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工資不超4K的人,過著到處旅遊發朋友圈吃喝健身購物的精緻生活,你們怎麼看待?

賣筆記本的小夥子


我能說我很羨慕嗎……

我之前工資也是4k左右,但是現在工資高了很多卻依舊原地踏步……

有時候還因為這個事情搞得有點鬱悶壓抑……

原本以為工資高了可以去旅遊可以買喜歡的東西,但其實錢都花在飲食上了,其他的沒有任何改變……

再則,工資高了,身邊的人總是覺得你有錢,但其實窮的只有自己知道,雙十一都捨不得剁手……

工資高了,給父母的家用也高了,和朋友出去吃飯的開銷也大了……反而真正落在自己身上的卻屈指可數……

有時候覺得好難過,工資無論是高是低我都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我不能去旅遊,我沒有長假期,現階段也不可能為了旅遊辭職,我也捨不得給自己買好的鞋子和包包……

好累……

或許還是我掙的不夠多吧……

內心怒吼:真的不喜歡工作……


假笑豬


只要平常心就好了,不羨慕不嫉妒,生活是過給自己看的, 沒必要太去在乎別人怎麼活。只要自己喜歡,隨便怎麼活。

我同事的一個姐姐就是這種人,在我們東北老家月薪4000其實算是不錯的工作了,縣裡的工資也就在2000左右。她姐姐在某企業工作,平時法定假日是休息,但凡休息,只要有時間就是各種旅遊,各種飯局、各種夜場,她也不是個壞女人,但就是好玩每個月的工資不夠花就問朋友借,問父母要。說句不好聽的,其實就是享受現在的生活消耗明天的金錢而已。

不過對於這種人的生活方式,我是不願意評價的,雖然偶爾會說朋友他姐幾句,但也僅限於點到為止的地步。每個人都有選擇怎樣生活的權力,人家就是喜歡這麼活,只要不問自己借錢去揮霍,我管她死活呢。勸不勸是我的事,聽不聽是她的事。


而且,我覺得這樣生活也並非是錯誤,現代社會有很多年輕人的心態與過去的老一輩兒不同了。他們講究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趁著年輕多走走看看”,等年齡稍大一些之後心有餘而力不足了。這話我也是贊同的,所以他們選擇那樣的活法我不反對,但也不贊同。


職場找老王


這樣的人,在我朋友圈隨處可見。小閆想說的是,我們不用去羨慕也沒必要嫉妒,因為生活的冷暖只有自己體會得最深刻,跟別人毫無關係。一類人表面上的光鮮亮麗,並不代表背後有足夠的實力,可能只是為了秀一下優越感。但還有一類人,他們努力的工作,也不斷的享受生活。

舉兩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我表弟,比我小1歲,已經結婚了(我得加把勁),和表嫂在成都上班。他們兩個人的工資加起來,每個月能拿到手的大概了1萬2,3,不算高。我大致計算了一下,在成都的日常生活開銷。房租3000元/月,水電費200元/月,日常生活費2000元/月,交通費600元/月,日用品400元/月,買衣服褲子化妝品等2000元/月,還有人情來往加週末聚餐3000元/月,以上是我保守估計,大致就有1萬2左右。

但是經常在他們朋友圈看到的都是個個旅遊景點的打卡,和朋友聚會,KTV、酒吧次數也不少。我經常納悶,他們哪裡來的這麼多錢去開銷。這次國慶回家我才瞭解到,他們結婚時候的20萬已經花的一分不剩,信用卡還欠了8萬左右的款。聽他這麼一講,我後背發涼,話都接不上。

朋友的領導,屬於技術總監一職。我時不時的聽到我朋友跟我講,他無比的羨慕他領導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工作日的時候,可謂無比的努力,每天都會工作到8,9點才從辦公室回家。但是一到週末,就到處飛,兩天時間可以走3,4個地方的那種。經常和朋友聚會,也經常陪家人一起旅遊。

結語

看完這兩個例子,小閆想說:生活過得精緻沒有任何毛病,有時候還是略微的羨慕上面這位領導,但對於我表弟的情況,有點心生恐懼。

享受生活可以,但是必須要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不要圖一時的開心,到最後欠下一屁股債,嚴重的可能妻離子散。我還是堅持自己的生活原則,年輕努力工作掙錢,老來過得無憂無慮。

光掙錢不會生活,也是不可取的。總之,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但得把握好一個度,考慮好家庭的經濟狀況。


我是閆如魚,職場小姑娘,歡迎關注我,鑑證職場成長之路,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閆如魚


