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曾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何出此言呢?

密探零零發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留下的千古名句,事實上生子當如孫仲謀,本是曹操對孫權的一句讚歎之語,只是通過辛棄疾之手才得以發揚光大,被世人所熟知。按理說在三國時期孫權在曹操,劉備面前就是一個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子,而且三國時期英雄豪傑輩出,曹操為何唯獨對晚輩的孫權有如此高的評價呢?

孫權,字仲謀,長沙太守孫堅的二兒子,他十五而立,因其為人仁義好德喜歡招募賢才,小小年紀就與父兄齊名,所以哥哥經常讓他左右陪伴,參與到軍政事務中來,其表現的才能讓眾人連連驚歎。

建安五年,孫策被奸人刺殺去世,孫權接替了他的位置,那年他不過20歲就被朝廷拜為將軍。孫權最初掌管江東時,因其年少威望不足,底下皆有叛亂,孫權臨危不亂在身邊諸將士的守護下,展現了極其優秀的政治軍事能力,穩定了江南局勢。

公元二零八年,丞相曹操奉旨南征,在一路勢如破竹擊敗了豫州牧劉備,還寫信告知孫權不日就將徵取東吳之地,面對戰和兩難的局勢,孫權卻有意於曹操一戰遂聯合劉備勢力,以5萬人在赤壁大敗曹軍。

建安18年,曹操率40萬大軍再次進犯東吳,打算一雪赤壁之恥,不過曹軍所來勢洶洶,但在面對長江天塹的時候,把東吳水軍打得落花流水,曹操聽從謀士建議命令部隊堅守不出,面對孫權的幾度挑釁都不為所動,兩軍在長江防線上對峙了一個月之久。於是藝高膽大的孫權親自駕船前去曹軍陣營查看情況,曹軍諸將士見孫權如此羞辱,紛紛請戰,可曹操卻說,孫權這次來必然是目睹我軍的聲威,你們萬不可輕舉妄動,就這樣孫權若無其事的,在曹軍營地溜達了一圈兒,哼著小曲兒悠哉悠哉的返回去了。

曹操在陣營中遠遠的看到東吳水軍的嚴明整肅,又想到了孫權剛才的壯舉,不禁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從此事中,我們不得不佩服孫權的膽量和曹操的大度,正所謂英雄惺惺相惜。




世界歷史記


孫權,吳太祖大皇帝(公元182年-公元252年),字仲謀,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他繼承父兄在群雄割據中打下的江東基業,與江南各方英傑攜手共進,縱橫捭闔,開疆拓土,苦心孤詣了經營多年,終成為一方諸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26歲的孫權與劉備聯合於赤壁打敗曹操軍隊,使東吳進入了相對穩定狀態。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能征慣戰的曹操率領久經沙場的北方大軍浩浩蕩蕩進攻濡須口,與31歲的孫權相持一月有餘,不僅沒有佔到絲毫便宜,還被以前看不上眼的孫權欺負得沒有脾氣了。



知人善任的孫權,派水軍包圍了曹軍,生俘其三千多名將士,被淹死的曹軍也數以千計,後來孫權耀武揚威,幾度挑戰,曹操因為弄不清他的真實意圖而採取保守態度,告誡屬下堅守營寨不出,想以靜制動,於暗處觀察孫權在調兵譴將中的破綻,再找出突破口,方便一擊致命。

這邊,膽大心細的孫權親自駕船從濡須口進入曹營中,曹營的文武將官以為孫權率兵挑戰來了,都準備武器,進入了攻擊狀態;而足智多謀的曹操卻不以為然,他沉吟良久才意味深長地說:"這一定是孫權想要親自見識我的軍隊。",於是傳令各部嚴整軍隊,弓弩不得妄發。

孫權悠哉遊哉地走了五六里轉回,迴歸的途中還演奏東吳當地的歡快的樂曲,有意讓曹軍聽到;被“檢閱”後的曹丞相登高遠望,見吳軍舟船秩序井然,將士列隊整齊,軍隊於敵營中仍然嚴明整肅,欽佩之情油然而生,竟然脫口而出,"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孫權如同走親戚一樣地來曹營風光一回後,回去就給曹操寫了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似乎是關心的口吻,其實,充滿了輕視與調侃,又附一張小紙條說:"足下不死,孤不得安。”,陰險狡猾的曹操早對這位後生早五體投地,心服口服了,竟然當眾宣告說:"孫權不會欺騙我。",於是撤軍打道回府了。此話可以隱隱約約地讀出孫權的豪爽幽默與好勝自信的性格,也可以感受到曹丞相見賢思齊,惺惺相惜的特殊情感,耐人尋味。


