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天津老照片:道路泥濘不堪,滿大街都是洋兵


天津海河上的船隻。這些老照片記錄了1905年天津的城市面貌,難得一見。天津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尤其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居於重要地位。清末時期,有一個人物曾在天津閃閃發光,那就是袁世凱。

天津街景,道路泥濘不堪,有男子揹人行走。

天津租界內,清朝官員騎馬而行。袁世凱在天津幹了兩件大事,一是以德日軍制為藍本,在小站編練新軍;二是以英日為參考,在天津首創警察隊伍。這兩件事在歷史上影響深遠,大大推動了近代化的進程。

天津街景。1901年底,袁世凱繼李鴻章之後擔任直隸總督,這時候他面臨一個棘手問題:從八國聯軍手裡接管天津。《辛丑條約》簽訂時有一個條款,天津周圍20裡內清軍不得駐紮,反倒是列強在城內可以駐軍。清軍不得駐紮,那袁世凱還怎麼接管天津呢?

天津街頭的日軍。根據《辛丑條約》,列強在天津駐有大量軍隊,大沽炮臺也被拆除,這種情況直接威脅帝都,慈禧太后和光緒帝肯定如芒在背。接下來袁世凱的主意,真的起到了為朝廷分憂的作用。

天津租界內一景。要是個庸臣,接管天津將是無解的難題,但袁世凱非常瞭解列強國家的狀況,不能駐軍,可以建立警察隊伍啊,以警代軍,既能維持秩序、又能維護主權。此舉在當時屬於創舉,清朝有衙役、捕快,還沒有近代意義上的警察。

天津的英租界。英租界是各國在天津租界中最早建立的,也是最大的一個。

天津街景,最顯眼的建築是烏利文洋行。袁世凱從他訓練的北洋軍中抽調了2000名士兵,按照英日兩國的警察制度進行速成式培訓,很倉促的情況下就上崗了。不久,他又在保定建立了警務總局和巡警學堂,開始全面培訓專業化的警察。

天津的鼓樓。到拍攝這些照片的1905年,天津的警察隊伍已擴大到5000人,建立了完備的管理制度和機構,涵蓋了官吏使用、賞罰撫卹、治安、戶籍、消防、交通、防疫、戒毒等多項領域。

天津街景,有洋兵,建築物上掛著洋旗。我們看到,天津街頭有不少洋人和洋兵,如果清朝沒有一支強有力的隊伍在此駐守,那指不定會亂成什麼樣子。袁世凱採取以警代軍的辦法,也是萬不得已。有了這些警察,才能讓老袁穩穩地控制天津的局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