旅遊是一種心態,是一種對生活,生命的反思。絕不是有錢人的“專利”。

說起來有些遙遠了,而那時的經歷還會時常浮現。十幾年前,剛漂到北京,800元的底薪,住著地下室,卻對未來充滿著美好的嚮往和期待。每到一週唯一的休息日,就會背起有些寒酸的我唯一的雙肩包,灌一大瓶涼白開,買兩個老北京火燒,就是芝麻醬燒餅,我記得那時是五毛錢一個,早早的出發。北京有發達的公共交通網,那時辦一張月票是40元,就可以乘坐大部分北京公交車。就這樣開始了我北京周邊的旅行,近一年的時間,就走遍了北京很多的景點。北京市內的公園大部分都是免費的,像北海,景山公園即使收費也不貴,頤和園稍貴點,好像是30元。香山,八大處,鳳凰嶺也就十幾元的門票,有時為了省十元香山的門票,走香山後山的防火道,卻看到了更美的風景。

通過旅行結交了很多新的朋友,通過旅行讓我更加自信樂觀。通過結交的朋友幫我介紹了新的工作,隨著收入的增多,重新購買了一些裝備,加入了當時很火很前衛的戶外俱樂部,成了一個“驢友”。去了遠一點的小五臺山,翡翠島等。

六月的小五臺山草木蔥蔥,東溝流水潺潺,東臺之下一群年輕的男女忘情地唱著當時流行的“都是月亮惹的禍”。而月亮也配合地從東臺之巔悄悄爬起。油爐的火舌歡快地舔舐著鍋底,咖啡的香氣已瀰漫四野。此情此景多年不忘。

再後來,在北京有了自己的事業,家庭。旅行的方式也改變了很多,但我更懷念窮遊時的經歷。

登山是旅行的一部分,旅行是生活的一部分,通過旅行而熱愛生活,珍視上天的給予。而人生本身就是時空的旅行。


米蟲小秋


不請自來!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女孩子,真的好羨慕她那樣的生活。她幾乎每天都發朋友圈,所以雖然和她不熟,但知道基本動向,比如她的工作。她是做酒店的,屬於一般員工,可以估計工資基本和題目的差不多,她每隔幾個月就會去一次遠門的旅遊,從朋友圈得知她是花光了工資就回來繼續工作,之後再去旅遊(短則一個星期,長則半個多月),如此往復。我不知道她是否真的花光了錢,也不知道她是不是富二代,但我真的很羨慕她,可能因為是女孩子,沒有買房買車的壓力,家人比較健康和睦,生活上面沒有大的開支,屬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作為男生,面對高企的房價,真的很彷徨,存起來的完完全全夠不著房價的上漲幅度,買房的事肯定是要坑爹的了,哎,我也想去旅遊、吃喝、健身、購物,可是沒錢生活精緻不起來,所以非常羨慕。


攝影小小新


很多工資不超過4000的人,吃喝、健身、購物過著精緻的生活,原因可能是他們還有其他收入來源,或者父母家裡條件不錯,得到資助。

同樣是一個月掙4000的人,兩種情況下對比一下。

一、租房,一個月花2000。

有房,一個月收2000。

二、交父母,給父母1000。

拿零花,父母給1000。

三、窮男友,找你變本加厲的要錢,花你一個人的錢。

富豪男友給買買買,帶旅遊,請吃飯。

四、債務,還不清的透支借貸。

利潤,業餘兼職網絡私營一些商品,掙點零花。

健身,有了健康精力充沛,掙更多的錢。

有家底的人工資4k只是零花,她們不用給別人花錢,父母養著,男友養著,老公養著,沒孩子的時候更是毫無壓力,輕鬆自如。

沒家底的同樣工資4k,要負擔孩子讀書(包括贊助費),送禮、妻子無業、父母養老。

同樣工資4k有的單位福利高,還額外給獎金,報銷、紅包……

有的單位只是賬面上的工資,車票、吃飯都不給報銷。

總之掙4000不可能花出八千來,掙四千能花幾萬的,必然有額外收入。





山上有松鼠


用時下流行的詞語說這叫“隱性貧困人口”,用來形容一群賺錢速度遠遠跟不上花錢速度的群體。收入低還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其本質就是一種底層思維。

(1)隱形貧困購物:控制不住自己的購買慾。男生們動輒便給女友清空購物車,以博一笑;女生們阿瑪尼、香奈兒粉底起步,出門GUCCI,LV標配。

(2)隱形貧困飲食:中午川菜粵菜魯菜蘇浙菜,晚上日料法國菜韓式燒烤,宵夜是龍蝦燒烤火鍋麻辣燙。一週全部館子,他們大多沒成家,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也有成家的,他們的背後是兩個家庭四個老人,餐前先喂手機,他們吃飯不為填飽肚子,只為打卡。

