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為何把朱高煦放在缸裡活活烹死?

Josir


準確地講,朱高煦應該是被烤死的

有個成語叫“請君入甕”,這個成語源自唐朝的兩個酷吏,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這二人都是武則天的親信,擅長以各種刑訊逼供,是當時有名的酷吏。

公元691年,有人告發周興謀反,武則天命來俊臣審問周興。來俊臣對周興非常瞭解,他知道一般的手段是不可能讓周興招供的,於是他設計請周興吃飯,在宴中他請教周興,說自己平日遇到一些慣犯死不認罪,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周興聽後笑道:“這個容易,你取一口大缸,將犯人放入缸中,然後在大缸周圍架設火炭烘烤,不愁他不招”。

周興剛剛說完,來俊臣就命人取來大缸,然後對周興說道:“有人告你謀反,我奉旨調查,現在請君入甕吧”。周興一看,心想這回算是涼了,於是趕緊叩頭伏罪。

從這個典故中可以看出,“請君入甕”這個刑罰非常嚴酷,一般人都是絕對受不了的,而朱高煦差不多就是這麼被殺死的。(請君入甕)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嫡次子,明仁宗朱高熾同母弟,在朱棣當藩王的時候,朱高煦被封為高陽郡王。此人生性頑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紈絝子弟。當年在南京讀書的時候,他的爺爺明太祖對他就很是反感。

不過朱高煦雖然驕縱,但是勇武異常,在朱棣起兵造反時,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大本營,而他則隨父親南下征戰。在東昌之戰中,朱棣被朝廷擊敗,幸虧朱高煦及時趕到解圍,朱棣才得以脫險。

得益於自己戰功顯赫,朱高煦深得朱棣喜愛,朱棣甚至以“世子多疾”來鼓勵朱高煦,言外之意便是暗示朱高煦有當世子的機會。

在朱棣奪位之後,對於太子人選問題一度徘徊不定。朱棣的長子朱高熾身材非常肥胖,並且還有點足疾,形象不是太好。雖然朱高熾早早的就被立為世子,按理說朱棣當了皇帝后,朱高熾就理應升格為太子。但鑑於朱高熾的殘疾,朱棣還是有立朱高煦的為太子的意思。

在朱棣看來,朱高煦能征慣戰,非常像自己,而世子朱高熾不僅形象欠佳,而且性格非常柔弱,有點子不類父的感覺。

不過朱高熾的長子,也就是皇長孫朱瞻基非常討朱棣的喜歡,並且朱高熾是太祖皇帝欽定的世子,朱高熾本人也沒有什麼過失,實在是沒有廢長立幼的理由。最後經過權衡,朱棣還是決定立朱高熾為皇太子,晉封朱高煦為漢王,封國雲南。

朱高煦在得知自己無緣皇位之後非常憤恨,也不願意去雲南就藩,朱棣無奈,只等同意他繼續留在京師。

朱高煦在京期間多有不法之行,還經常陷害太子,他也常常自比唐太宗,希望能複製李世民的上位之路,奪嫡之心未死。

後來朱棣將他改封到青州,朱高煦仍舊不肯動身,甚至還僭越使用天子儀仗,惹得朱棣大怒,差點將他廢為庶人。好在太子朱高熾不計前嫌,幫他說了不少好話,朱高熾才免於被廢。之後他被徙封到山東樂安州,雖然此後朱高煦仍不安分,但也總算消停了幾年。

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駕崩,太子朱高熾繼位,是為明仁宗。

(明仁宗朱高熾,朱高煦大哥)

在明仁宗繼位之初,朱高煦一直派人窺伺朝內局勢,有謀反之圖。明仁宗不願意看到手足相殘,於是詔朱高煦入京,對他大加封賞,希望能感化他。

由於明仁宗朱高熾比較肥胖,他的身體狀況一直不太好,在當太子期間朱棣就多次催促他減肥,但始終沒能減下來。過度肥胖嚴重損害了朱高熾的健康,在繼位不到一年後朱高熾就駕崩了,這讓朱高煦再度燃氣當皇帝的野心。

因為事發突然,明仁宗駕崩時太子朱瞻基還在南京,而從南京返回北京必須經過山東,於是朱高熾準備在山東設伏,截殺朱瞻基。不過朱瞻基也是早有準備,沒能讓朱高煦得逞。最後朱瞻基成功過返回北京繼位,是為明宣宗。(明宣宗朱瞻基,朱高煦之侄)

明宣宗繼位之後不計前嫌,對叔叔朱高煦依舊不錯,但朱高煦還是在明宣宗繼位的第二年造反了。

面對朱高煦的謀反,明宣宗最初還是希望自己這位叔叔能夠懸崖勒馬,明宣宗告知朱高煦,只要他能悔改,放棄謀反,自己可以既往不咎。不過明宣宗的好意卻被朱高煦一口回絕,於是明宣宗決定統兵親征。

朱高煦這個人純屬是有勇無謀類型,起兵之初他是雄心勃勃,但在得知明宣宗親征之後立馬就慌了。在朝廷大軍兵臨樂安城後,朱高煦深為惶恐,他竟然不顧部下的反對想出城投降,在受到部下阻攔後,他又偷偷地從小路出城投降了。

朱高煦投降後,明宣宗沒有殺他,只是將他和他的兒子都廢為庶人。不過跟著他造反的那些弟兄們就慘了,這些人原本想跟著朱高煦打天下,封王封公,結果卻被朱高煦給坑死了,明宣宗將朱高煦的主要親信黨羽共六百四十餘人全部處死。

公元1426年,宣宗去牢中探視朱高煦,按說此時的朱高煦已階下囚,應該老實點才對。但不知是不是癲癇煩了,朱高煦竟然故意絆倒了明宣宗。

明宣宗被絆倒後非常生氣,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可沒想到朱高煦非但沒有求饒,反而將大缸頂起。受到挑釁的明宣宗於是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銅缸內。隨後,明宣宗將朱高煦在世的十個兒子也全部誅殺。

朱高煦死的時候年紀是46歲,其實按照他的所作所為,他能活到46歲才被處死已經是奇蹟了。平心而論,他的父親、大哥和侄子對他都十分容忍,以他的罪行換成別人早死一萬次了。只是他太能作了,最後導致禍及子孫,實在是可悲可嘆。


千佛山車神


1426年,明成祖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被關壓在西安門內。一天,他的親侄子明宣宗朱瞻基去看望他,他卻故意用腳勾倒朱瞻基。朱瞻基大怒,令人用三百斤的銅缸把他扣在裡面。力大悍勇的朱高煦竟然頂著銅缸亂跑。朱瞻基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烤死在銅缸內,這裡並不是題主說的烹死。那麼,明宣宗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叔叔烤死呢?其實真正的原因並不僅僅是因為他絆倒了朱瞻基。


