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終結者:黑暗命運》?

甜美系追劇社


T-800這次也許真的‘I won’t be back’了

這次是由卡梅隆親自監製並編劇,總算有始有終,前幾部續集沒了老卡,實在無法入眼,這次由《死侍》導演提姆·米勒執導,阿諾·施瓦辛格和琳達·漢密爾頓迴歸主演。作為《終結者2:審判日》的直接續集,在豆瓣上這部片子以8.0分高分開局,成為20年來評分最高的終結者系列續集,老卡的手筆確實沒讓人失望。

州長退休後還能在銀幕上再次掛帥,雖然廉頗老矣[捂臉]作為T-800戰鬥最激烈壯闊、最為誇張的一次,他不僅是隊伍的精神領袖,也是幾位女性角色的後盾,戴上墨鏡象徵著他往昔英勇的迴歸,他們從高速公路打到空中對撞的“銀河C5”運輸機,再到水壩的渦輪大廳。一個是公認的“無法戰勝的敵人”,一個外表年邁卻仍舊是地球最強的戰士,這次的故事是施瓦辛格和漢密爾頓的終極一戰。電影中,阿諾·施瓦辛格和琳達·漢密爾頓攜手迴歸IMAX大銀幕,讓影迷們萬分激動,“原班團隊悉數迴歸,當通過頂天立地的大銀幕,看到漢密爾頓扛著火箭筒出場的時候,相信很多老影迷都會潤溼眼眶,熟悉的配方要搭配巨幅銀幕,才能真切感受滿滿的情懷。”

陪伴觀眾35年之久的阿諾·施瓦辛格在片中依然狂暴硬氣,由他飾演的T-800此次在片中的告別之戰讓影迷們感慨萬千,“T-800這次說‘I won’t be back’,感謝施瓦辛格多年的陪伴。”除了片中瀰漫的滿滿情懷,炸裂場面的強烈衝擊也值得到影院一看。

記得剛接觸阿諾的時候我們才讀初中,轉眼年近40了,銀幕中的他也老去了[捂臉][捂臉][捂臉]無限感慨……

終結者,一個時代的終結,也終於給了許多影迷一個圓滿的交待了, T-800終於圓滿謝幕!






我們一起來關注


看完《終結者:黑暗命運》,最大的感慨無疑就是——這是一部真正重情懷、而非簡單販賣情懷的續集。

從片頭電影廠牌與《終結者2:審判日》中莎拉·康納的夢境闡述片段對切剪輯開場,就奠定了一份復古懷舊的基調,也一下子就將我的記憶帶回到小時候看《終結者》前兩部的那些夜晚。

作為個人最早接觸的科幻鉅製,在我眼中,《終結者》系列的前兩部,都能在“影史最佳科幻動作片”的最前列排得上號。它們不僅在當年風行全球,更是一代人心目中的科幻經典——美國電影雜誌《電影週刊》在票選“20世紀最值得收藏的電影作品”時,《終結者》就在眾多強有力的競爭者之中獲得了最高票數,一舉摘下了桂冠。

可惜,從第三部開始,沒了卡梅隆的這個系列開始漸趨式微、口碑不佳。尤其是在電影院中觀看的第四部和第五部,著實讓我失望,感覺它們就是“為續集而續集”,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終結者》續集。

幸而,《黑暗命運》在卡梅隆的把控之下,重新回到了正軌。《黑暗命運》算是這個系列IP的第六部電影,但它實際上屬於《終結者》的“正傳三部曲”,是《審判日》的直接續集。不僅故事上直接拋棄了第三部到第五部,而且最初兩部的主角施瓦辛格和琳達·漢密爾頓也都雙雙迴歸。

電影在開篇就開啟了一個大膽的轉折——《審判日》之後,莎拉·康納和兒子約翰·康納阻止了“審判日”的降臨,但在雙線時間流的交錯下,有一批終結者被“錯誤派送”,任務仍舊是狙殺約翰·康納。

1998年,約翰沒有逃過一次終結者T-800的追殺,不幸去世。而這也徹底讓莎拉絕望,自此,她轉變成了一名“終結者獵人”,在一條條神秘短信的指引下,去殺害那些“錯誤派送”的終結者。這樣的生活持續了22年。

2020年,是《黑暗命運》發生的“主時空”,兩個來自2042年的終結者穿越而至。“審判日”消失了,並不代表未來只剩一切光明的可能——如同州長所言,人類還是會走向74%的毀滅可能。治表不治裡,取代“天網”的是相差無幾的“軍團”,而且它們的機器人們更加強大。於是乎,電影迴歸了系列最經典的創意,“軍團”派遣了最新型號的REV-9,前來殺害未來的重要人物丹妮。丹妮、格蕾絲、莎拉和州長飾演的T-800,組成了一支小型的“反抗同盟”。

《黑暗命運》對於州長和琳達·漢密爾頓而言,是一部意義重大的新作。他們從這個系列的第一部起便建立了深厚的關係,在《審判日》中又再度聯手創造輝煌,如今迴歸,35年的時光流轉變遷,給我們帶來一波回憶殺。電影在開篇的時空中,很叫人感動的一點,就是對年輕的琳達·漢密爾頓和年輕的州長的“技術還原”。

