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首部华语剧《罪梦者》“翻车”,美式大数据失灵?

文 | Fuki

上半年《我们与恶的距离》带给大陆观众的惊喜有多大,下半年《罪梦者》留下的争议就有多大。

在HBO推出的首部华语剧集大获全胜后,Netflix也开始积极渗透华语地区市场。10月31日,备受期待的Netflix首部华语原创剧集《罪梦者》正式上线,然而相较《我们与恶的距离》的高收视率、高讨论度、高口碑,豆瓣6.7分的《罪梦者》表现实在有些平庸

Netflix首部华语剧《罪梦者》“翻车”,美式大数据失灵?

Netflix信心满满的华语市场第一战,看起来是以失败告终了。

作为全球网络影视生产平台中的佼佼者,Netflix在近年来频繁进军非英语国家市场,致力于培养更多语言地区的用户。在韩国推出的《王国》和日本推出的《全裸帝王》都凭借高口碑惊艳亮相后,Netflix又将攻略新市场的下一站选在了中国台湾——曾经的华语剧集核心生产地带。

在题材选择上,Netflix沿用了他们一直坚持的用户导向策略,通过大数据计算将项目定位为悬疑、犯罪题材,力图将《罪梦者》打造成一部台湾版《毒枭》。导演人选则交给了台湾新锐女导演陈映蓉之手,演员阵容方面同样豪华,集齐了张孝全、贾静雯、范晓萱、王柏杰、刘子千、周洺甫等多位台湾知名演员为作品保驾护航。

Netflix首部华语剧《罪梦者》“翻车”,美式大数据失灵?

《罪梦者》的核心情节并不复杂,讲述了死刑犯阿全进入黑帮组织后背警方捕获,后在狱中等待死刑时听闻自己的儿子遭到绑架,为救回儿子及保护家人策划逃出囚笼,却发现自己身陷更危险的计谋之中的故事。而剧中的精髓“梦”之所在则穿插在整个故事中,主角阿全不时会陷入半梦半醒的状态中。

一共8集,每集60分钟的体量,在华语剧集市场中算得上一部典型的迷你剧。然而,在很大一部分观众眼中,《罪梦者》还是过于拖沓了。不止一位网友在评价中写道“这个故事更适合改编成电影”,并将剧集最大的问题直指向剪辑。

Netflix首部华语剧《罪梦者》“翻车”,美式大数据失灵?

剪辑无疑是这部作品最具风格化的一部分。《罪梦者》全程使用插叙的叙事方式,辅以碎片化的剪辑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氛围,然而导演充满个人风格化的拍摄手法让很多观众感到茫然无措。或许这种手法若能以电影作品的形式出现,会找到更多喜爱“剑走偏锋”的知音。然而《罪梦者》只是一部剧集,还是出自向来以“力求做出观众能够直观理解的作品”为目标的Netflix平台之手,引发争议,也是在所难免。

Netflix首部华语剧《罪梦者》“翻车”,美式大数据失灵?

故事深度也成了《罪梦者》的一大短板。在这部作品中,观众能体验到很多华语剧集中不具备的大量暴力美学、大尺度情节。故事以台湾黑帮文化为背景,以黑帮成员的一个小人物视角切入,用情感作为贯穿全剧的线索,反映犯罪者、法律和社会之间的种种矛盾。但风格化的叙事和大量堆积的角色内心独白在这部作品中变成了挡在主旨升华前的一面高墙,抛开这些个人化的艺术加工后,故事实则欠缺新意,更缺乏应有的深度

作为一部好莱坞模式在华语市场下的试水之作,《罪梦者》噱头十足,班底也足够引人注目,但败就败在了有些鸡肋的本土化。同样是Netflix投放在亚洲市场的作品,相较《全裸帝王》《王国》这两部好莱坞风格十足的剧集,《罪梦者》既没有选择美剧式的叙事手法,而导演的碎片化叙事也让很多本土观众感到陌生。无论对于西方观众还是华语地区的本土观众,《罪梦者》都不算友好。Netflix将这样一部标新立异的剧集作为开拓市场的首部作品,还是过于大胆了。

Netflix首部华语剧《罪梦者》“翻车”,美式大数据失灵?

当然,即便是无数金牌佳作在手的Netflix,每年都会有大把自制内容遭遇“翻车”。Netflix多年来正是通过创作各种类型的作品,用一次次试错来纠正对用户的喜好定位,进而推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作品。《罪梦者》尽管没能打响Netflix在华语地区的第一炮,但这也不乏是Netflix的一次非常有价值的试错经验

而另一方面,《罪梦者》之遭遇也提醒了我们,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壁垒根深蒂固,即使是Netflix这种与大数据进行深度绑定的科技娱乐公司,在内容投放层面同样面临着难以满足目标受众需求之问题,Netflix、HBO在欧美地区成熟的高水准内容生产模式也有着在华语市场哑火的可能性。无论对于本土平台还是海外平台,文化输出都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影投人 [公众号ID:movieeye]

有眼力、有脑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视内容制片工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