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選擇》帶來的啟示:人生從不完美,每個人都有 B選項

《另一種選擇》帶來的啟示:人生從不完美,每個人都有 B選項

導語:初讀《另一種選擇》的時候,還以為是一本雞湯文學,可細細翻閱後,卻深深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且折服,作者通過她自己人生面臨生命巨大挫折,一步步從不幸中增強復原力,涅槃重生的心裡路程,教會所有遭遇到逆境和困難時重新尋找人生的意義,是極具有治癒特性溫暖特質和意義的。

1、當生活給你當頭一棒,你該如何面對?

《另一種選擇》這本書是由謝麗爾.桑德伯格和亞當·格蘭特兩個作者合著而成。提起作者謝麗爾.桑德伯格,或許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是提起Facebook臉書和暢銷書《向前一步》我想大家就不會陌生了,謝麗爾.桑德伯格正是Facebook臉書的首席運營官及《向前一步》的作者。

她曾在谷歌公司擔任在線銷售部門副總裁,也曾就任美國政府財政部辦公廳主任,居《喬布斯》雜誌2017全球最具影響力女性第4位,還創立了旨在鼓勵全球女性勇敢實現自己抱負的“LeanIn.Org”女性社區。

然而,再強大的人,也有脆弱不堪的一面。

在不斷“向前一步”的路上,謝麗爾.桑德伯格突然遭遇了人生中最重大的打擊……

2015年5月,桑德伯格夫婦到墨西哥參加朋友的生日聚會,那天下午,她和丈夫大衛在泳池邊玩了一會兒,隨後疲倦襲來,便對大衛說:“我要睡著了。”

一小時之後,謝麗爾醒來,不見丈夫,以為他去健身房鍛鍊,也沒太在意,直到晚飯時間還不見蹤影,謝麗爾慌了,她叫上朋友們四處尋找丈夫。最後,他們在健身房找到了躺在地上的大衛,他臉色發青,腦袋旁一攤血,救護車很快趕來,但大衛還是在醫院裡離開了人世。

《另一種選擇》帶來的啟示:人生從不完美,每個人都有 B選項

謝麗爾.桑德伯格夫婦

“我要睡著了”竟成了他們最後一句話,面對丈夫猝死的噩耗,一向堅強勇敢的謝麗爾被擊倒了。

她和她的兩個孩子,日夜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生活變得混亂,工作信心全無,陷入無盡的空虛。她的朋友亞當·格蘭特是沃頓商學院知名心理學家,在朋友的幫助和啟示下,她慢慢接受丈夫逝去的事實,開始在繁忙的生活和工作中慢慢克服喪夫之痛,重新尋找人生的意義。

就像謝麗爾一樣,我們每個人在人生道路上,都有可能會遭遇到這樣或者那樣難以邁過的挫折或者困境,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樂觀還是悲觀。當生活給你當頭一棒,我們是該選擇面對還是選擇逃避?是敗下陣來,從此一蹶不振,又或者是迎難而上,無論成敗,勇於承擔?

作者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這個問題的答案:人生從來都不完美,它不是單行道,雖然我們已經不能選擇“Option A(首選的理想人生)”,但我們還有“Option B(另一種選擇)”。

正確看待人生的逆境和不幸,找回生活的樂趣和意義,很大程度上就在於你自己選擇怎樣的方式去面對和處理。

《另一種選擇》帶來的啟示:人生從不完美,每個人都有 B選項

2、悲傷,總是他人的輕語卻是自己內在的喧譁。

心理學家泰德斯爾霍恩說:我們都比自己以為的更脆弱,卻比自己想象的更堅強。面對生活射來的利箭,我們都會受傷,傷痕會一直在那裡,但是我們可以在強大的內在力量的驅動下躲開這些利箭。

和作者謝麗爾.桑德伯格一樣,我也曾遭遇過丈夫突發逝去的打擊,讓我無助、恐懼,徹底蒙圈,生活也一度變得混亂,陷入到萬念俱灰的巨大悲痛和深深的自責之中,無法自拔。

總認為:如果出事時自己在身邊,或許意外就不會發生;如果丈夫沒有去世,或許就不會給家人孩子帶來傷害,常常自己一個人時候壓抑、難受、委屈,狂躁不安,可在外人面前都裝得若無其事,風輕雲淡。故作堅強,不懂得傾訴,活生生把自己憋成了內傷,形成了兩種人格障礙。

《另一種選擇》帶來的啟示:人生從不完美,每個人都有 B選項

或許因為年歲的增長;或許因為經歷的生離死別越來越多,我漸漸明白過來和釋懷:誰都不是聖人,誰都會有脆弱的時候,悲傷只是他人的輕語卻是自己內心的喧譁,如果這種脆弱一直壓抑在心裡,不僅對自己,對身邊的親人也是一種無形的傷害。

正如《另一種選擇》中所說,當你不再跟壞情緒作鬥爭的時候,它會溜走得更快,而向別人傾訴自己的不堪,也並非軟弱的表現。

我的閨蜜兩個月前離婚了,一度陷入痛苦的深淵中止步不前,離婚讓她顯得不堪一擊,不僅失去光彩,也變得敏感和多疑自閉,而她又總是不停的自責說抱歉。甚至後來,她覺得“離婚的女人”這個標籤將跟隨她一輩子,好像離婚之後,她的事業、自信、自尊、勇氣統統都沒有了。

若在以前,或許我會說一些不疼不癢的連自己都不相信的安慰話,但是現在我不會了,我會告訴她我永遠站在她身邊,我會拉著她去她愛吃的那家店,會晚上陪她一起睡覺,會陪著她直到她願意自己打開心結,而這一切都是《另一種選擇》這本書教給我的。

