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一個觀點有疑問,那應該如何科學地質疑這個觀點?

立羽立羽立羽


如果對一個觀點有疑問,怎樣科學的提出來呢?

首先找出你認為最有力的證據,證明你的疑問是對的。

其次,如果你不能找到直接的有利的證據,可以引用公認的知名人士的觀點作為證據。比如,愛因斯坦說,宇宙最快的是光速。你可以拿來作為證據。

第三,實在沒有證據。也可以明確提出你的觀點。並說明我現在沒有證據。但我以後或許會找到證據。比如第一個說宇宙是正在膨脹的人,當時沒有證據。後來別人找到了證據。


飛馬1960


從科學發展來講,科學開始於問題.這是因為理論是一種對自然界的普遍性的猜測,而猜測總是從問題開始的.

什麼是問題?問題就是一些矛盾和不一致.第一,理論與觀察不一致.第二,理論與理論之間不一致.第三,理論內部不一致.

有了這些不一致的問題,人們就要對它進行猜測,於是就有了理論.因此他才斷言,"理論始於問題."

破普耳還認為,科學的增長過程是:第一,科學開始於問題.第二,科學家針對問題提出各種大膽的猜測,即理論.第三,各種理論之間展開激烈的競爭和批判,並接受觀察和實驗的檢驗,篩出逼真度較高的新理論.第四,新理論被科學技術進一步所證偽,又出現新的問題.以上四個環節,循環往復,不斷前進.他還把這四個環節的無窮循環過程圖示化為:P1→TT→EE→P2.在這裡P1表示問題,TT表示各種相互競爭的理論,EE表示通過批判和檢驗以清除錯誤,P2表示新的問題.這是波普爾著名的科學發展動態模式.有時稱為“四段式”

這個模式並不完全符合科學發展事實,但為西方的科學哲學指出了探求科學發展動態模式的新方向.


traveller旅行者


實事求是。運用唯物主義:物質決定精神,思維和存在;物質決定意識,認識到這些就能探求世界的真理。對於真理:馬列思想的進一步發展讓我們瞭解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認識是實踐的前期必不可少的。認識—實踐—認識,是對事物發展本質理解的過程。

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分析: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矛盾是對立統一的;而物質本身的運動,聯繫,發展是事物向更高階段發展的必然方式。

所以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哲探求世界理解世界本質的哲學方法。


Nice山粉圓子


疑問,就是一知半解!在生活工作中,經常會有新的事物出現,或者說之前有了解和學習過,只是不夠深入透徹,所以會存在疑問,拿不定主意。對待這樣的問題!我覺得應該抱著學習的態度,通過學習,瞭解清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自己也是一個提升!比如你是修理工,如果對待某次維修有疑問,就應該立即弄清楚,不然後果嚴重。如在某個購物場所購物,對商品或者收費等有疑問,也應當立即弄清楚,不然等你付了錢,再去解決疑問,恐怕麻煩不斷!所以,疑問也有輕重緩急,也有難或易。解決疑問,也得做到隨機應變!


農村大叔愛吃喝


世上分為有觀點和無觀點兩種人,做那種人有家庭的影響也有啟蒙學習的功勞。長期以往對每件事情都有主見,就會對每件事物有客觀的觀點,慢慢的就有了經驗,那麼對不同的觀點會產生自已的判斷,又對以後觀點的產生積累了素材,而且是源源不斷的。


水清草青


“如果對某一個觀點產生了疑問,那應該如何科學地質疑這個觀點?”,我認為要分析、質疑這一個有疑問的觀點,首先必須細緻地從正反兩面入手,認真地分析這個觀點客觀上所產生的作用和效果,而不是迫不及待地質疑它的目的,因為我們自己的觀點也不一定正確。關鍵就是一開始我們就質疑它的目的而忽視它的客觀作用和效果,就很容易墜入分析問題的誤區。事實是世界上沒有任何的觀點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我們不是用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只是用帶有為質疑而質疑的目的,要尋找它的不足是十分容易的,總是可以看到它的某些漏洞,並有可能把這些漏洞抗大化,但這絕對不是應該我們持有的正確懷疑、分析、論證的態度。我們要敢於質疑的同時,更需要用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認真、細緻、正反方面、多重角度分析、論證它的實質;只有這樣,我們所懷疑的觀點才可以獲得正確的判斷、評價。以上是我個人觀點,求指正!


老樹時光倒流


當你對一個觀點有疑問時,你就會千方百計找出這個觀點的漏洞,任何一個觀點的確立都必須要有大量的論據作為支撐,也都會有科學合理的論證過程,所以我們只需要找出這個觀點論據的錯誤或者論據和這個觀點沒有必然的聯繫的事實即可推翻這個觀點,再有就是看一看這個觀點的論證過程是否科學,是否符合正常的邏輯,通過對論據和論證過程的仔細研究,你就不難發現這個觀點存在的問題。

就我個人來說,我在平時的工作和學習中常用反證法,即假設這個觀點成立,然後,按照這個觀點推出一個明顯錯誤的結論,從而證明這個觀點不成立,使用反證法的好處是說服力強,論證直觀,容易讓大家清楚明白的接受你的結論,當然,論證的方法有很多種,大家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證明,只要是論據充分,論證科學合理,得出的結論就會是正確的。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觀點和結論都必須經過實踐的檢驗,只有經過實踐反覆驗證的理論觀點才是最可靠的。


侯景亮


首先先認同對方的觀點,並且尋找對方觀點的長處。然後針對性的指出對方觀點在實用性上的結合是否容易操作。然後多加探討,不能一下就拋出自己的想法,否則容易引起他人的不滿。不能強勢指出,需要多討論,多交流,畢竟雙方的價值觀都會有出入。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



RuiBaking瑞


凡事都要問一個為什麼?問的目的也就是搞清楚一個問題或者是一個觀點的原由去脈,探究正確與否。如果是非原則性,可輕描淡寫解釋一番,不必爭論,以免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或者面子。反之,若是原則性的立場觀點問題,那就得明辯是非,絕不能含糊其辭,用講事實,擺道理的形式以理服人,對方如較冥頑者,可不必急於求成,給於充分時間讓其儘量自省為好。


還看今朝573


“如果對某一個觀點產生了疑問,那應該如何科學地質疑這個觀點?”

質疑一個觀點,不能主觀擬斷,一要深入認識所質疑觀點的本質,二要看是否印證了現實的共性,三要看是否符合社會發展客觀規律。在這個基礎,運用矛盾的對立統一方法,把質疑觀點的偽科學性找出來,進行駁斥,同時把符合上述三要素的正確觀點加以說明,實事求是地闡明所質疑觀點的問題所在,讓大眾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