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加持下的團餐食材配送行業,竟然陷入了一個無利可圖的怪圈

資本加持下的團餐食材配送行業,竟然陷入了一個無利可圖的怪圈

資本加持下的團餐食材配送行業,竟然陷入了一個無利可圖的怪圈


農業的熱潮下不僅火了種植端,同時也火了團餐食材配送端。曾幾何時,團餐配送一個十分分散、依賴關係型的行業,所以這個行業的公司非常之多,但普遍也不大,一年能有幾千萬生意額的都算大戶了。

然而畢竟這個行業面對是上萬億規模的市場,在農業吃香資本瘋狂的形勢下,有很多企業也在謀求更大的發展,希望能在這個行業做出一個了不起的企業來,於是瘋狂擴張就成了很多同行的方向。

然而早前的一則新聞,“團膳龍頭再現“猝死”:融資逾3億,估值16億,廣東500強和興隆董事長失聯”,又一下子把大家從理想拉回了殘酷的現實,讓大家明白到團餐配送行業也並非所謂的“藍海聖地”。

實際上遇到困境的團餐配送企業遠非“和興隆”一家,在軍師的瞭解中,現在整個行業經營都不太理想,尤其在資本的推動下,出現了空前的惡性競爭,甚至已進入一個“不做會死做了更死”的怪圈。

按理說,資本的進入對一下行業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為什麼團餐配送行業反而讓大家苦不堪言呢?

資本加持下的團餐食材配送行業,竟然陷入了一個無利可圖的怪圈


(1)團餐配送業是一個重資金的行業,規模越大資金需求越大。

我們大家都知道,現在團餐配送的主要客戶是機關單位、企業、學校的飯堂,而稍為有點規模的都是採用招標的方式進行,結算週期往往都在一個月以上,一個千人的飯堂,一個月下來需要積壓資金上百萬。

另外配套的加工分揀場地、冷庫、週轉籮筐、配送車輛及一線工人也要相應增加,費用開支是非常大的。而且在採購環節,一些米油調味品等標準化產品還好,可以讓供應商給點賬期,像生鮮農產品方面普遍要現金交易,即使能賒賬,時間也非常短。

這就導致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不開客戶嘛生意發展不大,如果開客戶嘛,多一個就要積壓多一批資金。簡單的計算方法是,你一個月做一千萬的生意,就要至少壓上一千萬甚至一千五百萬,因為結算也要時間的。

所以這個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壓力大,這也是很多團餐配送公司不敢做大的原因所在,畢竟規模越大,資金需求就越大。而且壓力得越多風險也越高,萬一有個風吹草動的,就會顆粒無收。

資本加持下的團餐食材配送行業,竟然陷入了一個無利可圖的怪圈


(2)資本加碼讓團餐配送進入了一個惡性競爭階段,行業利潤率大幅下降。

按理說做生意只要有利潤,壓資金是不怕的,畢竟大家還是有很多的融資渠道。然而這幾年,基於這行業的規模狀況,吸引了很多資本的目光,很多企業也希望藉助資本的力量,做出一間大企業來。

然而要獲得資本的青睞,不管你沒拿錢的或者拿到錢的,都需要不斷擴大規模來做支撐。那怎麼去做大規模呢?這個行業現在已經相對透明,靠關係也不是最終辦法,只有價格才是終極殺器。

原來這個行業一般的毛利率在20-30點左右,大家除掉成本,還是能略有盈餘的,不過賺的都是苦力錢。但是現在普通都採用招標制,很多企業為了得到業務,價格一降再降,有些甚至虧本拿單,導致行業利潤率大幅下降。

所以在這個行業曾經有段時間,“流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詞語,因為吸引資本需要“流水”。但是如果一個商業模式變得不健康,不能自我造血的時候,再多的“流水”也沒有意義,只會讓自己埋下越來越多的炸彈。

資本加持下的團餐食材配送行業,竟然陷入了一個無利可圖的怪圈


(3)團餐配送行業做大規模並不能真正做到降低成本,這只是一個理想的烏托邦。

這些希望做大的朋友,絕大部分都在描述著這樣的一個故事:他們先靠低價格要吸引客戶,擴大規模並阻擊同行,當他們做大規模了,整個採購規模就會很大,就可以實施源頭採購,大大降低成本,從而補回讓出的利潤來。

然而這樣是不是真的降低了成本呢?我們都知道農產品的價格是按行情來定價的,與客戶商定價格也是根據行情來核定的。但當你去源頭採購、或者做訂單、甚至自己去種植的時候,往往會回到成本核算上來。

