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今年上三年级,问他有无梦想,他答没有,长大了随便做什么,我该怎样引导孩子?

小镇得托尼


不要去问你的孩子有什么梦想,有的可能他是有梦想,但是他不敢说。你可以换一种方法,问他喜欢什么。如果他不说的话,那么你可以看一下他平时喜欢看什么。或者他平时有什么爱好,喜欢阅读什么样的书籍,对什么样的人物崇拜。每个人都是有梦想的,只是说有的人不善于表达。或者他是怕别人失望,所以不敢表达。可以多跟孩子沟通,多观察一下孩子喜欢什么。也可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然后你多观察就会发现他对什么感兴趣。再说了,现在你的孩子还很小,有梦想和没有梦想的话,区别不是很大的。就像很多人从小就喜欢当老师或者当科学家,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接触的知识不同,然后兴趣爱好随之也会改变。所以孩子喜欢什么?你就培养他什么样的兴趣爱好。如果你想让他对什么感兴趣的话,那么你可以多让他去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或者能多给他讲一些故事,最好是讲一些伟人的或者成功案例。人的兴趣爱好都是跟环境跟周围的人有关系的。还有跟身边的朋友有关系的。所以小孩子最好是让他快到朋友圈多跟小朋友交流。多出去走走,多去别家串门。小孩子就要锻炼他独立。让他多去走走,然后对他的社交方面也会有启发。如果老是天天让他待在家里的话,可能他想的东西很少。接触的内容也很少,所以说他也不知道他想做什么,他能做什么。或者做什么好玩,做什么有用。一般很多人都是跟什么样的人玩,他就喜欢什么样的。所以孩子的兴趣爱好有可能来自于他自己的想法,或者来自于他身边的朋友,或者来自于家里身边的人。不管怎么样,也就是说跟孩子多沟通是有必要的。小孩子还小,不要去强迫他有什么样的爱好或者什么样的梦想。该学的知识一定要学,多锻炼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醉月都市


理想重要吗?

这个问题我问过我的很多学生,和很多届学生讨论过这个问题,也让他们写过自己的理想,做成心愿墙,贴在教室里,我的学生也有三年级的,当时情况说起来也是搞笑的很。

那年带的二年级学生的时候,我问他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理想吗?很多人回答不知道,我就跟他们解释,理想就是你长大了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做什么事,这就是你的理想,通过我一解释,他们就开始思考了一会,一个个回答,不过他们的理想都很远大,长大当科学家、警察、医生、宇航员……我一听感觉这些孩子不得了啊,什么都敢想,不过我没有打击他们积极性,我鼓励他们,有自己的理想是好事,如果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应该怎么办呢?很多学生都回答,要行动,付出劳动,因为我经常教他们想要得到,就要付出劳动,才能有收获,对于实现理想也是一样,想要实现,就必须付出劳动。

后来我让他们定一个近距离的理想,比如期末考试考多少分呀,他们又来劲了,问我考到了目标分数有没有奖励,我说有,这时候他们更有劲了。理想是高尚的,而不是随便乱说,有自己的伟大理想,才能指引着自己前进,连小学二年级都知道期末考试定个目标分数,三年级更应该为自己定目标,确定自己的理想,尽管这个理想很遥远,很难实现的了,也要给自己一股前进的力量,指引着自己努力,我们作为父母老师,就应该帮助孩子,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理想,树立伟大理想。


一线教育


我儿子14周岁上初三。

他过生日的时候我也问过他这个问题,他跟我是这样说的:“

————老妈,我知道你是个开明的家长,所以我不想说些谎话来骗你,虽然我知道什么是标准答案。我知道你和老爸希望把所有的经验都教给我,让我能不受任何一点挫折的过好以后的生活。

但是我不是你们,我们这一代也和你们那一代不同呀!你们那一代人小时候生活苦,上学努力学习就是为了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有份能养家糊口的收入。

我们现在上学除了为了以后找个好工作,也是在为以后做个与众不同的自己做准备呀!十年前你肯定想不到,现在不出门所有的吃喝拉撒都能解决吧?那么我现在怎么能决定10年以后我会做什么工作呢?

