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峡上游,痛吃王八肥鸡芝麻剑

大藤峡上游,痛吃王八肥鸡芝麻剑

备受瞩目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成功实现大江截流前夕,我来到大藤峡上游数十公里的武宣县,探望前上司。谁料,中国人说讲孝道的人会有福报,我这番殷切访老,下辈子会因此投个什么好胎,也说不准。但眼前很快应验的是,头天晚上,几个人就搞了一条七斤多重的芝麻剑,和一锅王八炖肥鸡。

王八和鸡南北常见,不稀奇。芝麻剑是西江中上游特产的一种野生鱼,无鳞少刺,鱼形似剑,身上布满芝麻粒大小的黑斑点,且体内有香腺而溢出芝麻般的香味,故名芝麻剑,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著称,是西江上中游红水河、黔江段著名的名贵鱼种,有人说算是广西特有鱼种。由于无法人工繁养,芝麻剑产量极低,市场上很难买到,而且越大价钱越贵,据说重的有五六十斤,接近于传说了。这种鱼胶质丰富,口感软滑,烧着吃的话,吃起来很快嘴唇就像被胶水粘住,浓腴非常;蒸着或烫着吃,却又清爽无比,鱼肉像蒜瓣一般,伸筷子就能夹下一大块,鲜嫩得进嘴就要化掉。到了这一河段边上的河池、来宾两市沿河诸县,被请吃芝麻剑,乃是旷世奇遇。

大藤峡上游,痛吃王八肥鸡芝麻剑

大城市的菜市,是见不到那么大的芝麻剑的,就算它们进城,也是直接进了大馆子的厨房

老上司退休五年,说是在南宁和武宣轮着住。但我只在南宁见过他一次,还是托一位朋友的福,请我们一起喝酒时见上。看来他住武宣多,他说找清静地方躲起来写点东西。电话里他极力向我渲染武宣生活之美妙,以前我曾到过他老家,当然知道他所言不虚,奈何总找不着机会。恰好有个武宣籍的小老弟,要回去办点事,我就跟着他的车,一起去了。

大藤峡上游,痛吃王八肥鸡芝麻剑

王八肉要冷水下锅先焯过,放些姜和米酒

老上司见到我,自然很高兴。中午草草睡了下,就催我跟他去菜市,说过了四点钟就没货了。同去的还有一位他的小兄弟,我们都叫他张生,比我还小一岁,可多年前就在广东实现了财务自由,前些年回到武宣老家办实业,算是发挥余热,和老上司极交好。以前识他时,在老上司跟前就是一副鞍前马后的样子,一点都没有土豪的架子。我有时好充大头,喜欢抢着埋单,但在张生面前我从来就没装过。

到了菜市,他们如入无人之径,带着我直奔鱼摊一个小角落。鱼池里游着大大小小的鱼,我跟它们都不熟。挑了一下,定了条约七斤多的芝麻剑,小贩刀背一挥,动手宰杀砍块。又拉我转到菜市另一角,乌龟王八盘踞的窝点,挑了头四斤半的倒霉王八——我虽不会看相,也知道它寿命难过今日了——同样吩咐宰杀砍好。拿到手后,回去拿芝麻剑。又换了个菜市,拎了个砍好的肥鸡,打道回府。

大藤峡上游,痛吃王八肥鸡芝麻剑

焯好的王八肉,加姜、葱、酒炒过一轮备用,去其腥膻

这一老一少轻车熟路的架势,看得我直发愣。老上司得意地告诉我,他们和那几个贩子都混熟了,价钱都不用问,点好就自觉砍杀加工。黔江里经常打上大芝麻剑,二十多斤的都见过,但几乎没有谁吃得起一整条的,只好分开卖。每逢这等好事,这两人就把鱼头、鱼尾包了,贩子非常高兴,因为别人都喜欢鱼身,肉多。我想起了一个老传说,以前土匪绑票,把人票关在屋里饿几天,然后送上一条鱼。先吃鱼头鱼尾的,必是富室;抢着吃鱼肉的,家里多半没啥油水。于是分门别类,向他们家人报出赎金的标准。这法门放到今天,恐怕仍然管用。而且今天吃得起鱼头鱼尾的人,要高于土匪公然拉队伍的年头。

回到他们住的小楼,两人赶紧拱进厨房,分头拾掇起来。王八许配给老鸡,先把王八肉块焯了水,然后下油锅炒一轮,半熟时盛出。鸡也炒一轮,不用焯水了,直接炒到变色沁油,再把炒过的王八肉倒进去,继续混在一起炒,炒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加了两颗八角和姜、酒,其余什么都不加。炒得差不多了,加入清水,大火烧开后,改文火慢炖。