在農產品供應相對飽和的今天,市場價格低於成本價格,或者低於產區價格是常有的事,而且市場上產品從高到低的價格都有,有些基地用好產品賺錢,差產品搭貨,而差產品又是團餐的主要貨源,所以想用這個方法降低成本很困難。

有些團餐公司甚至自己去種植農產品的更是荒唐,本身這兩上行業雖有關聯,但卻完全不一樣,而且都是重資產的操作。很多時候你生產出來的農產品的成本,遠高於市場的採購價格,聽說不少配送公司就死在這個環節了。

所以團餐配送公司向上遊爭取利潤的方式,聽起來很有道理,也能說服自己忽悠別人,但是真正操作起來卻是一個理想的烏托邦,箇中的痛苦相信只有做過的人才能領悟得到。

資本加持下的團餐食材配送行業,竟然陷入了一個無利可圖的怪圈


(4)團餐配送行業的客戶普遍缺乏粘性,今天的低價不能帶來明天的收穫。

正如上面所說,這個行業的客戶普遍是機關單位、企業及學校的飯堂,一般稍有點規模的都是採用招標制,一年招標一次,招標條款擺在這,合適則來,並沒有人在乎之前是不是你配送的。

而且現在配送公司多如牛毛,一個小小的生意都有無數人去爭,尤其一些拿到資本加碼的企業,為了完成指標或規模,更是慌不擇路,有就不放過,前面所說的“和興隆”據說就曾是這樣的一個情況。

所以這些行業的客戶基本沒有什麼粘性,而且做的時間越長,積累的問題越多,往往下一次招標,別人都不搭理你了,也就是今天的低價也不能帶來長久的穩定,合同期一過,一切又得重新再來。

資本加持下的團餐食材配送行業,竟然陷入了一個無利可圖的怪圈


因此當前的團餐配送行業,在資本的進入之下,已進入了一個混亂的局面。一方面沒拿到錢的,希望擴大規模,增加“流水”去吸引資本;另一方面拿到錢的,為了完成“夢想”,也得擴大規模,增加流水。

惡性競爭之下,讓這個行業原來健康的商業模式徹底被顛覆,全新的模式目前來看又沒有多大成效,而且成本越來越高、資金需求越來越大、利潤越來越低,大夥生存也越來越困難。

那是不是團餐配送行業就沒有搞頭啦?在軍師看來這倒未必,存在就有機會,這只不過大家在資本的誘惑下,一時迷失了方向,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路徑而已,要知道這可是一個萬億級別的大蛋糕呢?

今天由於篇幅關係,就不談團餐行業未來的發展思路了,以後再找個機會說說,但是在當前這樣一個行業現狀況之下,軍師想提醒大家幾點:

(1)資本看的不止規模與“流水”那麼簡單,健康的模式才是最重要的;

(2)團餐食材配送行業賺的本是辛苦錢,如果沒有足夠的利潤寧願不做;

(3)發展規模要結合自己的資金實力,別出現做多一個客戶讓自己斷糧了的局面;

(4)在團餐配送行業的今天,大公司的成本遠比小企業要高,服務也比不上夫妻檔。

匯晟元(huì shèng yuán)釋義

匯之本義為盛器,引申義有積聚、聚集等。

晟之本義為中午12點鐘的太陽,引申義有興盛、旺盛等。

元之本義根源,根本,引申義萬物之本原;

匯晟元旨在彙集多方智慧,興盛中國農業,以農技服務為元點,整合多方資源,聚焦產業融合。為農業產業鏈發展提供技術和信息服務。

為了更好的給各位粉絲帶來閱讀體驗,本頭條號一週內每天將專注於某一領域的農技知識、農業資訊等方面的文章。

星期一、病蟲草害(病害、蟲害、雜草的防治)

星期二、農藥(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的使用方法)

星期三、肥料(複合肥、水溶肥、葉面肥、有機肥等的鑑別與使用技巧)

星期四、果樹(柑橘、蘋果、梨、葡萄、獼猴桃、櫻桃等的栽培管理技巧)

星期五、蔬菜(番茄、辣椒、茄子、黃瓜、馬鈴薯、白菜、蘿蔔等的栽培管理技巧)

星期六、大田作物(水稻、小麥、棉花等的栽培管理技巧)

星期天、綜合信息(新品種、補貼、政策、電商銷售等相關的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