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藍、水清、岸綠、景美 天津四大溼地成候鳥天堂

 津雲新聞訊: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黨的十八大以來,天津市高度重視生態保護,大力推進綠色發展,持續深化汙染防治,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綠色幸福感”,而今的天津逐漸變成一座天藍水清、鳥語花香、生態宜居的城市。

天藍、水清、岸綠美景初現

天津市堅持生態優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從大氣、水、土壤等多方面著手,重拳出擊嚴查汙染企業、加強水汙染保護力度、分類治理土壤汙染。近年來,老百姓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天藍了、水清了、空氣好了,生活更幸福了。

天藍、水清、岸綠、景美 天津四大溼地成候鳥天堂


大氣汙染治理方面,天津持續強化嚴控燃煤汙染、嚴控工業汙染、嚴控機動車汙染、嚴控揚塵汙染、嚴控新建項目環保準入“五控”治理措施,實施地方火電廠標準,啟動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疏堵結合提前淘汰29萬輛黃標車,實施補貼和限行推動淘汰老舊車近40萬輛。同時,嚴格落實施工工地圍擋、苫蓋、車輛沖洗、地面硬化、土方溼法作業、渣土密閉運輸“六個百分之百”揚塵控制標準。此外,對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所需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等汙染物排放總量實行倍量替代。

水汙染治理方面,全市統籌推進“飲用水、地表水、地下水、黑臭水”汙染防治,強化工業、城鎮、農村“三水治理”,建設600餘口地下水監測井,完成10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及205個千人以上的鄉村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劃定,持續推進農村汙水治理工程。此外,大幅提高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工業廢水直排外環境企業、109座城鎮汙水處理廠完成提標改造,達到地表水準V類甚至Ⅳ類水質標準。

土壤治理方面,天津出臺淨土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完成農用地土壤汙染詳查,穩步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精準推進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和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進區建設。目前,完成1241家企業用地信息採集,定期更新發布全市13個區、48個地塊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與修復名錄。

天藍、水清、岸綠、景美 天津四大溼地成候鳥天堂


通過一系列措施,全市PM2.5平均濃度從2013年的9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8年的52微克/立方米,再到今年9月底的50微克/立方米。水環境質量方面,目前,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50%,劣Ⅴ類水質比例降至5%,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了黑臭水體……天藍、水清、岸綠、景美的畫面初步形成。

四大溼地生態恢復 稀有候鳥飛臨天津

天津地處九河下梢,溼地資源豐富,各類溼地總面積29.56萬公頃,陸域溼地佔全市國土面積的17.1%。為了保護“京津綠肺”,近年來,天津市不斷完善法律,通過了《天津市溼地保護條例》、制定天津溼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讓七里海、北大港、團泊湖、大黃堡四大溼地的保護更有法可依。

天藍、水清、岸綠、景美 天津四大溼地成候鳥天堂


據介紹,為保護七里海國家級溼地自然保護區,寧河區叫停旅遊項目,拆掉所有設施,退漁還溼、退耕還溼,興建鳥島、修建圍欄,對核心區進行封閉管理。目前,生態移民示範小城鎮正在推進建設,到2020年,溼地內的5個村莊、2.5萬村民將全部遷出。武清區加大對大黃堡溼地保護力度,對汙染溼地環境的京津農藥廠進行拆除,對溼地周邊小散亂汙企業全面關停,對核心區、緩衝區集體土地進行了流轉。按照規劃,大黃堡溼地核心區4個村將於2023年完成搬遷,緩衝區5個村將於2025年完成搬遷。北大港溼地通過種植蘆葦、鹽地鹼蓬植物,恢復溼地面積1075畝,治理外來有害生物互花米草5850畝,開展蘆葦復壯2000畝,鳥類棲息環境穩定向好。靜海區全面加大團泊溼地保護力度,興建沿湖綠色生態走廊,開展生態補水,持續做好一號島植被封育及人工輔助工程,投餵高粱、玉米、小鯽魚,為鳥類遷徙和繁衍提供充足的食物。

天藍、水清、岸綠、景美 天津四大溼地成候鳥天堂


經過一系列措施,天津四大溼地生態環境逐漸恢復,如同鑲嵌在津沽大地上的四塊“綠寶石”,涵養京津地區水源,保護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的好轉,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候鳥在此遷徙和停歇,每年途經的候鳥達到百萬只以上。目前,在天津監測到的溼地鳥類有249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鳥類有8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野生鳥類有23種。曾在七里海消失10多年的震旦鴉雀、中華攀雀、文須雀等近危鳥類又重返七里海。世界瀕危物種白頭硬尾鴨和國家一級保護物種雪雁,多年不見的國家一級保護物種黑鸛和大鴇,8只並不常見的火烈鳥都被發現在北大港溼地棲息繁衍。(津雲新聞記者董立景 攝影馬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