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选择》带来的启示:人生从不完美,每个人都有 B选项

《另一种选择》带来的启示:人生从不完美,每个人都有 B选项

导语:初读《另一种选择》的时候,还以为是一本鸡汤文学,可细细翻阅后,却深深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且折服,作者通过她自己人生面临生命巨大挫折,一步步从不幸中增强复原力,涅槃重生的心里路程,教会所有遭遇到逆境和困难时重新寻找人生的意义,是极具有治愈特性温暖特质和意义的。

1、当生活给你当头一棒,你该如何面对?

《另一种选择》这本书是由谢丽尔.桑德伯格和亚当·格兰特两个作者合著而成。提起作者谢丽尔.桑德伯格,或许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是提起Facebook脸书和畅销书《向前一步》我想大家就不会陌生了,谢丽尔.桑德伯格正是Facebook脸书的首席运营官及《向前一步》的作者。

她曾在谷歌公司担任在线销售部门副总裁,也曾就任美国政府财政部办公厅主任,居《乔布斯》杂志2017全球最具影响力女性第4位,还创立了旨在鼓励全球女性勇敢实现自己抱负的“LeanIn.Org”女性社区。

然而,再强大的人,也有脆弱不堪的一面。

在不断“向前一步”的路上,谢丽尔.桑德伯格突然遭遇了人生中最重大的打击……

2015年5月,桑德伯格夫妇到墨西哥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那天下午,她和丈夫大卫在泳池边玩了一会儿,随后疲倦袭来,便对大卫说:“我要睡着了。”

一小时之后,谢丽尔醒来,不见丈夫,以为他去健身房锻炼,也没太在意,直到晚饭时间还不见踪影,谢丽尔慌了,她叫上朋友们四处寻找丈夫。最后,他们在健身房找到了躺在地上的大卫,他脸色发青,脑袋旁一摊血,救护车很快赶来,但大卫还是在医院里离开了人世。

《另一种选择》带来的启示:人生从不完美,每个人都有 B选项

谢丽尔.桑德伯格夫妇

“我要睡着了”竟成了他们最后一句话,面对丈夫猝死的噩耗,一向坚强勇敢的谢丽尔被击倒了。

她和她的两个孩子,日夜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生活变得混乱,工作信心全无,陷入无尽的空虚。她的朋友亚当·格兰特是沃顿商学院知名心理学家,在朋友的帮助和启示下,她慢慢接受丈夫逝去的事实,开始在繁忙的生活和工作中慢慢克服丧夫之痛,重新寻找人生的意义。

就像谢丽尔一样,我们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有可能会遭遇到这样或者那样难以迈过的挫折或者困境,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乐观还是悲观。当生活给你当头一棒,我们是该选择面对还是选择逃避?是败下阵来,从此一蹶不振,又或者是迎难而上,无论成败,勇于承担?

作者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人生从来都不完美,它不是单行道,虽然我们已经不能选择“Option A(首选的理想人生)”,但我们还有“Option B(另一种选择)”。

正确看待人生的逆境和不幸,找回生活的乐趣和意义,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你自己选择怎样的方式去面对和处理。

《另一种选择》带来的启示:人生从不完美,每个人都有 B选项

2、悲伤,总是他人的轻语却是自己内在的喧哗。

心理学家泰德斯尔霍恩说:我们都比自己以为的更脆弱,却比自己想象的更坚强。面对生活射来的利箭,我们都会受伤,伤痕会一直在那里,但是我们可以在强大的内在力量的驱动下躲开这些利箭。

和作者谢丽尔.桑德伯格一样,我也曾遭遇过丈夫突发逝去的打击,让我无助、恐惧,彻底蒙圈,生活也一度变得混乱,陷入到万念俱灰的巨大悲痛和深深的自责之中,无法自拔。

总认为:如果出事时自己在身边,或许意外就不会发生;如果丈夫没有去世,或许就不会给家人孩子带来伤害,常常自己一个人时候压抑、难受、委屈,狂躁不安,可在外人面前都装得若无其事,风轻云淡。故作坚强,不懂得倾诉,活生生把自己憋成了内伤,形成了两种人格障碍。

《另一种选择》带来的启示:人生从不完美,每个人都有 B选项

或许因为年岁的增长;或许因为经历的生离死别越来越多,我渐渐明白过来和释怀:谁都不是圣人,谁都会有脆弱的时候,悲伤只是他人的轻语却是自己内心的喧哗,如果这种脆弱一直压抑在心里,不仅对自己,对身边的亲人也是一种无形的伤害。

正如《另一种选择》中所说,当你不再跟坏情绪作斗争的时候,它会溜走得更快,而向别人倾诉自己的不堪,也并非软弱的表现。

我的闺蜜两个月前离婚了,一度陷入痛苦的深渊中止步不前,离婚让她显得不堪一击,不仅失去光彩,也变得敏感和多疑自闭,而她又总是不停的自责说抱歉。甚至后来,她觉得“离婚的女人”这个标签将跟随她一辈子,好像离婚之后,她的事业、自信、自尊、勇气统统都没有了。

若在以前,或许我会说一些不疼不痒的连自己都不相信的安慰话,但是现在我不会了,我会告诉她我永远站在她身边,我会拉着她去她爱吃的那家店,会晚上陪她一起睡觉,会陪着她直到她愿意自己打开心结,而这一切都是《另一种选择》这本书教给我的。