朱高煦的死一方面在於他的父親,另一方面在於自己的所作所為。

一、朱棣對朱高煦的許諾讓他居功自傲對太子不服,為叛亂埋下隱患。

因在靖難之役時朱高煦多次充當急先鋒,並多次救朱棣於危難之中,朱棣很讚賞他,感覺這兒子有出息而且很有自己的風範,朱棣撫摸著他的背部道:“努力罷!世子常常生病。”朱棣對他的肯定,親自許諾給他太子位,讓他異常高興,並恃功驕縱,經常幹違法的事。



朱棣的長子朱高熾只愛讀書,不愛習武,他的體態很肥胖,連路都走不穩,必須要兩個人攙扶才行。一生愛武的朱棣感覺他不像自己,因而不喜歡他,朱棣幾次表現出有更換太子之意。靖難成功之後,朱棣登上了皇位,但就立皇太子的事上優柔寡斷,給了朱高煦很大的希望。但因朱高熾是朱元璋親自挑選的世子,他在其他方面很優秀,朱棣又必須遵守內閣制度和長幼有序制度,最終他還是立了朱高熾當太子,希望破滅之後的朱高煦很憤怒。


失去垂手可得的太子位,以朱高煦的性格自然不服,他表示反抗。他死守在京城挑撥是非對太子位蠢蠢欲動,不肯就藩。他向朱棣進讒言使支持立朱高熾為太子的功臣解縉最終慘遭殺害。他還私養大批武士隨時都有弄死朱棣和朱高熾的可能,在他母親許皇后和楊士奇的勸說下朱棣才削奪了朱高煦的部分護衛,強令他就藩樂安。至此以後他安穩了一段時間。

二、自己作死

1、他自幼在人心中都沒有好印象


朱高煦自幼生性兇悍,人品不好,又不愛學習,對人言行輕佻,就連他的爺爺朱元璋都非常討厭他。他的堂哥朱允炆繼位時,他與兄長朱高熾進京朝拜。他的舅舅徐輝祖看不慣他遊手好閒,品行不端的樣子,就暗中告誡他。他不聽告誡,不聽就不聽唄,還偷走了他舅舅最心愛的寶馬,跑回北平(今北京)。跑就跑唄,一路上還殺死官民,還在涿州擊殺驛丞。為此朝臣們都紛紛指責他的父親朱棣,“子不教父之過”,這樣的逆子實在是讓自己老爹下不了臺。他還私自訓養士兵,放縱手下濫殺無辜。

2、罪孽深重,忘恩負義、不思悔改

1416年(永樂十四年)十月,朱高熾已犯案數十起,要是平常將領早碎屍萬段了。朱棣一怒把他囚禁在西華門內,準備將他廢為庶人。太子朱高熾不計前嫌替他向父親求情,朱棣免了他的罪,削去他的兩護衛,將他的親信誅殺。攆他回到封地,但他仍不思悔改。

3、叛亂

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朱棣駕崩,太子朱高熾(明仁宗)繼位,朱高煦又開始積極活動起來,他想學他父親發動第二次“靖難之役”,他派遣心腹入京,伺機叛亂。結果被明仁宗查出,仍沒有剿滅他,給他悔改的機會。明仁宗將朱高煦召回京城,既加工資又賞寶物。然後命他回他的封地樂安,封他的長子為世子,其他的兒子為郡王。



4、謀反

1425年,明仁宗病逝,太子朱瞻基從南京回來奔喪。朱高煦卻在半路上設埋伏預謀奪皇位,但未成功。不久,朱瞻基(明宣宗)登上皇位,又對朱高煦大加賞賜並儘量滿足他所提出的一切要求。結果他認為自己侄子好欺負,繼續作死。


5、謀反

1426年(宣德元年)八月,朱高煦急不可待帶著自己兒子起兵造反,被張輔告發。朱瞻基親征,他乖乖投降。朱瞻基將朱高煦父子廢為庶人,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逆黨王斌等被殺,同謀640餘人被殺,因故意放縱和藏匿反賊的有1500餘人約一半被處死,另外的被罰守衛邊疆。但明宣宗並沒有治朱高煦死罪,只是軟禁。後來明宣宗派內侍看望他,他如果悔改認錯明宣宗很有可能會放了他,讓他頤養天年。但他作為一個階下囚,還想著要弄死明宣宗,沒有武器用腳絆。

明宣宗忍無可忍將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銅缸內。朱高煦的幾個兒子也受其連累全都被殺。朱高煦有野心無謀略,自不量力終覆亡。


小姐姐講史


常言道,不作死,就不會死,這位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朱高煦就是自己太作了,最後把自己給玩死了。

朱高煦出身高貴,原本是明成祖朱棣的嫡次子。他天生英武,力氣過人,而且善於騎射,跟朱棣非常類似。如果朱高煦能夠勤奮好學,行事謹慎,靖難之役後,被朱棣立為太子,基本上板上釘釘的事情。只是,朱高煦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缺點,那就是“言動輕佻”,“不肯向學”。正是朱高煦這個自幼已經顯現出來的缺點,最終害死了朱高煦。

據《明史·朱高煦傳》記載,太祖朱元璋去世後,朱高煦和長兄朱高熾作為人質,同往南京。朱高煦天天遊手好閒,惹是生非,他的大舅徐輝祖知道後,就曾暗中告誡他。而朱高煦不但不聽,還在返回北平時,盜走了大舅最心愛的寶馬。而且,朱高煦還經常肆意殺害官員、百姓,是一個比較肆意妄為之人。

朱高煦善武,在“靖難之役”中屢立戰功,數次於危難之中,營救父親朱棣。朱棣為了鼓勵朱高煦,曾經暗示著說:“世子多疾!”不管在誰聽來,這都是說,娃呀,好好打仗,世子多病,以後皇位就是你的了。

有了戰功和朱棣的暗示,朱高煦從此是更加的驕縱不法。正是因為這一點,最終讓朱棣放棄了他,而將多病,且身有殘疾的嫡長子朱高熾立為了太子。朱高煦對此非常不滿,不但不肯就藩雲南漢王府,還待在京城,廣招侍衛,常以唐太宗自比,而且多次陷害太子。太宗李世民幹過什麼事情呢?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李建成,迫使李淵禪位,自己做了皇帝。這朱高煦此時已經是在自尋死路了。

後來,朱棣心疼兒子,將朱高煦改封到了青州,位於南京和北京之間,算是中原地區了。結果,朱高煦還是不肯就藩,這讓成祖開始懷疑他有奪嫡的意圖。後來朱高煦又私募三千精兵,擊殺北平的兵馬指揮使,僭越使用御用車馬器物。這讓成祖非常憤怒,對朱高煦嚴加痛斥後囚禁。原本,成祖準備將其廢為庶人。幸得太子朱高熾的極力維護,朱高煦這才躲過了懲罰。

