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不再“親愛的”客棧,《嚮往的生活》才是“真慢”綜藝

在這個全民快節奏的時代,每一個人每天都在做著重複的事情,也許是學習,也許是工作,為了心中的堅持一刻也不停歇,生怕自己會落後於別人。

可是人總要有放鬆的時候,經過了一整天的辛勤工作,回到家用觀看一檔慢綜藝的方式讓自己得到治癒,是很多人的選擇。

慢綜藝之所以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就是因為它可以治癒一整天的疲憊勞苦,讓筋疲力盡的人們,又有了堅持下去的力量。

《親愛的客棧》和《嚮往的生活》是很多人的慢綜藝首選,都是治癒性很強的慢綜藝。

但是自從《親愛的客棧》第三季從休閒慢綜藝變成了職場修羅場之後,不少人看了之後坦言壓力更大了,根本得不到放鬆。

比起不再“親愛的”客棧,《嚮往的生活》才是“真慢”綜藝

相比之下,《嚮往的生活》持續了三季,始終秉持著慢綜藝的核心理念,讓嘉賓開心,讓觀眾放鬆,依然是人們心中的田園烏托邦。


1.怡人風景,恬靜優美

《嚮往的生活》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每一季的選址,都是一個世外桃源。

第一季的地點在北京遠郊密雲縣,一個靜臥在霧雲山腳的一個小村落,遠離城市的喧囂,是一個民風淳樸的桃花源。

比起不再“親愛的”客棧,《嚮往的生活》才是“真慢”綜藝


比起不再“親愛的”客棧,《嚮往的生活》才是“真慢”綜藝

整個古鎮被幹淨整潔的河道縈繞著,保留了民國時期古樸典雅的建築風貌。

看似普通的一個蘑菇屋,背後是導演組不為人知的努力,要同時達到獨立院落,坐落在半山腰且道路不寬的要求,也是費了導演組九牛二虎之力。

我們在視頻中看到周邊的那些農作物,都是導演組提前半年種上的,為此,導演組都成了半個農業專家團隊,目的就是建造一個真正自給自足的環境,模擬世外桃源的生活。

第二季的地點是在有著“中國最美縣城”之稱的杭州桐廬,也是名畫《富春大嶺圖》的實景地,青山綠水,小溪潺潺,與其說是世外桃源,不如說是人間仙境。

比起不再“親愛的”客棧,《嚮往的生活》才是“真慢”綜藝


比起不再“親愛的”客棧,《嚮往的生活》才是“真慢”綜藝

蘑菇屋就坐落在青山碧水間,低頭能看到自家的幾畝田地和青青綠草,抬頭就能仰望星空,周圍一片綠意映然的景象,充滿了春天的氣息。

第三季的地點是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古丈縣,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村落,村裡的建築大都保留了幾千年的傳統,歷史悠久,人文氣息濃厚。

比起不再“親愛的”客棧,《嚮往的生活》才是“真慢”綜藝

這一季的蘑菇屋坐落在山坡上,周圍佈滿了綠樹青草,蘑菇屋下就是一條涓涓流水的小溪,門口的玉米棒和辣椒串更增添了些許生活的氣息。

從第一季到第三季,蘑菇屋的選址都是處於青山綠水間,坐落在半山腰,沒有了城市的繁華卻多了大自然的氣息,無疑是遠離城市喧囂的世外桃源。


2.慢節奏的生活氣息

與一線城市的車水馬龍不同,鄉村的生活節奏雖慢,但卻很美好。

在城市裡,生活無非就是朝九晚五,還有可能經常加班,面臨著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壓得許多人喘不過氣來。

在2016年的《職場人生活狀態報告》中,大多數人表示他們心中嚮往的生活,是選擇遠離城市喧囂,避開擁擠的人流,希望能夠呼吸自然的空氣,靜下心來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比起不再“親愛的”客棧,《嚮往的生活》才是“真慢”綜藝

而在蘑菇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人會因為遲到扣你工資,也沒有人讓你天天加班,只有自給自足的一日三餐,和家人朋友的飯後閒聊。

喝茶聊天,不爭朝夕;侍弄花草,悠然自得;洗衣晾曬,安閒自若;生火做飯,自給自足;上山勞作,下水摸魚。

這不正是很多人心中嚮往的生活嗎?

