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改梯,村民收成一年比一年好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你的收成今年怎麼樣?我的又多了,自從村裡實施坡改梯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我家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呢。”11月1日,大通縣遜讓鄉安寧灘村文化廣場上,張國良正和同伴開心地說著。

聊起這些年的坡改梯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帶來的變化,曬太陽的村民們有說不完的話。“別看我們現在這麼舒服,往常這會兒我們還在田地裡忙活呢,都是因為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的實施,將以前的坡耕地改成了梯田,大型機械能輕鬆地開上去。以前需要花費40天才能收完的糧食,現在只要1天半就能輕鬆完成,省了我們不少力氣。”村民薛國勝也搶著說。

“三跑田”變成“三保田”

對於村民而言,土地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基礎條件,更是他們脫貧致富的關鍵。

遜讓鄉地處大通縣偏遠腦山地區,存在著大量的坡耕地,這裡的村民們祖祖輩輩過著廣種薄收、靠天吃飯的日子,用當地百姓的話來說“春天種不完,秋天收不完”。

坡耕地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的水土流失,使得地表土大量流失,損失土壤肥力,破壞植被,生態持續惡化。“那會兒,山上種地路不好走、水不好找、土質還差,種啥收成也不好。秋收季,最擔心的就是雨雪天,道路泥濘溼滑,人根本沒法走,有時糧食來不及收,就全部壞到了地裡。”張國良說。

隨著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的實施,遜讓鄉八里莊村、後拉村、遜布村、安寧灘村等,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曾經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變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

說起坡改梯的好處,村民們讚不絕口,“坡改梯真是好!我們要給它點個贊!自從土壤變好、土質變肥後,大家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呢。”

坡改梯帶來的甜頭真不少

“你應該夏天的時候來看看,那是我們這裡最美的季節,萬畝油菜花海全部綻放,漫山遍野都是金燦燦的,美極了!”薛國勝滿臉自豪地對記者說。

“實施坡改梯後,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坡面的土壤不易被水沖走,更易於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農作物增產增收,勞動力得到解放,村民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大通縣水利局水土保持工作站副站長哈進菊說,現在秋收完,不少村民還有時間外出打工賺錢。

通過多年的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大通縣嚴重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植被覆蓋率顯著提高,為農、林、牧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基礎條件,促進了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截至2018年底,該縣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84.3平方公里。

遠處山頂上的坡耕地裡,推土機正在轟鳴作響,加緊實施坡改梯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就是為了讓更多的村民享受到豐收的喜悅。

如今,昔日的貧瘠土地變成了沃野良田,呈現出一派阡陌縱橫、林茂糧豐的新氣象,明年將又是一個豐收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