但與此同時,《黑暗命運》也並沒有沉迷於這種對情懷的“重塑”中。

戴上墨鏡、火速切換著手頭的步槍和火箭筒的莎拉,顯然已經不再是曾經的莎拉。

不戴墨鏡、在歲月洗禮後選擇直視自己蒼白鬢角的T-800,也顯然已經不再是曾經的T-800。

州長再度以《終結者》時經典的T-800身份亮相,“廉頗老矣”的形象,真是令人動容。而影片也對這一角色有了更深入的刻畫——他不再是一個會火爆殺人的機器戰士,而是誤殺(在此就不劇透了)後選擇歸隱,慢慢生髮出自主意識的“普通人”,平平凡凡地度過了一生。

這個T-800比起此前的所有版本,都顯得更加“人性化”。這一層“人類意識”讓他有了家庭觀,有了世俗的情感,也有了愛好的事業(賣窗簾...)。這些超越了T-800本身的機器人設定,讓人產生些許時移世易的感慨。也許,這個形象也是卡梅隆的自比,曾經有著“少年狂”,如今則趨於沉穩。

三位女性角色,真正地扛起了整部電影的大旗,是整部電影的核心人物。相比之前由男性角色主導的《終結者》,《黑暗命運》成為了系列中最顛覆、最“WOMEN POWER”的一部作品。除了前面提到的“曾經不再”、發生重大轉變的莎拉外,新加入的兩個角色亦可圈可點。

格蕾絲(麥肯茲·戴維斯飾)是來自未來的“改造加強版”人類。在一次抵抗行動中身受重傷,所以她選擇了肉體改造,把自己變成了“人機器”。某種意義上而言,她是介於人類和機器人之間的終結者,能與終結者們直接進行正面對抗。

丹妮·拉莫斯(娜塔利婭·雷耶斯飾)則是這部電影中人物成長弧線最豐滿的一個角色,有著前後遞進式的自我覺醒歷程,並非是簡單的救世主。她其實綜合了第一部中的刺殺目標莎拉和第二部中的刺殺目標約翰的雙重身份。這也是為什麼莎拉剛見到她時說她是“另一個莎拉·康納”,而在電影的後半段又改口道:“你就是約翰”。

也許有人會覺得《黑暗命運》的劇本,在時間旅行的設計上稍顯傳統,不夠創新。但需要指出的是,這個劇本其實是非常工整且不缺巧思的。

三個時空中的故事線索,其實緊密地聯結在一起——1998年的仇恨、2042年的恩情,讓四個主要人物之間不斷地產生因為時空錯位而造成的“情感落差”。這種落差暗藏在大量的動作戲碼之下,卻一直在持續發熱,令人無法忽視。

劇本中的人物設置也下了不小的心思。“I won’t be back.”這句話,是這部電影的題眼。無論是有了人性、與家人共度一生的T-800,還是年輕的新角色“改造人”格蕾絲,都說了這句臺詞。那兩個段落不僅是電影的動情時刻,同時也構成了這兩個人物雙重的對於犧牲與告別的互文,兩種不同卻又何其相似的“回不去”。而這也讓系列的粉絲如我,感受到了這部有著“謝幕意義”的電影中所包含的情感力量。

當然,《黑暗命運》的動作戲是值得一提的,它還原了整個《終結者》系列的精髓。其中有四場打鬥場面特別突出,分別是開篇的高速追車截殺、監獄的多方纏殺、結局的密室大戰,以及全片最酷炫精彩的——上天入地下水大亂鬥。這一長段動作戲的容量極大,在整個系列中,都算得上是質量很高的動作戲。

本部中的反派人物REV-9,堪稱整個系列的“最強反派”TOP3。他是具有金屬骨骼的T-800和具有液化金屬的T-1000的“究極混合”版,不僅渾身上下都是武器,而且可以分身成兩個不同的實體。REV-9飾演者加布裡埃爾也表示,他“在李小龍的身上尋求角色靈感”,演出目空一切的霸氣感,給人冷絕的印象,還是夠來勁的。

作為系列正統重啟的新開端,《終結者:黑暗命運》在情懷和品質上都有著不錯的表現。它值得被每一個曾經被《終結者》震撼的影迷,當作真正意義上的《終結者3》。






港劇烏蠅哥


一分給打鬥。這次的動作戲絕對是一大亮點。IMAX大屏幕的衝擊力也是無與倫比的,我不知道其他觀眾怎麼樣,但是我每次看到打鬥戲的時候,緊張得腳趾頭都勾在一起了,氣氛確實做得很好。

一分給莎拉康納的出場。全片裡我唯一的淚點就在老年莎拉康納的出場了。雖然是情懷加分,但是可以製造情懷點,也是影片本身實力之一。她拿著機關槍,戴著墨鏡出場的瞬間,伴隨著那句:I'll be back,眼淚瞬間就出來了。

一分給阿諾德施瓦辛格。作為我一直以來尊敬的偶像之一,不管是他的身上的肌肉帶給我的觸動,還是他為我們留下終結者T-800這一經典形象所帶給我的感動。施瓦辛格的出場當之無愧的成為本片最大的榮譽。在這裡我已經沒有資格去評價演員本人和角色本身了,因為他,就是終結者,而且不再會回來。

