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峽上游,痛吃王八肥雞芝麻劍

大藤峽上游,痛吃王八肥雞芝麻劍

備受矚目的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成功實現大江截流前夕,我來到大藤峽上游數十公里的武宣縣,探望前上司。誰料,中國人說講孝道的人會有福報,我這番殷切訪老,下輩子會因此投個什麼好胎,也說不準。但眼前很快應驗的是,頭天晚上,幾個人就搞了一條七斤多重的芝麻劍,和一鍋王八燉肥雞。

王八和雞南北常見,不稀奇。芝麻劍是西江中上游特產的一種野生魚,無鱗少刺,魚形似劍,身上佈滿芝麻粒大小的黑斑點,且體內有香腺而溢出芝麻般的香味,故名芝麻劍,以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著稱,是西江上中游紅水河、黔江段著名的名貴魚種,有人說算是廣西特有魚種。由於無法人工繁養,芝麻劍產量極低,市場上很難買到,而且越大價錢越貴,據說重的有五六十斤,接近於傳說了。這種魚膠質豐富,口感軟滑,燒著吃的話,吃起來很快嘴唇就像被膠水粘住,濃腴非常;蒸著或燙著吃,卻又清爽無比,魚肉像蒜瓣一般,伸筷子就能夾下一大塊,鮮嫩得進嘴就要化掉。到了這一河段邊上的河池、來賓兩市沿河諸縣,被請吃芝麻劍,乃是曠世奇遇。

大藤峽上游,痛吃王八肥雞芝麻劍

大城市的菜市,是見不到那麼大的芝麻劍的,就算它們進城,也是直接進了大館子的廚房

老上司退休五年,說是在南寧和武宣輪著住。但我只在南寧見過他一次,還是託一位朋友的福,請我們一起喝酒時見上。看來他住武宣多,他說找清靜地方躲起來寫點東西。電話裡他極力向我渲染武宣生活之美妙,以前我曾到過他老家,當然知道他所言不虛,奈何總找不著機會。恰好有個武宣籍的小老弟,要回去辦點事,我就跟著他的車,一起去了。

大藤峽上游,痛吃王八肥雞芝麻劍

王八肉要冷水下鍋先焯過,放些姜和米酒

老上司見到我,自然很高興。中午草草睡了下,就催我跟他去菜市,說過了四點鐘就沒貨了。同去的還有一位他的小兄弟,我們都叫他張生,比我還小一歲,可多年前就在廣東實現了財務自由,前些年回到武宣老家辦實業,算是發揮餘熱,和老上司極交好。以前識他時,在老上司跟前就是一副鞍前馬後的樣子,一點都沒有土豪的架子。我有時好充大頭,喜歡搶著埋單,但在張生面前我從來就沒裝過。

到了菜市,他們如入無人之徑,帶著我直奔魚攤一個小角落。魚池裡遊著大大小小的魚,我跟它們都不熟。挑了一下,定了條約七斤多的芝麻劍,小販刀背一揮,動手宰殺砍塊。又拉我轉到菜市另一角,烏龜王八盤踞的窩點,挑了頭四斤半的倒黴王八——我雖不會看相,也知道它壽命難過今日了——同樣吩咐宰殺砍好。拿到手後,回去拿芝麻劍。又換了個菜市,拎了個砍好的肥雞,打道回府。

大藤峽上游,痛吃王八肥雞芝麻劍

焯好的王八肉,加姜、蔥、酒炒過一輪備用,去其腥羶

這一老一少輕車熟路的架勢,看得我直髮愣。老上司得意地告訴我,他們和那幾個販子都混熟了,價錢都不用問,點好就自覺砍殺加工。黔江裡經常打上大芝麻劍,二十多斤的都見過,但幾乎沒有誰吃得起一整條的,只好分開賣。每逢這等好事,這兩人就把魚頭、魚尾包了,販子非常高興,因為別人都喜歡魚身,肉多。我想起了一個老傳說,以前土匪綁票,把人票關在屋裡餓幾天,然後送上一條魚。先吃魚頭魚尾的,必是富室;搶著吃魚肉的,家裡多半沒啥油水。於是分門別類,向他們家人報出贖金的標準。這法門放到今天,恐怕仍然管用。而且今天吃得起魚頭魚尾的人,要高於土匪公然拉隊伍的年頭。

回到他們住的小樓,兩人趕緊拱進廚房,分頭拾掇起來。王八許配給老雞,先把王八肉塊焯了水,然後下油鍋炒一輪,半熟時盛出。雞也炒一輪,不用焯水了,直接炒到變色沁油,再把炒過的王八肉倒進去,繼續混在一起炒,炒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加了兩顆八角和姜、酒,其餘什麼都不加。炒得差不多了,加入清水,大火燒開後,改文火慢燉。