希望星晨58298869


此話是公元213年,在濡須口曹軍和東吳軍隊對峙時候,曹操眺望到東吳軍隊軍容整肅時,感嘆而說出的話,還有後半句。“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曹操此時因立嗣問題而煩惱不已,兩個兒子都缺點不少,看到跟他們同齡的孫權,已經是跟自己平起平坐的一方霸主,且對自己毫無怯懦。比起自己兒子們有天壤之別,所以感慨萬分、由衷說出的真心話吧。劉景生兒子應指拱手相讓荊州的劉琮。


敘三國



三國時,曹操的政治策略、軍事能力以及在文學方面的造詣,歷史上多有褒揚。當時,讓他打心眼裡佩服的人還真沒幾個。有意思的是,曹操對自己的對手孫權卻非常認可,據《吳歷》記載,曹操曾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讚歎之語。


孫權,我們都知道,孫策死後,年僅19歲就繼承父兄打下的基業,主政江東六郡,聯蜀抗魏,不僅穩定了動盪的局勢 ,而且以超人的膽識和魄力,抵住了來自各方反對勢力的攻擊,開創了東吳政通人和,上下用命的蓬勃氣象。其中原由,與孫權的過人才智和良好的政治品質息息相關。

一是禮賢下士,任用賢能。兄長孫策死時,孫權當時虛歲十九,還是個毛頭小子,閱歷淺、威望低,地方士民及賓旅寄寓之士仍存異心,局勢動盪不安。孫權以張昭為師,努力提升治國理政水平,以周瑜、程普為統領,打造能征善戰之旅。又廣招賢才,遍訪名士,一大批棟樑之才紛紛來投,緊張的江南局勢很快得到穩定。


二是用兵有道,開疆拓土。三伐黃祖,收穫江夏郡。與劉備聯合抗曹,火燒連營,擊敗百萬曹軍。從僅有的江東六郡,擴展到佔有荊州南郡、武陵、長沙、零陵、貴陽等五郡,揚州的丹陽、會稽、建安、吳郡、豫章、廬陵、廬陵南部等七郡,加上整個交州,可以說地盤較前擴大了有三倍。


三是以人為本,體恤臣工。海盜出身的部將周泰作戰勇敢,為保孫權傷勢嚴重,孫權拉著周泰的胳膊,哭著說道:幼平,你捨生忘死,為囯效力,受傷幾十處,我怎麼能不把你當作我的至親骨肉,你是東吳的功臣,我當和你同榮共辱。”眾人無不為孫權的真情動容、敬重。

孫權沒有曹操的奸詐野心,更沒有劉備皇叔的顯赫背景,卻能在諸侯爭霸的亂世中,穩定和延續江東基業,不能不說是逆襲成功的奇蹟!


大美威海幸福銀灘


曹操向來是不吝於誇讚他人的,不只是孫權,曹操誇讚的人還有很多,比如:

郭嘉

郭嘉最初追隨袁紹,見袁紹不知用人,做事不得要領,難成大事,於是便離開了袁紹,在荀彧的推薦下轉投了曹操。

曹操召見郭嘉,與他討論天下大事,見郭嘉見解不凡,非常高興,便說:“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

鍾繇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任鍾繇為司隸校尉,鎮守關中,不僅寫信爭取了韓遂和馬騰暫時歸附了朝廷,使曹操免去了西面之憂,還在官渡之戰期間曹操兵少缺糧的關鍵時刻,為曹操挑選了兩千多匹戰馬送到了官渡,給了曹操有力支援。

曹操為此專門給鍾繇寫了一封信:

所得送馬,甚應其急。關右平定,朝廷無西顧之憂,足下之勳也。昔蕭何鎮守關中,足食成軍,亦適當爾。

曹操將鍾繇“送馬”與蕭何“足食成軍”相提並論,對鍾繇做出了高度評價。

再如,誇讚劉備:“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誇讚荀彧:“吾之子房也。”

