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銅仁市----相傳元朝時江底得銅人得名銅人,有黔東門戶之稱

貴州銅仁市----相傳元朝時江底得銅人得名銅人,有黔東門戶之稱

銅仁市為貴州省轄地級市,位於貴州省東北部,是連接中南地區與西南邊陲的紐帶,享有“黔東門戶”之美譽。

全市轄碧江區、萬山區、江口縣、石阡縣、思南縣、德江縣、松桃苗族自治縣、玉屏侗族自治縣、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大龍開發區、銅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面積1.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40萬。城區面積40平方公里,常駐人口35萬人。銅仁是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發源地,是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市,是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示範區,是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一、歷史沿革

1、秦代為黔中郡腹部地區;漢時改隸武陵郡,蜀漢時始有縣治。

2、唐置萬安縣,後改常豐縣,分屬思州、錦州、黔州;宋末元初設思州、思南兩宣慰司。

貴州銅仁市----相傳元朝時江底得銅人得名銅人,有黔東門戶之稱

元朝時期的銅人大小江

3、元代設置“銅人大小江蠻夷軍民長官司”。隸屬思南宣慰司。明永樂十一年撤思州、思南宣慰司,於今境地設銅仁、思南、石阡、烏羅4府,均隸屬於由此而設置的貴州布政使司。明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廢烏羅府,其大部併入銅仁府;清代銅仁建制無變化。

4、1913年廢銅仁府改置銅仁縣,原銅仁縣改名江口縣,屬黔東道(1914年改名鎮遠道)。1923年直屬貴州省。

5、1950年1月12日,銅仁地區全境解放,當年設銅仁專區,專員公署駐銅仁縣;1979年1月撤銷銅仁地區革命委員會正式設立銅仁地區行政公署; 1987年8月21日國務院批准撒銷銅仁縣,設立銅仁市;2011年10月22日,撤銷銅仁地區設地級銅仁市,撤銷原縣級銅仁市設碧江區。

二、地名來歷

銅仁原名銅人,相傳元朝時有漁人在銅巖處潛入江底,得銅人三尊,元代設置“銅人大小江蠻夷軍民長官司”,明初由此設銅仁府。

三、風景名勝

貴州銅仁市----相傳元朝時江底得銅人得名銅人,有黔東門戶之稱

1、大明邊城。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貴州省銅仁市東郊,整個景區在明朝貴州銅仁府的古漁村遺址基礎上進行保護性開發,致力於明朝以來貴州600年曆史文化的挖掘,集“吃住行遊購娛”及“休閒、養生、體育、影視”等為一體,西南最大的綜合歷史文化景區。

貴州銅仁市----相傳元朝時江底得銅人得名銅人,有黔東門戶之稱

2、九龍洞。位於銅仁城東17公里處,1987年被列為貴州省首批十大風景名勝區,,2004年1月13日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九龍洞景區由觀音山、蓮花寺、九龍洞景點組成。

貴州銅仁市----相傳元朝時江底得銅人得名銅人,有黔東門戶之稱

3、萬山國家礦山公園(硃砂古鎮)景區。項目依託礦山公園悠久的硃砂文化和豐富的自然景觀,圍繞丹砂文化藝術主題,成為促進城市旅遊發展、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營造新興產業、解決資源枯竭轉產等問題的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典範。

貴州銅仁市----相傳元朝時江底得銅人得名銅人,有黔東門戶之稱

4、萬山九豐農業博覽園。位於銅仁市南的高樓坪鄉大樹林村,是萬山區最大的農旅綜合體,萬山九豐農業博覽園依託農業特色景點設計,並致力於展示宣傳最新最實用的農業科學技術,讓廣大遊客在遊覽的同時瞭解最先進的農業科技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