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環境 老夥伴 外企的中國生意經

新環境 老夥伴 外企的中國生意經

文|汪仲元

19世紀末的美國一家餅乾商用標準紙盒裝替代了傳統的桶裝餅乾,就是這個小小的改變,加上分銷體系的變化,這種之前有明顯地域特色的產品一下推廣到了全美,隨後賣到了全世界。

一盒小小的餅乾反映出全球化的本質,互通有無,創造需求,滿足需求。如今,跨國企業在全世界做生意,帶動當地經濟,同時受益於當地發展。中國改革開放的40年,幾乎就是這一進程的經典案例,外企為中國經濟提供了助力,同時,在這個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中獲得自身發展。如今,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為標誌,再開放的中國需要什麼樣的外企,外企如何融入“中國動力”?雙方的價值平衡點何在?

· 第一部分 相互成就的40年

從改革開放之初起,外企在中國不同發展階段發揮不同作用。70末、80年代初中國經濟起步,基建領域需求巨大,外資開始進入。從80年代初期開始,中外合作合資的形式日漸增多,資金、技術、人才、經驗的輸入和交流速度大大加快。日立作為第一家駐京日本製造企業,從成套設備和技術引進開始,進而抓住了80年代技術及國產化合作的機會,在中國家電普及浪潮中佔據了重要位置,從而一舉樹立品牌。如今,日立從多樣化社會問題思考,通過協創激發創新之力,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做出貢獻,傾力共創更加美好的未來。打造“日立社會創新 讓世界充滿活力”的社會創新事業。

新环境 老伙伴 外企的中国生意经

從這兩個標誌性案例可以看出,融入中國發展趨勢,在標誌性節點發力,足以讓外企在中國市場贏得一席之地,並獲得持續發展。而在中國產業轉型期的當下,外企同樣應當重視這一機會,服務中國市場同時,落地前瞻性戰略。

在首屆進博會上,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表示,中國舉辦進博會有幾個目的:一是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導致經濟全球化遇到波折,國際社會對拓展中國市場願望強烈,中國願意主動開放市場;二是通過進博會引進外國優質產品和先進技術,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倒逼傳統產業升級;三是通過合理擴大高品質消費品和服務的進口,豐富國內選擇,滿足民眾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從政府態度不難看出,中國對外企有著很強的主觀需求。而對外企來說,中國市場的三大特點也決定了其對外資有強烈的吸引力。首先,中國是十四億人幾乎使用同一種語言的巨大的單一市場,這意味著很多大規模戰略可以有鋪開實踐的機會;其次,中國擁有渴求創新的積極環境,這讓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都有落地的可能;最後,高素質人才的遞增,合理的科研成本,讓外企可以在中國投入更大的研發資源,更接近目標市場的研發力量。

· 第二部分 熟悉的市場 新的想法

既然互相吸引,那麼中外合作必然是趨勢。但另一方面合作也要應時而變,平衡雙方訴求。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體量的擴大,尤其是對外投資增多。開始有聲音認為,中國還缺資金嗎,還需要引進外資嗎?對此,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在今年3月的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新)成立大會暨中國經濟學70年演進與發展學術研討會上表示,廣義上看,中國已經不缺資金,而且中國近年對外投資增長很快,之所以還要繼續引進外資,主要需要的不是資金,而是資金背後的技術、管理、供應鏈、營銷渠道、品牌等等,它們是與資金連在一起的,資金不進來,這些就進不來。

當這些要素,尤其是技術隨著資金進入,會對傳統行業有一個大的改變和提高,比如煤礦開採這個十分傳統的行業。在大型煤礦開採領域,設備故障停機哪怕一分鐘都意味著巨大的損失。在新疆擁有幾千億噸探明儲量的準東煤田主要工程方宏源匯通從2016年起與日立建機合作,使用ConSite系統,整合設備、監控、服務,將數據實時採集,精準分析,使得維修成本、能耗等關鍵指標可控,用一套完整的施工管理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不停機”價值,實現高效,智能化作業。

新环境 老伙伴 外企的中国生意经

在諸如礦業、能源、製造業領域,中國的中端製造能力需要結合發達國家的高端技術,在加速產業智能化,社會服務智能化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地域廣大,人口眾多,人口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這對醫療可及性,醫院運營效率和資產利用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經濟發展帶來的多元化健康需求,也促使醫院對自身軟硬件的改造提上日程。為了建立一家國際水準的PET—CT中心,廣東省惠州市的中信惠州醫院與日立合作,以夥伴型合作方式,從金融、設備、技術管理、運營,日立以夥伴身份全面參與。2018年,中信惠州醫院PET—CT中心開始試運營,提升了城市及周邊的高端醫療可及性,同時也拓展了醫院業務範疇。

新环境 老伙伴 外企的中国生意经

第二屆進博會是新技術和解決方案的展示舞臺,不少企業多元化方案涵蓋諸多產業和社會領域在日立的展臺上,圍繞“日立社會創新 讓世界充滿活力”,展示了適配不同產業和場景的解決方案。如為工業和汽車製造行業使用的鋰電池提供的複合材料集流體;醫療行業的超聲、骨密度、近紅外產品;樓宇的電梯全套解決方案等。像智能製造、醫療健康、智慧城市等與當下中國關聯緊密的領域,日立都有涉及。

其實不難看出,這些新技術和解決方案,都是在瞭解中國市場偏好,或與本土夥伴共同創新得出,外企正越來越會做“本土生意”, 根據匯豐銀行為進博會編寫的報告《為中國製造》,他們在全球訪問了1205家已開展或正考慮向中國內地出口的企業後發現,34%的企業認為,在中國內地擴展業務面臨的首要挑戰,是尋找合適的合作伙伴,其次是迎合當地市場的偏好。

· 第三部分 來中國 實現更大價值

產業和社會兩個層面對於技術和解決方案的多元需求,需要“懂中國”的跨國企業助力,同時,跨國企業亦可抓住機會,更深融入中國市場,實現自我發展,雙方彼此結合,用中國市場獲得經驗,反哺全球市場。

同時,中國也需要為國際夥伴們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現任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中國也應當加快推動對外開放步伐,改善營商環境,特別是減少人為干預、維護市場公平性,增加政策透明度與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均有利於共同抵禦逆全球化思潮,加大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的信心。

2018年聯合國《世界投資報告》顯示,近年來外商直接投資(FDI)最大的三個流入國家和地區分別為美國、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資金帶來的技術等要素將對所在國生產不同程度的影響,在全球工業信息化、智能化的節點上,加速交流,用“無形之手”協調全球產業格局。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