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世人所熟知的馬江之戰,中法戰爭最恥辱的一戰

前言

古人云:好戰必亡,忘戰必危。原文出自春秋兵書《司馬法》:“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戰爭是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需要經歷的,有時我們佔優勢打別人,有時別人佔優勢打我們,勝或敗都需要付出鐵和血的代價。銘記戰爭不是為了記住仇恨,而是為了接受這個教訓,緬懷先烈,為和平不懈努力。中國近代史,一大半是晚清史,1840年到1911年,71年半個多世紀。清政府代表中國和世界接觸,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每一次失敗意味著我們將割讓出土地、主權和給出大量的金銀。

不為世人所熟知的馬江之戰,中法戰爭最恥辱的一戰


當時的中國不是僅僅武器裝備落後西方,還有文化、政治、經濟、戰爭手段和作戰方式等燈。清王朝在末期的時候,和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強國都進行過“會晤”,當然是槍對槍炮對炮得流血死人的那種。馬江之戰,是晚清時期中國與法國之間最恥辱的一戰,卻不為世人所熟知,這場戰役的失敗直接導致中國在東南沿海的權益盡喪。不單單是如此,馬江之戰的清軍各方面問題也值得我們去探討深究,直面那個時代的中國是如何的疲弱。

背景

馬江之戰的地點是福建“馬江”,位於閩江在上游河段分流之後在馬尾附近重新匯合的江段。此處江面寬廣水位高,四面環山,非常適合各類船隻航行,暢通無阻。該地有港名為馬尾港,坐落著福州船政局,在此基礎上還建設有福建海軍基地和海軍學校,還是福建水師的根據地之一。附屬福州船政局的福建水師,規模和實力均屬當時中國第一,不過有一個弊病就是:福建水師用國產裝備很高。這伴隨而來一個問題:晚清福州船政局生產的裝備行嗎?事實證明,真不行,距西方列強還是有一段很長的差距。

不為世人所熟知的馬江之戰,中法戰爭最恥辱的一戰


馬江附近的馬尾因地理位置特殊,所以成為福建當地的重要交通樞紐。觀音橋事件(外國人稱“北黎事件”,法國人侵佔越南窺探中國南疆,氣勢洶洶陳兵北黎的觀音橋,命令清軍要麼投降要麼撤退,雙方因此爆發小規模戰爭)爆發後,法國無理且蠻橫地提出要求中國賠償鉅額軍事賠款,清政府一再拒絕,法國方面不肯鬆口,限一星期答覆。清政府只答應撤兵,拒絕賠款。

慘敗

既然談不攏,那就戰。法國政府要求海軍中將孤拔親自率領遠東的三支分艦隊,開赴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州和臺灣基隆,兵臨國土,未宣戰就偷偷地開炮襲擊。1884年8月5日,利士比海軍少將指揮艦隊前往臺灣基隆外灘,消息沒有走漏的情況,選擇先下手為強,不動聲色地炮轟基隆炮臺,先廢清軍一部分戰力。幸得督辦臺灣軍務的劉銘傳指揮得當,讓法軍直接敗下陣來,侵佔基隆計劃失敗。

不為世人所熟知的馬江之戰,中法戰爭最恥辱的一戰


出戰未捷,法國艦隊並沒有放棄侵略,而是一步步地逼近馬尾港內,在港口內的羅星塔下附近江面停泊,清政府方面還沒下定開戰的決心,而法國艦隊也在等待海軍部的作戰指令。清政府派來毫無實戰經驗的主戰派人士張佩絕,於福建指揮作戰。沒過多久,孤拔得到海軍部的進攻指令,遂於1884年8月23日下午1時,藉著馬江落潮之際,對準清朝艦隊的船尾來了數計魚雷轟擊。

短短三十分鐘不到的時間裡,清朝的福建水師全軍覆沒,沉船江底,江面被水師將士們的鮮血染紅,場面好不壯烈。法軍大勝,清軍大敗,死傷將近2000人。本該擔負此次戰敗責任的眾人,居然顛倒黑白,愣說我方擊毀了敵方几首艦船,沒辱沒我國威。事後左宗棠插手調查事情始末,得到這幾位封疆大吏“逃避責任”的鐵證,遂均被革職流放。這讓人大跌眼鏡的一場鬧劇暫時告一段落。

不為世人所熟知的馬江之戰,中法戰爭最恥辱的一戰


大戰內幕

經過此次慘敗,中方終於知道法國方面是認真的,便在1884年8月26日,正式向法國宣戰,要求各路水師陸兵整頓槍炮,隨時出擊法軍。這次清政府動真格了,對接下來的戰爭進行嚴格部署,定下“戰越牽敵”的策略。可這時似乎已經有點晚了,中法戰爭已經走向完全不由清廷控制的地方。

在大戰開始之前,1884年7月,法軍艦隊陸陸續續地趕到中國的東南沿海,並由閩江口入馬江內河。主帥孤拔更是以“遊玩”之名,深入馬江內河,考察地形起來。並且由於雙方正在談判,清軍對法軍種種舉動絲毫不阻攔。清軍本緊握在手的天險,被法軍不費吹灰之力給奪走了。

不為世人所熟知的馬江之戰,中法戰爭最恥辱的一戰


後來的慘敗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嗎?從1884年8月的23日到29日的時間裡,清軍一直龜縮捱打,有許多清兵看到法國艦隊一來就當起逃兵,沿路搜刮百姓和官府的財物,直接往山裡鑽。馬江之戰30分鐘內結束,福建水師十幾艘戰船全沉江底,傷亡兩千餘人,剩餘的全當逃兵禍害地方和百姓去了,而法軍傷亡多少呢?6人死亡,27人受傷。

馬江慘敗後,馬江沿岸的清軍炮臺被法國艦隊依次一個一個摧毀,僅有一次稍微抵抗才倖免於難。

謎團

馬江如此的慘敗是大部分人沒有想到的,馬江所處在福建內地,算是中國內陸,而且中方佔據絕對的優勢,附近還有海軍基地、商業港口和清代戶部稅關之一閩海關。按理說,馬江戰役清廷應當非常重視,即使敗,也不至於慘敗到這地步。但事實與大部分人想象的不一樣,不能用常理揣測。這樣的慘敗中摻雜有各種各樣的謎團,連最基本的罪魁禍首是誰,至今還未有個蓋棺定論。

不為世人所熟知的馬江之戰,中法戰爭最恥辱的一戰


結語

這段歷史不應該被塵封,死在此次大戰的中國人不應該被輕易遺忘,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清軍,遭遇此次慘敗的教訓值得我們記住,更值得我們深究,去尋找那段悲慘歷史背後的根源所在。

參考文獻:《戰爭史研究百年回巧》《中法戰爭研究四十年》《中法戰爭研究》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