誇讚杜畿:“昔蕭何定關中,寇恂平河內,卿有其功。”

而曹操誇讚孫權的“生子當如孫仲謀”是在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領大軍進攻濡須口,與孫權相持一月有餘,雙方多次展開激戰。

後來孫權幾度挑戰,曹操堅守不出。於是孫權親自駕船從濡須口開到曹營前。諸將都以為孫權是前來挑戰,準備攻擊,曹操說:“這是孫權想親自觀看一下我軍情況。”命令嚴整軍隊,弓弩不得妄發。孫權前行五六里,回去的路上演奏歡快的樂曲。曹操遠遠地看見舟船軍隊仍然嚴明整肅,不禁脫口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用吳國大臣趙諮的話來評價孫權便是:“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陳,是其明也;獲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州虎視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孫權也確實當得起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誇讚。


自歷史來



古風93814281


相對於三國時期的老一輩曹操、劉備,孫權屬於晚輩,卻以自己的殺伐決斷和赫赫戰功贏得曹操的載譽,令同為後輩的曹丕、劉嬋相形見絀。

孫權是孫堅的兒子、孫策的弟弟,孫堅號稱“江東猛虎”,是東漢末年數一數二的超級猛將,在討董卓戰役中,擊潰大將胡軫並斬殺華雄,後來董卓輕率大軍與孫堅交戰,卻反被孫堅打敗,斷後的呂布也不敵而敗走。孫策被許貢門客行刺去世,臨終前命孫權接替其位。只有19歲的孫權在張昭等人的輔佐下,開始打江山他消滅李術等人的叛亂,阻止宗室動亂,廣招賢才,將諸葛瑾、魯肅、嚴陸遜、徐盛、顧雍等人就等人招到麾下,穩定了江東的局勢。

當年曹操率領號稱八十萬大軍南下,企圖直取江東,一統天下。面對大軍壓境,敵強我弱的局面,在周瑜、諸葛亮等人對戰與和的利弊分析後,26歲的孫權果斷決定,與劉備合兵,和曹操決戰。

曹操率領大軍進攻濡須口,孫權親自乘船來到曹軍寨前督戰。孫權和曹操隔江相望,曹操遠遠地看見孫權的軍隊嚴明整肅,不禁脫口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孫權回去後給曹操寫了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附一張小紙條說:“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只好對眾人說:“孫權不會欺騙我。”於是下令撤軍。

孫權雖然年輕,卻手腕老練,有勇有謀,頗有政治氣勢,連老謀深算的曹操也被他必勝的氣勢所震撼,只好悻悻退兵。


希榮文創


實際這句話的意思。是話中有話的感覺。面對曹操集團內部的文士和將軍,甚至曹操的許多兒子們,就是有點諷刺的感覺。說孫權文武雙全,政治頭腦很清晰,打小就是個軍事青年,曹操的智商那是何等聰明的,知道自己的陣營,特別是自己的兒子們,和孫權還是差很多的距離。我作為曹操先生的小老鄉,個人認為。曹操的一半兒子要不就是武將武而無才,要不就是文而無武。不懂得官場的政治頭腦。當然有曹操一半的頭腦,也不會最後被司馬懿篡位了。。曹操看人的面相和性格,看的還是非常正確的。你們認為呢?


萌萌噠花草茶


曹操在進攻濡須口時,看到東吳軍容整齊,不僅感嘆:生兒當如孫仲謀,劉景升之子乃豚犬爾。

孫權也實至名歸,在赤壁之戰前以張昭為首的投降派,力主投降。孫權不動生色。周瑜主戰派來勸孫權,他當機表態,堅決與曹操決一死戰,並且在朝堂上用劍砍小桌子一角,嚇住了投降派。在用人上他也明察秋毫,張昭雖然資格老,學問高,都沒有被孫權重用,而重用了沒有文化的呂蒙,年輕將領陸遜等。可見他知人善任的能力。論武功,論行軍打仗他趕不上父兄,但論治國安邦,選賢任能他遠遠超過二人,曹操識人可謂準矣!


風輕雲淡75281


治國有方,治軍嚴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