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書攤裡寶貝多

舊書攤裡寶貝多

收藏界歷來有“高者近儒,低者近丐”的說法。正因如此,藏書不能像《圍城》中的方鴻漸,“興趣廣泛,全無心得”,而是應該有一定的標準和專題性。

“當今國內收藏古舊書的群體中……楊成凱的詞集、孟憲鈞的碑帖、林章松的印譜、王揚的佛經、劉揚的西文漢學、姜德明的新文學、陸昕的說部叢書、謝其章的老雜誌、吳興文的藏書票、方繼孝的手札、勵雙傑的家譜等等,都是獨步天下的專題收藏。”

謝其章先生的專題收藏——民國時期的期刊雜誌,赫然在列。

舊書攤裡寶貝多

20世紀初,“新考據學派”形成,擴大史料範圍,是這個學派的一大特色。著名歷史學家陳垣就提出,“史料愈近愈繁,凡道光以來一切檔案、碑傳、文集、筆記、報章、雜誌,皆為史料”。

在此之中,報刊雜誌無疑是作為一項新潮事物被接納入史料體系的。它們可以形成關於某一事件的互動平臺,使辦報方與讀者的立場、觀點均得以展示,還能用以鑑別他人著述、回憶錄等史料,判斷其中刻意或無意形成的真偽,及瞭解某些觀點變化。然而在近現代史研究中,留存的報刊資料並不十分豐富,其中一大原因是國內傳統重藏書、輕藏報,報刊資料便常常殘缺不全。

因此,謝其章先生的民國時期文化雜誌收藏,就顯得彌足珍貴。


舊書攤裡寶貝多


舊書攤裡寶貝多


舊書攤裡寶貝多

作為一位藏家,謝其章自稱是“為藏書而藏書”,並非以研究著述為目的。但特別的是,他又因收藏而走向寫作。他的《搜書記》《搜書後記》《搜書劄記》等書,記載了多年以來的買書淘書日記,平實而別有趣味;《佳本愛好者》《書魚繁昌錄》《我的老虎尾巴書房》等由作者本人的收藏出發,介紹了多種近代圖書期刊的封面設計、裝訂和細節內容等方面的知識,進而展現了作者在藏書方面的個人愛好和獨到見解;《創刊號風景》《終刊號叢話》《封面秀》及《夢影集——我的電影記憶》等,則關注近代期刊的特別刊號與題材,並展示作者及書友的相關收藏、考證成果。

舊書攤裡寶貝多

舊書攤裡寶貝多

舊書攤裡寶貝多

謝其章的著作

而在新作《春明談往》中,謝其章先生又慷慨展示了他收藏的《現代》《小說半月刊》《時代漫畫》《電影新聞》等珍貴史料,並單獨為每幅圖片配上獨特的簡介與考證說明。其中,被稱作“新感覺派”支柱的文學家施蟄存主編的《現代》雜誌第四卷邀請了龐薰琴、張光宇、雷圭元等當時的美術界新銳,創作了數張具有結構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風格的封面畫,風格獨樹一幟,因此不僅在期刊收藏中價值珍貴,對近代藝術史研究也有重要的意義。

舊書攤裡寶貝多

舊書攤裡寶貝多

舊書攤裡寶貝多

舊書攤裡寶貝多

舊書攤裡寶貝多

舊書攤裡寶貝多

史上首次聚於一圖的“六君子”

謝老鍾愛的張愛玲曾說,“紛紛的歲月已過去,瓜子仁一粒粒嚥了下去,滋味各人自己知道,留給大家看的惟有那滿地狼藉黑白的瓜子殼”。不過,對於文獻和歷史研究而言,細細收藏、分析這些碎殼,倒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春明談往》中,作者便呈現了自己與書友們新近的考證成果。《封面畫的署名》一篇,研究了《現代》《六藝》《文藝月刊》等雜誌的封面,並簡要甄別了“畫封面”“封面畫”和“封面裝幀”三者的區別。《黃裳1942年冬離滬入蜀日期小考》一文,則是與書友宋希於考據了著名作家黃裳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離開人心惶惑的上海一事的具體日期。還有《馬思邊草拳毛動》《最美的小說雜誌》等篇,分別介紹了抗戰時期的期刊發行,以及中國畫報史上的重要人物梁得所主編雜誌《小說半月刊》的變革與終始。

舊書攤裡寶貝多

在這些頗有意趣的考據之外,《春明談往》也記載了居住於別名“春明”的北京城長達六十餘載的作者的生活實錄:不僅有到橫二條衚衕、中國書店等地蒐羅舊書、舊期刊的特別經歷,也有自家小院內的柴米油鹽和書海逡巡,以及對母親、姜德明、李君維等舊人舊事的追憶與隨想。在記憶與漫談之間,不僅為我們勾勒出藏書家視角、難得一見的舊京圖景,也在考據之上建構了因填充了細枝末節而更加栩栩如生的歷史場景。

舊書攤裡寶貝多

舊書攤裡寶貝多

<strong>

舊書攤裡寶貝多

簡介:“春明”為北京之別稱,“春明談往”即作者六十餘載居於北京的札記、書話、隨想。書中頗有老北京風味,橫二條蒐羅民國老雜誌期刊,中國書店和店員攀談淘書,追溯“七七事變”爆發前後北平的文化界生態與媒體報道,甚至連舊時北平的地名和風俗,都在字句之間流露出來。一幅“書刊中的四九城”圖卷慢慢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