大藤峽上游,痛吃王八肥雞芝麻劍

雞肉塊也要炒過,不用焯,直接炒,至變色微微出油即可

芝麻劍則燙火鍋吃。魚販子已經幫砍成稍厚的片狀,我們再灑點姜、酒和胡椒粉醃起來。取一廣口平底大鍋,坐在電磁爐上,加大半鍋水,燒開後下油鹽、姜蔥和米酒,即可將魚放進去燙著吃,別的什麼都不加。這樣做,比較符合芝麻劍的高貴出身。魚湯喝著鮮甜濃郁,滾燙一口,經喉入肚,就會明白初中生寫作文為什麼總喜歡用“蕩氣迴腸”這個成語,確實有很多感覺,難以準確描述,只好籠而統之。魚肉雖嫩極,卻不是那種毫無骨氣的綿爛口感,而是略有脆感,感到黏牙,略嚼入喉,糯滑之極。邊燒邊燙邊吃,鍋裡飄出的白氣,瀰漫著一股說不出來的香味。

這就是用火鍋燙著吃芝麻劍的好處,不用胡亂添加什麼佐料,也不用講究什麼火候、刀工,純粹清水煮熟,直接體會魚的鮮嫩口感和暗藏異香。還有一種做法,也有這種效果,那就是清蒸。整條魚加點姜、蔥、豆豉蒸,同樣能吃到不被胡亂修飾的魚的本味。筷子一伸,就能夾起一砣蒜瓣肉,往盤底裡的汁水稍一蘸,進口唯覺鮮美脆嫩而已。這種在大自然中靠自覺修煉自學成才的美味,不能自作多情地畫蛇添足,什麼廚藝都想顯下身手。我就曾吃過拿芝麻劍燒的豆瓣魚,因為請客的是四川人,聽店老闆推薦有芝麻劍,馬上點了條兩斤多的,吩咐做豆瓣魚。店老闆有錢掙,怎麼做心情不會壞到哪兒去,我卻是在肚子裡罵了幾千回別人的娘,那魚我一口沒碰,堂而皇之地告訴四川佬,老子對蠶豆過敏。

大藤峽上游,痛吃王八肥雞芝麻劍

芝麻劍砍厚片,加姜、酒醃透

天然食材已經很難得,烹飪的主旨應該是儘量突出其特有的美味品質。好比一個俊俏村姑,雖然可以濃妝豔抹地打扮成一個時尚女郎,橫豎看也不能說醜,但她身上罕有的那股天真機趣,也就頃刻間蕩然無存了。1990年代,我跟一個地方黨政代表團到廣東考察解放思想,有一位在廣東發了大財的鄉賢,設宴宴請。他弄到了一條十幾斤的大龍蝦,廚師長拿上來呈堂炫耀。代表團領導一看高興壞了,“這麼大個蝦!我最喜歡吃蝦了,蒜茸蒸蝦,爽!”一直談笑風生逞著機鋒的老闆,臉就拉長了,吩咐廚師長對剖用蒜茸蒸。其時我也是第一次見識龍蝦,覺得蒜茸蒸蝦真不錯。老闆一個心腹是我老鄉,偷偷告訴我,老闆和大多數廣東人一樣,龍蝦是做刺身生吃的。後來我吃到龍蝦刺身,不得不承認,生吃確實要比熟的好。近乎透明的薄薄一片,蘸點拌了芥末的生抽,乍一入口,那種爽脆鮮美的口感,伴著芥末衝頂的勁頭,真讓人魂飛魄散。

中國有些好東西來到此世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人糟塌的,“鮮花插在牛糞上”是一個民族千百年沉澱下來的沉痛總結,非所欲也,乃身不由己。有一個流傳頗廣的典故,說的是英國王室送了條名貴寵物狗給李鴻章。後來女王託新任大使向李中堂致敬,詢問該狗如何。李中堂砸著嘴說,“味道甚是不錯,謝謝你家女王啦!”有李鴻章的宏才大略一般人罕有,但像他這樣煞風景的德行,天下人都有。

大藤峽上游,痛吃王八肥雞芝麻劍

這一鍋湯,是備來燙芝麻劍的,僅加了油鹽和姜蔥

幸好,這晚上的芝麻劍沒被紅燒。我也是第一次見那麼大的芝麻劍,在南寧的飯店裡,能吃上一條一兩斤的,就算運氣好了。再大的,我也吃不起,南寧賣二三百塊錢一斤。

至於王八和老雞,操弄起來,就沒芝麻劍那麼講究了。王八最初只是鱉的俗稱,人們熟知的別稱還有甲魚、團魚、水魚等,為鱉科軟殼水生龜的統稱,有二十多種。它是烏龜的老表,但對於人類來說,雖然烏龜王八一起亂喊,卻都知道王八比烏龜好吃。在中國文化裡,烏龜幫不正當男女交合打下手,看別的男人汙辱別的女人;王八卻是自己老婆被汙辱,頭巾是綠的。兩老表的身份都不太體面,但總的來說,多數人兩害相衡取其輕,當烏龜總比當王八好。

烏龜也好,王八也好,作為食物,中國文化還賦予了它們一樁神秘功能,被認為對人體主要排洩器官腎有著重要補益作用。網上流行過一個小段子,“憶往昔,紅薯飯,南瓜湯,老婆一個,小孩一幫;看今朝,白米飯,王八湯,小孩一個,老婆一幫”,以喝王八湯作為腐化的象徵,而且也隱諱地點出了其能養“老婆一幫”的神效。這雖只是寄託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但王八歷來被認為有清熱養陰、平肝熄風、軟堅散結,對肝硬化、肝脾腫大、小兒驚癇有顯效,卻是不爭事實。

