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王聖教序》書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行書技法講析《集王聖教序》神采部分上

【神采】

“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在書法作品中寄情傳神,歷來是書家們追求的最高境界。王羲之的行書兼融各體,博採眾長,其用筆“正鋒取勁,側鋒取妍”,靈動而不鬆散,蒼拙而不滯怠:點畫之間相互照應,顧盼寓情,方圓結合,動靜相宜;啟承轉合似太極”,使轉往來如龍蛇簡捷處寥寥數筆而言簡意賅,繁複處相互交織而疏密有致,恣肆處如山呼海嘯發而不可遇,恬靜處如閒庭信步悠然而自得。其書法風格和書寫時的心態完全融合於自然”,“心”與“書”的水乳交融,情與神的相互貫通,使人們將“王書”推上了中國書法的巔峰。本章列舉一些王義之行書的特點及神采,與大家一同賞析。

《集王聖教序》書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行書之所以具有流便簡捷的特點,在於點畫或偏旁部首、單字內部和字與字間的連帶書寫及處理,相對減少了用筆的環節,但並不意味者拋離了楷書的基本法則,仍然沒有拋棄楷書的基本法則。所以行在流通度上比楷書的範圍還要廣泛一些。當然,行書的發展過程中不盡採取了連帶的處理,同時也吸取了草書的元素,基於這個因素,行書被分為兩種,行楷和行草,在《集王聖教序》中同樣有行楷和行草書兩種字形。

行楷書的點畫線條更接近於楷書,甚至就是楷書的點畫,如“月”字的點畫,只是中間兩個短橫做了連帶處理;“舉”字頭因為筆畫繁而採取了連貫書寫。不過無論如何連貫,在筆法上仍然以楷書的筆法為主,特別是節奏方面,必須保留楷法用筆的節奏,就是臨摹硬筆書法同樣如此。這種局部連帶處理,不僅僅節省了時間,更重要的是字形的神采方面產生了更加生動美觀的藝術效果。如“月”和“骨”,仍然穩正嚴謹,沒有一絲草率的感覺。所以一些書法愛好和因為學習方法不當,會把字寫僵化了原因也就在於此,受到了法度的影響。

《集王聖教序》書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月】

“月”字之所以取得了生動活潑,端莊大方的美感,還在於疏密虛實結合的處理,特別是中間化為“3”形符合的右部粘連,以及空間分割形成的空間變化效果。包括用筆的輕重緩急的變化,都給這個字增色不少。

《集王聖教序》書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骨】

“骨”字的禿寶蓋採取了左放右收的處理,其他點畫偏右,總體上點畫布置均勻。上部第一筆和第二筆出做開口處理,避免了氣流的阻塞。內部變異處理“×”。空間分割處理變化豐富,有虛有實。虛實相生。

《集王聖教序》書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集王聖教序》書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骨”仍然寫的比較工穩端正。在整個字形的佈勢上則採取的側面視人的處理。更象站軍姿的側面形象,儀態威嚴正氣又不失大方自然。

《集王聖教序》書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舉】“舉”字採取了基本對稱的處理技法,基本保留了原字的原始造型,但在內部的細節上還是採取了左右變化的微處理。整體取勢左低右高。在用筆的輕重緩急上同樣極富變化,輕重錯落,粗細相間錯落。

“舉”字部首部分左右點畫用筆如楷,中間部分連帶處理。用筆方圓兼備。其中向上突出一筆。“與”的豎畫向上延伸。下部撇捺左右放逸,左低右高,用筆靈動和其他筆畫用筆的凝重形成一種對比關係。

《集王聖教序》書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集王聖教序》書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名】

“名”字帖選取的這一組字,基本上都是行楷字形,所以基本上都是楷法用筆,也為我們從楷書過度的到行書的訓練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

