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說話,就知道你沒見過世面

王家衛在電影《一代宗師》裡說:

“人這一生,要見眾生,見天地,見自己。

見了眾生,明白了眾生相,所以寬容;見了天地,體會了偉大與渺小,所以謙卑;見了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所以豁達。”

誠然,生而為人,我們都被困在各自的深井中,所見所聞不過都是世界的冰山一角。

看你說話,就知道你沒見過世面

01

世界那麼大,我們都是井底之蛙

在歷史上,有個非常有名的故事。

晉惠帝執政時期,有一年發生饑荒,百姓食不果腹,餓死很多人。

大臣將災情上報後,晉惠帝卻問道:

“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百姓無米飯充飢,為什麼不去吃肉粥)”

或許你會覺得晉惠帝真是愚蠢無知。

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你我皆是晉惠帝,生活在井底卻不自知。

前段時間,家境優渥的女演員韓雪,去偏遠的山區裡錄節目。

著急上廁所時才發現,農村原來根本沒有衛生間,只有茅廁。

看你說話,就知道你沒見過世面

《莊子·逍遙遊》有言:

“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

意思是說:

眼盲的人沒法領略文章的精彩,耳聾的人無法欣賞音樂的精美。但是,難道只有形骸上有聾與瞎嗎?人的思想上也有聾與瞎啊!

富足的生活在無形中打造了一口深井,讓我們只看見了眼前的繁華。

卻看不見,在光照不到的黑暗角落裡,有多少人正在拼命掙扎。

更悲哀的是,時間久了,我們也慢慢失去了感知力,渾然不知自己已然變成一個麻木冰冷的生物……

以前,在知乎上看過一個真實故事。

一位衣衫襤褸的老太太因腿疼得厲害,懇求醫生給她看病。

可是,她的膝蓋已經嚴重扭曲,連站立都成問題,醫生很無奈的說:

“你這個除了手術,沒什麼好說的了。回家準備十萬塊錢,把兩個膝蓋都換了就好了。”

聽完,老太太在原地呆了很久,慢慢轉身走了。

老太太走後,旁邊一位病人說道:“唉,早幹嘛去了,腿都彎成這樣了。”

無獨有偶。

前年臺風來臨時,一個妄圖扶車的男人。結果狂風直接把貨車掀翻,而他也被壓在車下,當場身亡。

看你說話,就知道你沒見過世面

有人嘲笑他自不量力,活該作死。

但他們卻不知道,這個男人是特困戶,家裡的屋頂都是用樹皮搭的。

他花費全部積蓄才買了這輛小貨車,買回來還不到半個月。

看你說話,就知道你沒見過世面

有人住高樓,有人藏深溝,有人光芒萬丈,有人一身鏽。

我們所看到的天空,從來都不是整個世界。

唯有放下偏見,去體驗真正的生活,才能見識到真實的星辰和大海。

02

比未知更可怕的,是已知

曾經,在貼吧上看過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位在北京打拼的博主,接到了家鄉爺爺的電話。

在電話中,爺爺特別激動的說家鄉有大事發生了,叫他趕緊回家鄉吧,別在北京混了。

後來博主才得知,爺爺所說的“好事”,是環衛局在招正式的環衛工人,上保險,底薪才2000元。

對於爺爺的“無知”,博主感到既心酸又悲哀。

畢竟在爺爺的認知裡,這真的是天大的好事。

一直以來,人們對於未知的恐懼要遠遠超過已知。但實際上,困在自己的已知裡,才是最可怕。

生物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把一隻跳蚤關在一個沒有蓋子的玻璃容器裡,跳蚤可以輕易地跳出容器。

後來,生物學家把跳蚤放進一個有蓋子的玻璃容器,跳蚤每次往上跳,都會撞到玻璃蓋。

經過反覆失敗,跳蚤就對玻璃蓋有了一個認知。

即使生物學家把玻璃蓋拿掉,跳蚤也不會再嘗試往出跳了。

很多時候,我們所熟知的一切並非是保護傘,它也有可能在無形中抹殺掉我們的感知力與創造力。

去年,河北唐山周邊所有的路橋收費站被撤銷,遭到了工作人員的集體抗議。

其中一位大姐說道:

“我今年36了,沒人願意用我這麼大歲數的,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站了,我現在啥也不會,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

這位大姐說得振振有詞,我卻聽得不寒而慄。

馬克思有一句名言:

“我們的一切發明和進步,似乎結果是使物質力量成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則化為愚鈍的物質力量。”

以自己為圓心,以認知為半徑開始畫圓,這便是在為自己打造一口無法跳出的深井。

時代所淘汰的,從來不是人和工作,而是那些陳舊的觀念。

世界之廣闊,宇宙之浩渺。

人生的意義在於探索,唯有努力擺脫思想的枷鎖,才能獲得生命的內延和外伸。

03

認識世界,更要尊重世界

之前,看過一個單口喜劇專場。

喜劇演員路易C.K在表演中說道:

“我覺得一位擁有三個博士學位的年輕人,他的聰明程度遠遠不及一個70歲的老人。”

對此,路易C.K的解釋是:

因為70歲的老人活了將近一個世紀。他看過世界的起起落落,經歷過人生的跌跌撞撞;他曾參加過二戰,見識過死神是如何大肆掠奪人類的生命;他也曾親眼看著國家總統尼克松辭去自己的職位,乘飛機而走;他用自己的雙眼見證了太多的歷史。而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只知道一頭埋在學術研究中,卻不曾見過世界。

這個世界很小,小到你可以一覽無餘;這個世界很大,大到有很多壯麗奇觀,是你這輩子都無法理解。

曾經在知乎上看過一個熱門提問:去過100個以上的國家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懂得了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絕對正確,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和其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

世界之美,美在多元。

每個人生來不同,我們不必去深究,只需要互相尊重。

作家星河Shinho在《被尊重的榴蓮》一文中,寫過一段自己在法國的經歷。

在法國的大街上,會有同性戀手拉著手漫步;也會有七十多歲的老奶奶塗著大紅唇,穿著粉紅色套裝,踩著亮閃閃的鞋子行走;你也可以穿得特別邋遢,把耳洞用專門的環子弄的跟瓶蓋一般大;你甚至可以把冰激凌跟狗分著吃,沒有人會特別看你。

在這個國度裡,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無需害怕跟別人不同。

就像餘華在《活著》所說的:

“生命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生而為人,即便我們無法見識全部的世界,但是至少應該學著去尊重不同的觀點,不同的事物。

04

德國古典哲人康德曾經說過:

“我尊敬任何一個獨立的靈魂,雖然有些我並不認可,但我可以儘可能的去理解。”

存在即合理。

永遠不要固執的以己度人,更不要急於否定所有與你三觀不同的事物。

或許你既定的三觀也會慢慢改變。

惟願你我都可以感知世界的美好,尊重眾生的不同,去擁抱多姿多彩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