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患者用藥的五大“誤區”

皮膚病患者用藥的五大“誤區”

​皮膚病用藥,不同人、不同患病部位用藥不盡相同,且初發、復發用藥也會不一樣。然而,很多人患皮膚病後自行買藥治療,結果導致病情加重或是出現不良反應。專家提醒大家,患皮膚病後要注意以下幾個用藥誤區。

誤區一 不分病因亂用藥

在皮膚病的治療方面,亂買藥膏是患者最容易進入的一個誤區。很多患者在沒有確定病因的時候就買藥自己治療,比如有的人皮膚瘙癢就用皮炎平;足部發癢就用達克寧等,不分病因,結果因用藥不對症,致使病情加重,得不償失。

專家表示,引發皮膚病原因很多,如感染、變態反應等,僅感染引起的皮膚病就有細菌性、真菌性及病毒性等分類。而這些皮膚病的病灶多為紅斑、丘疹、水皰、瘙癢等表現,普通人只看到皮膚的外在表現,不知道發病的具體原因,自行用藥,不分藥物種類,導致皮膚病越來越重。

誤區二 長期使用某種皮膚藥

有些人發現某種藥治療自己的皮膚病有效,常年使用同一種藥物。這種做法不僅無益於疾病治療,而且還會出現藥物毒副作用。例如皮質激素治療各種溼疹、銀屑病等都有較好的療效。但長期用強效激素可引起痤瘡樣改變、毛髮增多、色素沉著等副作用,甚至引起全身副作用。還有不少女士臉上出現皮膚病,抹激素類藥膏後緩解,皮膚變得光滑,於是天天往臉上抹,最終抹成激素依耐性皮炎(大紅臉),不僅損害容貌,而且會加快皮膚老化。

因此,專家建議,無論治療哪種皮膚病,用某種藥物一段時間後,就要請醫生複診,以便根據病情調整藥物的種類和濃度,避免產生副作用,更快地促進疾病康復。

誤區三 激素藥膏是皮膚病“萬能藥”

還有的人認為激素藥膏是皮膚病的“萬能藥”,什麼皮膚病都可以用。殊不知激素是免疫抑制藥,可以誘發或加重感染,其對病毒、細菌和真菌性皮膚病不適用。比如單純皰疹、皮膚結核、痤瘡、毛囊炎、足癬、體癬和股癬等皮膚病,不能使用激素類藥膏,否則會加重病情和耽誤治療。

還有的人認為激素藥膏是外用藥,兒童、老年人都可以用。但是兒童對激素的敏感性大於成年人,在用藥時要儘量選擇低效或者不含激素的藥膏。伴有慢性疾病的老年皮膚病患者應慎用激素類藥膏,特別是高血壓、糖尿病、心力衰竭、癲癇及精神病患者,尤其不宜過多使用這類藥物。

專家稱,激素類藥膏治療皮膚病的種類比較多,其副作用及不良反應也較多。很多患者對此並不十分了解,不可隨便濫用激素類藥膏,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誤區四 症狀消除立即停藥

長期使用皮質激素類外用藥的患者,可產生習慣依賴性或成癮,久用後不能突然停藥。因久用皮質激素類藥膏後,機體腎上腺皮質的正常功能受到抑制,一旦突然停藥便可因機體激素分泌量不足而引起病情加重。因此,長時間使用皮質激素類藥膏後,倘若需要停藥,應逐步減少用藥劑量,直至完全停藥。

不同皮膚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各不相同,治療時間也有長有短。有些皮膚病患者不注意疾病的發展過程,忽視了藥物治療疾病需要一定的時間。如足癬經治療不癢了,許多患者就停止塗藥,這樣做不利於鞏固治療效果,還容易復發。所以,皮膚病用藥不可自作主張減少或停止用藥,應由醫生根據病情和治療效果而定,以免導致用藥的療程不足。

誤區五 皮膚病沒必要看中醫

不少人認為,患了皮膚病,買些藥膏抹抹就行了,沒必要看中醫,忽視了中醫藥防治皮膚病的特色優勢。專家解釋,中醫藥防治皮膚病特色體現在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強調根據標本緩急的不同而採取分階段論治的方法,具有外病內治、內病外治,治療方式多樣性、藥物劑型多樣性和無毒副作用、無依賴性、不易復發等優勢。

如溼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症狀以紅斑、丘疹、水泡、瘙癢等為主。現代醫學認為溼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瘙癢劇烈的一種皮膚炎症反應,口服抗組胺藥和外用皮質類激素治療的效果往往都比較有限。而中醫學認為溼疹是由於脾失健運,溼熱內生,或兼感外邪,風溼熱阻於肌膚所致,治療時主要從“健脾”和“祛溼”兩個方面入手,標本兼治,兼有溼熱的要清熱利溼,相當於去除了滋生溼疹的溫床,效果自然就會比較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