成祖病逝後,仁宗朱高熾繼位。仁宗探知朱高煦有意叛亂,不但沒有怪罪,反而將朱高煦召入京城,厚加賞賜,提高俸祿,並將朱高煦諸子皆加封郡王爵位,這才算是安撫了朱高煦。

仁宗去世後,當時仁宗長子朱瞻基還在南京。原本朱高煦是有機會奪位的,他可以封鎖消息,在北京矯詔宣佈繼位,然後冊封朱瞻基為王即可。可是,他錯過了時機,朱瞻基很快得到了仁宗去世的消息,急匆匆趕回北京。

朱高煦這時還是有機會的,可以多派幾路人馬,封鎖進京的所有道路,擊殺朱瞻基。結果,朱高煦倉促之間在山東境內設伏,截殺朱瞻基。因為準備不足,刺殺失敗。宣宗朱瞻基順利抵京,登基為帝。

可見,朱高煦雖然勇武,卻缺乏膽識與謀略。他還自比唐太宗,估計給太宗提鞋,太宗都不要他。

宣宗繼位後,也並沒有清算朱高煦,反而是對這位叔叔厚加賞賜。宣宗對於朱高煦提出的治國建議,全部予以同意,並且都交給朱高煦執行。宣宗原本示好,緩和矛盾的舉動,卻被朱高煦錯誤的理解為軟弱無能,從此更加的恣意妄行。

朱高煦在宣宗繼位第二年的八月,竟然學起了他爹朱棣,起兵造反,自立朝廷。宣宗開始不忍動兵,屢次派人勸朱高煦投降,並且答應絕不追究朱高煦的反叛之責。朱高煦剛反叛,玩的正高興,當然不肯投降了。宣宗無奈,只得御駕親征,包圍了朱高煦佔據的樂安城。

被包圍了,朱高煦慫了。他秘密派人找宣宗議和,說願意投降。手下人得知後,力勸阻朱高煦不要投降,他們願意誓死保衛他。結果,一慫到底的朱高煦喬裝改扮之後,偷偷的從小路溜出城,向宣宗投降了。朱高煦的這一舉動,直接坑死了所有堅決支持他的將領。從此,朱高煦真正成為了孤家寡人,他不死那才叫奇怪了。

朱高煦之亂平息之後,大臣們紛紛要求處死朱高煦。但此時的宣宗,還念及叔侄親情,堅決不許。宣宗對朱高煦的懲罰,僅僅是廢為庶人,關押京城。朱高煦被關押後,宣宗還希望感化這位叔叔,親自前往探望。這位朱高煦,的確是“言動輕佻”,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竟然伸腳將宣宗朱瞻基給絆了一個大跟頭。感覺朱高煦這心智,也就是五六歲孩童的水平。

朱高煦的這一舉動,讓宣宗哭笑不得。宣宗只能命人控制住朱高煦。可是朱高煦還不老實,奮力掙扎。宣宗無奈,讓人取來了一口三百多斤重的大銅缸,將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然將大缸頂起來,晃來晃去。

這一下,徹底激怒了宣宗。宣宗命人在銅缸周圍點起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給烤死在了銅缸之內。朱高煦一死,等於親情徹底決裂,宣宗又將朱高煦的幾個兒子也全部處死。

怎麼評價朱高煦呢?歷史上的一個調料包,一個笑話而已。


奕天讀歷史


朱高煦的死是他長期作死積累的結果,最終在明宣宗《朱瞻基》忍無可忍的時候把朱高煦放在一個大銅缸中活活烤死了。


首先說一下,朱棣共有三名兒子,分別是長子朱高熾、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三人都是徐皇后所生(徐達長女),但三人性格卻截然不同,長子朱高熾性情溫且愛好學習,而朱高煦和朱高燧則性情兇悍且目無法紀。 早在洪武時期,朱高煦便被朱元璋召到南京學習。可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朱高煦言行輕佻、不能靜下心來學習知識,這讓朱元璋對他是非常厭惡,為此朱元璋還親自定下了朱高熾為燕王世子,只給了朱高煦一個郡王。 如果生活平平靜靜,朱高煦很可能會就藩於封地,過一個明朝王爺的富貴生活,終結自己的後半生。然而他的生活軌跡卻在朱棣靖難之役時被徹底打亂,而且朱棣還給他開了一個大的玩笑。 當時朱元璋剛剛去世,朱高煦跟隨朱高熾一同入朝。朱高熾由於身體肥胖而行動不便,即使有人攙扶依舊會摔跤,朱高煦看到後就嘲笑道:“前人失足,後人知警。”朱瞻基【明宣宗】(朱高熾是明宣宗的父親)聽到後直接嗆道:“更有後人知警。”


其實在朱瞻基(明宣宗)剛登基後不久,他就給朱高煦十分豐厚的待遇。朱高煦也表示願意服從新君的統治。但這一切都是假象,朱高煦還是造反了。朱高煦造反的消息被一名在家守孝的御史報告給了朱瞻基,明宣宗知道後就做了應對的準備。但他剛開始並未出兵討伐,而是派一名太監去勸降。朱高煦一看是名宦官,就開始說大話,口出狂言。朱瞻基不得不下令出兵討伐。


朱高煦之所以選擇造反,很大程度上是欺負皇帝年少。朱高煦雖然是個勇猛的將才,但也有膽怯、多疑的一面。當他聽說朱瞻基御駕親征的消息後,開始害怕起來。 這個時候,朱瞻基託人給朱高煦捎信,信中說道:“只要你交出倡反之人,你的一切過錯就會得到赦免,會受到和以前一樣的待遇。如果你被生擒或是被人捆到來交給我,到時候一切晚了。”朱高煦害怕自己被人生擒獻給皇上,就主動出城投降了。朱高煦父子被朱瞻基下令貶為庶人,並且開始軟禁起來。一天,明宣宗閒來無事,就決定去看看這個讓他鬧心的叔叔。朱高煦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舉動一—伸出腳,絆了朱瞻基一跤。

朱瞻基對此十分生氣,就把朱高煦扣在了一口銅缸裡。在銅缸周圍堆滿了柴火,最終朱高煦被活活燒死了。


別讓遊戲迷了心吖丶


朱高煦(1380年12月30日-1426年10月6日)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二個兒子,明仁宗朱高熾的弟弟,在明宣宗時期謀反失敗後被囚禁,囚禁期間對明宣宗大不敬,宣宗一怒之下將其炮烙而死。

