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藏區的迪慶重彩

藍天白雲,群峰聳立,暖陽高照,景色繽紛。

金秋的迪慶高原,宛如醒目的巨幅山水寫意圖;最美藏區的新時代光華,閃耀映刻在共和國70華誕的壯麗長卷上。

最美藏区的迪庆重彩

最美藏區的迪慶重彩

70年團結奮進,70年波瀾壯闊。作為雲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全國藏區中民族成分最多的自治州,迪慶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手挽手共建美好家園,肩並肩共創美好生活,少數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區的面貌、民族關係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鉅變。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落後走向進步、從封閉走向開放、從一窮二白走向全面小康的進程中,凝心聚力,奔跑追夢,一針一線編織繪就最美藏區的迪慶重彩。

最美藏区的迪庆重彩

最美藏區的迪慶重彩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迪慶州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治藏方略,切實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發展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全面實施深度貧困地區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生態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能力素質提升等九大工程建設項目,藏區各族群眾產業就業收入不斷提高,內生動力進一步激發,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迪慶州委書記顧琨說,結合脫貧攻堅、民族團結、最美藏區建設等工作,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激發了改變貧困面貌的幹勁和決心,迪慶州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底的24.95%下降至3.57%,147個貧困村已出列107個村,香格里拉和德欽高質量脫貧摘帽,維西也將今年內實現脫貧出列。

展望明天,幸福滿滿地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迪慶各族兒女格外感恩偉大的祖國,感恩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擁護核心、心向北京,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堅守初心、接續奮鬥。

團結進步新面貌

“說起從前,就一個字,窮。”今年75歲的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石麥谷小組村民江初農布,站在政府出資修建的新房前整理著牲畜飼料,談起從前,他對苦日子仍記憶猶新。抬起頭,江初農布指著門口邊一幢破舊不堪的房子說:“那是以前住的地方,聽父親講,紅軍長征時在老屋裡住過。”

最美藏区的迪庆重彩

最美藏區的迪慶重彩

1936年,紅二六軍團長征經過迪慶,革命火種撒播雪域高原。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經歷了苦難鬥爭的迪慶各族群眾,迎來浴火重生的朝陽。封建農奴制度從此廢除,全新社會制度的建立,農奴和奴隸翻身解放,成為國家的主人。1957年9月13日,迪慶藏族自治州宣告成立,對迪慶和迪慶各族人民而言,又是一次新生。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迪慶這個“吉祥如意的地方”,發生了以往任何時代都無可比擬的鉅變,創造了一步跨越千年的奇蹟。

“舊社會,老一輩和其他農奴都一樣,窮人的死活沒有人關心,你看看現在政府有多關心我們。”江初農佈告訴記者,家裡種了6畝地,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養了9頭豬。“不愁吃穿不愁住,錢也花不完,這才真的是吉祥如意。”生活從苦變甜,江初農布有講不完的話。“要說70年來的最大感受,那就是我們小組全部脫貧致富了。”石麥谷小組組長馬玉志感慨道,黨的政策好了,有的在家門口賺錢,有的走出去務工,大家各展其能,日子越過越紅火。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迪慶是國家確定的“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總人口41.2萬人,其中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88.3%。2015年末,該州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9630戶73998人,貧困發生率高達24.95%,面臨自然條件惡劣,交通等基礎設施薄弱、建設成本高,公共服務滯後,民族、宗教、維穩問題交織,是雲南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最美藏区的迪庆重彩

最美藏區的迪慶重彩

團結匯聚磅礴力量,奮鬥收穫豐碩成果。2010年7月,迪慶州在全國率先頒佈實施《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民族團結進步條例》,推動了迪慶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從政策實施向法治化轉變。2018年11月,迪慶州推進藏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經驗做法被國務院給予通報表揚。

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藏區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東西協作不斷深化,定點幫扶不斷加強,為迪慶州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的組織、政策和資金保障。

當前,迪慶州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治藏方略,努力建設全國藏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切實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發展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落實“六個精準”和“五個一批”要求,全面實施深度貧困地區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生態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能力素質提升、農村危房改造、貧困村提升、兜底保障 “九大工程”建設項目,藏區基礎設施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高原農牧民群眾收入不斷提高,貧困人口下降到2018年末的1萬多人。

