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菇撐開“致富傘” ——志丹縣順寧鎮發展特色產業助農增收小記

小香菇撐開“致富傘” ——志丹縣順寧鎮發展特色產業助農增收小記

金秋時節,志丹縣順寧鎮白草臺村紅石峁小組食用菌扶貧產業園區裡,一排排香菇大棚在陽光的映照下格外醒目。

走進香菇大棚,濃郁的香味撲鼻而來。一排排香菇像一把把靈巧的小傘立在菌棒之上。村民們正在忙著採摘。採摘下的香菇將經過包裝、加工,銷往全國各地。

今年以來,志丹縣為增加貧困人口收入,提升脫貧質量,推進鄉村振興,依託全縣獨特的資源稟賦,在順寧鎮白草臺村新建了食用菌扶貧產業園,以此來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園區總投資500萬元,於今年5月份開工。目前,已建成40多座高標準出菇棚,累計入棚香菇20萬棒,帶動了順寧鎮67戶貧困戶增收致富。

“全縣有30多萬畝蘋果資源,每年修建的蘋果枝能生產1000多萬棒的菌棒,這是資源優勢;晝夜溫差大是氣候優勢。志丹縣非常適宜香菇生長,香菇的品質好,在市場上就受歡迎。”志丹縣聖厚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國偉說,園區採取“企業+貧困戶”的運行模式組織生產管理,企業負責菌棒製作、技術服務和產品銷售。貧困戶和農戶除土地流轉定額分紅2000元以外,還可投工投勞、按勞取酬,全村實現務工收入100萬元。

“平時除了管理自家兩棚大棚蔬菜外,閒時來園區打零工、學習技術。兩個多月的時間下來,我掙了五六千元。”白草臺村村民劉樹麗說,除此之外,她家的4畝多土地被流轉,可以賺流轉費,到年底還給她分紅。

在園區生產車間,十幾個村民正在修剪香菇蒂子。據介紹,他們每剪一筐能掙5元錢,剪完後園區會按筐數當天付清費用。

白草臺村支部書記賀建利說,目前正是香菇生產旺季,用人量特別大。村上有土地的人把土地流轉後,每天來園區打工,女工一天100元,男工一天120元。村民可以一邊打工一邊學技術,為以後的產業發展打基礎。

截至目前,園區一期建設已完成,二期項目正在籌建中。項目完工投產後,每年可發展香菇種植40萬棒,產值可達4000多萬元。同時,產菇完成後,廢棄菌棒還可生產有機肥80萬斤,產值30萬元,實現了良好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如今,志丹縣順寧鎮67戶貧困戶戶均入股1.5萬元,發展香菇種植3000棒,用“入股託管”的形式參與分紅,有效彌補了長期產業未見效、短期產業收入不高的空白,為實現穩定脫貧、高質量脫貧奠定了基礎。

徐國偉說,下一步,他們將按照“統一流轉土地、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產品回收、統一銷售”的模式,把菌棒做好以後發放給群眾,公司進行技術服務跟蹤。然後發展訂單農業,按照保護價統一收購、統一銷售。另外,公司計劃再修建2500平方米的加工車間,把香菇的次品加工成香菇醬和香菇脆片,進一步提高附加值,創造更多的利潤。

順寧鎮鎮長郝斌說,引進食用菌種植是鎮上推進產業提質增效、鞏固脫貧成果的主要項目。該食用菌基地建設高效利用了農村土地資源,為農民技能培訓提供了新平臺,加速了特色產業的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