剩下的四分留給電影。其實電影除了三大亮點之外,我個人認為是沒有什麼亮點了,即使有卡梅隆的迴歸監製,我依然覺得劇情非常雞肋。影片節奏斷斷續續,所有的話都不一次性說完,感覺不像在看電影,而是再玩一款闖關遊戲,並且過程磕磕碰碰。

作為施瓦辛格的告別作,終結者最後一章,本片確實值得一看


時鐘電影


久違的經典IP《終結者》終於和卡梅隆、施瓦辛格一同迴歸,卡梅隆的監製和編劇身份,意味著這一版才是所謂“正統”續集、天然具有“法統合理性”。

這一次,他還請回了昔日女神,也是現實中他的前妻。

28年後琳達·漢密爾頓再度持槍而立,網友神總結“你大娘還是你大娘”!

兩代女主正面對峙A氣爆棚,誰還需要什麼男主角?

有意思的是,電影裡戲份最多的兩個男性角色,都不是“人”。

2019年版本的重點明顯更女性化。

淡化生育價值、突出個體意義

從前那版“因你的子宮中會誕生未來領袖”而被追殺的故事,變成了“你就是未來的威脅”,女性的角色功能被從“生育載體”中剝離出、以更獨立的個體意義存在。

1984年的版本中,琳達飾演的莎拉,是一個毛手毛腳的餐廳女招待、職業能力專門給客人添堵的那種,端個盤子都能端出大型事故現場。

2019年的版本里,女主角丹妮依然是個很不起眼的小人物,面對追殺數次不解:為什麼是我?

平平無奇如我,真不值得這麼貴的追殺。

雖然都是做著平凡工作的普通女生,但35年之後的另一個“被追殺女生”,在原處點的打開方式更清晰、獨立、有條理。

輕車熟路照顧著父親和弟弟,在得知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之後自覺為工友們的利益抗爭,雖然薪水少但個性裡清晰埋著“刺兒頭領袖”的因素。

三位小姐姐老姐姐合體之後,見神殺神遇佛殺佛slay全場。

不談愛情,專注打架幾十年。

《終結者:黑暗命運》裡唯一一絲絲愛情戲的小苗頭,是施瓦辛格的角色因愛而產生自我意識,雖然這份情感很重要、但戲份篇幅很少,整部電影都在認真打架。

你看,這屆女性角色不再需要通過情感關係來獲取保護、來強化自我認知,電影越來越有將his story(history)改變成her story的趨勢。

當然,《終結者:黑暗命運》延續著一貫的“科幻動作片”畫風,打戲易燃易爆炸、動作鏡頭硬核硬品相,荷爾蒙爆棚、大場面非常有看點。

場面好看,但並不止步於“好看”。

機器之心與人之意識

電影中的反派小哥哥讓人印象深刻,“機器”的目標感映射在真人演員身上,有一種非常持重的關注感,似乎自帶零度屏蔽效應。

這個角色明明應該是“面癱”的,因為機器沒有人類的自主意識和七情六慾,但演員的臉上偏偏有著恰到好處的淡淡的陰邪之氣。寡淡、冷清、兇殘,配合著骷髏一般一個“人”就走出一個軍隊既視感的踩踏之聲,整體視聽效果非常出眾。

人工智能機器人是否能有如人一般的情感,一直是這類題材熱衷探討的古老母題。

施瓦辛格的角色,體會到了人之為人的溫度,開始做“程序外”的事情。

所謂單薄的機器理性和豐滿的複雜人性之間,當真有不可逾越的鴻溝麼?

比起那些更熱衷於探討“技術爆炸引發文明荒漠”的作品,《終結者:黑暗命運》給出的答案似乎更二元化、更黑白分明。

學會了人類愛的T-800,曾一度獲得現世安穩的小確幸。

而眼中只有機器設定目標的REV-9,不過是漫長時空穿梭歷程中的一個機器、一個孤魂野鬼。

Almost human,在這個逼近臨界點的身份之上,電影承載了頗有反思餘地的悖論和啟示,值得關注。


舒心醬


你好!2019年電影《終結者:黑暗命運》正式迴歸,其作為全球影迷期待已久的經典科幻電影IP《終結者》,本片不但由著名科幻電影大師詹姆斯·卡梅隆監製,由實力導演蒂姆·米勒(代表作《死侍》)執導,

熒幕硬漢阿諾·施瓦辛格也將攜手最初的“莎拉·康納”琳達·漢密爾頓重磅迴歸!而且在劇情方面更是《終結者2:審判日》的直接延續。所以關於觀看《終結者:黑暗命運》電影的觀後感及影評,小編準備了以下文章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看完《終結者:黑暗命運》,最大的感慨無疑就是——這是一部真正重情懷、而非簡單販賣情懷的續集。從片頭電影廠牌與《終結者2:審判日》中莎拉·康納的夢境闡述片段對切剪輯開場,就奠定了一份復古懷舊的基調,也一下子就將我的記憶帶回到小時候看《終結者》前兩部的那些夜晚。這部《黑暗命運》對於很多終結者粉絲來說,這是承接《終結者2:審判日》的續集,也是一點沒讓我失望。