最美藏区的迪庆重彩

最美藏區的迪慶重彩

如今,迪慶州公路通車裡程6886公里,是1957年建州時的327倍;地區生產總值從1952年的663萬元增加到2018年的217.52億元,增長了3281倍;解放前,學齡兒童入學率僅為19%,文盲率高達97.3%,每萬人中只有2.7人識字,截至2018年底,小學、初中、高中毛入學率分別達107.82%、109.74%、82%,殘疾兒童入學率95.97%,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2.77%,兩基目標全面實現……

砥礪奮進新時代

“這裡少數民族多,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有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國家及社會各界的大力幫助,只要我們心手相連、艱苦奮鬥,生活一定會一年更比一年好。大家有沒有信心?”

最美藏区的迪庆重彩

最美藏區的迪慶重彩

“有!我們一定會心向黨、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擁護核心、心向北京。”維西是全國唯一的傈僳族自治縣,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2017年12月,在維西縣永春鄉慶福村的小廣場,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進行中,當問起信心,響亮的回答充滿了各族幹部群眾對過上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決心。

以傈僳族為主的新洛村是維西縣財政局的結對幫扶村,位於瀾滄江上游,是全縣重點扶持的貧困村之一。為讓貧困群眾早日脫貧過上好日子,維西縣財政局原局長和先念多次來到新洛村,同貧困群眾一起聊政策,談產業。他把群眾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把群眾的疾苦當成自己的疾苦,出主意、想辦法,參與制定精準扶貧規劃,因地制宜規劃扶貧線路圖。在他的帶領下,中藥材、養殖業等一批前景良好的項目在新洛村有序推進。不幸的是,扶貧路上,一塊石頭從山坡上飛下,年僅45歲的和先念,用生命在脫貧攻堅道路上樹立了一塊不朽的豐碑。

遠處,雪山依舊靜靜矗立;谷底,河水還在淙淙流淌。如今的新洛村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曾經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破舊的木瓦房煥然一新,種植中藥材的農戶越來越多,老百姓收入不斷增加,村民們臉上的笑容不時洋溢。

最美藏区的迪庆重彩

最美藏區的迪慶重彩

經歷過嚴冬,才倍加珍惜春天的溫暖;經歷過黑暗,才倍加珍惜光明的可貴。“祖祖輩輩的小康夢,終於要實現,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採訪中,迪慶各族群眾表達共同心願。70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每一個迪慶兒女的命運變遷中得以生動詮釋。

歷史回聲如戰鼓,時代使命奏強音。

“小康路上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為了兌現這個承諾,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脫貧攻堅戰迪慶高原全面打響。迪慶制定“一攬子”脫貧攻堅政策措施,認真落實“黨政一把手負總責、雙組長”齊抓共管的工作責任制,壓實“廳級包鄉、處級包村、科級包組、幹部包戶”和“部門掛村”的“四包一掛”制度,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目標任務清單和責任體系,採取“一月一報告、一月一督查、一月一研判、一月一通報”掛牌督戰制度,強勢推動攻堅各項任務,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2018年,財政扶貧到位資金27.39億元,創歷史新高。193個村中188個村已有集體經濟收益,所有貧困戶實現了每戶有1至2個增收產業覆蓋的目標。14年免費教育、高原農牧民學生生活補助全面落實,每一名貧困大學生每年都得到5000元的補助。易地搬遷工程讓2391戶9041人住上了新居,193個建制村道路硬化率達100%,安飲保障率達100%,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為95.66%,廣播電視覆蓋率達99.25%,網絡覆蓋率為100%,10千伏以上動力電100%覆蓋。

最美藏区的迪庆重彩

最美藏區的迪慶重彩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迪慶以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的鬥志和精神,感恩奮進,真抓實幹,精準發力,把脫貧摘帽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狠抓落實,穩步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奮力推進新時代迪慶藏區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示範區建設。

美好生活新畫卷

迪慶州脫貧攻堅奔小康的實際成效,生動印證各民族風雨同舟、團結奮進、共同富裕的主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迪慶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迪慶特色”的路子,樹立了全國藏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一面旗幟。今年,迪慶將實現2426戶8067人脫貧,40個貧困村脫貧出列,維西縣脫貧摘帽,實現脫貧的目標任務。2020年,實現767戶2519人脫貧,全面實現絕對消除貧困。

