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氏15歲嫁人,丈夫不愛,敵國皇帝卻念念不忘,墓誌銘讓人難解

導語:伊氏15歲嫁人,丈夫不愛,敵國皇帝卻念念不忘,墓誌銘讓人難解

在宮鬥小說還有言情小說中都會有這樣的情節,那就是一個普通的姑娘莫名其妙成了皇妃,她不爭不搶,甘居冷宮,一生得不到丈夫恩寵,卻成了敵國皇帝的夢中情人,在爾虞我詐的後宮中,能平平淡淡過一生,最後還能得到皇帝的獨獨鍾情一人。現實中卻大部分都是在後宮普普通通,庸庸碌碌度過了一生。但是就是有這樣的人,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小說故事。

伊氏15歲嫁人,丈夫不愛,敵國皇帝卻念念不忘,墓誌銘讓人難解

這個人就是後唐德妃伊氏。伊氏生於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從曾祖伊慎開始,家族都是出身軍旅之人,再由軍功出仕為官。父親叫伊廣,是晉王李克用的部下。在一次戰鬥中不幸陣亡。朝廷為了撫卹伊家,就把他15歲的女兒,嫁給了當時12歲的李存勖。李存勖是李克用的長子,也是晉王府的世子,雖然才12歲,但是他武功高強,膽識過人,已經跟隨父親行軍打仗,一心要在戰場上建立功績。當時,李存勖已經有正室夫人——韓氏,宣武節度使韓輝的女兒這種政治聯姻,對於李存勖來說,根本不會去在意,對待二人除了敬重,根本沒有感情可言。

伊氏15歲嫁人,丈夫不愛,敵國皇帝卻念念不忘,墓誌銘讓人難解

屋漏偏逢連夜雨,兩個妃子本來就不受李存勖喜歡,後來李存勖又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摯愛——劉玉娘,更是把兩人忘在了腦後。要說劉氏能入宮,也算一段巧遇。劉氏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父親靠給人算命生活。五六歲的時候,她被李克用的軍隊擄去,後被送給了李克用的妃子曹夫人。曹夫人是李存勖的母親,善良賢德,第一眼看到幼小可憐的劉氏,心中同情便把劉氏當做女兒來對待,還專門請人教導她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當李存勖在母親的宮殿看到能歌善舞的劉玉娘時,心中十分喜愛,將劉玉娘要了回來納為妾室,並且接二連三的生下三個兒子,兩個女兒。

伊氏15歲嫁人,丈夫不愛,敵國皇帝卻念念不忘,墓誌銘讓人難解

兩個同病相憐的孤苦夫人,總是能互相理解,開始了姐妹相稱,相依為命的後宮生活。到了923年,38歲的李存勖稱帝建立了後唐。當了皇帝就要選皇后,他想要立劉玉娘為皇后,但是遭到了大臣的強烈反對。按照禮法,韓氏才是嫡妻,才有被冊封為皇后的資格。但李存勖偏愛劉玉娘,最後在皇帝的獨斷專行下,劉玉娘還是穿戴著皇后的鳳冠霞帔,坐著皇后的鸞車,接受朝廷百官命婦的朝賀,成為了後唐的皇后。而兩位正妻,被分別封淑妃和德妃。

伊氏15歲嫁人,丈夫不愛,敵國皇帝卻念念不忘,墓誌銘讓人難解

伊氏知道在李存勖獨寵劉玉娘,爭也沒用,她便過自己的日子就行。何況李存勖對他只有敬沒有愛,生活待遇上也照顧的不錯,伊氏也樂得遠離權力紛爭,亂世之中安安靜靜做一個低調的皇妃。除了這兩位之外,李存勖還有許多后妃,但都不得寵,要說這位李存勖也是個專一的男人,獨獨只愛劉玉娘一人。可惜後來太過於繁華的生活已經讓劉玉娘失去了對李存勖的愛,變得越來越自私,市儈。她變得只愛錢,貪得無厭。

僅僅三年之後,遭遇暴亂李存勖中箭身亡,劉玉娘所生的長子在返回的圖中也被殺了。劉玉娘就在這種情況下,帶著她的金銀珠寶和小叔子一起逃了。之後是後唐明宗李嗣源繼位。把李存勖的嬪妃都放回老家,伊氏也回到了汾州老家居住,這一年她已經43歲了。

伊氏15歲嫁人,丈夫不愛,敵國皇帝卻念念不忘,墓誌銘讓人難解

平靜地生活了10年,到了936年,石敬瑭投降於契丹。還做了契丹的兒皇帝。契丹首領耶律德光特意派人跑到汾州,將居住在此的韓淑妃,伊德妃統統擄走,帶到了懷州。沒有想到的是耶律德光並不是為了羞辱這兩位夫人,尤其是伊德妃。不僅如此,給伊德妃的待遇要更加優渥,遠遠超過其他人,還給她修建了精美的宮殿,伊氏記憶唐德妃的身份在這裡生活了7年,到61歲病逝。在她去世後,耶律德光非常傷心,秘不發喪,並且執意將她的陵墓修建在“州東三十里”(與懷陵很近的地方)。懷陵就是4年之後,耶律德光長眠的陵寢。

伊氏15歲嫁人,丈夫不愛,敵國皇帝卻念念不忘,墓誌銘讓人難解

後來考古專家在發掘了伊德妃的陵墓,看到墓誌銘時,都覺得很奇怪,一個後唐的皇妃,陪伴在遼國君主的墓側,而且墓誌銘的文字,顯示耶律德光對她好的不符合常理,而且他們倆年齡相差20歲呢。專家只能給出一個模糊的結論:作為後唐皇妃伊氏,政治價值不是她享受如此厚遇的全部理由,更多的應該是感情方面的原因。但是歷史上對於後唐德妃伊氏的記載太少了,她總是出現在李存勖或者劉玉孃的介紹中,被簡單的提及上一句。真相如何,又有誰知道?

劉玉娘在面對李存勖的愛肯定也動過心,兩人也曾真心相愛過,但是時間是篡改情深的能手,劉玉娘發現自己更愛的是自己。我們這一生遇見金錢,遇見權利都不難得,難得的是遇見一個真心對自己好的人。伊氏在李存勖那裡沒有得到的東西,耶律德光給了她,還給了她更多。最後倆人葬在一起也算長相廝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