述,從基督教的起源、發展、一直到成行,是對羅馬帝國的一次洗禮,在這個過程中,有暴動,有迷信,但是,不可否認的事,早期的基督教確實多羅馬文明影響深遠,直到今天一直如此。

參考文獻:《馬克思恩克斯全集》《新約》《論早期基督教的歷史》《聖經:一部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