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間接害死鄭桓公,兒子卻幫“仇人”穩固江山,實則包藏禍心

周平王間接害死鄭桓公,兒子卻幫“仇人”穩固江山,實則包藏禍心

話說,西周滅亡、東周建立,這巨大的政治動盪期間,周王室一落千丈,領土面積更是小得可憐,甚至都不如一箇中等諸侯國大。然而也有一大批諸侯國藉此機會擴張領土,增強國力。典型代表就是上一篇筆者分析過的秦襄公,還有今天要聊的鄭武公。鄭武公有個特殊的身份,他是東周開國君主周平王的堂叔,但他的父親卻是被周平王間接害死的。如此矛盾的關係,鄭武公又該如何面對這個侄子,他又如何利用這次動盪擴張勢力?

周平王間接害死鄭桓公,兒子卻幫“仇人”穩固江山,實則包藏禍心

要分析鄭武公,就不得不提到他的父親,鄭國第一任國君鄭桓公姬友,姬友身份何等尊貴,他是周厲王的小兒子,周宣王同父異母的弟弟,周幽王的堂叔。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將鄭地賜封給他,建立起了鄭國。但到了周幽王時期,眼看著周幽王昏庸無道、諸侯不朝,政局動盪不穩,他便開始為自己往後的發展想轍了。

周平王間接害死鄭桓公,兒子卻幫“仇人”穩固江山,實則包藏禍心

當時有個智者太史伯,鄭桓公便向他請教,鄭國應當在哪裡紮根發展?一番分析之後,太史伯給他指出了道路,便是向東遷徙到東虢國(今河南滎陽東北)和鄶國之間的那片土地上,鄭桓公至此便定下了一條國策——伺機東遷。說幹就幹,鄭桓公向周幽王徵得同意之後,一方面利用位高權重施壓,另一方面又重金賄賂了虢、鄶二君,以此獲得了10座城池。緊接著,他就安排國民東遷事宜。

周平王間接害死鄭桓公,兒子卻幫“仇人”穩固江山,實則包藏禍心

然而東遷才剛剛開始就發生了前文所提到的政治動盪,由於周幽王作死,廢了申後和太子姬宜臼,以此得罪了老丈人申侯,氣得申侯也無所謂當什麼“漢奸”了,聯合犬戎一起攻打周都鎬京,而就在此次戰役中,周幽王命喪驪山腳下,鄭桓公也成了陪葬,被犬戎殺害。西周也隨之滅亡,東周就此開始,因為申侯的主導,再加上魯侯和許文公等諸侯一同將前太子姬宜臼扶上了王位,稱周平王。所以說,這樣算下來,周平王就是間接害死鄭桓公的兇手。

周平王間接害死鄭桓公,兒子卻幫“仇人”穩固江山,實則包藏禍心

同年,鄭武公繼承了王位。但此時他面臨的是兩難抉擇,因為當時除了申侯支持的周平王之外,還有個他的堂兄弟姬餘臣獲得了虢石父和周室王公貴族的大力支持,他們推舉其為周攜王,至此,“二王並立”的局面就此形成。

周平王間接害死鄭桓公,兒子卻幫“仇人”穩固江山,實則包藏禍心

鄭武公必須儘快做出選擇,一個是“殺父仇人”申侯和周平王,另一個是窩在關中地區的周攜王。但影響鄭武公決策的變量出現了,周平王由於忌憚犬戎,不敢再在鎬京待著了,況且經此一役,鎬京已然破敗不堪,重建成本太高了,所以他決定東遷至洛邑。

周平王間接害死鄭桓公,兒子卻幫“仇人”穩固江山,實則包藏禍心

周平王的這一舉措恰好和鄭國的國策不謀而合,鄭武公於是放下“仇恨”,毅然決然支持周平王,並且出兵護送周平王東遷事宜。周平王也因其護送有功,將他晉封為周王室的卿士,鄭武公至此便走出了東擴的第一步。

周平王間接害死鄭桓公,兒子卻幫“仇人”穩固江山,實則包藏禍心

有了周王室的袒護,又有了東擴的便利,他便開始實施向周邊擴張開來,首先就是東虢國和鄶國,誰讓他倆離得近呢?況且這兩國的君主都是酒囊飯袋,不堪一擊。第二年,鄭武公就佔領了鄶國的國都制邑,並且將鄭國國都直接遷到此地,鳩佔鵲巢。再兩年之後,鄭武公又滅了東虢國,橫掃周邊八邑。短短數年,鄭國開疆闢土,國威大振。

周平王間接害死鄭桓公,兒子卻幫“仇人”穩固江山,實則包藏禍心

綜上,鄭武公雖然貌似支持“仇人”周平王,幫助其穩固江山。實則是他包藏禍心,將國家利益放在了第一位,繼承父親遺志,大力實施東擴計劃,滅了周邊的鄶國和東虢國,為鄭莊公小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你如何看待鄭武公

評論區交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