25歲的北京人張猛,曾是樂隊主唱,卻因為想遠離城市的繁華與喧囂,早在2014年就帶著家人一起搬到京郊跨欄莊園生活,一日三餐都是從自己的農場採收,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

比起不再“親愛的”客棧,《嚮往的生活》才是“真慢”綜藝

45歲的許懷哲,從事互聯網營銷行業,2015年與朋友一起搬到延慶郊區生活,自己種植農作物、蔬菜、水果,他說:“自己種的,無公害無汙染,吃著放心。”

比起不再“親愛的”客棧,《嚮往的生活》才是“真慢”綜藝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繁華的都市搬到了寧靜的鄉村,遠離塵囂、遠離浮躁,親近朋友,親近大自然,

他們並不是胸無大志,而是看淡虛華,不爭朝夕,只為了心中那個嚮往的生活。

還記得在有一次嘉賓們在仰望星空,有人不禁感嘆為什麼以前沒有看過這麼好看的星空,何老師說了一句一針見血的話:

“可能是因為鄉下的生活節奏慢,人的那顆心就騰了一些地方,去注意天上的星星。”

但願我們時常都能為自己的心裡騰出一些地方,去發現和追尋真正向往的生活。

比起不再“親愛的”客棧,《嚮往的生活》才是“真慢”綜藝


3.相親相愛一家人

常駐嘉賓來自不同領域,不同的身份,卻能相互融合,碰撞出愛的火花。

《嚮往的生活》的三季元老,何炅和黃磊,可以說是整個節目的頂樑柱,可以很負責任的說,如果沒有他們,這個節目不會這麼成功。

黃磊,北京電影學院的教師,曾教過海清、黃海波等實力派演員,在娛樂圈的地位很高,人脈也很寬廣,這也是為什麼他能毫不畏懼的與節目組“叫板”的原因。

比起不再“親愛的”客棧,《嚮往的生活》才是“真慢”綜藝

何炅在娛樂圈的地位不亞於黃磊,業務能力更是接近滿分,不僅主持功力出神入化,應變能力也很強,最重要的是遊刃有餘的控場能力。

比起不再“親愛的”客棧,《嚮往的生活》才是“真慢”綜藝

何老師的人脈遍佈整個娛樂圈,小到剛出道的藝人,大到資深老藝人,沒有他不認識的,所以每次有新人加入,何炅都能夠把每一個人照顧的面面俱到。

蘑菇屋像是有一種魔力,不管是第一季的劉憲華,還是第二季的彭昱暢,都很快從偶像的形象脫離出來,迅速融入當地環境,融入蘑菇屋這個大家庭,每個人之間不是親人卻更甚親人。

甚至是第三季中途加入的妹妹張子楓,也從剛開始的害羞靦腆、沉默寡言,最後變得樂觀開朗,善良又可愛的形象強勢圈了一大波粉。

比起不再“親愛的”客棧,《嚮往的生活》才是“真慢”綜藝

在這個大家庭中,黃磊是嚴父,何炅就像是慈愛的媽媽,哥哥劉憲華和彭彭負責耍寶和幹活,妹妹張子楓則負責天真可愛,每個人都扮演著一種身份,在這遠離世俗的世外桃源,相親相愛,其樂融融。

不得不說節目組選人的眼光真的絕了,每個人的身份和作用都恰到好處,營造出獨屬於蘑菇屋的魅力。


4.親朋好友來串門

節目每一期都會請一些飛行嘉賓,有老友重逢,也有新朋相識。

有時候節目組會請一些黃磊和何炅的老熟人,比如有一期請來了黃磊的學生們,黃磊感慨時間的流逝,學生們也很感謝黃磊的教導之恩。

作為觀眾,我看到了黃磊對學生們的欣慰之情,也看到了學生們對於恩師的敬畏之心,引起了我對人生的思考,這就是這期節目的意義。

比起不再“親愛的”客棧,《嚮往的生活》才是“真慢”綜藝

試想一下,一位人民教師,教了很多學生,多年之後,學生們紛紛懷著感恩歸來拜訪問候,還沒忘了他,欣慰之情油然而生,這不正是嚮往的生活嗎?

還有一期節目中,老狼來了,黃磊格外的高興,與老狼促膝長談,直到深夜兩人才戀戀不捨的分離。

人的一生,能有幾個真心朋友,年輕時一起打拼,老了坐在一起聊聊年輕時候的往事,人生足矣,這不正是每個人嚮往的生活嗎?

有的時候還會有一些新朋友來蘑菇屋做客,比如有一期節目,來的都是與彭昱暢年紀相仿的年輕藝人,看到同齡人的彭彭自然很高興,興致勃勃的帶著他們去爆爆米花、抓魚、插秧,玩的不亦樂乎,也交到了很多朋友。

比起不再“親愛的”客棧,《嚮往的生活》才是“真慢”綜藝

年輕的時候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瘋、一起玩、一起鬧,酣暢淋漓的大笑,青春的快樂不過如此,這不正是嚮往的生活嗎?

人性的美好,在《嚮往的生活》裡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5.結語

什麼是嚮往的生活?

讓人心曠神怡的美景;

讓人心生嚮往的生活節奏;

讓人心懷感動的深厚友誼;

還有青春年少時純粹的快樂。

什麼是慢綜藝的核心?

我想,讓觀眾心生嚮往,就是慢綜藝的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