明宣宗為何把朱高煦放在缸裡活活烹死呢?我可以說,這完全就是朱高煦自己作的,他從朱棣在的時候就開始作,最後終於把自己作死了。

附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宣宗章皇帝御容

太子之爭

朱高煦與仁宗、宣宗父子的恩怨可以追溯到建文帝年間。

靖難之役中,燕王朱棣起兵南下,朱高熾鎮守北平,期間以一萬兵力阻擋李景隆率領的五十萬中央軍圍攻。朱高熾身型肥胖且有腳病,不曾隨父親朱棣征戰再加上性格相對溫和,所以向來不被朱棣喜愛。反而是經常隨朱棣征戰的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更受朱棣喜愛,特別是朱高煦在靖難期間屢立戰功,多次營救成祖於危難之中,明成祖曾許諾事成後立他為太子。

得到朱棣許諾的朱高煦目中無人,因此建文帝以此離間,下“賜世子書”給朱高熾;朱高燧的人得知此事後向朱棣建言“世子勾結朝廷”,沒想到朱高熾不看書信直接交予朱棣,所以離間未成。

永樂元年春正月丙戌,群臣上表請立皇太子,朱棣不允;三月戊寅朔,文武百官繼續上表請立皇太子,朱棣敕令“姑緩之”。朱棣本想立自己喜愛的次子朱高煦為太子,但由於長子朱高熾的世子之位是明太祖朱元璋確立的,而且朱高熾得到徐皇后和文武大臣的支持,所以最後在永樂二年四月甲戌(1404年5月12日)仍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

明成祖即位後多次出征蒙古,期間由皇太子朱高熾監國,負責一切國事。然而失落太子地位的朱高煦心有不甘,他與弟弟朱高燧等人乘機離間明成祖與朱高熾的關係。永樂十年(1412年),朱棣北出征蒙古歸來,朱高熾派去迎接的使者錯過了日期,再加上朱高熾的上書解釋不被朱棣接受,所以太子一系官員都被錦衣衛抓捕入獄。永樂十一年(1413年),朱高燧的黨羽黃儼等人誣陷朱高熾擅自放人,許多官員被處死。後來,朱高燧的黨羽黃儼等趁朱棣病重策劃自立被發覺,太子朱高熾為朱高燧求情,至此朱高熾的太子地位才得以穩固。

朱高煦就藩

明太祖朱元璋規定,除太子之外的諸皇子封王后須立刻前往封地就藩。朱高煦最初被封於雲南,他嫌遠不肯去,稱“我何罪,斥我萬里”;後來被封于山東青州,又稱“我何罪,置我瘠土”;最後一直留在京師(南京)。朱高煦在南京期間向朱棣請得天策衛為護衛,稱“唐太宗天策上將,吾得之!”,而且他橫行無忌,以鐵錘殺死兵馬指揮使徐野驢,又先後數次殺人並拋屍於長江。

永樂十四年(1416年)明成祖出征蒙古回到南京後,得知朱高煦作惡多端,想要把他廢為庶人,最後在太子的勸解之下將其強行遷往山東樂安(今山東廣饒東北)。永樂十九年(1421年),朱高煦的長子、漢世子朱瞻壑死後由嫡次子朱瞻圻繼為世子,但朱瞻圻因為其父殺死自己的母親,所以多次嚮明成祖上報朱高煦的惡事。明成祖因此對漢王父子厭惡至極,稱“爾父子何忍也”。

仁宗即位後,身在京師的朱瞻圻多次寫信給朱高煦稱“朝廷將發兵徵樂安(朱高煦封地)”,意在挑撥朱高煦造反。朱高煦進京朝覲期間,稱朱瞻圻不孝並將朱瞻圻向其通風報信的密件上交仁給宗,明仁宗大怒稱:“汝處父子兄弟間,讒構至此,離間吾兄弟,況他人乎!”,朱瞻圻隨後被廢為庶人。

意圖謀反與死亡

明仁宗在位十個月即駕崩,皇太子朱瞻基當時身在南京,得知仁宗的死訊後立即趕回北京即位,朱高煦企圖在朱瞻基北上經過山東時伏擊,結果失敗。宣德元年八月初一(1426年9月2日),朱高煦趁北京地震之機在其封地樂安(今山東廣饒東北)謀反,是為高煦之亂。明宣宗在大學士楊榮的勸諫下御駕親征。八日,宣宗率軍出征;二十一日,朱高煦投降並被押回京師囚禁。

朱高煦在京師被囚禁皇宮右順門外的逍遙城,明宣宗親自前往逍遙城探視,卻被朱高煦用腿絆倒。宣宗在大怒,命衛士用銅缸將朱高煦覆蓋在其中,結果朱高煦將三百斤重的銅缸扛起來移動,宣宗於是讓人在銅缸上堆柴點火,朱高煦死在銅缸中。

這本來應該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但是讀來有點搞笑!!

此為個人見解!!歡迎交流與討論!!求贊加關注u!!!


我沒忘記home


對朱高煦之死,說點個人看法。

第一,朱高煦是應該當皇帝的。

①,朱元璋靠“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凝聚人心,建立了大明王朝。

②,朱棣再接再厲,一生中五次親征蒙古草原大漠,把清除韃虜餘孽的鬥爭繼續下去。成就了大明王朝聲震九州,四方臣服。但朱棣在親征蒙古途中染病去世,需要他的兒子接過接力棒,把“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祖訓進行到底。

③,這個人就應該是朱高煦,他雖然粗暴,沒有文化(這與他的爺爺、父親一脈相承)。但他勇猛頑強,頗具朱棣之風。他曾在“靖難之役”中身經百戰,還救過朱棣性命,成就了父親奪得大位,有擁戴第一功;他的剛猛血性,將是元蒙殘餘勢力的噩夢。

第二,刀把子鬥不過筆桿子,朱高煦被文臣算計,要阻止他當皇帝。

朱元璋殺胡惟庸,朱棣鄙視文臣(後來殺方孝孺充分證明),已使文臣們惴惴不安求自保。朱高煦若當皇帝,這個殘暴粗人,會讓文臣們感到末日來臨。

文臣們未雨綢繆,成天在朱棣面前頌揚他的太子朱高熾仁心載厚,孝道,又是嫡傳長子,是根紅苗正接班人。

朱棣武行出身,打心眼裡看不上肥胖、腿瘸,行走都不能自理的朱高熾適合接他的班。但經不起以解縉為首的文臣忽悠,朱棣最終沒有廢太子另立他欣賞的朱高煦。

第三,朱高熾再接再厲,用文人的心機將朱高煦玩廢。

朱高煦城府不深,父親不看中他勞苦功高,扶持他那個“肥胖廢人”哥哥,他當然會把不滿寫在臉上。朱高熾讓文臣們收集朱高煦不軌言論和行為,向朱棣揭發,惹得朱棣勃然大怒要廢朱高煦為庶人。朱高熾再顯示“仁心載厚”為弟弟求情,在朝廷上下落得好名聲。最終朱棣將朱高煦趕出北京杵在山東。斷了朱高煦的皇帝夢。

第四,朱瞻基最後一擊,將親叔叔朱高煦玩死。

朱高熾繼位後十個月死於縱慾過度,朱瞻基接過父親大位。朱高煦欲在山東造反,可惜他有勇無謀感動不了北京朝廷。朱高煦最終選擇向來親征他的侄兒皇帝投降。但朱瞻基沒把他一刀兩斷來個痛快的,只貶他為庶人囚禁在北京。

接下來的故事就必然發生了!朱瞻基擺出寬宏大量模樣去探望生不如死的朱高煦,朱高煦不吃這一套,忍無可忍伸腿絆倒侄兒皇帝,還大聲吼叫洩憤。被扣在大缸裡,他頂起大缸,被眾人按下;他還在大缸裡破口大罵,被放上柴薪點燃灼烤,朱高煦氣絕!