“名”字的用筆幾乎全是骨法用筆,所以筆筆瘦硬堅挺,骨力雄強,剛勁不撓。筆筆又如陸斷犀象。這個字的點畫用筆粗細變化微妙,骨力內涵。

在虛實結合上採取了以虛見均和密的處理原則。上點和長撇粘連,下“口左豎起筆與”長撇粘連。使得整個字形點畫斷而意連,儀態疏朗開闊中見緊密和堅實。

《集王聖教序》書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集王聖教序》書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集王聖教序》書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拱】

“拱”字採取了左靜右動,相映成趣的佈勢處理。

“提手”的豎鉤幾乎垂直於界格的左豎直線。橫畫用筆如楷。挑畫連帶見行書筆意。動靜相生。

右部“共”取勢生動活潑,顧左放右下。

《集王聖教序》書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集王聖教序》書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集王聖教序》書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書法中線條對比的變化無疑給書法的字形造型帶來的更見生動,意趣無窮的靈動之美。線條變化的基本要素有粗細輕重、遲急動靜、曲直剛柔這些意和象的元素,在書法家筆下產生的極富魅力四射的無窮變化,也使書法具有藝術魅力的原因之一。

《集王聖教序》書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唯】“唯”字的用筆充滿了暢達輕盈的流動性。“亻”的豎變直為極具張力的左弧線。“佳”的四個橫畫間均勻,形態各異,有斷有連。長短粗細變化各異。

《集王聖教序》書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集王聖教序》書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乃】

“乃”字用筆略重。線條如錐畫沙,明麗媚好。

在用筆上方圓兼備,節奏明快。

《集王聖教序》書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集王聖教序》書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一陰一陽之為道”,在書法的點畫線條和偏旁部首結構佈勢中,中國的書法同樣融合了我們傳統的經典的哲學思想。點畫的方與圓,剛與柔就具有這種傳統的哲學的理念或美學思想。

方圓剛柔在書法中的表現主要有,方、圓、剛、柔的不同處理,也有方圓兼備,剛柔相濟的處理方法。通常情況下,以多元素組合形式出現的為多。如“百”字點畫的起筆、收筆和轉折筆的造型。

方中有圓,圓中見方,使得點畫的形質美感更加豐富雋永。

“百”字在結構處理上打破了對稱的原本造型特點,線條左直右曲。以險破正,以險求穩。

《集王聖教序》書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內】

“內”字的顯著特點是疏密的處理,左疏右密。點畫線條以圓弧形為主。

“內”字的重心叫穩而端莊,相對方正,但線條採取了弧線處理。豎和橫折鉤取弧線,而內部“人”字取直線,形成的曲直剛柔的對比。

《集王聖教序》書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集王聖教序》書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我們知道,行書的線條流暢,但不能因為追求流暢而使點畫線條缺少變化和節奏感,無論然後書體或字題,包括草書都是如此。缺少點畫的節奏感,書法的作品或字形就失去了點畫、結構、佈勢等的造型之美。

在書法技法中,“提”的結果線條細而輕盈流暢;“按”的結果線條粗而厚重。二者結合,能夠產生豐富的點畫用筆技法和線條節奏美。

《集王聖教序》書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拙】

“拙”字右部的“出”字連帶處理,但運筆節奏非常清晰,每一個點畫的起轉承合都交代的一清二楚。

《集王聖教序》書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能】

“能”字取勢左低右高。左右以一筆連貫。

書法的神采或者說神韻氣息,說的是書畫家通過藝術手段表現出來的思想情感、審美情趣等的內在精神。這種氣息具有時代特徵也有書法家自身的個性。這種神韻是有些高明的做偽者在模仿作品的形式特徵上可達到亂真的程度,但絕對不可能複製出原作的內在精神。如張大千仿石濤畫,從形式上看沒有什麼問題,但卻沒有石濤的內在神韻。書法造型能夠產生微妙豐富的神采,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實現的,有技法方面的,有學問涵養方面的,其中書法的技法是基礎,我們只有在長期的嚴格的臨摹練習中,掌握了經典作品或書法理論的基礎上,以情書寫,才能使得自己的書法作品具有豐富的雋永的精氣神和藝術魅力。因此,書法作品的神韻的產生,需要長期的對藝術的臨摹學習和文化的積累特別是文化修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