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做好我现在需要做的事。

你们能做的,就是做好你们要做的事。”

原话大概就是这样说的。

看,孩子会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别着急,理想什么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当下的行为。


徐姐姐呀xujie


其实在我们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的作文里都会有一些关于梦想的题目,但我们也只能糊写一通。因为我们也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有个同事曾经问我:他家孩子的梦想一天一个,是不是这个小孩太过三心两意?

我只能说,小孩子的天性如此。

小孩子因为对世界接触的较少,对新鲜事物也比较好奇,意志也比较薄弱,因而见一样喜欢一样。

就像前段时间,我带小家伙去看了电影《银河补习班》。从电影院坐车回家,小家伙一路上叽叽喳喳地说过不停,问太阳、问月亮、问地球,然后说:我长大了要做宇航员,我要带爸妈和妹妹飞上月球!我们听了之后都笑了。

然而再带他去看《救火英雄》时又说他要做消防员,带他去看《法政先锋》时,他说他要做律师!

当我们问及孩子的梦想时,如果孩子回答不知道我们应该从三方面去思考:

一、孩子喜欢的事物多,兴趣广泛,但无法选择。

孩子由于喜欢的东西较多,当你问及梦想这个问题,孩子一时想不出来,而父母又急着想要答案,孩子只能随便应答了事。这时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去考虑,或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与孩子一起分析,再让孩子从中选择。

二、孩子是否有自卑心理?

如果孩子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他们往往会迷失自我。他们有时不知自己在做什么,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想要什么。

我们作为父母的,应该了解孩子自卑的原因所在,是不是被同学朋友疏远了?是不是被老师批评了?是不是被家人责骂了?了解清楚原因,再对症下药。

三、孩子与父母的交流是否通畅?

现在是个经济发达的社会,作为父母要扛起家庭的维持与发展的重任。因而很多时候父母大多的时间用在工作上,疏忽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养成了自言自语等不良的方式去释放压力,从而导致他们与父母交流的缺失。长期下来,孩子便不愿意对父母对话。

这时我们要渐渐的接近孩子,从孩子喜欢的事物开始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慢慢培养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从孤僻的心理里走出来。

希望我能帮你解惑!


五点教育


我觉得这么小对梦想还是很含糊的概念,大家都喜欢都警察,当科学家,当官等,其实这种梦想都是受到某个故事诱导或者家长整天潜移默化来的。

就算现在有非常伟大的梦想,终究还是梦想,梦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不会因为有梦想就会让孩子更优秀。

现在要做的是,好好培养孩子情商,稳定的情绪,做事责任,人际关系,以及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等,是金子总会发亮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人皆有之,但是必须遵循客观的成长规律,一口一口吃,一天一天的成长。

现在想想我三年级写信给我妈,说我会好好努力学习,将来当市长,让爸妈不用出去干活,不要辛苦。现在想想小时候,挺幼稚的,市长有那么好当,大学毕业快10年,爸妈依然没办法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哈哈

梦想不应该逼出来,让孩子自己想出来,那样的梦想,才会想去实现。



教书匠大智


众所周知,理想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个人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一个人有了理想,如同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便会披荆斩棘,向着目标奋勇前进。

三年级的孩子,如果还没有规划和设计自己今后的生活,这可以理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一个九岁的孩童,没有梦想,这与他的天真和童稚密切相关。做为家长,不要过多的指责与批评。家长要从正面入手,努力做到:

一.走进孩子的内心。

家长要与孩子推心置腹地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加以正确的引导。告诉孩子,一个人应该有努力的方向,首先要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指定一个阶段性的小目标;然后,再为自己的将来树立一个长远的大目标,要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这样,才有学习的动力和奋斗的方向,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二.扬起理想之帆

对于孩子而言,模仿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身边的榜样,做到学有目标,超有对象;家长还可以带领学习英雄先进人物的故事。让孩子每天都朝气蓬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青青ssy


