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股東增持,是信心還是誘餌?你知道嗎?

回眸10月,共有67家A股上市公司獲得重要股東(包括控股股東、大股東、高管、員工持股計劃和持股5%以上的股東等)增持,增持股份合計約為2.1億股。而截至10月24日,年內585家上市公司獲得重要股東淨增持,累計淨增持對應市值為587.18億元,其中7家累計淨增持金額超10億元。

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獲得重要股東淨增持,儘管增持的表現各異,比如新奧股份的增持是“左右口袋倒騰”性質,三泰控股的增持帶有利益捆綁式,萬達信息的增持是紓困式+舉牌式,都是彰顯了股東對公司未來發展和業績預期的堅定信心。

通常,股東增持,就是嫌公司市場估值太低,要通過自我表現、自我增持,做給股民們看,以期提升股價。基本上屬於不得已而為之。

這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大股東增持公司股票,意味著對公司未來發展看好,公司一旦有了發展前景,充分張揚,將從基本面上保障公司股票價格提升;

另一方面,就市場供求關係而言,股東增持公司股票,市場相應就減少了流動性,造成一種飢渴感,求大於供,從而擴大股民對該股票的需求欲,於是將在市場層面推動股價上揚。

不過,股東增持的風險也是很明顯的。首當其衝的是,大股東增持往往是主力機構刻意打壓股價的契機,絕大多數股票在大股東宣佈增持後都呈現先揚後抑的走勢,反而導致投資者清倉逃跑。

其次是增持一旦因某種原因不能兌現,就會影響公司聲譽。比如ST椰島股東東方君盛原計劃於2017年9月15日起12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增持股份比例不低於公司股份總數的2%,可是經過兩次延期,直到2019年9月14日,增持計劃仍未完成,原因是東方君盛持有的ST椰島股權被質押及凍結事項一直未能解決,因而爽約。市場譁然。

上市公司大股東不能按期兌現增持承諾,除了無法規避的客觀制約條件外,如資本市場環境、經濟環境、融資環境等發生了較大變化,也不乏是一種人為欺詐,人心叵測,其中也有貓膩,把增持作為誘餌,引逗股民追捧,以提升股價。

實際上,近年來上市公司大股東增持違約的情況頻現,或延期或擱淺,增持變成“畫餅充飢”的資本遊戲,變成戲弄投資者的欺詐手段,只是虛晃一槍。

可是,對這種欺詐式增持,目前監管部門尚未作出強烈反應,只是發監管函,並無其他過硬的有震懾性的行政管制措施。

事實上,違背增持承諾並不屬於可處罰事項,行政制裁無能為力。這種制度性缺失,導致監管部門受限於現有法律規定,無法實施行政處罰制裁失信增持承諾人,讓投機者有空可鑽,隨意披露增持計劃而不兌現。

因此,要修改監管制度,對增持失信者要加大行政制裁力度。就投資者而言,應該有一定的風險意識,提高識別能力,密切關注上市公司宣佈增持的“後續動作”,尋覓蛛絲馬跡,不要被一些上市公司的增持計劃誤導。

有些人問大亨為什麼大亨選票選的那麼準,其實選票是要綜合消息面,外加內部消息的結合,還有就是結合了自己多年在股市的磨練,不是大亨說大話,自己也摸清了市場一點規律,老鐵們也不要著急,股市需要時間的沉澱,一步步來的。因是內部消息所以現在不方便說,加入圈子,每天準時分享牛股。

大亨每日覆盤後選出強勢自選股,放在大亨的的谷池中,希望對粉絲有幫助。如果還有剩餘時間,可以解答粉絲的問題。

重要股東增持,是信心還是誘餌?你知道嗎?

進入主頁後點擊最下方“大亨解盤”即可.

邏輯+詳細步驟盡在其中,提前佈局!

重要股東增持,是信心還是誘餌?你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