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神祕的九龍杯找到了嗎?

志龍787


關於這個問題嗎,首先我們要知道歷史上到底有沒有九龍杯?


關於九龍杯有很多傳說,可以說九龍杯是一個謎一樣的存在。那麼,在歷史上到底有沒有九龍杯?如果有的話,那麼這個神秘的九龍杯到底長什麼樣子呢?

歷史上關於九龍杯的傳說主要有三個,


第一個傳說發生在明朝的洪武年間

當時景德鎮的知縣為了討好剛剛登基的朱元璋,命令景德鎮的工匠們在半年之內製作一種“九龍杯”用來進貢給朱元璋。景德鎮的能工巧匠們經過3個多月,反覆上百次的實驗,終於燒製出了巧奪天工的“九龍杯”。朱元璋得到九龍杯後,愛不釋手。

在一次宴會上,朱元璋用九龍杯宴請臣子,為了讓自己的心腹大臣多喝御酒,他讓宮女給自己的心腹大臣斟得滿滿的,而給其他人只倒了一點御酒。但事與願違,最後朱元璋的心腹大臣不僅沒有喝美,而且是一滴御酒都沒有喝到,反而是其它人喝到了御酒。這讓朱元璋大為吃驚,究其原因是整個九龍杯太過於神奇,盛酒時只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之酒便會全部漏掉,一滴不剩。為了謹記“九龍杯”的公道,洪武皇帝便把“九龍杯”命名為“九龍公道杯”,這就是所謂的“知足者水存,貪心者水盡。”

第二個傳說是清朝的康熙皇帝也有一個九龍杯

在他死後這個九龍杯被作為隨葬品一起埋到了康熙皇帝的景陵。在1945年,一個姓田的盜墓賊盜掘了景陵,並且得到了這個九龍杯。後來,國民政府從這個盜墓賊手中得到了這個九龍杯,但最後康熙皇帝的這個九龍杯也不知所蹤。

第三個傳說最為出名,說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我們用珍貴的九龍杯宴請外賓,誰知外賓中有一人,在宴會結束後偷走了一隻九龍杯。當時的九龍杯一套是36只,缺一不可。於是,相關人員徹查此事,發現了這個偷九龍杯的外賓,但又礙於國際關係,不便於公開拆穿。於是,相關人員求助周總理。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周總理請這個外賓觀看魔術表演,巧妙地逼著這個外賓自己拿出了被偷的九龍杯。就這樣九龍杯失而復得,而總理智取九龍杯的故事也就此傳為佳話。


據說這個神秘的九龍杯,整個杯體由九條龍裝飾,一條龍頭部伸到杯底,尾部伸出杯口並彎曲為杯把,另外八條龍組成四對,每對一條頭朝上,一條頭朝下,頭朝上的四條龍頭伸到杯口內呈喝水狀,當杯體內裝滿液體時,通過杯體內的倒U形管,並由頭朝下的四條龍口中噴出。


總之,這個九龍杯巧奪天工,只是到目前為止只有傳說,尚未發現實物。但即使如此,也不能就認為九龍杯就不存在。希望進一步的考古發現,能夠發現實物,讓我們一睹九龍杯的神奇之處。


路之意


歷史上的九龍杯,目前沒有找到的消息。

那麼什麼是九龍杯呢?為何它會被蒙上一副神秘色彩?

其實,九龍杯的神秘主要是朱元璋時期開始的。

景德鎮的縣令為了討好朱元璋,就命景德鎮的瓷工們燒製九龍杯,準備進獻給朱元璋,以謀求加官進爵。

在經過瓷工們的多次試驗後,終於燒製成功,而因為進獻有功的縣令,也順理成章的被提拔了。

得了九龍杯後,朱元璋用其犒賞自己的朝臣。據傳,他專門吩咐宮女為自己喜歡的大臣斟滿,而其他人都相對比較少一些。

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那個大臣因為酒杯斟的太滿,反而美酒從龍口中流出,而其他人倒是因此喝上了美酒。這讓朱元璋大為驚異,才發現九龍杯原來是“淺則存,滿則去”。於是被稱為九龍公道杯。

其他關於九龍杯的傳說,也就沒有太多神秘之處了。那麼為何九龍杯會具有這種神奇的特徵呢?

其實,這是我國古代的能工巧匠充分利用了虹吸的原理。

大家都知道,纖細的玻璃管可以輕易將水吸高,這其實就是虹吸現象。虹吸現象產生的原因是水錶面具有張力。而張力的存在,就讓液體沿著纖細的管壁從中流出來。所以,九龍杯不可倒的太滿,滿則盈的緣由就在此。

那麼古時候的九龍杯到底存不存在呢?還是僅僅只是一個傳說而已。

我覺得這倒未必只是傳說,因為據可靠的史料記載,康熙帝也同樣有一套九龍杯。當然後來被人所盜,不知所終。

但是既然康熙帝有九龍杯,那麼就說明其必然是存在過的。

而朱明的皇陵在北京,目前尚保存完好,作為九龍杯的初始出現朝代,有很大可能在墓葬中埋藏了九龍杯。等待明皇陵被打開的那一刻,所有的真相可能就此大白於天下。


Crazy歷史


歷史上關於九龍杯的傳說很多,我來說一個康熙年間關於九龍杯的故事!


