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人“狠心”不幫忙帶小孩,那平時在幹嘛呢?

在中國,年輕人生了小孩,不讓父母親大人們幫忙帶,老人家們還會生氣。就像筆者一樣,父母親搶著要幫我帶小孩呀。沒有孫子在身邊陪著,老人家們就發覺很寂寞。

可日本相反,老人不給看孩子才很正常。而負責照管小孩的是年輕媽媽的責任。筆者曾看到一個30歲左右的日本女人,用自行車帶著4個小孩上學。在這中國,是沒發想象的事情。

日本人重視自立,不依靠別人獨自照顧自己的生活是人們普遍的觀念。在日本,如果不是因為經濟上的原因或是一方確實離不開幫助,老人和年輕夫婦一般分居,即使住在同一幢房子裡,樓層、廁所、廚房、電話甚至進出的大門都是各用各的,以免距離過近引起摩擦。老人的工作只是在年輕媽媽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幫一下忙,偶爾替她看一次孩子讓她休息或者出去放鬆一下,老人絕對不是育兒的主力。那麼在年輕媽媽奮鬥的時候,日本的老人們都在幹什麼呢?

一,找份短工,打工

對的,沒看錯,日本老人退休後,閒著的時間就去打工。而且不怕辛苦和髒亂。筆者認識的一位日本老人,原來是一家大銀行的人事部部長,照說家常萬貫,典型土豪。可他退休後,卻找了一份清掃垃圾、給大樓掃廁所的短工個,一個禮拜去三天。樂不思蜀。

我問他為什麼。

他說人不活動,就老年痴呆了。為了身體。

筆者家附近有一家日本人開的料理店,老闆大概80多歲了吧。已經老的走路都彎著腰,靠撐著小推車走路,可每天早上10點就把店門打開,開始忙碌了。

真是活到老幹到老。像他們這樣的日本老人很多。除非走不動了,才停止工作。

日本老人“狠心”不幫忙帶小孩,那平時在幹嘛呢?

二,好不容易自由了,旅遊去

他們通常結伴去旅遊,和自己的老伴或者和朋友一起出行,朋友既可能是老友,也可能是有類似愛好的新夥伴。說得通俗一些,放鬆了有了自由的日本老人就像是上了年紀的有錢的聰明大學生。他們懂得事前詳細計劃,有經濟實力進行消費,住好旅館,品美食,最後還不忘給家人買紀念品或者小吃回來,讓在家與育兒苦戰的年輕媽媽好不羨慕。婆婆曾經在出門旅遊前給看家的媳婦留下一句“名言”:等你到了60歲以後,你就像我一樣自由了,想去哪兒就能去哪兒了。

三,待在家裡做點手工

要旅遊就要趁身體還好的時候,而且花費也大,想要安安靜靜的呆在家裡做點什麼的時候,手工就很受日本老人的歡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拼布。

老太太們展出的拼布作品

製作一塊精美的拼布要花費數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有這樣的作品擺在家裡做裝飾無疑是非常讓人羨慕的。日本老人如此熱愛做手藝的原因不光是他們喜愛和有時間,動手時大腦會得到良好的刺激,經常動手動腦的老人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老年性痴呆發生的幾率,因此無論是家人還是醫生都鼓勵他們進行這項愛好。

四,選擇了學習料理

提高自己的料理手藝無疑會讓所有家人都開心,於是有些老人選擇了學習料理。在日本有各種各樣的料理教室,針對不同的人群,教給人們各種料理的製作方法。西點烘培等受年輕女人們的歡迎,老人們則更傾向於學習健康的日本料理。5,喜愛運動和藝術

日本有很多愛運動的老人。除了熱愛登山、游泳、晨跑和夕跑的老人以外,高爾夫球、門球、網球等球技也很受青睞。此外還有很多受老人熱愛的事情,比如樂器、橋牌、外語、電腦、攝影、舞蹈、音樂、茶道和插花等等五花八門。有些知識和技能很實用,有的可以陶冶性情,有的只是出於個人愛好。老人自己主動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而不會對孩子指手畫腳,建議孩子去學什麼。不管別人看起來有用還是沒用,有自己的追求並且採取實際行動這一點就值得尊敬。

日本的老人和孩子一樣熱衷於學習樂器日本的老人比年輕人有錢有閒,但既不給要結婚的孩子買房子,也不管照顧孩子的孩子,看起來只顧著忙自己的小資生活,不似中國的老人“關心”自己的孩子。

但是養育和教育孩子確實是父母的事情,老人幫助孩子過多,勢必會造成年輕父母心理以及經濟上的依賴,自己都沒有獨立何談教育孩子;老人過多插手孩子的家庭事務,勢必會由於接觸太密切而引起摩擦,引起教育權等等一系列爭端。日本老人忙著享受自己的生活,也是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延緩衰老,將來儘量少給孩子添麻煩。

預訂日本民宿,請在手機商城裡下載:東瀛民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