《另一種選擇》帶來的啟示:人生從不完美,每個人都有 B選項

3、如何在遭遇困境和打擊時,增強復原力

人之所以遇到重大打擊和困境時,都表現出自責,無法面對的應激情緒,比平時都顯得脆弱、往往就是內在復原力的一種喪失,想要減輕這種痛苦,就必須重建內在的復原力。

然而想要重建內在復原力,最大的障礙就是克服3P陷阱。

所謂的3P陷阱是心理學家馬丁·塞利哥曼在數十年研究人們如何應對挫折的過程中發現的三個阻礙復原力的認知因素:

(1)個人化(personalization):認為壞事的發生都是自己的錯;

(2)普遍性(pervasiveness):認為消極事件會影響到生活方方面面;

(3)持久性(permanence):認為事件的殘餘效應永遠存在。

《另一種選擇》帶來的啟示:人生從不完美,每個人都有 B選項

在《另一種選擇》一書中,作者謝麗爾用她的真實經歷告訴我們,當遭遇困境時,應該避免陷入3P陷阱,儘快讓自己儘快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一是不要把苦難無限的投射和放大。有時候我們會放大消極事件對我們的影響,其實,努力向前走一步,你要知道,或許事情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糟糕,你正在遭遇的不幸,也遠沒有你想象的那樣嚴重人生苦短,讓自己快樂多些。

二是儘快回到工作當中。雖然對遭遇不幸或者困境的人來說,拖著疲憊、痛苦的身軀回到工作狀態中的確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每個人都會在工作中得到理解和支持,並重新找回自我,找到自我的價值。

三是專注於糟糕的事情。當悲傷湧來時,想哭的時候就哭吧,想傾訴的時候就找人說吧。你會發現,當你放棄與壞情緒抗爭時,它們會溜得更快。接受“現實確實糟透了”的事實之後,不再為消極情緒而驚慌,開始有所期待,也會感受到生活其實還挺好的。

四是學會感恩。每週記錄5件事感恩事件,不斷提醒自己關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可以提升我們的幸福指數。

從今天開始,不妨你也每天記錄下你值得感恩的事情,相信你會收穫意想不到的快樂。

《另一種選擇》帶來的啟示:人生從不完美,每個人都有 B選項

4、最好的選擇就是找到自己的Option B

哲學家書哲學家索倫.克爾凱戈爾說:“要理解生活,你只能回頭看,而要生活得更好,你只能大步向前”。

當我們克服了重建復原力得攔路虎之後,我們就可以很快修復自身復原力。

那是不是意味著把這本書讀了,或者學會避免3P陷阱就能充滿復原力或者不會被生活打到了?

答案當然不是。

讀完一本書或者懂得一個道理,若不知道如何運用,就等於入寶山而空手歸,得美玉而不識貨,如果能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那才能真正的為己所用。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不會是因為糟糕的事情本身而感覺到焦慮,而是因為自己的焦慮而焦慮,我們要主動的去創造快樂,而不是坐等他人帶給自己快樂。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讓幫你有效找到自己的Option B,重拾快樂。

《另一種選擇》帶來的啟示:人生從不完美,每個人都有 B選項

第一、自我同情。一說到自我同情,很多人都會把他和他的“表親”,自憐、自我放縱混淆,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自我同情是將給予朋友的那份善意給了自己,讓自己主動的帶著關心和理解去處理的遇到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自責和羞愧,以致於破壞了未來。

第二、寫日記。每天晚上,寫下當天令自己快樂或者不快樂的事情,這是一個簡單而又實用的增強復原力的方法,有效減輕焦慮和憤怒。寫日記的過程其實就是把感受變成語言的過程,自己和自己心靈的一種對話,你會發現你寫的過程中,慢慢的就會變得心平氣和起來,這個過程能夠幫助我們克服悲劇帶來的負面情緒,重建自信及享受現在和未來。

第三、細品日常小事。不要把瑣碎的挫敗小事放在心上,品味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比如和煦的陽關,吹拂的微風,梔子花的飄香,甚至是中午食堂阿姨多給你的一勺菜。這些雖然不能讓你開懷大笑,但是卻能給你帶來平靜的快樂。除了感受日常小事帶來的平靜幸福,還要去做那些能帶給我們快樂的小事。比如撿起地上一片紙屑,喂一下樓下的流浪狗,幫環衛工人推車等等,這些雖然不能讓你變得更有錢,讓你得到媒體的採訪,但是你得到自己的感受,得到愛,得到金錢買不到的東西,得到比原本更美麗的世界。

第四、培養有趣的愛好。或釣魚、或打球,或看書、或寫作,或養花遛鳥、或者琴棋書畫,培養一種讓自己可以感受到平靜和幸福的愛好,不僅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有趣,生活規律,甚至可以成為領域裡佼佼者,回頭看,你會發現一切都剛剛好。

《另一種選擇》帶來的啟示:人生從不完美,每個人都有 B選項

人生不完美,每個人都會有一段異常艱難的時光,我們應該感謝生命中那些磨難,那些被折磨的遍體鱗傷傷口,當傷疤癒合,那些結痂也會成為你的盔甲,讓你變得無堅不摧,如果你正在經歷挫折,這也許是命運給你禮物。

願你在每一次陷入困境,沒有選擇A時,都能找到自己的B選項。正如電影《俠盜聯盟》裡劉德華說的:“PlanB ,Plan by yourself”.

當上帝關上一扇窗的門的時候,總會有另一扇窗,在等待著我們去打開,給自己一個擁抱吧,讓昨天你更喜歡今天的你,讓剛才的你更喜歡現在的你。

參考書目:《另一種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