朱高煦無理到極致,該死!朱瞻基多麼寬容,已做到了仁慈義盡!

朱瞻基之後的明朝把文人統治進行到底,後來發展到皇帝玩怪癖,太監把控朝政督軍。

明朝失去了朱元璋、朱棣的銳意進取血性,從朝氣蓬勃變得平庸乏味。最後這些文臣背叛怒髮衝冠的朱由檢投靠滿人,把朱家皇帝徹底玩沒。

如果當初朱棣讓朱高煦接班,或許以後會誕生出“項羽”或“漢武帝”式後人,明朝的歷史有可能被改寫。


諶人


朱元璋死後,燕王朱棣起兵謀反,發動“靖難之役”將侄子朱允炆拉下皇位, 成功篡位稱帝。朱棣死後,他的兒子朱高煦效仿自己的父親在山東起兵叛變,同樣想將自己的侄子拉下皇位,結果卻被裝在300斤銅缸裡活活烤死。

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明仁宗朱高熾的弟弟,此人勇猛過人,屢次在靖難之役獲得戰功,深得朱棣的寵愛,與他那個身材肥胖的哥哥相比,朱高煦顯然認為自己更有資格繼承朱棣的皇位。

▲靖難之役

然而由於明朝奉行嫡長子繼承的原則,再加上朱高熾宅心仁厚,明成祖朱棣沒有理由廢掉長子,然後再立次子為太子,於是朱棣封朱高煦為漢王,封地雲南,朱高煦覺得雲南地方偏僻,又被改封青州,又覺得青州太窮,想再次改封,這個時候正逢明朝政事繁忙,朱棣懶得理他,他自己便跑到了南京,賴在那裡不走。

▲朱高熾劇照

為了奪得太子之位,朱高煦私下募兵的同時又陷害朱高熾的幕僚,手裡士兵太多,朱高煦又疏於管教,他的士兵因為搶劫而被官方逮捕,朱高煦不僅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私底下指使殺害官府人員。

這一消息傳到了朱棣的耳中,被自己兒子的所作所為氣得半死,本來是要將朱高煦貶為平民,由於朱高熾的求情,他才倖免於難,隨後被改封到山東樂安。至此他應該徹底於皇位無緣了,但是他的哥哥即位僅十個月便駕崩,他對皇位的渴望又重新燃燒了起來。

▲朱棣劇照

於是在他的侄子朱瞻基剛即位那一年,朱高煦在樂安發動兵變,朱瞻基看到叔叔的這番作為憤怒的直接帶兵親征,將樂安城圍得水洩不通,朱高煦根本沒有反抗之力,最後只得投降。

投降之後的朱高煦並沒有被殺頭,反而是被軟禁起來,朱瞻基希望通過長久的交流來感化他的叔叔,於是多次前往囚禁的地方去看望叔叔,但每次見面,朱瞻基都被朱高煦用長輩的口吻訓斥,最後一次竟然被一腳蹬到在地,自己身為皇帝被如此羞辱,脾氣再好也忍不下去啊。

暴怒的皇上將朱高煦扣在一個300斤的銅缸裡面,希望以此小小的懲戒這個叔叔,但是朱高煦似乎比皇上更加憤怒,頂著300斤的銅缸到處亂撞,震怒的朱瞻基命人在銅缸邊上放上柴火點燃,活活的把這位叔叔拷死在銅缸之中。

▲裝在銅缸

朱高煦落得這個下場,我們不難發現他完全是自己主動找死,其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掌握皇帝親軍,宣稱自己為“唐太宗”在世

朱高煦在南京時期,將保護父親的護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掌握皇帝親軍也就算了,朱高煦硬是要向同僚炫耀自己的能力,聲稱自己要當第二個唐太宗做“天策將軍”, 要知道唐太宗的上位是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將自己的親兄弟殺個精光,朱高煦宣稱自己是第二個唐太宗,難道是在想發動一次玄武門之變嗎?他的這份炫耀完全是在作死。

▲玄武門之變

二、埋伏朱瞻基未被發現,反而發動兵變

在朱瞻基即位之前,首先朱瞻基要從南京前往北京為父親奔喪,趁著這個機會,朱高煦想在途中埋伏刺殺還沒有即位的朱瞻基,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朱高煦去並沒有埋伏到朱瞻基。

▲兵變

等到朱高煦知道消息的時候,朱瞻基已經即位,是為明宣宗,朱瞻基其實已經知曉了自己在繼位之前叔叔對自己的行動,但是他並沒有說破,可是對皇位無比渴望的朱高煦仍然選擇了造反,這是他第二次找死

三、朱瞻基有心放過,他卻將皇帝絆倒

按照古代的法律,凡是造反的臣子一律殺無赦,甚至會株連九族,但是朱瞻基僅僅只將自己的叔叔軟禁起來,並且在此後多次前往軟禁地看望叔叔,並希望叔叔回頭是岸。

▲朱瞻基劇照

可是朱高煦不僅沒有感恩,反而每次都以長輩的口吻去訓斥皇帝,甚至出腳將皇帝絆倒。朱瞻基雖然宅心仁厚,但是身為九五之尊被這樣羞辱,簡直顏面掃地,以後還如何服眾?這是朱高煦最後一次作死。

《明史》


汗青正浩


朱高煦並不是在缸裡被烹死的,而是被扣在缸底,然後被活活烤死的。《國朝獻徵錄.漢庶人傳》載:“亟命壯士舁銅缸覆之。缸約重三百斤,庶人有力,項負之,輒動。積炭缸上如山,然炭逾時,火熾銅鎔,庶人死”。



朱高煦,朱棣嫡次子,與明仁宗朱高熾同母弟,都為徐皇后所生。因晚於朱高熾2年出生,做不了嫡長子,自然就失去皇位的繼承權。當然這還不是朱高煦最悲劇的時候,最悲劇之時是被自己的父親朱棣給“欺騙”、“利用”。

