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何出此言呢?

密探零零发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留下的千古名句,事实上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对孙权的一句赞叹之语,只是通过辛弃疾之手才得以发扬光大,被世人所熟知。按理说在三国时期孙权在曹操,刘备面前就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而且三国时期英雄豪杰辈出,曹操为何唯独对晚辈的孙权有如此高的评价呢?

孙权,字仲谋,长沙太守孙坚的二儿子,他十五而立,因其为人仁义好德喜欢招募贤才,小小年纪就与父兄齐名,所以哥哥经常让他左右陪伴,参与到军政事务中来,其表现的才能让众人连连惊叹。

建安五年,孙策被奸人刺杀去世,孙权接替了他的位置,那年他不过20岁就被朝廷拜为将军。孙权最初掌管江东时,因其年少威望不足,底下皆有叛乱,孙权临危不乱在身边诸将士的守护下,展现了极其优秀的政治军事能力,稳定了江南局势。

公元二零八年,丞相曹操奉旨南征,在一路势如破竹击败了豫州牧刘备,还写信告知孙权不日就将征取东吴之地,面对战和两难的局势,孙权却有意于曹操一战遂联合刘备势力,以5万人在赤壁大败曹军。

建安18年,曹操率40万大军再次进犯东吴,打算一雪赤壁之耻,不过曹军所来势汹汹,但在面对长江天堑的时候,把东吴水军打得落花流水,曹操听从谋士建议命令部队坚守不出,面对孙权的几度挑衅都不为所动,两军在长江防线上对峙了一个月之久。于是艺高胆大的孙权亲自驾船前去曹军阵营查看情况,曹军诸将士见孙权如此羞辱,纷纷请战,可曹操却说,孙权这次来必然是目睹我军的声威,你们万不可轻举妄动,就这样孙权若无其事的,在曹军营地溜达了一圈儿,哼着小曲儿悠哉悠哉的返回去了。

曹操在阵营中远远的看到东吴水军的严明整肃,又想到了孙权刚才的壮举,不禁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从此事中,我们不得不佩服孙权的胆量和曹操的大度,正所谓英雄惺惺相惜。




世界历史记


孙权,吴太祖大皇帝(公元182年-公元252年),字仲谋,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他继承父兄在群雄割据中打下的江东基业,与江南各方英杰携手共进,纵横捭阖,开疆拓土,苦心孤诣了经营多年,终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26岁的孙权与刘备联合于赤壁打败曹操军队,使东吴进入了相对稳定状态。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能征惯战的曹操率领久经沙场的北方大军浩浩荡荡进攻濡须口,与31岁的孙权相持一月有余,不仅没有占到丝毫便宜,还被以前看不上眼的孙权欺负得没有脾气了。



知人善任的孙权,派水军包围了曹军,生俘其三千多名将士,被淹死的曹军也数以千计,后来孙权耀武扬威,几度挑战,曹操因为弄不清他的真实意图而采取保守态度,告诫属下坚守营寨不出,想以静制动,于暗处观察孙权在调兵谴将中的破绽,再找出突破口,方便一击致命。

这边,胆大心细的孙权亲自驾船从濡须口进入曹营中,曹营的文武将官以为孙权率兵挑战来了,都准备武器,进入了攻击状态;而足智多谋的曹操却不以为然,他沉吟良久才意味深长地说:"这一定是孙权想要亲自见识我的军队。",于是传令各部严整军队,弓弩不得妄发。

孙权悠哉游哉地走了五六里转回,回归的途中还演奏东吴当地的欢快的乐曲,有意让曹军听到;被“检阅”后的曹丞相登高远望,见吴军舟船秩序井然,将士列队整齐,军队于敌营中仍然严明整肃,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竟然脱口而出,"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孙权如同走亲戚一样地来曹营风光一回后,回去就给曹操写了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似乎是关心的口吻,其实,充满了轻视与调侃,又附一张小纸条说:"足下不死,孤不得安。”,阴险狡猾的曹操早对这位后生早五体投地,心服口服了,竟然当众宣告说:"孙权不会欺骗我。",于是撤军打道回府了。此话可以隐隐约约地读出孙权的豪爽幽默与好胜自信的性格,也可以感受到曹丞相见贤思齐,惺惺相惜的特殊情感,耐人寻味。


希望星晨58298869


此话是公元213年,在濡须口曹军和东吴军队对峙时候,曹操眺望到东吴军队军容整肃时,感叹而说出的话,还有后半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曹操此时因立嗣问题而烦恼不已,两个儿子都缺点不少,看到跟他们同龄的孙权,已经是跟自己平起平坐的一方霸主,且对自己毫无怯懦。比起自己儿子们有天壤之别,所以感慨万分、由衷说出的真心话吧。刘景生儿子应指拱手相让荆州的刘琮。


叙三国



三国时,曹操的政治策略、军事能力以及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历史上多有褒扬。当时,让他打心眼里佩服的人还真没几个。有意思的是,曹操对自己的对手孙权却非常认可,据《吴历》记载,曹操曾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叹之语。


孙权,我们都知道,孙策死后,年仅19岁就继承父兄打下的基业,主政江东六郡,联蜀抗魏,不仅稳定了动荡的局势 ,而且以超人的胆识和魄力,抵住了来自各方反对势力的攻击,开创了东吴政通人和,上下用命的蓬勃气象。其中原由,与孙权的过人才智和良好的政治品质息息相关。

一是礼贤下士,任用贤能。兄长孙策死时,孙权当时虚岁十九,还是个毛头小子,阅历浅、威望低,地方士民及宾旅寄寓之士仍存异心,局势动荡不安。孙权以张昭为师,努力提升治国理政水平,以周瑜、程普为统领,打造能征善战之旅。又广招贤才,遍访名士,一大批栋梁之才纷纷来投,紧张的江南局势很快得到稳定。


