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裡,真正的“大反派”其實是父母

最近《少年的你》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大熱,作為反映校園霸凌的電影,它將校園中的陰暗面赤裸裸地展現在了我們面前,無論是桎梏在黑暗世界中的小北、陳念,還是施加暴力的小渺、魏萊、羅婷,每個人內心都藏著傷疤。作為一名老師,我看了整部電影,覺得深有感觸。導致所有悲劇的最直接的根源其實是父母。

《少年的你》裡,真正的“大反派”其實是父母

小北、陳唸的悲劇

小北是一個很複雜的角色,他是一個小混混,他略帶自卑又充滿血性還帶著少年獨有的叛逆,他自稱是一個活在“陰溝”裡的人,所以他看見攝像頭會不自覺地帶上帽子,有關小北的畫面大部分都是暗沉、壓抑的,直到那束光——陳念照進他的人生。當小北騎著摩托車帶著陳念兜風的那段,畫面變得溫暖,不再暗沉、壓抑。

當就是一個這樣“小混混”的角色,其實他內心也有柔軟的一面,他原本也有父母,也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庭,可是這一切在13歲的時候轟然倒塌,父親離開了他,母親帶著他活不下去,所以只能拋棄她改嫁。小北生活在陰溝底下,是他的父母親手推他下去的。

《少年的你》裡,真正的“大反派”其實是父母

儘管像個“小混混”,但其實小北是劇裡面最乾淨的人之一,他不搶劫不販毒,也不偷盜,但看到陳念在做作業的時候,也會對“押題”流露興趣。而他流露出的善良也更加讓人為他的悲劇而惋惜。

小北這個角色因為成長的環境始終是壓抑著自己的情感的,所以在他躺著和陳念講訴自己的身世的時候,經過語調還很平靜,甚至整個臉部都很模糊,可是眼角的淚卻出賣了他內心的創傷,他也渴望能夠擁有一份溫暖,所以他才會付出一切去保護陳念。

《少年的你》裡,真正的“大反派”其實是父母

而陳唸的悲劇同樣也是來自於家庭,陳念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母親指望著不勞而獲賺大錢,所以搞起來微商,結果被人騙了,每天都有人催債,所以她活得驚慌失措。

失敗的母親把自己的希望寄託在女兒身上,希望女兒可以考上北京,帶著自己鹹魚翻身,所以原本並非復讀生的陳念進入了復讀學校。揹負著母親的壓力苦苦支撐。

《少年的你》裡,真正的“大反派”其實是父母

懦弱、她痛、愛,青春,彷徨交織成了陳念。生活在這樣家庭的陳念習慣了懦弱,習慣了被桎梏在黑暗的泥沼裡,所以她一開始漠視了胡小蝶的求救,只想自己一個人讀完整個高三,進入高三,直到小北的出現,陳念才完成了自己的救贖。

《少年的你》裡,真正的“大反派”其實是父母

陳念、小北的悲劇都來源父母的缺失,讓他們沒有辦法獲得平穩安定的生活,從而讓傷痕交織著自己的青春。

羅婷的悲劇

作為“反派三人組”的羅婷,是電影中的邊緣人物,可能你看完整部電影都不一定知道她的名字,她最大的特點就是“暴力”。

《少年的你》裡,真正的“大反派”其實是父母

在面對警察質問其為何霸凌胡小蝶的時候,她放肆大膽的態度讓人感覺到她的可怕,羅婷的悲劇來源於父親的粗暴,但父親得知羅婷因為霸凌胡小蝶的時候,立刻對她拳腳相加,而羅婷則十分熟練地護衛住自己,可以看出,他的父親在生活裡經常毆打她。也因為父親經常的施暴,讓羅婷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將父親施加給自己的暴力施加給他人。

魏萊一夥用排球砸陳念時,是羅婷先動手,在對胡陳唸的霸凌中,也是她讓整個局面走向失控——她用剪刀剪了陳唸的頭髮,並撕扯陳唸的衣服。

《少年的你》裡,真正的“大反派”其實是父母

缺失父愛的羅婷因為魏萊投過的“善意”而對魏萊死心塌地,對於羅婷而言,魏萊可能是她收穫到不多的溫暖,但是對於魏萊而已,羅婷僅僅是一個可以利用的蠢貨。最後,當羅婷看到魏萊的屍體哭得撕心裂肺的時候,突然覺得這個角色有點可憐。

而也因為父親的長期毆打,所以在警察問訊她的時候,她才會說:“她只要裝裝可憐,就有男人來保護她,男人都是豬嗎?”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羅婷對於陳念還有嫉妒,因為她從來沒有得到過男人的溫暖。

《少年的你》裡,真正的“大反派”其實是父母

羅婷是矛盾的,她既恨自己的父親卻又渴望得到父親的愛,所以在片尾父親醉酒之後,她還是把父親揹回了家。

魏萊的悲劇

魏萊作為“反派”三人組的BOSS,其實她的悲劇反而更具普遍性,在如今高壓的社會下,多少父母將成績作為衡量孩子的一切。

魏萊人很漂亮,成績很好,也拿過很多獎,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她的父母只看重成績,成績是他們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