最美藏区的迪庆重彩

最美藏區的迪慶重彩

眼下,迪慶高原雖落葉飄零,但漫山的彩林肆意蔓延,與雪山、草甸、藏房構成一幅絢爛多姿的畫卷。

香格里拉市建塘鎮紅坡村的肖孫站在家門口向遠處眺望,盡情享受被色彩包圍的視覺盛宴。“以前,我最大的夢想是能夠站起來,像正常人一樣生活。”肖孫因股骨頭壞死,在家癱瘓多年,頂樑柱的坍塌,讓家庭陷入貧困。躺在床上,他曾不斷自責,連累了妻子和孩子,生活沒有了盼頭。

2015年,一群人走進肖孫家中,結對子、交朋友,一場以親情、鄉情為紐帶的扶貧計劃拉開帷幕。經建塘鎮衛生院聯繫,肖孫轉至昆明的醫院,手術費、藥費等花了近10萬元,醫療救助、大病保險、政府兜底……一系列扶貧途徑,肖孫個人支付不到7000元。康復後,他不僅實現了走出家門的願望,還能做簡單家務,一幅美好生活的新畫卷徐徐展開,種植、養殖等產業收穫頗豐,肖孫攢著一股勁,把日子過得更好,以後能走的更遠,看得更美。

雪域高原上,肖孫只是受益人之一。僅2018年,迪慶有446名建檔立卡戶9類15種大病患者得到集中救治,慢性病管理簽約率達100%。近年來,隨著醫療衛生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健康扶貧工程的推進,迪慶醫療衛生水平又邁上新臺階,基本醫保、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實現全覆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現全覆蓋,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基本藥物制度實現“兩個百分之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現均等化,各級醫療機構實現遠程醫療縣縣通,並通過提升各級公立醫院服務能力,切實減輕患者就醫負擔和轉診。

目前,迪慶州醫院正在積極創建三甲醫院,各鄉鎮衛生院都達到了省級標準化建設要求。相關數據顯示,到2018年底,迪慶州人均期望壽命從解放前35歲提高到71.45歲,農村住院分娩率達98.92%,該州傳染病發病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疾病防控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最美藏区的迪庆重彩

最美藏區的迪慶重彩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今天,迪慶創造了脫貧奇蹟,書寫了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篇章,各族群眾攜手衝刺全面小康的百年夢想。一項項巨大成就和一串串亮麗數字的背後,浸透的是各族黨員幹部風雨兼程的辛勤汗水,凝結的是迪慶兒女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夢想。

按照“一手抓剩餘貧困人口的減貧,一手抓已脫貧人口的鞏固提升”的要求,迪慶州及時組織對脫貧人口“回頭看”,把“戶戶清”行動和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的“建、管、用”作為提升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效的有力抓手,強化產業扶貧,促進穩定就業,提升內生動力,一戶一策、精準發力,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始終堅持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確保靶心不散、焦點不變,推進脫貧攻堅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最美藏区的迪庆重彩

最美藏區的迪慶重彩

永葆為民初心,擔當奮鬥使命。“全州上下正凝心聚力,解決好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群眾反映強烈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踐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一為民宗旨,把維護穩定、脫貧攻堅、生態環保、民生改善、產業培育、黨的建設等各方面任務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在實處。”顧琨表示,迪慶藏區群眾從脫貧攻堅中親眼所見家鄉的變化、親身體會到了生產生活的提升,發自肺腑地由衷感恩黨中央,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對脫貧摘帽充滿信心。要進一步引導貧困群眾艱苦奮鬥、自強自立,依靠勤勞致富脫貧,讓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好日子是幹出來的”“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理念深入人心。

70年歲月流金,迪慶各族群眾的生活質量得到實實在在提升,收穫著滿滿的幸福感。15個省級單位和122個州級及駐迪慶單位參與定點扶貧,農牧民群眾自發組織成立64支“感恩連”,193個村全覆蓋建成集體經濟,331家新型經營主體與17121戶57684人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完成就業培訓2.7萬人次,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2萬人次……一組組數據,詮釋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憧憬未來,親如一家的各族群眾信心百倍,用接續奮鬥放飛更加美好的希望。

雲南網記者 張帆 王永剛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