《另一种选择》带来的启示:人生从不完美,每个人都有 B选项

3、如何在遭遇困境和打击时,增强复原力

人之所以遇到重大打击和困境时,都表现出自责,无法面对的应激情绪,比平时都显得脆弱、往往就是内在复原力的一种丧失,想要减轻这种痛苦,就必须重建内在的复原力。

然而想要重建内在复原力,最大的障碍就是克服3P陷阱。

所谓的3P陷阱是心理学家马丁·塞利哥曼在数十年研究人们如何应对挫折的过程中发现的三个阻碍复原力的认知因素:

(1)个人化(personalization):认为坏事的发生都是自己的错;

(2)普遍性(pervasiveness):认为消极事件会影响到生活方方面面;

(3)持久性(permanence):认为事件的残余效应永远存在。

《另一种选择》带来的启示:人生从不完美,每个人都有 B选项

在《另一种选择》一书中,作者谢丽尔用她的真实经历告诉我们,当遭遇困境时,应该避免陷入3P陷阱,尽快让自己尽快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一是不要把苦难无限的投射和放大。有时候我们会放大消极事件对我们的影响,其实,努力向前走一步,你要知道,或许事情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你正在遭遇的不幸,也远没有你想象的那样严重人生苦短,让自己快乐多些。

二是尽快回到工作当中。虽然对遭遇不幸或者困境的人来说,拖着疲惫、痛苦的身躯回到工作状态中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每个人都会在工作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并重新找回自我,找到自我的价值。

三是专注于糟糕的事情。当悲伤涌来时,想哭的时候就哭吧,想倾诉的时候就找人说吧。你会发现,当你放弃与坏情绪抗争时,它们会溜得更快。接受“现实确实糟透了”的事实之后,不再为消极情绪而惊慌,开始有所期待,也会感受到生活其实还挺好的。

四是学会感恩。每周记录5件事感恩事件,不断提醒自己关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可以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

从今天开始,不妨你也每天记录下你值得感恩的事情,相信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快乐。

《另一种选择》带来的启示:人生从不完美,每个人都有 B选项

4、最好的选择就是找到自己的Option B

哲学家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戈尔说:“要理解生活,你只能回头看,而要生活得更好,你只能大步向前”。

当我们克服了重建复原力得拦路虎之后,我们就可以很快修复自身复原力。

那是不是意味着把这本书读了,或者学会避免3P陷阱就能充满复原力或者不会被生活打到了?

答案当然不是。

读完一本书或者懂得一个道理,若不知道如何运用,就等于入宝山而空手归,得美玉而不识货,如果能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那才能真正的为己所用。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不会是因为糟糕的事情本身而感觉到焦虑,而是因为自己的焦虑而焦虑,我们要主动的去创造快乐,而不是坐等他人带给自己快乐。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让帮你有效找到自己的Option B,重拾快乐。

《另一种选择》带来的启示:人生从不完美,每个人都有 B选项

第一、自我同情。一说到自我同情,很多人都会把他和他的“表亲”,自怜、自我放纵混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自我同情是将给予朋友的那份善意给了自己,让自己主动的带着关心和理解去处理的遇到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自责和羞愧,以致于破坏了未来。

第二、写日记。每天晚上,写下当天令自己快乐或者不快乐的事情,这是一个简单而又实用的增强复原力的方法,有效减轻焦虑和愤怒。写日记的过程其实就是把感受变成语言的过程,自己和自己心灵的一种对话,你会发现你写的过程中,慢慢的就会变得心平气和起来,这个过程能够帮助我们克服悲剧带来的负面情绪,重建自信及享受现在和未来。

第三、细品日常小事。不要把琐碎的挫败小事放在心上,品味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比如和煦的阳关,吹拂的微风,栀子花的飘香,甚至是中午食堂阿姨多给你的一勺菜。这些虽然不能让你开怀大笑,但是却能给你带来平静的快乐。除了感受日常小事带来的平静幸福,还要去做那些能带给我们快乐的小事。比如捡起地上一片纸屑,喂一下楼下的流浪狗,帮环卫工人推车等等,这些虽然不能让你变得更有钱,让你得到媒体的采访,但是你得到自己的感受,得到爱,得到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得到比原本更美丽的世界。

第四、培养有趣的爱好。或钓鱼、或打球,或看书、或写作,或养花遛鸟、或者琴棋书画,培养一种让自己可以感受到平静和幸福的爱好,不仅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有趣,生活规律,甚至可以成为领域里佼佼者,回头看,你会发现一切都刚刚好。

《另一种选择》带来的启示:人生从不完美,每个人都有 B选项

人生不完美,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我们应该感谢生命中那些磨难,那些被折磨的遍体鳞伤伤口,当伤疤愈合,那些结痂也会成为你的盔甲,让你变得无坚不摧,如果你正在经历挫折,这也许是命运给你礼物。

愿你在每一次陷入困境,没有选择A时,都能找到自己的B选项。正如电影《侠盗联盟》里刘德华说的:“PlanB ,Plan by yourself”.

当上帝关上一扇窗的门的时候,总会有另一扇窗,在等待着我们去打开,给自己一个拥抱吧,让昨天你更喜欢今天的你,让刚才的你更喜欢现在的你。

参考书目:《另一种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