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織布郎”張根芝的創業夢

日照“織布郎”張根芝的創業夢

“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田”在五蓮縣汪湖鎮,有一位織布郎張根芝,他5代傳承這門古老的民間手藝,利用祖傳的老粗布紡織手藝,把用木質織布機一梭一梭精心編織成的老粗布,加工成人們喜愛的紡織製品,讓老粗布又迴歸人們的視野,再次受到現代消費者的青睞。

歷經五代傳承

每月純收入過萬元

在張根芝家中,幾臺木質織布機,一下子把大家帶回到了那個歷史久遠的年代,巧妙的木質結構、精密的織布齒,長約二十公分的梭子來來回回穿梭,美麗的花布就逐漸顯現出來,讓人不由歎服先人的智慧。

“這幾臺織布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從老一輩,從老爺爺那一輩開始傳下來,最久的有近六百年曆史了。那時候家裡織的是白布,織白布刷角什麼的,沒有這種色彩,後來逐漸的染色,開始織這種彩色的布。”張根芝告訴記者,織好一匹布,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兒。要經過紡線、刷線、纏機、栓布等三十多個環節。張根芝在地上擺了六十個線圈,手中拽著一把綵線,來回走動,這個環節,叫纏機。“總共是800個頭,每根線擺開,來回纏機,纏機就是把所有的線擺起來,纏成球,纏成球后再刷機。”

聽著這些介紹,就知道這門手藝學起來並不容易。張根芝介紹,這裡面最難的就是纏機,他自己都學了兩個月,換做是別人的話,也要半年到一年的功夫。

記者瞭解到,勤奮好學、心靈手巧的張根芝,很小時就被父親嫻熟的織布手藝所歎服,抽空就跟著父親學習織布手藝,耳濡目染,在他上小學、初中時,就是村裡出名的小織布手了。在他十幾歲,最快的一天織出了8米布,使用了20多個線梭,被周圍村莊的人所廣泛稱讚。

“我是從小穿粗布衣長大的,在我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那個時候家裡窮,最初只是跟著父輩學習這門手藝為家人做一些衣服,現在我用的這臺織布機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從我老爺爺那一輩開始傳了下來,那給時候織的還是白布,沒有什麼色彩,後來慢慢的開始有了染色,才有了今天這各種色彩的布料。”張根芝介紹說,祖輩以種地為生,但祖輩四代有紡織老粗布的手藝,加上我這一代,可謂是五代傳承。

記者瞭解到,老粗布在當地又叫“老土布”,是以純棉為原料,用木質織布機一梭一梭精心編織而成,在中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它質地柔軟,吸汗,透氣性好,抗靜電,產品一經推出深受歡迎。如今,張根芝利用老粗布加工的襯衣、睡衣、床單、被罩、枕頭、拖鞋、靠枕等產品,實現了訂單生產,每個月營收可達40多萬元。

日照“織布郎”張根芝的創業夢

推陳出新

吸引省內外客戶採購

伴隨著上世紀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的發展轉型,傳統的手工織布生產模式被快速地取代,常用的衣料也被鋪天蓋地的化纖材料所替代,幾千年流傳下來老粗布,幾乎在較短的時段消失了蹤影。張根芝家的老粗布生意,自然也由慘淡經營轉為黯淡消停。為了生計,張根芝初中畢業後,只好選擇外出打工。他先後幹過電氣焊,在磚廠推過磚坯,跟船下海打過魚等苦工。

在外打工的日子裡,張根芝心想也不能老是這樣在外漂泊,於是便回家重拾老手藝,一邊把它發揚光大,一邊把它當作一項事業來做。

張根芝的五蓮老粗布,質地柔軟,透氣性好,無靜電反應,手感極佳,並且持久耐用,色彩明豔不張揚,深受人們的喜愛。經過不斷地摸索和整合,張根芝製作的老粗布產品類型更多,用途更廣。名聲在外的五蓮老粗布和張根芝也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

在張根芝家中的倉庫裡,擺有一些用粗布做成的枕頭、床單、襯衣、託鞋等產品,隨著人們傳統意識的迴歸,現在他們的粗布產品越來越供不應求。“我和我對象剛開始做的時候,就去城裡集市上擺攤,最初的時候,還不興這個,買的人少,不太認可,於是我就跟著我對象還有家裡的些老人去學習怎麼樣才能更好的改進老粗布的製作工藝,讓更多的人可以迴歸傳統。”王佃英告訴記者,逐漸的大家覺得這個舒服,比別的質量好,市場就開始打開了,一年比一年好。

為了保護五蓮老粗布這項傳統技藝,在政府的關懷下,五蓮老粗布被納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相關部門的支持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張根芝順利的申請了關於張根芝老粗布的商標,通過法律渠道竭力保護五蓮老粗布的聲譽和口碑。

張根芝覺得雖然現在潛心學習這一技藝的人寥寥無幾,但他還是想堅持要把這項傳統織布手藝好好的傳承發揚下去。憑藉著這一手藝,張根芝先後到濟南參加了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第九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第12屆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會等交易會,並且在現場為他的老粗布打開了良好的銷路,逐步在當地引領起了紡織界的“新時尚”,吸引了省內外大量客戶前來採購。

“在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不到半小時,我的老粗布就被銷售一空。”張根芝笑著到,“等兩個兒子上完學,也要讓他學好這門手藝,接好五蓮老粗布的班。”他希望五蓮老粗布這份古老的技藝能夠傳承下去,同時,也能在自己手裡能夠被更多的人所認可。

隨著張根芝老粗布名氣的提升,市場上開始出現假冒品,張根芝很是頭疼,對此,張根芝提醒,張根芝老粗布目前只在日照生產。

目前,張根芝的五蓮汪湖老粗布也在其家中註冊成立了姝宏苑粗布館,期待著更多的人前來參觀。“現在老粗布受到更多的人歡迎,下一步想著擴大規模,並把現代元素融入傳統工藝,與時尚相結合,讓老粗布真正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談及老粗布的未來,張根芝充滿著希望。“還能帶動周邊村莊人口就業,把老一輩的手藝傳承下去。”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隋忠偉 劉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