《明通鑑.卷十三》載:“六月,癸丑朔,燕師將渡江,盛庸扼之於浦子口,敗之。燕王欲且議和北還,適高煦引兵至,王仗鉞拊其背曰:“勉之!世子多疾。”於是煦率眾殊死戰,庸兵失利,退屯高資港”。建文四年六月,朱棣在浦子口被建文大軍擊敗,朱棣欲以建文議和返回北京,這時恰逢朱高煦率軍趕到,於是朱棣就撫摸著朱高煦的背部道:“努力吧!世子常常生病”,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就是朱棣欲立朱高煦為世子,將來繼承燕王,甚至是皇帝。此時朱高煦在聽到這句話後,是備受鼓舞,他親率軍隊力戰,終於反敗為勝,將建文大軍擊潰。



可是當朱棣登基後,朱棣就再也未提起當年的那句承諾。之後朱棣立儲,他遵循大臣們的意見,立朱高熾為太子,將朱高煦拋之腦後。此後朱棣為了防止自己這位功勞卓著的兒子在京城對朱高熾造成威脅,不顧朱高煦傷心欲絕的責問“我有何罪,要被趕到萬里之外”,將朱高煦封到雲南。

只是可伶朱高煦,說的難聽點他自始至終都是一個被利用的棋子。

若問“靖難之役”中對朱棣功勞最大的是誰?不是朱高熾,也不是朱權,而是朱高煦。當年朱棣多次瀕臨危難,都是朱高煦的力戰下方才轉敗為勝,如建文二年,朱棣兵敗東昌,大將張玉戰死,建文軍將其團團圍住,朱棣性命憂矣,正當危急關頭,朱高煦率軍趕至,擊退建文軍隊,將朱棣救出,朱棣才轉危為安。



按理說這等功績,放在任何一個朝代,即使是做不了皇帝,也能做一個顯赫的王爺,畢竟他多次拯救皇帝於危難之間,同時他的哥哥朱高熾、侄子朱瞻基都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仁義之君,所以說若無特殊情況,朱高煦絕對是能安安心心的做一個顯赫的藩王,然後得以善終。

可惜,朱棣負了朱高煦太多,他給了朱高煦太多不能實現的承諾,也給了朱高煦太多不能實現的憧憬。如此,或許是朱棣覺得自己的確是虧欠了朱高煦,所以他開始有意無意的縱容朱高煦,再加上朱高煦本就心存不滿,最終朱高煦走向了不歸路。



曾經如果朱棣能夠下定決心讓朱高煦遠離中央朝廷,讓他待在雲南,或許朱高煦的奪嫡的心思不會那麼重。可是朱棣既是一位言而無信的父親,又是一位慈愛的父親,當朱高煦隨幸北京之時,他不忍朱高煦的苦苦哀求,最終同意他回到南京。而後,被“放虎歸山”的朱高煦在南京是越發的加深了他的奪嫡之心,他開始用盡各種方法去陷害太子朱高熾,並致使解縉冤死、黃淮入獄。

但即使朱高煦如此做,朱棣也不曾怪罪於他。直到1415年,朱高煦被改封青州時,他仍不可就藩,朱棣才開始懷疑他有奪嫡之意,於是趕緊下詔催促他就藩。可此時朱高煦的性格早就被固定,多年朱棣對他的縱容,早就讓他變成了一個驕橫跋扈,有恃無恐的奸王。他在接到朱棣的詔書後,並沒有去就藩,而是私自挑選衛士,招募精兵三千人,又擊殺兵馬指揮徐野驢,僭用御用車馬器物。



最終朱棣被徹底激怒,他剝奪朱高煦的冠服,然後囚禁在西華門內,準備將他廢為庶人。不過無論他怎麼對待太子朱高熾,朱高熾都視他為自己的親弟弟,朱高熾不忍朱高煦受到如此懲罰,於是在朱棣面前極力求情。朱棣後來平靜下來後,其實也不想懲罰朱高煦,在朱高熾的求情下,也就順坡下驢,只是去朱高煦的兩護衛,將他的親信誅殺,之後改封樂安州。

不過朱高煦並沒有因此而幡然悔悟,他反而是認為朱高熾在對付他,朱棣在嫌棄他,於是到達封地後,他加緊謀反事宜。只是礙於朱棣的存在,他不該有啥異動。1424年,朱棣駕崩,朱高熾登基為帝,是為明仁宗。朱高熾登基後,朱高煦開始加快謀反,而朱高熾雖知朱高煦有謀反的心思,但是因兄弟之情,他不忍對其動兵革,只是用增加其俸祿,封長子為世子,其餘諸子為郡王的厚賞來希望他能自己悔悟,放棄造反。



1425年,還沒等朱高煦有什麼行動,朱高熾駕崩,宣宗朱瞻基繼位。而在朱瞻基從南京趕來北京即位時,朱高煦居然喪心病狂的欲在中途截殺自己的侄子,不過因行動倉促,所以未能成功。但是朱瞻基同他的父親一樣,他對於自己的這位叔叔也是十分厚待,他知道自己的祖父、父親是虧欠朱高煦的,如此對他,朱瞻基始終是仁義對待的,他不但厚賞朱高煦,對於朱高煦的請求也是一概允之。

可惜的是,朱高煦卻始終是不懂的朱棣、朱高熾、朱瞻基他們對他的仁義,對他的厚待,他們如此對待朱高煦不是因為害怕他,而是覺得虧欠他,他們都在想方設法的補償他。可是朱高煦卻始終都不懂,朱棣等人的厚待,只會讓朱高煦變得越來的驕橫跋扈,肆無忌憚。最終朱高煦為自己的愚蠢付出了血的代價。



1426年八月,朱高煦還是反了,三代帝王對他的厚恩反而讓他肆無忌憚的起兵造反。當然最終的結果顯而易見,朱高煦怎可對抗朝廷,朱高煦敗了,被生擒。最初,面對著群臣紛紛要將朱高煦明正典刑的請求,宣宗都不允,他始終是想留著自己叔叔一命,所以他只是將朱高煦廢為庶人,然後關押在皇城西安門。

只是,朱高煦這人真的是太不自量力,太自己作死,本來他可留下一命,不久之後以朱瞻基的仁義,他勢必能重新出來,甚至是再次為藩王。可是朱高煦最終還是作死,當時宣宗前來探望朱高煦的時候,朱高煦居然拿腳絆倒了宣宗,然後大笑看著宣宗落魄的模樣。



其實宣宗終於明白了,朱高煦已是無可救藥,無論如何對待他,朱高煦始終都是一個頭長反骨的皇叔。如此,宣宗下定決心下詔將朱高煦處死,宣宗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銅缸內。

只能說朱高煦在初期雖是一個悲劇的人物,被自己的父親欺騙,利用。可是到朱棣登基後,朱高煦雖然做不成皇帝,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三代帝王對朱高煦都是十分厚待,可以說此時的朱高煦只要自己不作死,他決定是能安安穩穩的做一個權傾天下的藩王,做一個近次於皇帝的藩王,只是可惜啊!


