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鄲曲周縣----在河曲,水旋而周得名

河北邯鄲曲周縣----在河曲,水旋而周得名

曲周縣隸屬於河北省邯鄲市,總面積667平方公里,總人口45.9萬。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2017年12月,曲周縣獲評第一屆河北省文明縣城。

一、歷史沿革

河北邯鄲曲周縣----在河曲,水旋而周得名

1、戰國屬趙。秦屬邯鄲郡。漢初為曲周侯國。高祖元年(前206年)封酈商為曲周侯,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置曲周縣,治今古城營(今屬邱縣),屬廣平國。新莽時改曲周為直周。東漢複名曲周。

2、三國魏時曲周、斥漳二縣先屬魏郡、後屬廣平郡。並於今縣東南置斥章縣(治今西呈孟)。晉曲周縣省入斥章縣,屬廣平郡。

3、北魏景明中在曲周故地置曲安縣,北齊廢。北齊天保七年(556年)斥章縣省入平恩縣,並徙治斥章故城。

4、隋開皇六年(586年)析平恩縣置曲周縣(治原縣城)、洺水縣(治斥章故城)、平恩縣還故治,三縣均屬洺州。隋大業二年(606年)曲周縣省入洺水縣,屬武安郡。

5、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曲周縣,屬洺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屬廣平郡,至德二載(757年)復屬洺州。

6、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省入雞澤縣。元祐二年(1087年)復置,移今治,屬洺州。元屬廣平路。明、清屬廣平府。

7、1913年屬直隸省冀南道,次年屬大名道。1928年直屬河北省。

8、1949年屬邯鄲專區。1958年雞澤、廣平、丘縣、肥鄉縣併入。1960年改屬邯鄲市。1961—1962年雞澤、廣平、丘縣、肥鄉縣先後析出,恢復原建制,屬邯鄲專區(1968年改地區)。1993年劃歸邯鄲市。

二、地名來歷

明嘉靖《廣平府志》:“說者謂曲,委曲也。閭里曰鄉曲,懷抱曰心曲。邑在河曲,水徙而周,故曰曲周。”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的《曲周縣志》:“以曲周 名邑者,謂縣在河曲 ,水旋而周。”清人柯昌泗 《今縣釋名》亦同此說:“曲周,漢置,漳水、滏陽河等水。均經縣 境,蓋以水之環曲周布而名。”

河北邯鄲曲周縣----在河曲,水旋而周得名

三、文化遺產

1、四股弦。“四股弦”又名四根弦、五腔調,是河北省地方稀有劇種之一。曲周縣四股弦主要分佈在白寨鄉司寨村。四股弦起源於清朝中期道光十八年(1838年),山東河澤一帶。2013年6月,曲周四股弦人選省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2、曲周花車。原名“拉花車”,為漢族民間舞蹈,始於明朝,盛行於清朝,民國初期曾一度鼎盛。現主要分佈在安寨鎮安寨,南馬店等村。2013年6月,曲周花車人選省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河北邯鄲曲周縣----在河曲,水旋而周得名

四、歷史人物

1、李若水(1093年-1127年),原名若冰,字清卿,洺州曲周縣(今河北曲周縣)水德堡村人。靖康元年為太學博士,官至吏部侍郎,曾奉旨出使金國。靖康二年隨宋欽宗至金營,怒斥敵酋完顏宗翰,不屈被害。後南宋追贈觀文殿學士,諡忠愍。有《李忠愍公集》。

2、陳於陛(1543年-1596年),號藎齋,今邯鄲市曲周縣堤上村人。張居正為相時,雖有改革之舉,但本人也有貪汙受賄之嫌,陳於陛與他政見不合,受到排擠,便棄官回家務農,經常布衣草履,下地從事耕作,沒有半點官架子,與農民一般無二。歷任禮部主事、右副都御史、左司馬總督漕運、戶部尚書等職。

3、路振飛(1590—1647),字見白,號皓月,曲周縣東關人,天啟五年(1625)中進士,歷任涇陽知縣、都察院監察御史、福建巡按御史、河南按察司檢校、上林丞、光祿寺少卿、右僉都御史、吏部尚書等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