  


動作戲全面升級,不愧是《死侍》的導演,從開頭打到結尾,各種場面可謂是還原了《終結者》系列的精髓。 突出Rev-9壓迫感的同時,貢獻上天入地大亂鬥。Rev-9真是《終結者》系列的最強反派,恐怖程度不輸《終結者2》中的T1000液體骨骼也彌補了T-X的遺憾,可以分身,靈活自如,

同時Rev的霸氣氣場有時候讓我想起李小龍,就差把雙截棍。 劇情方面,人物的宿命感和跨越時代的親情紐帶都在這部體現的淋漓盡致,同時通常被認為是機器的T800也有不少人性的體現。我最喜歡那句i wont be back,可謂是對t800角色最好的告別。阿諾這次確實詮釋一個有愧疚感的終結者,不同於他以往演一個只會露白牙的可愛機器人。格蕾絲和莎拉也有不少互動,作為丹妮的母親,關於怎麼保護她都有著不同的看法。

  
後面提一嘴節奏和老調重彈的問題,其實節奏快到無法呼吸,這是《死侍》的時候米勒就設定下來的基調,也是現在快餐文化的必然產物。老調重彈我不這麼認為,雖然同樣的ai敵人,救世主命題,但是這就是命運的輪迴,你能抵制一時,但是不能防禦一生。


AA歲月久伴


電影在開篇就開啟了一個大膽的轉折——《審判日》之後,莎拉·康納和兒子約翰·康納阻止了“審判日”的降臨,但在雙線時間流的交錯下,有一批終結者被“錯誤派送”,任務仍舊是狙殺約翰·康納。

1998年,約翰沒有逃過一次終結者T-800的追殺,不幸去世。而這也徹底讓莎拉絕望,自此,她轉變成了一名“終結者獵人”,在一條條神秘短信的指引下,去殺害那些“錯誤派送”的終結者。這樣的生活持續了22年。

2020年,是《黑暗命運》發生的“主時空”,兩個來自2042年的終結者穿越而至。“審判日”消失了,並不代表未來只剩一切光明的可能——如同施瓦辛格所言,人類還是會走向74%的毀滅可能。治表不治裡,取代“天網”的是相差無幾的“軍團”,而且它們的機器人們更加強大。於是乎,電影迴歸了系列最經典的創意,“軍團”派遣了最新型號的REV-9,前來殺害未來的重要人物丹妮。丹妮、格蕾絲、莎拉和施瓦辛格飾演的T-800,組成了一支小型的“反抗同盟”

女英雄們的表現很颯,不敢說夠格接過施瓦辛格衣缽,但也算是為經典注入鮮活血液。

尤記得《終結者》系列第一部、第二部,在特效方面是猶如“天兵天將”一般的存在,這部續作特效依然可圈可點。比如影片裡空中撞機的場景震撼非凡,幕後卻有著鮮為人知的歷程。“銀河C5”運輸機是美國軍用的世界上最大的飛機,為了呈現C5運輸機的空中撞機場景,特效組耗時7個月,製作出重達85噸的模擬機。再用5個月時間在其內部鋪設襯墊、佈置機位,讓機器可以360度翻滾,演員和道具在內部配合,保證攝製組可以拍攝出飛機失控墜向地面的“零重力效果”,特效總監尼爾·科博爾德得意地把這套裝置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滾筒洗衣機”。

目前,《終結者:黑暗命運》在豆瓣電影評分為7.4分,微博大V推薦度高達100%,被譽為“20年來最佳續作”


梁山伯與伏地魔


如果說演員們演繹悲歡離合時,彷彿被命運之手操縱而變化出一出出悲喜劇的話,那麼作為導演,一定是隱在故事之後的“命運之手”。

  無論是畫面,表演情緒,還是配樂,都是在故事的創作者手上綜合調配出的一樽精釀。

  卡梅隆,無疑是當今世界上創作故事的頂級“命運之手”。

  從賺足眼淚,讓多少兒女都情愁滿結的《泰坦尼克號》,到擁有著瑰麗奇景,開創3D電影先河的《阿凡達》,卡梅隆將電影技術和藝術結合得恰到好處,讓一個又一個絕頂精彩的電影故事在銀幕上熠熠生輝。

  可以說,在卡梅隆創造的經典中,《終結者》是與眾不同的那一款。

  1984年,卡梅隆自編自導《終結者》,並憑藉著這一部科幻概念超前的電影一舉成名。

  隨後,他又涉獵了類似題材,自編自導了《異形》,讓未知命運和未來科技牢牢綁在一起,帶給後人無限的思考和暢想。

  1991年,他憑藉電影《終結者2》獲得第18屆土星獎最佳導演獎以及最佳編劇獎。

  可以說,《終結者》系列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是卡梅隆一手打造的科幻經典電影,以超前先進的科幻思維,探索人類未知而恐懼的命運主題,一手開啟了後世好萊塢科幻電影在人類命運課題上的探索之路。

