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毅達“背水一戰”求保殼 標的公司營、採數據難保真

在暫停上市、瀕臨退市的當口, *ST毅達對赤峰瑞陽的併購,似乎更多是為了實現保殼,然而標的公司營業收入與採購數據的真實性均有待考證,其一旦併購完成,恐怕會給上市公司未來的經營留下不小的隱患。

10月31日,*ST毅達發佈了三季報,前三季度,其營業收入為0,淨利潤虧損2077萬元。由於業績持續虧損,再加上年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今年7月,*ST毅達已經被上交所暫停上市。倘若今年年末*ST毅達的淨利潤依舊為負數,該公司將面臨退市的風險。

為了打贏這場“保殼戰”,10月21日*ST毅達披露了重大資產購買報告書(草案),擬支付現金購買赤峰瑞陽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赤峰瑞陽”)100%股權,交易價格確定為7.6億元,評估增值2.74億元,增值率為56.26%。相較於今年三季報中*ST毅達賬面上880萬元貨幣資金來說,其可謂是不惜血本。

*ST毅達通過併購完成自救本無可厚非。但從併購草案披露的諸多信息來看,作為標的公司的赤峰瑞陽卻存在許多疑點,尤其是在財務數據方面問題不小。*ST毅達雖然急於保殼,但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諸多疑點如果不搞清楚,其一旦併購完成,恐怕會給上市公司未來的經營留下不小的隱患。

鉅額負債“背水一戰”

據新出爐的三季報數據,*ST毅達賬面貨幣資金僅為880萬元,因此對於“囊中羞澀”的*ST毅達來說,此次高達7.6億元的收購資金絕不是一個小數目,於是10月26日,*ST毅達發佈公告表示,擬向甕福集團籌借不超過6.59億元的資金,用於此次對赤峰瑞陽的收購。甕福集團的實際代付款項按照4.75%/年的利率計收利息;*ST毅達在赤峰瑞陽100%股權過戶至公司的工商變更登記完成後,將其全部股權質押給甕福集團;*ST毅達應在2021年末還清所有款項及利息。

報告草案顯示,2017~2019年上半年,赤峰瑞陽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10.69億元、11.49億元和5.15億元;所對應的當期淨利潤分別為1.2億元、1.05億元和2256.1萬元。而根據交易雙方簽署的業績承諾,標的公司在各利潤承諾年度實現的稅後淨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數值為準)2019年度為8300萬元,2020年度為8800萬元,2021年度為7900萬元。顯然,按照赤峰瑞陽以往的成績來看,這樣的業績承諾似乎沒有什麼難度。

在暫停上市、瀕臨退市的當口,這樣一項收購對於*ST毅達來說,似乎更多是為了實現保殼的“背水一戰”,至於接來下企業如何償還這筆借款,似乎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不過,就算本次併購順利完成,*ST毅達依舊面臨著巨大的資金缺口。截至2019年6月末,*ST毅達的所有者權益共-4.81億元,重組之後。其*ST毅達的所有者權益為-2.71億元,依舊存在資不抵債的問題。

更為嚴重的是,*ST毅達目前的經營業務處於癱瘓狀態。自2017年11月起,*ST毅達納入公司合併財務報表範圍的成員企業陸續出現資金鍊斷裂等問題。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ST毅達全部子公司均無法納入上市公司合併報表範圍。而根據公司發佈的公告,今年3月,新任管理層上任前,公司前任非獨立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具體工作人員已全部失聯,沒有辦理正常交接,公司的公章、營業執照、財務會計資料下落不明,導致公司無法正常經營。這也是其2018年年報和今年三季報營業收入一直為0的原因。

另據Wind數據顯示,自2004以來,*ST毅達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除了2016年有2469.54萬元的流入之外,其餘年份均為淨流出。也就是說,在以往年份裡,*ST毅達即使有實現淨利潤,也沒能轉變為“真金白銀”流入上市公司,其失去“造血”能力已經很久了。

待收購完成之後,上市公司在短時間內只能依靠赤峰瑞陽的業績維持,而*ST毅達已將赤峰瑞陽全部股權質押。在缺乏“造血”能力的情況下,*ST毅達的經營是否能夠持續,需要打上一個問號。倘若到時候無法償還甕福集團的借款及利息,*ST毅達所擁有的赤峰瑞陽股權將被迫剝離,到時候恐怕其又將陷入窘迫的境地。

營收數據存疑

據草案披露,報告期內,赤峰瑞陽在每年度的營收規模均超過了10億元,2019年上半年也超過了5億元。但是《紅週刊》記者在分析其財務數據後發現,赤峰瑞陽營收數據存在異常。

據草案披露,赤峰瑞陽2018年的營業收入為11.49億元,報告期赤峰瑞陽存在海外營收,但草案並未對海外銷售情況做詳細披露,但從其客戶情況來看,報告期內,其前五大客戶大多為境內客戶,因此境內市場應該才是其主要銷售市場,但即使不算增值稅,理論上其11.49億元的收入應當有足夠的現金流入及經營性債權的支持,那麼實際情況又如何呢?