澳古說歷史


無數歷史都證明,不作就不會死

首先要糾正一下,朱高熙是被用甕烤死的。

明成祖的親兒子,明仁宗朱高熾的親弟弟朱高熙,被自己的親侄子明宣宗朱瞻基活活用大甕烤死,這在明代的歷史上,也算是前無僅有了。一個王爺,怎麼會落得如此下場呢?

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熙

在明成祖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有兩個兒子。長子就是後來的明仁宗朱高熾,次子就是朱高熙。朱高熙自小就是個無賴,而朱高熙無論是外在形象還是勇猛程度,是最像他老爹朱棣的,尤其在戰場上勇猛異常。曾在朱棣起兵靖難時,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朱棣攻打南京城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強烈抵抗。守衛南京城的是一代名將盛庸。在朱棣幾經努力依然還未攻下南京城時,正是朱高熙帶領援軍前來助陣。這可幫了朱棣大忙,朱棣興奮之餘,對次子朱高熙說道:勉之,世子多疾。

這個世子,就是指朱棣的大兒子朱高熾,朱高熾自幼身體不好,長大後還是個瘸子。而朱棣這句話,在朱高熙看來,無疑是一種暗示,他也有成為繼承人的機會。

就是這個空頭支票,為以後朱高熙埋下了禍根。

好聖孫

朱棣登基後,對於皇太子的人選一直是猶豫不定,朱高熾雖說是有明君之象,但是形象、身體極差。而朱高熙勇猛有餘,但是謀略稍差。最後,第一學士兼內閣大臣解縉的一句:好聖孫!最終讓朱棣決定立長子朱高熾為皇太子。而這句好聖孫就是說的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很小的時候就很聰慧,甚得朱棣以及朱元璋的喜歡。立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為太子,也是側面證明,朱瞻基深的朱棣的喜愛。

無賴的朱高熙

在朱棣立朱高熾為太子後,封朱高熙為漢王,封地為雲南。而朱高熙心中不滿,依仗著軍功,賴在京城不走,只是迫於他老爹朱棣的威嚴,不敢放肆而已,且常常自比唐太宗,奪位之心從未停止。有一次竟敢僭越使用太子的儀仗,惹的朱棣大怒,封地改封青州,要求立馬前去封地。此時,朱高熙依舊還想耍賴,卻差點被朱棣廢為庶民,幸得太子朱高熾求情,朱棣才放他一次。

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駕崩,朱高熾繼位,是為明仁宗。仁宗在位前後約十個月,在位期間,對他這個無賴的弟弟依舊寵愛有加,動不動就進行封賞。而朱高熙不但不領情,反而依舊還在覬覦皇位,因為他知道他的哥哥自幼身體不好,而哥哥死後,他的機會就來了。

1425年,明仁宗朱高熾駕崩,事發突然,此時的太子朱瞻基,沒有在北京,還在南京,從南京到北京,必須要經過山東,朱高熙聽聞密報後,就準備在朱瞻基回京路過山東的路上截殺他,這樣他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得到皇位。

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在朱高熙正在做準備的時候,朱瞻基卻已經到北京繼承大寶了。明宣宗朱瞻基登基後,對這個曾經想殺自己的叔叔依舊照顧有加,但是在宣總二年,朱高熙終於耐不住,起兵造反,妄圖重演他父親當年的王圖霸業。

但是他卻忘了,他是朱高熙,而不是朱棣。

造反活動很快被鎮壓,在大軍兵臨城下時,朱高熙竟然投降了。要是他老爹知道他這個兒子窩囊的行為,非要氣的從棺材裡爬出來不可。

造反失敗後,明宣宗朱瞻基對這個無賴的叔叔沒有趕盡殺絕,只是處決了跟著朱高熙起兵造反可憐的將領與士兵。把朱高熙關進了大牢,對朱高熙的兒子,只是限定不得外出。這真是相當仁慈了。

不作就不會死

朱高熙被關進大牢後,好吃好喝。按理說,沒有被殺頭,真的要感謝皇恩浩蕩了,偏偏朱高熙是一個死性不改的人。

某日,朱瞻基想起來他這個叔叔,於是就到牢裡探望,見面後,兩個人也沒說幾句話,朱高熙幹了一件非常愚蠢、但是又符合朱高熙風格的事情。

他伸腿鉤了朱瞻基一下,併成功的把朱瞻基絆倒了。

於是,好侄子朱瞻基不再仁慈了,大怒,命人用一個重達300斤的大銅缸罩住他的叔叔朱高熙,你說罩住就別動了吧,朱高熙這個時候,發揮出來他曾經的勇猛,竟然頂著銅缸站起來了,朱瞻基便讓周圍的力士壓住,並在銅缸周圍點起火炭,活活的把朱高熙烤死了。事後,朱瞻基把朱高熙的十個兒子全部殺掉。

愚蠢的一生

縱觀朱高熙的一生,用勇猛有餘、愚蠢更甚來評價毫不為過,身為皇子,在父親明確表示皇位不屬於他的情況下,依舊不死心,並在造反後,帶頭投降,於牢獄中還不安分,冒犯皇帝。本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卻落了個如此下場。所作所為,就是甚為愚蠢的行為。


史曉生


這是一個“暗拌子”換來一頓炭烤的故事。



(炭烤皇叔)

如果一定要把朱高煦作個人物定位,我認為他的行為無限近似於“逗比”。

下面,說說朱高煦這個“逗比人”和他的那些“逗比事”。

爺爺不疼、舅舅不愛

朱高煦是成祖的次子、仁宗一奶同胞的兄弟,他這個人十分不討喜。

洪武年間,太祖召眾王世子去京城學習,他壓根就不愛學習,還出言輕佻,惹得爺爺十分討厭他。

建文年間,朱高煦三兄弟在京城為質。他不規規距距當人質,還到處遊手好閒,舅舅徐祖輝很看不慣他,就私下地勸戒他。於是,這小子記上仇了。在他離開京城的時候,把舅舅心愛的寶馬偷走了。

被父親忽悠到心理失衡



(成祖畫像)

永樂靖難的時候,朱高煦是出過大力的。在白河溝之戰、東昌戰役和浦子口戰鬥中,他都作戰勇敢、立下大功,並救過成祖的性命。成祖曾經撫摸著他的背說:“好好努力吧,世子的身體不好。”