  直到2017年,《終結者》依舊是電影週刊評選出來的20世紀最值得收藏的電影第一位。

  在1984年,設置了穿越時空,人機大戰的新奇設定之外,卡梅隆帶給《終結者》的是最為深刻的命運探討。

  在大多數的科幻片還在以機器人的噱頭推出俗氣的感情戲或者以驚悚的特效來吸睛之時,卡梅隆賦予了他一手打造的《終結者》在商業和藝術性之間平衡的極大可能。

  一代男神施瓦辛格身穿黑衣,冷酷俊美地出現在過去時,以各類高科技和漂亮的動作戲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科技和人類的關係,人類如何把控科技這把過於鋒利的雙刃劍,這樣的問題在T-800開啟創造,並不斷推動故事走向高潮,同時矛盾也越來越突出。

  但是卡梅隆沒有給予觀眾一個明確的回答。

  無論是《終結者1》裡基本與反派類似的終結者T-800,還是《終結者2》裡被修改程序,終於有了近乎人類情感的機器人,都在卡梅隆的人物設置裡擔當了矛盾而富有魅力的反差角色。

  卡梅隆沒有片面地對待他手下任何一個角色和人物,使得整個故事全面而自然地重現了人和科技之間的分與和,善於惡,將對於科技雙刃劍的思考留給了觀眾自己,將故事的核心上升到哲學思辨的高度。

  所以,人們對於後面幾部沒有卡梅隆的《終結者》總歸抱有遺憾。

  這一次,是由卡梅隆監製,《死侍》導演執導,《終結者:黑暗命運》在施瓦辛格的迴歸中,再次誕生,於11月1日上映。

  故事直接對接卡梅隆《終結者2》的世界結局。

  也就意味著不僅僅是那些經典角色,比如施瓦辛格,琳達·漢密爾頓的歸來,卡梅隆的歸來。

  這個稱得上天縱奇才的導演,在擔任完《阿麗塔:戰鬥天使》的編劇和製片以後,再度擔當《終結者:黑暗命運》的製片人。

  話題重新回到卡梅隆手上的《終結者》系列,懸念除了不老男神施瓦辛格如何重新回到銀幕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卡梅隆,將如何把他近些年來對人和科技關係的思考再次帶入故事當中,讓角色們替代他演繹命運,帶來新一輪的思考。

  這無疑是讓粉絲,尤其是《終結者》第一部,第二部的粉絲最為期待的部分。

  這個曾經看到《星球大戰》第一部,從此痴迷電影,辭去工作進入最為奇幻美麗的藝術行業的導演,他曾經帶來過電影業內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風潮。

  而這一次,他又將帶來什麼?

  也許就像是卡梅隆自己曾經說過的:“創造一個新的事物和新的系統的感覺是非常誘人的,是又愛又恨的感覺,我的電影就是講這樣的故事。”

  新的故事,新的體驗,這才是卡梅隆能給人帶來的新體驗。

  也許,只有看過電影,我們才能知道這一次《終結者:黑暗命運》給予我們怎樣的驚喜。





柯基柯基


看完《終結者:黑暗命運》,最大的感慨無疑就是——這是一部真正重情懷、而非簡單販賣情懷的續集。

從片頭電影廠牌與《終結者2:審判日》中莎拉·康納的夢境闡述片段對切剪輯開場,就奠定了一份復古懷舊的基調,也一下子就將我的記憶帶回到小時候看《終結者》前兩部的那些夜晚。

作為個人最早接觸的科幻鉅製,在我眼中,《終結者》系列的前兩部,都能在“影史最佳科幻動作片”的最前列排得上號。它們不僅在當年風行全球,更是一代人心目中的科幻經典——美國電影雜誌《電影週刊》在票選“20世紀最值得收藏的電影作品”時,《終結者》就在眾多強有力的競爭者之中獲得了最高票數,一舉摘下了桂冠。

可惜,從第三部開始,沒了卡梅隆的這個系列開始漸趨式微、口碑不佳。尤其是在電影院中觀看的第四部和第五部,著實讓我失望,感覺它們就是“為續集而續集”,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終結者》續集。

幸而,《黑暗命運》在卡梅隆的把控之下,重新回到了正軌。《黑暗命運》算是這個系列IP的第六部電影,但它實際上屬於《終結者》的“正傳三部曲”,是《審判日》的直接續集。不僅故事上直接拋棄了第三部到第五部,而且最初兩部的主角施瓦辛格和琳達·漢密爾頓也都雙雙迴歸。

電影在開篇就開啟了一個大膽的轉折——《審判日》之後,莎拉·康納和兒子約翰·康納阻止了“審判日”的降臨,但在雙線時間流的交錯下,有一批終結者被“錯誤派送”,任務仍舊是狙殺約翰·康納。

1998年,約翰沒有逃過一次終結者T-800的追殺,不幸去世。而這也徹底讓莎拉絕望,自此,她轉變成了一名“終結者獵人”,在一條條神秘短信的指引下,去殺害那些“錯誤派送”的終結者。這樣的生活持續了22年。

