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王圣教序》书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行书技法讲析《集王圣教序》神采部分上

【神采】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在书法作品中寄情传神,历来是书家们追求的最高境界。王羲之的行书兼融各体,博采众长,其用笔“正锋取劲,侧锋取妍”,灵动而不松散,苍拙而不滞怠:点画之间相互照应,顾盼寓情,方圆结合,动静相宜;启承转合似太极”,使转往来如龙蛇简捷处寥寥数笔而言简意赅,繁复处相互交织而疏密有致,恣肆处如山呼海啸发而不可遇,恬静处如闲庭信步悠然而自得。其书法风格和书写时的心态完全融合于自然”,“心”与“书”的水乳交融,情与神的相互贯通,使人们将“王书”推上了中国书法的巅峰。本章列举一些王義之行书的特点及神采,与大家一同赏析。

《集王圣教序》书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行书之所以具有流便简捷的特点,在于点画或偏旁部首、单字内部和字与字间的连带书写及处理,相对减少了用笔的环节,但并不意味者抛离了楷书的基本法则,仍然没有抛弃楷书的基本法则。所以行在流通度上比楷书的范围还要广泛一些。当然,行书的发展过程中不尽采取了连带的处理,同时也吸取了草书的元素,基于这个因素,行书被分为两种,行楷和行草,在《集王圣教序》中同样有行楷和行草书两种字形。

行楷书的点画线条更接近于楷书,甚至就是楷书的点画,如“月”字的点画,只是中间两个短横做了连带处理;“举”字头因为笔画繁而采取了连贯书写。不过无论如何连贯,在笔法上仍然以楷书的笔法为主,特别是节奏方面,必须保留楷法用笔的节奏,就是临摹硬笔书法同样如此。这种局部连带处理,不仅仅节省了时间,更重要的是字形的神采方面产生了更加生动美观的艺术效果。如“月”和“骨”,仍然稳正严谨,没有一丝草率的感觉。所以一些书法爱好和因为学习方法不当,会把字写僵化了原因也就在于此,受到了法度的影响。

《集王圣教序》书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月】

“月”字之所以取得了生动活泼,端庄大方的美感,还在于疏密虚实结合的处理,特别是中间化为“3”形符合的右部粘连,以及空间分割形成的空间变化效果。包括用笔的轻重缓急的变化,都给这个字增色不少。

《集王圣教序》书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骨】

“骨”字的秃宝盖采取了左放右收的处理,其他点画偏右,总体上点画布置均匀。上部第一笔和第二笔出做开口处理,避免了气流的阻塞。内部变异处理“×”。空间分割处理变化丰富,有虚有实。虚实相生。

《集王圣教序》书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集王圣教序》书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骨”仍然写的比较工稳端正。在整个字形的布势上则采取的侧面视人的处理。更象站军姿的侧面形象,仪态威严正气又不失大方自然。

《集王圣教序》书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举】“举”字采取了基本对称的处理技法,基本保留了原字的原始造型,但在内部的细节上还是采取了左右变化的微处理。整体取势左低右高。在用笔的轻重缓急上同样极富变化,轻重错落,粗细相间错落。

“举”字部首部分左右点画用笔如楷,中间部分连带处理。用笔方圆兼备。其中向上突出一笔。“与”的竖画向上延伸。下部撇捺左右放逸,左低右高,用笔灵动和其他笔画用笔的凝重形成一种对比关系。

《集王圣教序》书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集王圣教序》书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名】

“名”字帖选取的这一组字,基本上都是行楷字形,所以基本上都是楷法用笔,也为我们从楷书过度的到行书的训练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名”字的用笔几乎全是骨法用笔,所以笔笔瘦硬坚挺,骨力雄强,刚劲不挠。笔笔又如陆断犀象。这个字的点画用笔粗细变化微妙,骨力内涵。

在虚实结合上采取了以虚见均和密的处理原则。上点和长撇粘连,下“口左竖起笔与”长撇粘连。使得整个字形点画断而意连,仪态疏朗开阔中见紧密和坚实。

《集王圣教序》书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集王圣教序》书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集王圣教序》书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拱】

“拱”字采取了左静右动,相映成趣的布势处理。

“提手”的竖钩几乎垂直于界格的左竖直线。横画用笔如楷。挑画连带见行书笔意。动静相生。

右部“共”取势生动活泼,顾左放右下。

《集王圣教序》书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集王圣教序》书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集王圣教序》书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书法中线条对比的变化无疑给书法的字形造型带来的更见生动,意趣无穷的灵动之美。线条变化的基本要素有粗细轻重、迟急动静、曲直刚柔这些意和象的元素,在书法家笔下产生的极富魅力四射的无穷变化,也使书法具有艺术魅力的原因之一。

《集王圣教序》书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唯】“唯”字的用笔充满了畅达轻盈的流动性。“亻”的竖变直为极具张力的左弧线。“佳”的四个横画间均匀,形态各异,有断有连。长短粗细变化各异。

《集王圣教序》书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集王圣教序》书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乃】

“乃”字用笔略重。线条如锥画沙,明丽媚好。

在用笔上方圆兼备,节奏明快。

《集王圣教序》书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集王圣教序》书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一阴一阳之为道”,在书法的点画线条和偏旁部首结构布势中,中国的书法同样融合了我们传统的经典的哲学思想。点画的方与圆,刚与柔就具有这种传统的哲学的理念或美学思想。

方圆刚柔在书法中的表现主要有,方、圆、刚、柔的不同处理,也有方圆兼备,刚柔相济的处理方法。通常情况下,以多元素组合形式出现的为多。如“百”字点画的起笔、收笔和转折笔的造型。

方中有圆,圆中见方,使得点画的形质美感更加丰富隽永。

“百”字在结构处理上打破了对称的原本造型特点,线条左直右曲。以险破正,以险求稳。

《集王圣教序》书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内】

“内”字的显著特点是疏密的处理,左疏右密。点画线条以圆弧形为主。

“内”字的重心叫稳而端庄,相对方正,但线条采取了弧线处理。竖和横折钩取弧线,而内部“人”字取直线,形成的曲直刚柔的对比。

《集王圣教序》书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集王圣教序》书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我们知道,行书的线条流畅,但不能因为追求流畅而使点画线条缺少变化和节奏感,无论然后书体或字题,包括草书都是如此。缺少点画的节奏感,书法的作品或字形就失去了点画、结构、布势等的造型之美。

在书法技法中,“提”的结果线条细而轻盈流畅;“按”的结果线条粗而厚重。二者结合,能够产生丰富的点画用笔技法和线条节奏美。

《集王圣教序》书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拙】

“拙”字右部的“出”字连带处理,但运笔节奏非常清晰,每一个点画的起转承合都交代的一清二楚。

《集王圣教序》书法技法神采部分上

【能】

“能”字取势左低右高。左右以一笔连贯。

书法的神采或者说神韵气息,说的是书画家通过艺术手段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等的内在精神。这种气息具有时代特征也有书法家自身的个性。这种神韵是有些高明的做伪者在模仿作品的形式特征上可达到乱真的程度,但绝对不可能复制出原作的内在精神。如张大千仿石涛画,从形式上看没有什么问题,但却没有石涛的内在神韵。书法造型能够产生微妙丰富的神采,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实现的,有技法方面的,有学问涵养方面的,其中书法的技法是基础,我们只有在长期的严格的临摹练习中,掌握了经典作品或书法理论的基础上,以情书写,才能使得自己的书法作品具有丰富的隽永的精气神和艺术魅力。因此,书法作品的神韵的产生,需要长期的对艺术的临摹学习和文化的积累特别是文化修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