傳說,九龍杯是用一塊上等的白玉精雕細琢而成,杯子有“暗九明十八共二十七條龍”,也就是說杯子表面雕有十八條龍,當杯子裡倒上酒後,杯中若隱若現會出現九條游龍,所以九龍杯又叫“透體九龍杯”,九龍杯另一個神奇之處是,夏天倒酒到杯中,酒喝著會像冰鎮的一樣涼爽,冬天倒酒到杯中,酒喝著會像暖過的一樣溫熱,所以九龍杯也被稱為“溫涼白玉盞”!

康熙年間的陝甘總督,得到了這尊九龍杯,他不敢私藏這件寶物,就把九龍杯進貢給了康熙帝。康熙得到九龍杯後,愛不釋手每天把玩,這天,康熙邀請了自己的皇子皇孫以及朝中的大臣開了一個“賞杯宴”,也好讓他們讚美一下自己的九龍杯,然而這天卻有個人卻不請自來,他就是俠盜楊香武。



俠盜楊香武因為跟朋友打賭,進入皇宮偷一件御用之物讓朋友見識一下,所以這一天他偷偷溜進皇宮。恰巧看見康熙在開“賞杯宴”,當看到康熙向眾人炫耀九龍杯時,楊香武眼前一亮,對九龍杯來了興趣,在宴會結束後,趁眾人不備時盜取了九龍杯!

楊香武盜取九龍杯後,得意洋洋的向朋友炫耀了這件寶貝,令他沒想到的是,當他向朋友炫耀時,這件寶貝又被別人看中了,趁楊香武不注意盜走了九龍杯。


後來,楊香武經過多番打探,終於得到了九龍杯的下落,費盡周折的把九龍杯又盜了回來。並將九龍杯送還給了康熙,康熙見楊香武本領高強就跟楊香武打賭,如果楊香武可以從宮中再盜走九龍杯,便赦免他先前盜寶之罪,結果,楊香武在看守嚴密的皇宮又成功地三盜九龍杯!



據說,九龍杯被康熙的孫子也就是乾隆皇帝,死後帶進了清東陵。民國時期的“東陵大盜”孫殿英,盜挖清東陵後,九龍杯隨著很多稀世珍寶就不知所蹤了!當然關於九龍杯的傳說還有很多,知道的朋友可以分享一下!


唐古看今


  

歷史上關於九龍杯的傳說主要有三個,第一個傳說發生在明朝的洪武年間,當時景德鎮的知縣命令景德鎮的工匠們在半年之內製作完成,能工巧匠們經過3個多月,反覆的實驗,終於燒製出了巧奪天工的“九龍杯”。朱元璋得到九龍杯後,愛不釋手。

在一次宴會上,朱元璋用九龍杯宴請臣子,為了讓自己的心腹大臣多喝御酒,他讓宮女給自己的心腹大臣斟得滿滿的,而給其他人只倒了一點御酒。但事與願違,最後朱元璋的心腹大臣不僅沒有喝美,而且是一滴御酒都沒有喝到,反而是其它人喝到了御酒。這讓朱元璋大為吃驚,究其原因是整個九龍杯太過於神奇,盛酒時只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之酒便會全部漏掉,一滴不剩。為了謹記“九龍杯”的公道,洪武皇帝便把“九龍杯”命名為“九龍公道杯”,這就是所謂的“知足者水存,貪心者水盡。”

第二個傳說是清朝的康熙皇帝也有一個九龍杯,在他死後這個九龍杯被作為隨葬品一起埋到了康熙皇帝的景陵。在1945年,一個姓田的盜墓賊盜掘了景陵,並且得到了這個九龍杯。後來,國民政府從這個盜墓賊手中得到了這個九龍杯,但最後康熙皇帝的這個九龍杯也不知所蹤。

第三個傳說最為出名,說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用珍貴的九龍杯宴請外賓,誰知外賓中有一人,在宴會結束後偷走了一隻九龍杯。當時的九龍杯一套是36只,缺一不可。於是,相關人員徹查此事,發現了這個偷九龍杯的外賓,但又礙於國際關係,不便於公開拆穿。於是,相關人員求助周總理。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周總理請這個外賓觀看魔術表演,巧妙地逼著這個外賓自己拿出了被偷的九龍杯。就這樣九龍杯失而復得,而總理智取九龍杯的故事也就此傳為佳話。

據說這個神秘的九龍杯,整個杯體由九條龍裝飾,一條龍頭部伸到杯底,尾部伸出杯口並彎曲為杯把,另外八條龍組成四對,每對一條頭朝上,一條頭朝下,頭朝上的四條龍頭伸到杯口內呈喝水狀,當杯體內裝滿液體時,通過杯體內的倒U形管,並由頭朝下的四條龍口中噴出。總之,這個九龍杯巧奪天工,只是到目前為止只有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