2020年,是《黑暗命運》發生的“主時空”,兩個來自2042年的終結者穿越而至。“審判日”消失了,並不代表未來只剩一切光明的可能——如同州長所言,人類還是會走向74%的毀滅可能。治表不治裡,取代“天網”的是相差無幾的“軍團”,而且它們的機器人們更加強大。於是乎,電影迴歸了系列最經典的創意,“軍團”派遣了最新型號的REV-9,前來殺害未來的重要人物丹妮。丹妮、格蕾絲、莎拉和州長飾演的T-800,組成了一支小型的“反抗同盟”。

《黑暗命運》對於州長和琳達·漢密爾頓而言,是一部意義重大的新作。他們從這個系列的第一部起便建立了深厚的關係,在《審判日》中又再度聯手創造輝煌,如今迴歸,35年的時光流轉變遷,給我們帶來一波回憶殺。電影在開篇的時空中,很叫人感動的一點,就是對年輕的琳達·漢密爾頓和年輕的州長的“技術還原”。

但與此同時,《黑暗命運》也並沒有沉迷於這種對情懷的“重塑”中。

戴上墨鏡、火速切換著手頭的步槍和火箭筒的莎拉,顯然已經不再是曾經的莎拉。

不戴墨鏡、在歲月洗禮後選擇直視自己蒼白鬢角的T-800,也顯然已經不再是曾經的T-800。

州長再度以《終結者》時經典的T-800身份亮相,“廉頗老矣”的形象,真是令人動容。而影片也對這一角色有了更深入的刻畫——他不再是一個會火爆殺人的機器戰士,而是誤殺(在此就不劇透了)後選擇歸隱,慢慢生髮出自主意識的“普通人”,平平凡凡地度過了一生。

這個T-800比起此前的所有版本,都顯得更加“人性化”。這一層“人類意識”讓他有了家庭觀,有了世俗的情感,也有了愛好的事業(賣窗簾...)。這些超越了T-800本身的機器人設定,讓人產生些許時移世易的感慨。也許,這個形象也是卡梅隆的自比,曾經有著“少年狂”,如今則趨於沉穩。

三位女性角色,真正地扛起了整部電影的大旗,是整部電影的核心人物。相比之前由男性角色主導的《終結者》,《黑暗命運》成為了系列中最顛覆、最“WOMEN POWER”的一部作品。除了前面提到的“曾經不再”、發生重大轉變的莎拉外,新加入的兩個角色亦可圈可點。

格蕾絲(麥肯茲·戴維斯飾)是來自未來的“改造加強版”人類。在一次抵抗行動中身受重傷,所以她選擇了肉體改造,把自己變成了“人機器”。某種意義上而言,她是介於人類和機器人之間的終結者,能與終結者們直接進行正面對抗。

丹妮·拉莫斯(娜塔利婭·雷耶斯飾)則是這部電影中人物成長弧線最豐滿的一個角色,有著前後遞進式的自我覺醒歷程,並非是簡單的救世主。她其實綜合了第一部中的刺殺目標莎拉和第二部中的刺殺目標約翰的雙重身份。這也是為什麼莎拉剛見到她時說她是“另一個莎拉·康納”,而在電影的後半段又改口道:“你就是約翰”。

也許有人會覺得《黑暗命運》的劇本,在時間旅行的設計上稍顯傳統,不夠創新。但需要指出的是,這個劇本其實是非常工整且不缺巧思的。

三個時空中的故事線索,其實緊密地聯結在一起——1998年的仇恨、2042年的恩情,讓四個主要人物之間不斷地產生因為時空錯位而造成的“情感落差”。這種落差暗藏在大量的動作戲碼之下,卻一直在持續發熱,令人無法忽視。

劇本中的人物設置也下了不小的心思。“I won’t be back.”這句話,是這部電影的題眼。無論是有了人性、與家人共度一生的T-800,還是年輕的新角色“改造人”格蕾絲,都說了這句臺詞。那兩個段落不僅是電影的動情時刻,同時也構成了這兩個人物雙重的對於犧牲與告別的互文,兩種不同卻又何其相似的“回不去”。而這也讓系列的粉絲如我,感受到了這部有著“謝幕意義”的電影中所包含的情感力量。

當然,《黑暗命運》的動作戲是值得一提的,它還原了整個《終結者》系列的精髓。其中有四場打鬥場面特別突出,分別是開篇的高速追車截殺、監獄的多方纏殺、結局的密室大戰,以及全片最酷炫精彩的——上天入地下水大亂鬥。這一長段動作戲的容量極大,在整個系列中,都算得上是質量很高的動作戲。

本部中的反派人物REV-9,堪稱整個系列的“最強反派”TOP3。他是具有金屬骨骼的T-800和具有液化金屬的T-1000的“究極混合”版,不僅渾身上下都是武器,而且可以分身成兩個不同的實體。REV-9飾演者加布裡埃爾也表示,他“在李小龍的身上尋求角色靈感”,演出目空一切的霸氣感,給人冷絕的印象,還是夠來勁的。