小学二、三年级,也就是孩子在7-9岁的时候,常出现跟大人顶嘴的现象,这也就是所谓的“中间反抗期”现象。这一阶段还被称为“小团伙时代”。相互投机的孩子们组成“党徒”在一起疯来吵去,或跑到老远的地方去玩耍。这是孩子确立自我的关键时期。中间反抗期也被称为孩子精神上的“断奶期”。孩子的反抗常常是以跟大人“顶嘴”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并且显得理由十足。这表明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在顺利发展,并开始具有批评大人的能力。作为父母,应把孩子的反抗视做成长的证明,以宽容的心态加以接受。其实这种“逆反心理是”家长与孩子之间因为价值观念不同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家长应该正确面对孩子的“反抗”。父母应对孩子的意见表现出倾听的态度,经常倾听孩子的讲话,也会培养孩子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的良好品德,对孩子的心灵成长将起到重要作用。

⑴让孩子在玩耍中自发性得到成长。孩子对于“玩耍”的重视在6-7岁尤其突出,情绪的表现变得比以前更复杂了,如哭的方式从5岁之前的号啕大哭,变成抽泣呜咽。当家中的几个孩子确信自己被父母爱着时,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很好,小的孩子会喜欢大的孩子,大的孩子也会照顾小的孩子。在与小朋友的玩耍中,孩子的自发性在不断地发展着。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过分地加以强制,往往这种孩子会心情压抑,不能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爱,只是人格形成发展受阻。

⑵父母要勇于认错,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批评与建议。孩子的眼睛是透明的,看待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往往与成人有很大不同。面对孩子的批评与建议,父母要态度坦诚,勇于认错和反省,平等的和孩子交流。这种态度的重要性在于“以身作则”的教导孩子一种“自我反省”的能力,是一种最好的诚实示范。

⑶给孩子充分的思维与娱乐空间。现在的家长往往过多的限制了孩子的思维自我发展,并把自己的观点不加节制的转达给孩子,以学习为理由剥夺了孩子的娱乐空间,让孩子在“吴理由、无快乐”中成长,个性受到了限制,一旦忍耐到一定限度,孩子也会爆发。所以家长要放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加以节制。自由的身心发展是孩子生理、心理年龄同步成长的重要保障。

⑷培养孩子的学习意愿。缺乏学习意愿是自发性发育迟缓的缘故。孩子缺乏自己思考,自己决定想做的事情,不依赖于他人而能自主一切的能力。家长也应该反省一下,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还是在于前期的发展受阻,而不能归于孩子自身。更不要用打击性、诱导性的言语来说教孩子,比如“不好好学习,大了只能捡破烂了”,“不学习就没有好出路”,“孩子,父母都是为了你好呀”等等,这种说教反而更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甚至叛逆心理,或者出现对于目的的错误判断。“无言之行”比空洞的说教更具说服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学习”的氛围,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孩子学习的医院就逐渐形成了。

⑸好孩子的评价标准。乖顺而不让大人操心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自发性发育缓慢的结果,过于听话的孩子往往隐藏着更严重的成长危机。成人如果不能改变评价标准,“好孩子”往往会成为“问题孩子”。“捣蛋”,“嬉戏”,“胡闹”,“吵架”往往是孩子的自我自发性的体现,不能一味地进行打击,要在有所限制中进行保护。

⑹发觉孩子的潜能,认真地培养一项优点或特长。“一窝蜂”,从大流的情况比较常见。家长往往会给孩子安排过的特长培训,比如同时进行钢琴、书法、英语的培训,并要求孩子做好,往往让孩子疲于奔命,应付了事,不堪重负,时间长了,孩子会产生厌烦的情绪,随之而来的就是抵触,磨灭孩子对于其中一种可能产生的兴趣。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讲,自由选择或许比毫无意义的强加干预更能发掘孩子的潜能,成人的态度与选择强加于孩子身上往往会受到相反的效果,其结果招致逆反或罢工,以至于关系紧张。


