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團 免費遊 返錢遊……你還想去?海南業內人士驚曝旅遊內幕

連日來,國際旅遊島商報刊發了關於海南低價遊、免費遊的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事實上,近年來,一些旅行社推出的各種“划算”路線——無論是幾十元的周邊遊還是一百元的三天兩夜島內遊,或是境外的“返錢遊”固然令人心動,也的確吸引了不少旅遊者。


但報這種低價團、“返錢遊”

真的是撿到便宜了嗎?

旅行社為何會願意做“虧本生意”?

當中存在什麼“貓膩”?

近日,

商報記者就這些問題

再次採訪了海南旅遊業內人士,

一探其中的“秘密”。


低價出遊

旅行社做“虧本生意?

這些“貓膩”瞭解一下


商報記者通過三天兩夜的旅遊暗訪,發現光住宿費就明顯高於團費,旅行社為何會做這樣的“虧本生意”?

業內人士說,根據現在的旅遊市場來看,旅行社為了擴大市場,會出一些低價老年團,每位老人只需要一百塊錢就能參加老年團,不僅包吃包住,還能玩好幾天,這樣的優惠的確吸引了很多大爺大媽報團參加。但是一位旅行社的朋友卻向商報記者透露出了低價老年團的貓膩。他稱,別看報名費只有一百元,但是在旅途中,一些導遊會用一些手段讓老人買東西,以此來獲取盈利。再者,不單單是購物方面有貓膩,而且旅遊景點也希望旅行社帶團到他們景點消費。

低價團 免費遊 返錢遊……你還想去?海南業內人士驚曝旅遊內幕

“如果一個旅行團推出的旅遊產品特別划算,甚至團費低於成本,那麼,十有八九有些貓膩。因為再精明的消費者,也精不過商家,羊毛出在羊身上,車費、門票、吃住費用歸根結底還是要遊客埋單。”他向記者道出其中的奧秘。如今,很多老年人對低價購物團比較警惕,因此旅行社會將一些線路包裝成一些文化交流、比賽活動,還會推出不少低價遊產品,打折贈送,看起來很高大上。其實,換湯不換藥,購物是萬變不離其宗的法寶。

低價團 免費遊 返錢遊……你還想去?海南業內人士驚曝旅遊內幕

該業內人士還稱,伴隨旅遊熱的風靡,一時間海南旅遊公司遍地開花。然而,同行間的惡性競爭導致“低價遊”層出不窮,甚至還催生出一批極端的“零元遊”項目。在魚龍混雜的旅行社隊伍中,一些生意差的旅行社,明確地抓住了老年人的心理,知道老人捨不得對自己花錢,因此才推出低價老年團,吸引眾多的老年人參與。旅途中又採用誘導、欺騙的方式,讓遊客購物或參加自費旅遊項目,並從中獲取佣金,彌補成本,實現利益最大化。


專家提醒

“低價遊”背後有坑這些陷阱要小心


如果按成本算賬,低價遊是賠錢買賣,經營方肯定不會做賠錢買賣。因此,低價遊背後就是強制消費、暗中回扣,消費者如果因貪圖一時便宜,難免會陷入被迫消費的陷阱中。

那麼,如何繞開陷阱?

海口市旅遊協會有關負責人建議,市民今後若要旅遊,首先要根據適合自己的出遊線路和團費價格,理性選擇旅遊產品,避免和減少因參加低價旅遊團而遭遇消費陷阱。

其次,遊客要與旅行社簽訂正規旅遊合同。在報名、繳款和簽訂旅遊合同前,務必現場查驗所選擇的旅行社是否持有旅遊行政部門頒發的《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和工商部門核發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等資質材料,也可到網上查詢正規旅行社名錄。不同的旅行社在同一線路上的團費價格是不盡相同的,團費價格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旅遊硬件服務標準和旅遊項目內容的差異。

再則,團款要匯入旅行社的對公賬戶,儘量避免匯入銷售員的個人賬戶,或者僅僅通過微信、支付寶等形式轉給個人賬戶。交付團款後,切記索要發票。遊客切勿聽信“上車簽約”、“上車付款”或只能開收據之類的說法,不簽訂書面旅遊合同,對於旅遊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將會產生影響。

此外,如果遊客在旅遊中遇到糾紛,應保持冷靜,理性維權。不要採用過激言行,做到文明旅遊。可撥打報名旅行社電話先行與旅行社協商解決。若協商不成,應保留充分的證據(如旅遊合同、旅行社行程單、帶團導遊證號和相關的視頻、圖片),而後再撥打投訴電話或政府熱線12345。