同期在合併現金流量表中,赤峰瑞陽“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10億元,同時考慮到預收賬款減少了1410.37萬元,則當期與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入大約為10.14億元,這相比11.49億元的不含稅營收少了1.35億元,這意味著該公司大約有1.35億元的營收沒有現金流的支持,理論上,應體現為同等規模的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的新增,但事實上,2018年赤峰瑞陽相關債權不增反減。

2018年末,赤峰瑞陽的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含壞賬準備)共計3942.78萬元,較上年度年末減少了1120.28萬元。很顯然,這跟理論上應該增加的金額並不相符,大約存在1.46億元的差距。也就是說,即使不算增值稅銷項稅,該公司仍有1.45億元的營收沒有相關現金流及相關債權的支持。

2019年上半年也有類似的情況。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赤峰瑞陽的營業總收入為5.15億元。當期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4.11億元。剔除預收賬款(增加了1598.83萬元)的影響,則當期與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入大致為3.95億元。相比5.15億元的營收大致有1.2億元的含稅營收沒有收到現金,理論上這將在財務報表中體現為同等規模的經營性債權的新增。在赤峰瑞陽的合併資產負債表中,其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含壞賬準備)合計為5777.32萬元,僅比上年度年末增加了1834.54萬元,與理論上應該增加的1.2億元相差1.02億元。也就是說,在不考慮增值稅的情況下,當期仍然存在1.02億元的營收沒有相關現金流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財務核算中,《紅週刊》記者沒有計算增值稅的影響,其境內銷售金額不小,因此增值稅銷項稅金額在上述年度很有可能超過億元,倘若算上增值稅,那麼這兩期的實際差距將更加驚人。再者,該草案中並沒有披露赤峰瑞陽票據背書等可能影響勾稽準確性的數據,因此這就需要公司披露更詳細的信息了。

*ST毅达“背水一战”求保壳 标的公司营、采数据难保真

採購數據異常

除了營收數據存在異常之外,赤峰瑞陽的採購數據同樣存在疑點。

在草案中,*ST毅達披露了前五大供應商的採購情況,2018年赤峰瑞陽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為3.05億元,佔當年採購總額的比例為34.19%,由此推算出當年採購總額為8.92億元,考慮到當年增值稅的變化(2018年5月1日起,相關增值稅由17%下調至16%),可以推算出當年的採購含稅金額約為10.38億元。

現金流方面,當年赤峰瑞陽“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僅有6.91億元,剔除預付賬款(增加了206.64萬元)的影響後,則當期與採購相關的現金流出金額約為6.89億元,比含稅採購金額要少3.49億元,這就意味著本期的經營性債務應當有同等規模的增加。但當年赤峰瑞陽的應付票據和應付賬款卻不增反減,減少金額為291.01萬元,一增一減之下,相比理論金額出現了3.52億元的差距。

再看2019年上半年的情況,當期赤峰瑞陽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為1.36億元,佔採購總額的38.08%,由此可以推算出當年的採購總額為3.58億元,由於增值稅稅率從2019年4月1日起,由16%下調至13%,前3個月按照16%的稅率計算,後3個月按照13%的稅率計算,可推算出其當年的含稅採購金額約為4.1億元。

從財務勾稽角度出發,將含稅採購部分扣除形成的相關負債,理論上的結果應該為其採購支出的金額。同年赤峰瑞陽應付票據和應付賬款減少了1372.25萬元,也就是說,理論上今年上半年約有4.23億元的現金支出。

而當期合併現金流量表中赤峰瑞陽“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3.13億元,剔除預付賬款(增加了1138.25萬元)的影響後,則合計與當年採購相關的現金流量金額為3.01億元,這一結果比理論支出要少1.22億元,也就是說,這1.22億元的採購既沒有形成負債,也沒有以現金流支出。

連續兩期出現採購金額缺乏相應數據支撐的情況,恐怕需要公司給出合理的解釋。

*ST毅达“背水一战”求保壳 标的公司营、采数据难保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