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的你真的知道該如何做好父母嗎?

最近什麼最火?《少年的你》當仁不讓的成為了最火爆的話題,除了演員們卓越的演技和導演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讓整個社會正視校園暴力之外,易烊千璽一定是最最最火爆的話題人物了。他的首次熒幕大秀就以幾乎完美的成績讓大家正式的認識了這個新晉演員。

作為父母的你真的知道該如何做好父母嗎?

說起三小隻已經活躍在娛樂圈許多年了,但由於年齡的差距,對他們的瞭解並不多,畢竟追星的那股熱情已經過了。電影上映第一天我就衝去了影院,畢竟等了4個多月才正式上檔,一方面是因為片花讓我很心動,另一方面則是很喜歡周冬雨和曾國祥之間的搭配。可不得不承認兩個鐘頭之後,我徹底被易烊千璽圈粉了。

這一年多來,千璽用暴風式的成長,讓人們看到了他的改變和蛻變。早已不是娛樂圈新人的他用低調穩重,沉著冷靜地方式默默努力。《這就是街舞》第一季時,許多參賽選手並不看好這位偶像出身的小孩,當時他的賽道選手人數最少,不善於在鏡頭前表現自己的他話少的可憐,面對選擇選手去留時,糾結的一個勁兒咬嘴唇,那時候透過鏡頭你都感受得到他內心的緊張和糾結,他還是個孩子啊。

當《長安十二時辰》裡沉著冷靜地李必說著大段大段的文言文臺詞時,他長大了,他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內涵有想法的少年。為什麼出道這麼多年,面對花花是世界仍然能夠保持初心呢?這些都和他的成長環境原生家庭脫不開關係。

千璽的爸爸在家書中這樣寫道:很驕傲你能成長為自己希望的那個人,成長為社會需要的人。老爸用經常跟你念叨的幾句話送給你做成人禮:1、做人做事永遠不要去比較,因為一旦你產生了這種年頭,那就表示你已經輸了;2、永遠別把自己太當回事,但別把別人不當一回事。

這些話以前經常和你念叨,就是希望你聽多了自然能夠體會其中道理,幸運的是你基本都做到了。

從5歲正式登臺起,千璽便一直活在聚光燈下,而在他的成長中,母親從未缺席過。父母的陪伴一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在母親身上我們學的到如何溫柔的面對別人,如何做個有愛心的人,而在父親身上我們會看到責任和擔當,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一個有責任的人,一個處事不驚溫柔和善的人,這些是課本里從來都不會有的知識。

作為父母的你真的知道該如何做好父母嗎?

別總逼他,他還是個孩子

他還是個孩子,這句話能讓人聽出兩層含義。如果父母過於嚴厲和追求完美,那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產生恐懼心理,甚至於害怕失敗,更加會害怕看到父母失望的表情,從而造成孩子內心的脆弱及扭曲。我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所以別總是用指責批評的口吻教育他,偶爾也要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畢竟每個人都是從那個階段成長起來的,只有不斷的嘗試,敢於挑戰自己才會帶來更多的驚喜,別忘了,他還只是個孩子。

當然,在中國傳統的教育和習慣中,隔代親讓“他還只是個孩子”成了一種刺耳的藉口。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面臨和經歷許多不同的事情,而經歷的這些事情也是教會他們如何為人處世的基礎,一旦過於溺愛過於偏袒他,那麼會給他造成一種“反正出事了有人幫我收拾爛攤子”的錯覺,推卸責任,沒有承擔的勇氣,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甚至沒有同情心,只求一味的索取,最終只會成為一個個沒用的“巨嬰”。

作為父母的你真的知道該如何做好父母嗎?

父母太忙,不愁吃穿就是愛

與外國人那種一旦工作調動便全家總動員,搬家大遷移只為一家人必須一起的生活習慣不同,中國的父母更傾向於賣力工作,只要能讓孩子穿最好的,用最好的就是愛的表現,殊不知物質永遠都不能代替情感,金錢也無法彌補錯失了孩子成長最重要的那個階段。

迫於生計問題,許多家庭的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老人看管,而由於年齡差異較大,隔代之間的代溝問題讓這類孩子在成長過成中難免會出現“我是沒人管的小孩”,久而久之他們內心的孤獨感會越來越大,從而也會對他人產生排斥感,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成年後的感情觀也會有所影響。父母不僅僅是父母,更應該是孩子最親密的夥伴,是可以傾訴煩惱和秘密的人。當然有很多父母在聽到孩子的一些煩惱之後,第一反應不是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而是訓斥和教育,這樣所帶來的後果則是孩子以後一定會拒絕向你傾訴心事。

比如“孩子早戀問題”,拜託,那個做父母的你念書的時候沒有過暗戀的對象呢?何必擺著一副架子來講大道理,不妨換個思路和方式告訴孩子,早戀不是問題,問題是既然對方那麼優秀,自己是不是也應該提高一下,否則怎麼配得上?

作為父母的你真的知道該如何做好父母嗎?

孩子是父母的復刻版

DNA真的是非常之神奇,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著和父母高度相似的點,可能是長相,可能是身材,也可能是為人處世或者是說話和大笑聲。

父母的感情好壞對於孩子也同樣很重要,如果你總是能聽到隔壁鄰居那對夫妻的吵架聲,那麼他們的孩子一定是性格乖張,敏感且易怒的,因為父母一旦吵架甚至動粗,他們的內心就會產生極度的煩躁和恐慌感,而這時候只有讓自己顯得更冷漠或更暴躁才行,這是對自我保護的一種本能,潛移默化之間也會影響到孩子日後的脾性。

哥哥和嫂子就是一對年輕夫妻,日常生活喜歡互懟,甚至有時還會用抨擊對方缺陷的方式進行溝通,用詞偶爾也會口無遮攔。年僅4歲的外甥上週被幼兒園老師請了家長,原因是外甥在班裡用“說髒話”,嫂子去了之後才知道那是一句她經常在家和哥哥互懟的口頭禪。

看吧,父母是這世界上最難擔任的角色,那些已經成為父母的朋友們你們審閱過自己是否合格了嗎?這個審閱並不是一次即可,是要不斷地審閱不斷地進行自我提高和改進才行地。

對於孩子的成長你有什麼想說的?留言我們一起來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