作為系列正統重啟的新開端,《終結者:黑暗命運》在情懷和品質上都有著不錯的表現。它值得被每一個曾經被《終結者》震撼的影迷,當作真正意義上的《終結者3》。


情話綿綿


《終結者:黑暗命運》給全球影迷帶來的最大期待是:卡梅隆以監製身份迴歸,參與了最終剪輯,甚至還力邀《審判日》的女一號莎拉·康納(琳達·漢密爾頓飾)重返銀幕,與施瓦辛格聯手帶來一部貨真價實的《審判日》正牌續集。但是,就如同老年“莉亞公主”和“天行者盧克”強行迴歸《星球大戰》一樣,我們寧願讓一切記憶都停留在逝去的時光中。

這確實是一部讓人不忍苛責,但又無法進入狀態的電影,即便本著回味童年、找尋情懷的目的去看,也很難從中得到基本的審美愉悅。歸結起來,《終結者:黑暗命運》講述的依舊是一個末日救未來的常規故事,升級版的Rev-9機器人,論本事確實比28年前的液體帥哥長進了八丈高的段位,但全片,充其量只是一場無比漫長的追逐大戰和一篇匆忙的時空概念大註解。至於到底是誰承受了“黑暗命運”,相信我,沒有一個人會在意。

影片由曾執導過《死侍》的蒂姆·米勒坐鎮,但這位擅長將惡搞喜劇與動作元素完美結合的導演,並沒有為《黑暗命運》帶來什麼有趣的乾貨,他所做的,只是想盡辦法燒掉預算,扔出海量瘋狂鏡頭和爆炸場面。

當開場的追殺戲幾乎讓電影情節停擺時,琳達·漢密爾頓出現了,她依舊是個沉默、強悍、如謎一樣的女人,她似乎可以扭轉影片跌落俗套的局面,但可怕的是,琳達阿姨和之後出現的施瓦辛格,都只是這條單一、蒼白、潦草的敘事軸上的糖葫蘆而已,決戰之後塵歸塵土歸土,施瓦辛格那句“I won’t be back”竟沒勾起一絲淚點。




虎娃娃看電影


《終結者:黑暗命運》的熱映再次引發一波懷舊潮,很多老粉看完後都熱淚盈眶地表示:這是最“原汁原味”的“終結者”。這個評價引人深思:“原汁原味”一方面說明續作完美複製前作的風格,但另一方面也說明沒有任何新意。

豆瓣評分印證了這一想法:從最初7.7高評分降到了7.2分,票房也不盡如人意,上映三天總票房1.47億元,這對於一部經典電影來說並不算一個好成績。

舉個例子,今年熱映的動作大戲《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首日票房即破億,同樣是IP衍生品高下立判。

從中也能看出,雖然很多觀眾願意為情懷買單,但《終結者:黑暗命運》的含金量並不如傳說中那麼好,下面就來分析分析這部電影:

|《終結者》為什麼成為經典IP?

不可否認,絕大多數人願意為《終結者:黑暗命運》買票的主因是奔著《終結者》這一經典IP,這就不得不探討《終結者》為什麼會在眾多科幻片中脫穎而出。老實說,如果《終結者》在今天上映,我並不覺得它會成為經典,但如果在1984年上映,則註定成為經典,原因很簡單:當時,它的創意與特效都是超前的,給了觀眾前所未有的震撼感,還有巔峰時期施瓦辛格的肌肉也為這部電影大大增色,與角色完美契合。

時間退回到1984年,卡梅隆與施瓦辛格在電影圈都默默無聞。卡梅隆有一顆腦洞奇大的大腦,而施瓦辛格有一身無與倫比的肌肉,結果,兩人一組合便創造了影史奇蹟——《終結者》。

那時,連智能手機都不存在,年僅30歲的卡梅隆卻腦洞大開構思出了“未來世界智能機器人與人類大戰引發世界末日”以及“時空穿梭”這種奇葩劇情,這種富有新意的設計頓時吸引了無數觀眾,而施瓦辛格冷酷的面龐與彪悍的身姿一看便是“終結者”的不二人選,只需本色出演便能令人腎上腺飆升。加之,卡梅隆利用藝術手法為電影營造出別具一格的真實感、緊張感,使電影獲得空前成功。

所以,《終結者》第一部成功的關鍵可歸為兩點:“新奇的劇情”與“施瓦辛格的肌肉”。

影片爆火後,卡梅隆與施瓦辛格在好萊塢聲名鵲起,六年後,合作第二部《終結者:審判日》。

劇情換湯不換藥,但不同的是,鑑於施瓦辛格在第一部中的優異表現及商業價值,將他由壞蛋變成了好人。

此外,為了吸引觀眾卡梅隆還做了兩點創新:其一,特效全面升級,一改首部因控制成本而造成的畫質粗糙感;其二,設計了一款擁有變身能力、化手為刀的液體合金機器人——如今,大家在科幻片中看到太多駭人的怪物,但在當時這種液體合金機器人的設計還是蠍子拉屎毒(獨)一份,唬住了很多觀眾。

