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見到他們的所見,體驗我們的體驗


馬上評|見到他們的所見,體驗我們的體驗


圖說:留法藝術家們為中國美術帶來改變 資料圖

去法國留學、遊學,是19世紀末20世紀上半葉興起的中國歷史、尤其是文化史中最富時代特徵的現象之一。在美術領域留法的藝術家有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顏文樑、常書鴻、龎薰琹、吳大羽、常玉、潘玉良等,他們大多註冊於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學習,在接受了西方學院派古典主義、現實主義、寫實主義美術後,為20世紀中國美術帶來了傳統書畫體系之外的油畫、雕塑、素描、色粉、水彩等新的美術類別,新的美術觀念,甚至與之相關的新的生活方式。他們回來創辦美術學校,相信“藝術能夠救濟現在中國民眾的煩苦,能夠驚覺一般人的睡夢”。


馬上評|見到他們的所見,體驗我們的體驗


圖說:“美術的誕生:從太陽王到拿破崙”展覽海報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當如今的我們同樣在經歷著時代的變革,卻能夠在自己的博物館裡,直面曾經影響了中國美術史、中國美術教育進程的那批藝術家所日日相對與臨摹的作品,體會他們當時的傳承與交流,真切感受精神碰撞出的靈光。時空轉換,前輩的他們走去,現在的我們迎來,正是時代的前進與發展令這段時光無縫嫁接在當下。正如牆上那些完美詮釋什麼才是規範的藝術作品,描繪的也是風起雲湧的革命。(徐佳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