大藤峽上游,痛吃王八肥雞芝麻劍

用清油加生抽煎一下,加點水煮開,下入蔥末、薑末,做成點料,蘸魚肉和雞肉、王八肉都行

殺王八不難,將它翻個身肚皮向上,它脖子就會伸長,看好了就像打擊刑事犯罪運動一樣快、準、狠一刀將它脖子剁下來,將身體立起,用刀沿著殼切開,將殼和身體兩半拉開。王八脖子是和背部的殼連接在一起的,拉開前要先將脖子切斷。內臟也扔掉,難整也沒啥吃頭。但王八表面有一層膜,要用開水燙一下撕掉。

王八雖然不算家常菜,但並不難找,菜市裡常見,算是熟客,也沒人指望能遇上野生王八,所以操弄起來,就隨便得多。除非要吃單獨一味王八燒的菜,若要搭配其他東西的話,最好就是配雞。俗話說,公不離婆,秤不離砣,王八也離不了雞。王八菜裡面,最出名的就和雞配。

有道名菜“霸王別姬”,拆白了就是王八燒嫩雞。湖南認作傳統湘菜,據傳出自清末,當年長沙玉樓東、曲園、瀟湘、老怡園酒家等名館都當重頭戲,就是以甲魚和雞為主要原料,據載鮮香味美,但我沒吃過。江蘇徐州也以霸王別姬為傳統名菜,還搭上了紀念楚國英雄項羽、懷念絕代佳人虞姬的典故。一個白瓷盆內,湯汁清澄,幾隻鱉漂浮湯上,四爪張開,底下是雞肉塊,筷子一撥,鱉甲、殼、肉即散離,食之肉質鮮嫩酥爛,軟如豆腐,入口即化,味鮮醇厚。這道菜我倒是吃過,當時並不知道是名菜,但覺味道難得的醇厚卻又顯出清爽。直到有人問我這道霸王別姬味道如何,我才回過神來。

大藤峽上游,痛吃王八肥雞芝麻劍

魚腐,武宣特產,可以看作加了魚肉的豆腐乾

我們這晚上收拾那王八,就是和大肥雞一起搭配著燉湯。在廚房分別炒過後燉過一輪,換鍋端上桌架電磁爐上,邊燉邊吃。王八和雞都是溫熱之物,一起燉湯,陽虛之人吃後,確實當晚就能見效,最明顯的就是四肢厥冷的症狀,馬上消失,身上一團暖烘烘的。至於能否生一窩孩子,那就不是王八考慮的事情了,要問老中醫去。街上多的是老中醫,給了錢他們都會說可以。我們這次吃王八,不是為了生孩子,主要因為貪圖口腹之歡。四斤多的王八,不算老,也不小了,罵它老王八或小王八都不好。但對食客來說,它正當年華。四斤多的肥雞,比起普通的雞,壽命長了很多,肉質相對也更堅實,肉香已然養成,不會像肯德基賣的那種啃得很不是滋味的雞塊。這兩樣搭配一起,所謂天作之合,前世修來,我們吃著非常讚歎。它們身後,可以說極盡哀榮了。

王八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所以視為滋補珍品也不錯。但其中豐富的各種氨基酸,才是真正讓它味道鮮美的原因。據說具有雞、鹿、牛、羊、豬五種肉的美味,素有“美食五味肉”之稱。籠統地說,燉得好的王八,哪塊肉都軟糯可口,異常鮮美。其中又以裙邊味道最為柔美,略有嚼勁,彷彿軟骨脆骨,但卻比脆骨軟滑多了。五代高僧謙光,希望“但願鵝生四掌,鱉留兩裙”,一個鵝長四隻掌,一個王八穿兩套裙,和尚對這肉都那麼貪婪,那就肯定好吃無疑,鵝掌和鱉裙誠然為精華所在。

大藤峽上游,痛吃王八肥雞芝麻劍

張生用極辣的青指天椒加蒜米,放擂缽里加鹽舂爛,加點米醋,非常爽口開胃

那雞雖比普通雞虛長數月,但確實赴湯鍋時正當年華。肉質緊而不韌,嫩而不爛,正當好處,雖經熱湯煉煮良久,但口感仍然十分脆嫩,雞本來該有和香味,沒失去多少。說起來王八和雞都是肥甘膏腴、味道好重之物,但合在一起燉出來的湯,卻很是清爽,絲毫沒有膩味之感,反覺鮮甜滋潤,暖胃實腸。

張生還切了碟黃牛肉,準備燙來吃,但幾乎沒人動。買菜時老上司特意買了斤當地特有的魚腐——把魚肉捶融了和豆腐泥一起炸成,可看作摻了魚肉的豆腐乾——也沒吃多少。倒是他們自醞的六十度米酒,喝了一箱,整整六瓶。

大藤峽上游,痛吃王八肥雞芝麻劍

王八配雞,天造地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