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曲街道東韋村

謹以此文,獻給大西安建設中,即將消失的長安村落文化!


韋曲街道東韋村


位於韋曲城區東側,包括東韋街、新民街、東興巷、育新巷、北塬鳳棲東路、小堡子、環城南路區域。12個村民小組、1418戶、4030人,原有耕地1552畝,現絕大部分為城鎮建設徵用。村民以田氏、孫氏宗族為主姓,兼有龐、張、郝、羅、陳等姓氏。

地處長安區韋曲街道辦的中心,新中國成立初至2006年一直是長安縣(區)委、縣(區)人民政府的所在地。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充分發揮城中村的優勢,大力發展以餐飲、商貿、房產租賃為主的第三產業,率先跨入小康村的行列,被西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小康示範村”,被市委命名為“小康村先進黨支部”。


韋曲街道東韋村


(韋安石)

韋曲得名於西漢。據1987年出土的《唐韋幾墓誌銘》記載,韋幾,唐貞觀年間人,其21世祖西漢宣帝時丞相韋賢最初居此。韋賢之子韋玄成,為元帝時丞相。1990年出土的《週上柱國勳襄公墓誌》,墓主北周韋孝寬即韋曲人,其祖先亦為西漢韋賢。明代《雍勝略》載:“韋曲,唐韋安石別業,諸韋世居於此。林池花亭號為勝地。”唐時詩仙李白久居韋曲。唐代詩人羅鄴有“韋曲城南錦繡堆,千金不惜買花栽”句。明代設韋曲裡,清嘉慶《咸寧縣誌》記有東韋曲和西韋曲兩村。《咸寧長安兩縣續志》載,清末設韋曲街道。

為了給第三產業發展創造條件,先後籌資500多萬元,將全村30多條、總長3970多米的大小道路,全部進行硬化。2009年,為解決少陵原上七八十戶村民生產生活困難,籌資100多萬元,修築4條水泥路。同時,架設管道,引自來水,解決吃水問題。結合城市化建設和村容的整頓改造,全村興建起1000多間、20000多平方米的臨街門面房,經營項目涉及商業百貨、飲食服務、建築材料、美容美髮、書畫裝裱等各個門類,解決1600多人就業,年產值9000多萬元。


韋曲街道東韋村


坐落在樊川路中段的東韋商貿大廈,全框架結構,大理石瓷磚貼面,玻璃幕牆裝飾,高五層,總面積達2460平方米,20世紀90年代末建成後即成為此路段最為亮麗的建築和繁華商貿場所。


韋曲街道東韋村


通過多年的發展,聚豐園商廈目前在城區黃金地段的連鎖店共有4個,還辦起南五臺山獨松閣賓館,固定資產2000多萬元,共安排180多人就業,年上繳稅金80多萬元。多年來,總經理郝隨年先後捐資140多萬元用於各類社會公益事業。


韋曲街道東韋村


村人張琳創辦的西安現代婦產醫院,有工作人員70多人,床位近100張,年接待住院病人1600多人,還和西安醫科大學聯合創辦陝西省壽康醫藥研究所,在義井辦有醫藥加工廠。

2007年在青年南街建起一家近1000平方米的超市,安排30多人就業。

據不完全統計,村中共有運輸車輛、施工機械等200多臺,出租汽車30多輛,90%以上農戶從事房產出租,加上建築、食品、服裝、木器、機械加工等產業,年產值達1.2億多元。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經多方調查研究,確定“建居民樓集中居住,節約土地擴大經營面積”思路。1996年,地處韋曲東街的第一村民小組部分地塊被徵用。村裡沒有將徵地款分掉,而是引導群眾集資建起一棟居民樓,使24戶村民住進5層單元樓,並在臨街建起11間營業門店,安排20多人就業。1997

年,地處北塬航天城的第五村民小組一塊地被有關單位徵用,又組織群眾建起一棟6層居民樓,同時蓋起30間2層門面房,全組30多戶全分上新樓房,還基本達到每戶有一間兩層營業用房,解決長遠發展問題。


韋曲街道東韋村


2007年,為解決緊靠少陵原部分村民住房安全問題,又籌資在韋曲東街建起一棟七層住宅樓,使72戶群眾住上安全新居,又開發臨街門面房24間。2008年又在環城南路開始新建高19層的東新花園綜合大廈。

《長安報》社記者總結該村經驗,採寫的《農家蓋起居民樓節約土地建市場東韋村積極探索充分發揮土地效益新路》稿件,曾引起省、市、縣有關部門關注,該作品獲西安市新聞獎一等獎和陝西省新聞獎。

每年教師節、六一兒童節,村兩委會人員都要帶上禮品、現金看望長安三中、南街小學、實驗小學、東韋幼兒園師生,遇有特殊情況更是從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對村裡每年考上大學的新生,由郝隨年出資,每年給予每人2000元的獎勵。近5年受獎學生達50—60人,共獎金額10萬多元。對村裡退休幹部,多年堅持按不同的職務發給生活補貼,並經常看望,幫其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每年重陽節,兩委會幹部都要帶上禮品看望70歲以上老人,並按70、80、90歲以上三個年齡段,發給200元、300元、400元的生活護理費。經常組織開展秧歌、健美操、鑼鼓等表演活動。每年堅持開展評選好媳婦、好婆婆、文明戶活動,並給予表彰獎勵。組織黨員幹部、群眾分期分批赴北京、上海、廣州、山東、江蘇、浙江、雲南等10多個省、市參觀、考察、學習。


韋曲街道東韋村


韋曲街道東韋村


這裡的韋氏家族是漢唐長安的豪族之一,先後任宰相的有22人。新中國成立後也湧現出了不少仁人志士。


韋曲街道東韋村


(孫永福)

其中有中共十四、十五大代表、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鐵道部常務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永福,長期擔任村党支書的全國三八紅旗手馬英蘭,原長安縣政協副主席孫福志,現任長安區政協副主席智王萌;有企業界英才,西安市政協委員、長安區政協常委、區工商聯副會長、區勞模聚豐園商廈總經理郝隨年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