大藤峡上游,痛吃王八肥鸡芝麻剑

鸡肉块也要炒过,不用焯,直接炒,至变色微微出油即可

芝麻剑则烫火锅吃。鱼贩子已经帮砍成稍厚的片状,我们再洒点姜、酒和胡椒粉腌起来。取一广口平底大锅,坐在电磁炉上,加大半锅水,烧开后下油盐、姜葱和米酒,即可将鱼放进去烫着吃,别的什么都不加。这样做,比较符合芝麻剑的高贵出身。鱼汤喝着鲜甜浓郁,滚烫一口,经喉入肚,就会明白初中生写作文为什么总喜欢用“荡气回肠”这个成语,确实有很多感觉,难以准确描述,只好笼而统之。鱼肉虽嫩极,却不是那种毫无骨气的绵烂口感,而是略有脆感,感到黏牙,略嚼入喉,糯滑之极。边烧边烫边吃,锅里飘出的白气,弥漫着一股说不出来的香味。

这就是用火锅烫着吃芝麻剑的好处,不用胡乱添加什么佐料,也不用讲究什么火候、刀工,纯粹清水煮熟,直接体会鱼的鲜嫩口感和暗藏异香。还有一种做法,也有这种效果,那就是清蒸。整条鱼加点姜、葱、豆豉蒸,同样能吃到不被胡乱修饰的鱼的本味。筷子一伸,就能夹起一砣蒜瓣肉,往盘底里的汁水稍一蘸,进口唯觉鲜美脆嫩而已。这种在大自然中靠自觉修炼自学成才的美味,不能自作多情地画蛇添足,什么厨艺都想显下身手。我就曾吃过拿芝麻剑烧的豆瓣鱼,因为请客的是四川人,听店老板推荐有芝麻剑,马上点了条两斤多的,吩咐做豆瓣鱼。店老板有钱挣,怎么做心情不会坏到哪儿去,我却是在肚子里骂了几千回别人的娘,那鱼我一口没碰,堂而皇之地告诉四川佬,老子对蚕豆过敏。

大藤峡上游,痛吃王八肥鸡芝麻剑

芝麻剑砍厚片,加姜、酒腌透

天然食材已经很难得,烹饪的主旨应该是尽量突出其特有的美味品质。好比一个俊俏村姑,虽然可以浓妆艳抹地打扮成一个时尚女郎,横竖看也不能说丑,但她身上罕有的那股天真机趣,也就顷刻间荡然无存了。1990年代,我跟一个地方党政代表团到广东考察解放思想,有一位在广东发了大财的乡贤,设宴宴请。他弄到了一条十几斤的大龙虾,厨师长拿上来呈堂炫耀。代表团领导一看高兴坏了,“这么大个虾!我最喜欢吃虾了,蒜茸蒸虾,爽!”一直谈笑风生逞着机锋的老板,脸就拉长了,吩咐厨师长对剖用蒜茸蒸。其时我也是第一次见识龙虾,觉得蒜茸蒸虾真不错。老板一个心腹是我老乡,偷偷告诉我,老板和大多数广东人一样,龙虾是做刺身生吃的。后来我吃到龙虾刺身,不得不承认,生吃确实要比熟的好。近乎透明的薄薄一片,蘸点拌了芥末的生抽,乍一入口,那种爽脆鲜美的口感,伴着芥末冲顶的劲头,真让人魂飞魄散。

中国有些好东西来到此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糟塌的,“鲜花插在牛粪上”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沉淀下来的沉痛总结,非所欲也,乃身不由己。有一个流传颇广的典故,说的是英国王室送了条名贵宠物狗给李鸿章。后来女王托新任大使向李中堂致敬,询问该狗如何。李中堂砸着嘴说,“味道甚是不错,谢谢你家女王啦!”有李鸿章的宏才大略一般人罕有,但像他这样煞风景的德行,天下人都有。

大藤峡上游,痛吃王八肥鸡芝麻剑

这一锅汤,是备来烫芝麻剑的,仅加了油盐和姜葱

幸好,这晚上的芝麻剑没被红烧。我也是第一次见那么大的芝麻剑,在南宁的饭店里,能吃上一条一两斤的,就算运气好了。再大的,我也吃不起,南宁卖二三百块钱一斤。

至于王八和老鸡,操弄起来,就没芝麻剑那么讲究了。王八最初只是鳖的俗称,人们熟知的别称还有甲鱼、团鱼、水鱼等,为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有二十多种。它是乌龟的老表,但对于人类来说,虽然乌龟王八一起乱喊,却都知道王八比乌龟好吃。在中国文化里,乌龟帮不正当男女交合打下手,看别的男人污辱别的女人;王八却是自己老婆被污辱,头巾是绿的。两老表的身份都不太体面,但总的来说,多数人两害相衡取其轻,当乌龟总比当王八好。

乌龟也好,王八也好,作为食物,中国文化还赋予了它们一桩神秘功能,被认为对人体主要排泄器官肾有着重要补益作用。网上流行过一个小段子,“忆往昔,红薯饭,南瓜汤,老婆一个,小孩一帮;看今朝,白米饭,王八汤,小孩一个,老婆一帮”,以喝王八汤作为腐化的象征,而且也隐讳地点出了其能养“老婆一帮”的神效。这虽只是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但王八历来被认为有清热养阴、平肝熄风、软坚散结,对肝硬化、肝脾肿大、小儿惊痫有显效,却是不争事实。