而施瓦辛格皮衣、墨鏡、機車、長槍的炫酷造型也不出意外的再次引發粉絲尖叫。

由此,《終結者:審判日》成為“終結者系列”不可逾越的巔峰,不僅評分最高,而且在全球攬獲五億美元的超高票房。

所以,《終結者:審判日》的成功可歸因為:“升級的特效”、“創新的液體合金機器人”以及“施瓦辛格的肌肉”。

拋去乏善可陳的3、4、5部贗品,總結完前兩部的成功原因後,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卡梅隆力捧的正宗第三部《終結者:黑暗命運》含金量不高。

|科幻片的成功在於“前衛”與“創新”,否則,將失去吸引力

不難看出,《終結者》第一、二部成功的根本原因可概括為兩個詞:“前衛”與“創新”。

當然,不可否認,施瓦辛格也是“終結者”成功的關鍵,但從電影成就來講,終結者之所以成為經典與其前衛的構思與不斷創新分不開。

無論是第一部新穎的劇情設計,還是第二部的視效、液體合金機器人,它們都是超前的,是那個年代的觀眾所前所未見的,而作為一部科幻片,前衛與創新是生命力的源頭,這也是為什麼卡梅隆後期作品《阿凡達》成為爆款的原因。

卡梅隆科幻力作《阿凡達》

可《終結者:黑暗命運》在這兩點上明顯沒有任何突破,完全沒達到卡梅隆作品的及格線,從某種意義上講,這部電影就是好萊塢販賣情懷、收割票房的“雞肋”作品。

其一,在劇情上仍是老套路。

講得都是未來世界智能機器人與人類大戰引發世界末日,終結者與守護者穿梭時空展開較量,唯一不同的是智能機器人的組織由“天網”變成了“軍團”,刺殺對象由人類領軍者的母親,變成了人類領軍者本人。這樣的設計在科幻題材越來越多元的今天並不出奇,莫說電影,就是網絡小說也把這類題材寫得近乎氾濫;

其二,終結者REV-9綜合實力令人失望。

影片中的終結者REV-9仍然是液體合金機器人,雖然老是打不死,看著挺嚇人,但在性能上與第二部中的終結者T-1000沒有太大區別。唯一多了分身、控制電腦的技能,所以並不能給觀眾更新鮮刺激的感覺——畢竟這個年代的觀眾已見過太多的科幻怪物,REV-9顯得很尋常,如果編劇能夠發揮腦洞,賦予REV-9更加前衛、更加意想不到的技能,效果應該會更好;

其三,雖然視效有所升級,但在科幻片日新月異的今天並不算出類拔萃。

這點顯而易見,單同我國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相比,《終結者:黑暗命運》的視效震撼感就差了不止一個檔次。飆車、飛機上的打鬥戲更沒有“速度與激情”系列來得過癮。

所以,《終結者:黑暗命運》在今天的科幻片中實屬尋常,唯一剩下的就是“施瓦辛格”、“琳達·漢密爾頓”再次迴歸的情懷牌了。

但實事求是地說:施瓦辛格自打成為肯尼迪家族女婿,並一門心思當州長後就壓根沒怎麼用心拍過電影。從《終結者》第三部以後,州長基本上就是打醬油,本部電影也是如此,除了拿起墨鏡又放下,在結局說了一句“I won’t be back”之外,再無亮眼表現。

這讓我想起成龍大哥,同為動作明星,敬業精神迥然有別。

當年,成龍大哥聲稱拍最後一部玩命動作戲《十二生肖》,為了拍好,一把年紀真刀實槍搏命,跳傘、從山上滾落等驚險戲份不用替身,親自完成,令人動容。雖然,施瓦辛格的年紀比那時的成龍大哥要大,但作為影迷還是很希望他在謝幕時展現更多的風采,而不是在電影中打打醬油,從這點看,成龍大哥要實在得多。

《十二生肖》裡搏命的成龍

反倒值得表揚的是琳達·漢密爾頓,63歲的她風采不減當年,完美演繹了一個酷逼老太太,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為電影一大亮點。

除此之外,硬要說亮點的話,那就是女性取代男性成為絕對主角,從中體現了女性解放、女權獨立的思想。儘管如此,整部影片的綜合質量仍遠遠低於預期。

這就引發了又一個問題:經典IP改編的續作是否真的無法超越前作?如果這個魔咒是真的,《終結者:黑暗命運》成績不理想,倒是有情可原。

但答案是否定的。

拿“速度與激情”系列為例,這部電影是典型的商業片,並且劇情套路相似,但通過動作場面的持續升級、肌肉型男的碰撞,不斷給觀眾感官上的新刺激。

同時,為了給觀眾更好的心靈感受,導演不斷昇華故事的主題,探討“友情”、“親情”、“家庭”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不斷超越自我,續作中也出現了超越前作的高評分作品。

所以,《終結者:黑暗命運》並不是無法成為上乘佳作,而是片方壓根沒想花功夫將它打造成精品,而走了更簡單的“情懷路線”。

這就不得不說現今片商的雞賊 :老是拿情懷割韭菜,卻不出真東西,不斷榨取經典IP的價值,可惜的是,很多電影連“情懷”也沒賣好,虎頭蛇尾,毀滅了觀眾的美好印象。

當然,不可否認,“情懷”也是亮點,畢竟能讓觀眾想到很多童年回憶,從這點看《終結者:黑暗命運》是及格的,但對於卡梅隆這樣優秀的大師來講,卻是遠遠不及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