(3)隱形貧困健身:花好幾千買個健身卡,請私教一個月又是幾千,一切的一切還是打卡刷存在。至於跑步、游泳根本不重要,能不能拍照最重要。

(4)隱形貧困旅遊:拿著小几千的月工資,一年日本跑上好幾次,回來手上拎著大包小包,裡面各大護膚品、名牌包包。難得出國,她們最大的感受不是異國風情,而是奢侈品折扣多麼划算,免了多少稅。他們好像從來不上班,你總能在刷朋友圈時,看到他們滿世界浪。

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咖喱,肉骨茶,印尼九層塔;做SPA,放煙花,蒸桑拿;Coco Pineapple Mango(椰子,菠蘿,芒果);沙巴,芭堤雅,陽光熱辣辣;香瓜,啤酒花,風景美如畫;夜市下,海鮮架,泳池趴;嘟嘟,嘟嘟,幹嘛幹嘛呀....就像牛奶咖啡所唱,這便是隱性貧困人口的日常。


進擊的以楠


貌似現在很多人對旅遊吃喝健身的印象都是花錢如流水,還沒啥用。我對此持不同的看法。

朋友圈看到的,只是他人生活的一部分。你以為別人在花錢,說不定別人在賺錢。

有個朋友天天髮圈,到處玩耍吃喝玩樂,本來以為他是瀟灑人生,後來有一次報團遇到他,才發現他是做了徒步的領隊。

現在徒步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徒步俱樂部都在招領隊,我這位朋友本來就熱愛運動,也經常約大家爬山出遊,有機會就順勢轉成副業。

他發朋友圈的照片拍得好,可以有效宣傳路線,很多人看到都心動了。每報名一個人,他也有提成。

你以為別人在吃喝玩樂,別人在認真做事,發展自己。

旅遊吃喝健身不一定費錢

這裡想說的是,朋友圈刷屏的印象,很深刻。比如一週兩次餐廳的吃飯的照片,一次外出,兩到三次健身,就可以給外人一種經常旅遊吃喝健身的感覺了。

週末外出一天,也就一百。

吃飯和朋友平攤,一百一次是正常價格。

至於健身,報班的在一線城市2000元的年卡,可選也有很多了。

算下來每個月的支出,也就500元。貴嗎?4k的收入,滿足不了嗎?

旅遊吃喝健身,這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

我們的父輩,對這三件事的看法,就是享受,費錢。

外出旅遊,從大出來說,是增長見聞。從小處來說,是看看自己生活的國家。

吃喝,是和朋友親戚保持聯繫的一種方式。中國的飯桌文化不是早就說明了這一點麼?

健身,既可以活動解乏,也能鍛鍊身體,減少醫療成本。

現在工作壓力這麼大,旅遊吃喝健身,都是可以有效減壓。

辛苦工作,還過得緊巴巴的生活,才是正理嗎?不過是不同人對生活方式的不同選擇而已。

工作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辛苦工作之後,讓自己過得開心,有什麼不對?

提出這個問題,一是認為旅遊吃喝健身是一種沒必要的奢侈生活,二是有種酸葡萄心理吧,憑什麼收入低還能過得這麼好?

要我說,學會勞逸結合,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只要在自身收入內消費,旅遊吃喝健身都是對生活品質的提升,值得擁有。這是我的觀點。


胖橘貓


有很多工資不超4K的人,過著到處旅遊發朋友圈吃喝健身購物的精緻生活,要分情況看

第一種人,家裡有錢,不靠工資生活,工作就是為了打發時間。所以,有條件到處旅遊,到處吃喝,健身購物樣樣行。不用太努力,也不用為生活奔波,會投胎,沒辦法!

第二種人,家境一般,工資也不高,但希望通過在朋友圈曬精緻生活,獲得大家的關注。這多半還是因為虛榮心作祟,打造精緻生活的背後,可能是啃好幾個月的饅頭。


默爺駕到


個人覺得,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擺拍款,生活中普普通通,但是朋友圈裡精緻無比,照片是會騙人的,角度啊,光線啊,PS啊等等,人家的朋友圈可能是精修過得,不一定是真實的,比如曬的健身照,可能就是免費體驗的時候,順手拍的。

2、愛好款,有的人就是特別熱愛旅遊,有的就是特別熱愛健身,如果你的愛好比較單一,那麼月入4K也完全撐得起在某個領域做個精緻的達人,比如健身房年卡其實也沒那麼貴,換算到每一個月也不會特別貴。

3、負債款,雖然我沒錢,但是我有花唄,雖然我窮,但是能精緻起來。為什麼說90後人均負債多,因為窮且追求精緻的生活唄。

呃,我暫時也想不到更多了。

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多種多樣,如果人家只是熱衷擺拍圖個心理安慰求個贊而已,那麼我們不妨大大方方的豎了大拇指,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如果人家是愛好款,那麼跟我們關心不大,千金難買心頭好,自己能力範圍內追求喜歡的東西,多正常啊;如果是負債款的,一旦向你借錢,請快速撤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