靖難成功以後,成祖在太子的人選上是二選一:朱高熾是世子,成功打贏北平保衛戰,獲得文官集團的支持;朱高煦靖難有功,有一部分武將支持他。成祖最終立朱高熾為太子。放棄朱高煦的原因是他行事囂張跋扈、犯下了一摞摞的過失。

落選太子後,朱高煦的心理開始失衡,他從輕視朱高熾轉變到仇視他。一方面,他不肯聽從安排、去藩雲南;另一方面,他在京城不斷搞事、以達到陷害朱高熾的目的。

另外,他認為成祖忽悠了他,連帶朱棣也一塊恨上了。

朱高煦成功地索取到天策衛作為他的漢王護衛。天策衛並不是一個十分特殊的衛,如果要說特別,只因為它的名字,李世民曾經被封為天策上將軍。朱高煦索到天策衛以後,就自比為唐太宗。唐太宗的事蹟大家都清楚,朱高煦這樣自比,其實反映了他的心曲:胖太子朱高熾是死定了,與李淵對應的成祖可以免除一死,但必須得當太上皇。

就這樣,朱高煦的心理完全扭曲。他從永樂年間開始醞釀謀反,在高宗駕崩的時候圖謀伏擊後來的宣宗朱瞻基。至於說濫殺朝廷官員和僭越禮制的事,對他來說就根本不算一回事了。

被仁宗父子寵成巨嬰



(仁宗畫像)

成祖是個狠角色,當他得知朱高煦犯事幾十起,就不肯慣著他,把他抓了起來,並貶為庶人。時為太子的朱高熾替他苦苦求情後,成祖才放他回到了藩地樂安。

仁宗登基後,洞察到朱高煦試圖在京城(北平)謀反。他沒有處罰朱高煦,反而增加他的俸祿,賞賜了很多財寶,還將他的長子封為世子,其餘兒子均封為郡王。

宣宗繼位後,對他的賞賜也比其它王府更加豐厚。

為了試探明宣宗,朱高煦上陳利國安民四件事,宣宗一一落實辦理。於是,他得出一個錯誤的結論:宣宗是個軟弱可欺之人。

造反之初言辭擲地有聲

造反,一直是朱高煦十分渴望的事情。永樂年間,他想做李世民;仁宗時期,他試圖在京師攪事;宣德元年,他終於把理想變成了行動。

聽聞朱高煦造反,宣宗不願加兵,他派宦官侯泰去送勸降信。在朱高煦的軍營裡,侯泰看到他的軍隊威嚴齊整、黑鴉鴉的一大片,感到很有壓力。見到朱高煦的時候,他正皇帝味十足地面南而坐,義正詞嚴地說:“永樂年間,先帝削去我的護衛,仁宗賜金帛想糊弄我,這些都讓我很鬱悶。你回去告訴皇帝,將奸臣夏原吉等人送來,然後再慢慢商議我的要求!”一個下馬威,侯泰嚇壞了。待他返回京師,不敢據實回報樂安一行的見聞。


那麼,朱高煦為什麼一定要找宣宗索要夏原吉呢?

朱高煦謀反這個套路,完全是照抄朱棣永樂靖難的搞法。他出師的名義是清君側,夏元吉是很有威信的三朝老臣,在朱高煦的奸臣排行榜上是榜首人物,因此把他樹為標杆,點名向宣宗索要他。

宣宗御駕親征,朱高煦做的很不講究

宣宗雖然是皇三代,但他可真不是一個慫皇帝。傳說朱棣做了一個夢,在夢中,朱元璋交給他一個大圭,然後當天晚上宣宗降生了。在朱棣中晚年親征漠北,總是把宣宗帶在身邊。

朱高煦這個造反啦,乾的很沒有效率。當宣宗御駕親征的時候,他的部隊還沒有反出封地樂安城。宣宗的大兵一上來,就把樂安城四面圍住了,還派出神機營來上了幾梳子火銃、發射了幾輪弓弩。

氣氛頓時緊張了。朱高煦很害怕,他害怕自己的部下反水,把他當作投城的禮物獻給宣宗。於是,他搶先一步、暗中派人找到宣宗請降,得到允許。第二天,朱高煦開門投降,被手下王斌等人勸住了。然而,勸往了他的人卻勸不了他堅持投降的心。朱高煦趁手下人一個不注意,暗中從小路找到組織,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投降。

朱高煦投降以後,可把下面人坑苦了。

逆黨王斌等人伏誅,同謀伏誅者六百四十餘人,因故意放縱和藏匿反賊而被處死或戍邊的計一千五百餘人,發配到邊遠地區的計七百二十人。

據記載:宣宗親征,于謙隨駕,時為御史。待高煦出降,宣宗讓于謙數落他的罪行。于謙正詞嶄嶄,聲色震厲,朱高煦在這位御史的凌厲攻勢下,被罵得抬不起頭,趴在地上不停地發抖(伏地戰慄),自稱罪該萬死。

一個“暗拌子”換來一頓炭烤



(宣宗畫像)

朱高煦投降以後,宣宗念其是藩王、網開一面沒有殺他,而是將他廢為庶人,軟禁在西安門內逍遙城。

一次,宣宗去看望他,他趁宣宗不防備,對他使了個“暗拌子”,宣宗摔倒在地。生氣的宣宗,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扣住他,朱高煦拼命掙扎,還把銅缸頂了起來。宣宗又命人在銅缸圍圈燃燒木炭,這樣就釀成了炭烤皇叔的悲劇。

這一次的行為,朱高煦不僅坑了自己,還把他的幾個兒子都坑了,他們先後被宣宗處死。

宣宗炭烤朱高煦的原因

在歷史上,宣宗不是個殘暴的皇帝,他和父親仁宗執政的時間段、被後世推崇為“仁宣之治”。

考據朱高煦,是個很有能力的將領,但他起兵造反,盟友虛與委蛇,手下大多被裹挾,所以很快被平定。

朱高煦在三朝犯下諸多的罪行。成祖和仁宗時期,因為他靖難有功和朱高熾天生宅心仁厚,他僥倖沒受重責。宣宗時期,他造反失敗後主動投降,手下人被宣宗處死或戍邊多達二千人,可見宣宗極厭惡其行徑。只是礙於名聲,沒有痛下殺手。

宣宗貴為皇帝,公務繁忙、日理萬機。他出於關懷的探望,朱高煦非但不感恩,還藉機傷害,這讓宣宗對他很失望。另外,朱高煦覬覷的皇位是身外之物,對宣宗實施人身攻擊是切膚之痛,相比前者,後者給宣宗的危害感覺更強烈。

於是,宣宗在失望、憤怒、危險等負面情緒的支配下,對朱高煦進行了炭烤的報復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