大藤峡上游,痛吃王八肥鸡芝麻剑

用清油加生抽煎一下,加点水煮开,下入葱末、姜末,做成点料,蘸鱼肉和鸡肉、王八肉都行

杀王八不难,将它翻个身肚皮向上,它脖子就会伸长,看好了就像打击刑事犯罪运动一样快、准、狠一刀将它脖子剁下来,将身体立起,用刀沿着壳切开,将壳和身体两半拉开。王八脖子是和背部的壳连接在一起的,拉开前要先将脖子切断。内脏也扔掉,难整也没啥吃头。但王八表面有一层膜,要用开水烫一下撕掉。

王八虽然不算家常菜,但并不难找,菜市里常见,算是熟客,也没人指望能遇上野生王八,所以操弄起来,就随便得多。除非要吃单独一味王八烧的菜,若要搭配其他东西的话,最好就是配鸡。俗话说,公不离婆,秤不离砣,王八也离不了鸡。王八菜里面,最出名的就和鸡配。

有道名菜“霸王别姬”,拆白了就是王八烧嫩鸡。湖南认作传统湘菜,据传出自清末,当年长沙玉楼东、曲园、潇湘、老怡园酒家等名馆都当重头戏,就是以甲鱼和鸡为主要原料,据载鲜香味美,但我没吃过。江苏徐州也以霸王别姬为传统名菜,还搭上了纪念楚国英雄项羽、怀念绝代佳人虞姬的典故。一个白瓷盆内,汤汁清澄,几只鳖漂浮汤上,四爪张开,底下是鸡肉块,筷子一拨,鳖甲、壳、肉即散离,食之肉质鲜嫩酥烂,软如豆腐,入口即化,味鲜醇厚。这道菜我倒是吃过,当时并不知道是名菜,但觉味道难得的醇厚却又显出清爽。直到有人问我这道霸王别姬味道如何,我才回过神来。

大藤峡上游,痛吃王八肥鸡芝麻剑

鱼腐,武宣特产,可以看作加了鱼肉的豆腐干

我们这晚上收拾那王八,就是和大肥鸡一起搭配着炖汤。在厨房分别炒过后炖过一轮,换锅端上桌架电磁炉上,边炖边吃。王八和鸡都是温热之物,一起炖汤,阳虚之人吃后,确实当晚就能见效,最明显的就是四肢厥冷的症状,马上消失,身上一团暖烘烘的。至于能否生一窝孩子,那就不是王八考虑的事情了,要问老中医去。街上多的是老中医,给了钱他们都会说可以。我们这次吃王八,不是为了生孩子,主要因为贪图口腹之欢。四斤多的王八,不算老,也不小了,骂它老王八或小王八都不好。但对食客来说,它正当年华。四斤多的肥鸡,比起普通的鸡,寿命长了很多,肉质相对也更坚实,肉香已然养成,不会像肯德基卖的那种啃得很不是滋味的鸡块。这两样搭配一起,所谓天作之合,前世修来,我们吃着非常赞叹。它们身后,可以说极尽哀荣了。

王八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所以视为滋补珍品也不错。但其中丰富的各种氨基酸,才是真正让它味道鲜美的原因。据说具有鸡、鹿、牛、羊、猪五种肉的美味,素有“美食五味肉”之称。笼统地说,炖得好的王八,哪块肉都软糯可口,异常鲜美。其中又以裙边味道最为柔美,略有嚼劲,仿佛软骨脆骨,但却比脆骨软滑多了。五代高僧谦光,希望“但愿鹅生四掌,鳖留两裙”,一个鹅长四只掌,一个王八穿两套裙,和尚对这肉都那么贪婪,那就肯定好吃无疑,鹅掌和鳖裙诚然为精华所在。

大藤峡上游,痛吃王八肥鸡芝麻剑

张生用极辣的青指天椒加蒜米,放擂钵里加盐舂烂,加点米醋,非常爽口开胃

那鸡虽比普通鸡虚长数月,但确实赴汤锅时正当年华。肉质紧而不韧,嫩而不烂,正当好处,虽经热汤炼煮良久,但口感仍然十分脆嫩,鸡本来该有和香味,没失去多少。说起来王八和鸡都是肥甘膏腴、味道好重之物,但合在一起炖出来的汤,却很是清爽,丝毫没有腻味之感,反觉鲜甜滋润,暖胃实肠。

张生还切了碟黄牛肉,准备烫来吃,但几乎没人动。买菜时老上司特意买了斤当地特有的鱼腐——把鱼肉捶融了和豆腐泥一起炸成,可看作掺了鱼肉的豆腐干——也没吃多少。倒是他们自酝的六十度米酒,喝了一箱,整整六瓶。

大藤峡上游,痛吃王八肥鸡芝麻剑

王八配鸡,天造地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