對於從街頭電話、微信、QQ等渠道獲知的旅遊線路,市民務必要提高警惕。

業界建議

化解“低價團”亂象六個思路值得琢磨


針對旅遊行業“低價團”的現象,海南一旅行社負責人說,海南低價遊由來已久,粗放型的發展模式勢必會影響行業整體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要化解“低價老年團”旅遊陷阱,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投訴與懲罰機制,明確對於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補償標準,推廣第三方機構對於旅遊產品(非強制)的認證項目,為正規旅行社推出的優質項目樹立良好口碑。現在老年人多具有懷舊思鄉情結,喜歡追根溯源。這就需要旅行社有針對性地為老年人設計精細服務的旅遊路線,圍繞老年人開展“致青春”等活動,讓老年人在旅遊中回憶青春,得到精神昇華。

1

一是有關部門要依法制定相應規則,將“低價遊”關進制度的籠子裡。旅遊執法部門要強化監管責任,要不定期深入遊客、企業,開展相關檢查,發現“蛛絲馬跡”,再組織力量深入進行取證,查證屬實後,要敢於亮劍,敢於重拳打擊,讓違規旅行社付出慘重代價。

2

二是發展旅遊業既要抓硬件,更要抓軟件,要下大力氣提高旅遊業服務質量,做到誠信經營。要讓質量為王和誠信原則這一“標配”,自覺成為旅行社、導遊和執法部門的“金鑰匙”,成為海南旅遊市場健康發展的底氣,遊客的福氣。

3

三是增強遊客依法維權意識,暢通遊客舉報途徑,支持遊客監督,獎勵遊客舉報熱情。省市旅遊部門要做到有舉報就有查處,並將查處情況及時向遊客反饋,以此喚醒遊客維權意識,剷除“低價遊”的滋生土壤。

4

四是在旅遊“淡季”,旅遊部門可以考慮在工作日推出針對老年客群的團購打折、優惠促銷,設計符合老年人心理特徵、身體狀況的旅遊產品和服務系統,這對推動旅遊供給側改革,釋放老年人的旅遊消費需求,具有積極的作用。

5

五是免費遊會對正規旅行社的經營形成衝擊。除了消費者要做好各種防範準備以外,如何從根本上遏制低價遊、免費遊產品的出現,才是多方應關注的重點。

6

六是“低價老年團”市場的存在,凸顯了文化旅遊產品供給不平衡,與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有較大差距。這就給旅行社和旅遊部門提出更高要求,要適時推出更多人民群眾樂在其中,分享文化,願意消費的旅遊產品,這應是政府部門尋找的優質文旅產品良方佳策。


記者手記


執法必嚴 敢於亮劍 不能只是點到為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遊不再是奢侈的事情,工作之餘,陪伴家人遊山玩水可謂人生樂事,也成了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眾所周知,“低價遊”看上去很便宜,但仔細琢磨,如果旅行社不是在做社會福利,那麼裡邊肯定存在貓膩。消費者會被要求在規定店內購買價高卻質量存疑的商品,原本滿心期待的旅行卻如同 噩夢。其實,經過媒體的多次報道,低價旅遊團的套路已經成了眾所周知的騙局。即使如此,為何總是有人對低價遊、免費遊這些產品前赴後繼呢?除了無良的旅行社和導遊通過安排遊客購物、降低團餐質量、把免費景點當成自費景點推銷等多種手段,通過吃“回扣”來彌補成本和謀取利潤外,也與消費者貪便宜有一定的關係。

前不久,筆者隱身於遊客之中,通過三天兩夜的暗訪、取證、寫稿,曝光“低價遊”亂象,也引起了省市旅遊部門的重視和關注,有效地調動了有關部門的查處之積極性。

由此可以看出,要整治“低價遊”固然非易事,但只要有關部門不忘初心,切實履職,不斷開動腦筋,亮出實招、狠招,再精明的旅行社的套路,也會被關進制度的鐵籠裡。筆者認為,海南成為自貿區(港)後,今後會有國內外更多的遊客慕名來海南旅遊,因此,政府部門要真正有效遏制“低價遊”亂象,監管部門就必須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就必須處罰要跟進,不能只是點到為止,對違規從業者要敢於亮劍,絕不姑息。

商報全媒體 椰網/海拔資訊APP 記者 李興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