她的父親會因為魏萊復讀而一年不和她說話,在警察來到魏萊家的時候,她的母親更是將孩子的罪責推的一乾二淨,在她母親的眼裡,成績優異的女兒怎麼可能會做這樣的事情呢?一切肯定是別人先引起來的。

《少年的你》裡,真正的“大反派”其實是父母

當父母成績至上的教育觀施加在魏萊身上的時候,魏萊的三觀也開始畸形,她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錯,家庭內部缺少情感聯結所以讓她缺失了共情能力,所以她可以輕輕鬆鬆地同學施虐,而沒有任何負罪感。

魏萊本應該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可是她卻沒有未來。即使最後,她求陳念不要報警,也是怕父母生氣,而並非真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少年的你》裡,真正的“大反派”其實是父母

當陳念不小心殺死魏萊的時候,我不禁為魏萊而感到惋惜,魏萊自始至終都是父母的人偶,去迎合自己的父母,她不怕警察,她連死人都不怕,可卻害怕父母,非常害怕,所以她在父母面前將自己偽裝成父母所需要的模樣。

而當父母不在的時候,她便通過施暴來抒發自己內心的壓抑、不安、混亂、躁動。她其實不是死於陳念之手,而是死於父母之後,即使最後去世了之後,她的父親也僅僅只是冷漠地看了一眼,就轉頭離開,彷彿躺在那裡的不是自己的孩子。

《少年的你》裡,真正的“大反派”其實是父母

除了他們四個人,小渺也是一個悲劇人物,她媽媽卑微向老師下跪求原諒,可以想象她家很窮,甚至單親,從小一直受人欺負,她不想再被欺負了所以加入了魏萊陣營,但不是真的惡,只是太怕了。校園霸凌群體裡應該有很多這種人,通過附和作惡來自保。

《少年的你》裡,真正的“大反派”其實是父母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首先在愛,然後是學習

整部電影中悲劇的源頭其實是家庭,而並非教育制度。我做老師以來深刻的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成績優秀且善良體貼的學生,無關乎家庭的富有,而關乎父母的教育。

這些孩子大部分的家長對孩子都很關心,會及時和老師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他們除了對學習有要求之外,也引導孩子構建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這些孩子往往都很自律,他們並非因為父母的期望而學習,而是因為熱愛學習而學習。

《少年的你》裡,真正的“大反派”其實是父母

很多貧窮的家長雖然沒有錢給孩子報補習班,可是他們卻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庭父母的溫暖,在這種溫暖的感染下,孩子也將自己的愛投諸世界。

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父母正確的教育往往是最重要的,而教育是讓孩子學會愛,再學會學習。愛是第一位的。

《少年的你》裡,真正的“大反派”其實是父母

著名心理學家哈洛做了一個極為殘忍的實驗!

他讓新生的嬰猴從出生第一天起同母親分離,以後的165天中同兩個母親在一起——鐵絲媽媽和布料媽媽。鐵絲媽媽的胸前掛著奶瓶,布料媽媽沒有。雖然當嬰猴同鐵絲媽媽在一起時能喝到奶, 但它們寧願不喝奶,也願同布料媽媽呆在一起,而當它們遭到不熟悉的物體,如一隻木製的大蜘蛛的威脅時,會跑到“絨布母猴”身邊並緊緊抱住它,似乎“絨布母猴”會給嬰猴更多的安全感。

《少年的你》裡,真正的“大反派”其實是父母

《少年的你》裡,真正的“大反派”其實是父母

哈洛後來將絨布“母猴”轉移到另一間房間,然後讓發條玩具熊打鼓刺激小猴,小猴即使害怕也不選擇鐵絲“母猴”,而是隔著門縫眼巴巴地望著另一邊的絨布“母猴”。

更為殘忍的還在後頭,哈利·哈洛們讓布偶媽媽放鐵釘、射水柱來攻擊小猴,而它們還是義無反顧地要抱抱媽媽。

《少年的你》裡,真正的“大反派”其實是父母

《少年的你》裡,真正的“大反派”其實是父母

而小猴的這一行為更加佐證了嬰孩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溫暖、撫慰!

這一經典的心理學實驗證明了愛存在的重要變量:接觸。接觸帶來了安慰,而安慰感才是人與人之間產生愛的最重要的元素。

我們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只有父母對孩子接納、愛護、關注、鼓勵及支持,才能讓孩子對美好事物欣賞並希望周遭事物有秩序、有結構、順自然、循真理。

《少年的你》裡,真正的“大反派”其實是父母

總結

法律法規只能懲治霸凌者,而真正讓校園霸凌的現象減少,需要父母給予孩子以正確的教育,很多父母覺得給夠孩子用那就是盡責的父母,但是孩子最需要的其實是父母的溫暖與愛,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對孩子進行引導,讓他們走上正確的路。這樣校園霸凌的現象才會越來越少。

而老師也要及時發現班級存在的不正常現象,及時遏制霸凌現象的蔓延,對孩子進行及時的疏導。當然,老師也要保護好自己。

《少年的你》裡,真正的“大反派”其實是父母

從源頭出發,校園的霸凌現象才會越來越少,既然選擇生下孩子,那就做一個好的擁有正確三觀的父母,這不需要你有多少錢,只需要你會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