迷彩衣的故事


我是一名老师也位父亲,以父亲的身份回答你的问题,我很难回答得你满意,因为我孩子才一岁八个月,没遇到这样的问题。那就只能以老师的身份回答。

我不不清楚您问孩子这一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问的。但是我想给你建议是问孩子问题要从孩子和家长都感兴趣话题入手,不要以责备的语气开始你们的谈话,这样可以观察孩子的反应,你在寻找谈话的重点,是话题触及孩子的心。不要有事打雷,无事连风都不刮,现在家长每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不是很多,我们要珍惜,珍惜每一次和孩子交流的机会,每天试着心平气和地交流一下,不一定是成绩、书写等,试着扩展你们的谈话内容,甚至以孩子的方式与他们一起玩,这对孩子的教育很有帮助。

比如我现在带的二年级学生,我问他们喜欢玩什么?不止一个学生回答我是卡游,我都三十好几的人了,第一次听到卡游,我真没玩过,我试着和他们玩,去了解他们,和他们做朋友,对于卡游我不会玩,那我就做他们的学生,他们做我的小老师。我们成了无话不聊的好朋友,孩子对学习也更有兴趣,作业也完成得很好。

与孩子的交往和教育其实很简单,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应该动动脑筋,迂回地去解决一些看似困难的问题。

【最后,王老师问问各位家长,你有多久没有陪孩子了?你有多久没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了?幼儿园吗?孩子成长的是需要陪伴的。】


跟王老师学语文


三年级的孩子家长需要引导有梦想吗?或者说理想。不需要

我记得很清楚,我小学时候的梦想或理想是当科学家,而且好多同学梦想都是这个,怎么来的呢?一定不是家长引导的,因为父母根本不知道这个;也不是老师,我们小学老师都是民办的,也不教这个。根本原因是书上的内容和广播里、学校里、街头上的宣传,因为80年代正是我国奔向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

可是,学习动力真的来自于理想吗?我觉得不是,至少小学时一定不是,要不那么多有同样理想的同学为什么该渣还是渣?

小学生学习的动力,更多源自家长、老师、同学这些身边人的肯定,和成绩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我们经常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这一点是没错的。还有一个说法:"优秀是一种习惯"。优秀的学生固然是因为其良好的习惯,可习惯的养成是离不开父母师长的鼓励的。特别是小学生,一句话的鼓励至少可以提供几天的进步动力,当这种动力变为持续的输出,习惯也就养成了。

我在文章中曾讲过一个学生的例子,反过来说,如果孩子的努力得不到任何的认可和回报,他就会放弃掉这件事,去做至少可以让自己愉悦的事情,比如玩游戏。

孩子成绩也是一个重要的激励,不管是一次听写还是单元小测,哪怕比原来进步了一点点,只要家长能抓住机会,都能给孩子以推动,让孩子快跑几步,多推几次,孩子跑起来了,超过了一个又一个小伙伴,他就不愿意再跟在后边了,就会自觉地快跑起来。

所以,家长要做的不是引导孩子有梦想,重要的是这过故动,让孩子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养成良好的习惯。


时光ME


孩子学习没有一个学习目标,这怎么能行呢?这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有些学习方法和习惯父母要从小就教会孩子,让他们树立人生学习目标才行,为什么要教会孩子树立目标呢?


1.学会给自己设立人生目标

因为只有有了目标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反之,学生没有设立目标,学习做事的效率就会大大折扣,因为没有目标就没有努力的方向这时候人就很容易停滞不前,停滞不前这就意味着要倒退,所以,才要从小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让孩子有一颗坚定的心,这样更有利于学习。


2.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很多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会错误地以为自己的学习是给老师学和家长学,学习的态度就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这是会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如果家长稍有懈怠,学生的成绩将会是直线下降,因此,要从小就告知孩子学习是为了什么,学习的意义又在哪里,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能有更好的将来,而不是错误的以为只是为了完成家长的一些期许和愿望。

教育不仅仅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习就可以,还要多关注许多学习上的“小细节”,因为细节往往决定成败。成绩好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孰轻孰重要分清楚,并不能为了成绩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学习的工具,那样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家长们要引起重视大家对此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