二是用兵有道,开疆拓土。三伐黄祖,收获江夏郡。与刘备联合抗曹,火烧连营,击败百万曹军。从仅有的江东六郡,扩展到占有荆州南郡、武陵、长沙、零陵、贵阳等五郡,扬州的丹阳、会稽、建安、吴郡、豫章、庐陵、庐陵南部等七郡,加上整个交州,可以说地盘较前扩大了有三倍。


三是以人为本,体恤臣工。海盗出身的部将周泰作战勇敢,为保孙权伤势严重,孙权拉着周泰的胳膊,哭着说道:幼平,你舍生忘死,为囯效力,受伤几十处,我怎么能不把你当作我的至亲骨肉,你是东吴的功臣,我当和你同荣共辱。”众人无不为孙权的真情动容、敬重。

孙权没有曹操的奸诈野心,更没有刘备皇叔的显赫背景,却能在诸侯争霸的乱世中,稳定和延续江东基业,不能不说是逆袭成功的奇迹!


大美威海幸福银滩


曹操向来是不吝于夸赞他人的,不只是孙权,曹操夸赞的人还有很多,比如:

郭嘉

郭嘉最初追随袁绍,见袁绍不知用人,做事不得要领,难成大事,于是便离开了袁绍,在荀彧的推荐下转投了曹操。

曹操召见郭嘉,与他讨论天下大事,见郭嘉见解不凡,非常高兴,便说:“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

钟繇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任钟繇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不仅写信争取了韩遂和马腾暂时归附了朝廷,使曹操免去了西面之忧,还在官渡之战期间曹操兵少缺粮的关键时刻,为曹操挑选了两千多匹战马送到了官渡,给了曹操有力支援。

曹操为此专门给钟繇写了一封信:

所得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曹操将钟繇“送马”与萧何“足食成军”相提并论,对钟繇做出了高度评价。

再如,夸赞刘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夸赞荀彧:“吾之子房也。”

夸赞杜畿:“昔萧何定关中,寇恂平河内,卿有其功。”

而曹操夸赞孙权的“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在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濡须口,与孙权相持一月有余,双方多次展开激战。

后来孙权几度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于是孙权亲自驾船从濡须口开到曹营前。诸将都以为孙权是前来挑战,准备攻击,曹操说:“这是孙权想亲自观看一下我军情况。”命令严整军队,弓弩不得妄发。孙权前行五六里,回去的路上演奏欢快的乐曲。曹操远远地看见舟船军队仍然严明整肃,不禁脱口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用吴国大臣赵咨的话来评价孙权便是:“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纳鲁肃於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於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孙权也确实当得起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夸赞。


自历史来



古风93814281


相对于三国时期的老一辈曹操、刘备,孙权属于晚辈,却以自己的杀伐决断和赫赫战功赢得曹操的载誉,令同为后辈的曹丕、刘婵相形见绌。

孙权是孙坚的儿子、孙策的弟弟,孙坚号称“江东猛虎”,是东汉末年数一数二的超级猛将,在讨董卓战役中,击溃大将胡轸并斩杀华雄,后来董卓轻率大军与孙坚交战,却反被孙坚打败,断后的吕布也不敌而败走。孙策被许贡门客行刺去世,临终前命孙权接替其位。只有19岁的孙权在张昭等人的辅佐下,开始打江山他消灭李术等人的叛乱,阻止宗室动乱,广招贤才,将诸葛瑾、鲁肃、严陆逊、徐盛、顾雍等人就等人招到麾下,稳定了江东的局势。

当年曹操率领号称八十万大军南下,企图直取江东,一统天下。面对大军压境,敌强我弱的局面,在周瑜、诸葛亮等人对战与和的利弊分析后,26岁的孙权果断决定,与刘备合兵,和曹操决战。

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濡须口,孙权亲自乘船来到曹军寨前督战。孙权和曹操隔江相望,曹操远远地看见孙权的军队严明整肃,不禁脱口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孙权回去后给曹操写了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附一张小纸条说:“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只好对众人说:“孙权不会欺骗我。”于是下令撤军。

孙权虽然年轻,却手腕老练,有勇有谋,颇有政治气势,连老谋深算的曹操也被他必胜的气势所震撼,只好悻悻退兵。


希荣文创


实际这句话的意思。是话中有话的感觉。面对曹操集团内部的文士和将军,甚至曹操的许多儿子们,就是有点讽刺的感觉。说孙权文武双全,政治头脑很清晰,打小就是个军事青年,曹操的智商那是何等聪明的,知道自己的阵营,特别是自己的儿子们,和孙权还是差很多的距离。我作为曹操先生的小老乡,个人认为。曹操的一半儿子要不就是武将武而无才,要不就是文而无武。不懂得官场的政治头脑。当然有曹操一半的头脑,也不会最后被司马懿篡位了。。曹操看人的面相和性格,看的还是非常正确的。你们认为呢?


萌萌哒花草茶


曹操在进攻濡须口时,看到东吴军容整齐,不仅感叹:生儿当如孙仲谋,刘景升之子乃豚犬尔。

孙权也实至名归,在赤壁之战前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力主投降。孙权不动生色。周瑜主战派来劝孙权,他当机表态,坚决与曹操决一死战,并且在朝堂上用剑砍小桌子一角,吓住了投降派。在用人上他也明察秋毫,张昭虽然资格老,学问高,都没有被孙权重用,而重用了没有文化的吕蒙,年轻将领陆逊等。可见他知人善任的能力。论武功,论行军打仗他赶不上父兄,但论治国安邦,选贤任能他远远超过二人,曹操识人可谓准矣!


风轻云淡75281


治国有方,治军严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