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校很多老師都不願意參加省、市教學技能比賽?

美蛙英語


啥學校啊?不太可能!現在如果省、市教育部門組織的教學技能比賽,真得獎,也挺不容易的。不光為學校獲得了榮譽,自己績效、學校貢獻和職稱評定方面都有加分。為何不肯參加呢?今天本校開會才宣佈想參加市、省教師教學技能大賽必須參加先參加學校組織的校內教學技能比賽。

可見,雖不至於全部參與,但參與的人數應該不少,尤其是青年教師,還是非常踴躍的。


Scarett


就我個人而言,不是不想參加,而是表演性質太濃,不適合我。

就拿我自己的例子來說。

前兩年去參加比賽,上一節作文課,上完學生對我說:老師謝謝你,這節課的作文寫的真爽。

我聽了還挺高興,學生認可我的課。

但下一秒評委老師一句話就打擊到我了。

她說:你這節課實用是挺實用的,但是沒有小組討論,也沒有視頻啊遊戲啊,太安靜了。

聽完就知道得獎無望,果然就只有一個二等獎。

這件事對我打擊很大,讓我看清原來比賽真的是表演課。踏踏實實上課教成績的人,想用一節學生真正能學到東西的實用課得獎是不可能的。

之後再有比賽就沒了參加的想法了。


一五一十部落


在下江蘇人,19歲中師畢業,工作22年,在蘇北某市的區直小學教語文。參加過一次教育廳組織的全省小學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僥倖得了二等獎。因為親身經歷過,所以還是有點真實感受的。

第一,比賽磨人不假,但更磨心。教師要教好學生,除了師德、情操、信念,但還必須有紮實的能力與素養。上師範時,班主任說過一句話,至今記憶猶新:"好老師,必須厚臉皮。”全校選拔,全區選拔,全市選拔,全省大賽;專業知識筆試,課文誦讀,現場故事,粉筆字,即興演講,才藝展示,教案設計,課堂教學……一路走下來,除了比拼精力與體力,更比拼全面的綜合能力、穩定的應對心理。賽前,確實經常焦躁;但賽後,你會有浴火重生、精神得以拔節的開闊。更重要的,你會從骨子深處生髮出從容面對學生、課堂和教材的自信。千萬別不屑、不敢、不想,既然自己可以教好學生,為什麼這樣小小的嘗試卻不敢作些突破呢?

第二,比賽名次重要,但亦無關。既然是比賽,總會分出個123,關鍵看你有什麼樣的參賽目的。有人,可能是為了增加自己的教學資歷;有人,可能是為了評選職稱;也有人,可能就是單一的為了展示自己。功利也好,理想也罷,都是可以理解的。無論出於什麼目的,有一點是共通的:你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必然會得利。教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不就是學生麼?這一點,想來毋庸置疑。論文可以借鑑他人,上課可以華而不實,基本功比賽作不了假的。


蟲國英雄


能不能獲獎是未知數,付出的精力和時間太多。這就是很多老師都不願意參加省市教學技能大賽的原因。

記得二十幾年前,當時教學輔助技術還不先進的時候,朋友學校一位30多歲的女教師,參加市教學能手評選。她屬於特別認真的那種,大概有一個月的時間,她天天耗在實驗室裡,琢磨自己的實驗。然後,一遍遍的打磨自己的課。

每次試講的時候,全組的老師都來聽課,聽完課,然後一起討論存在的問題,糾正。如此重複,大概一節課講了十幾次。整個年級的這堂課,她都包了,而且有的班級還講了兩遍。只要她試講,全組的老師都停下課來聽她的課。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成為了學校第1個獲此殊榮的老師。這可把校長樂壞了,大會小會的表揚。

後來他們組就形成了這麼一個作風,只要是誰出去講優質課,或者評教學能手,那麼全組的人一起向上陣,一起備課,一起打磨。參與其中的那個主角,說實話,真的被扒層皮。

有這樣的機會,其實只要是有上進心的老師,想評職稱的老師,都想去參加的。但是,有的老師很有自知之明,因為這樣的名額不多,要全組進行打分,優中選優,那麼他掂量一下自己不夠格,也就退出了,其實他的真心是羨慕的。

說實話,每個組裡被推出來參加省試,教學能力大賽的老師都是學校水平比較高的。在組裡的老師聽完試講課進行點評的時候,可以說每個老師都毫不留情,只說缺點不說優點。有時候看到這個主角老師,臉一陣紅一陣白,被打擊的非常窘迫。但是也不得不重拾信心,根據自己的不足繼續講,繼續試,直到達到理想的水平。

前幾天朋友學校搞了一此創新實驗,朋友也參與其中。修改實驗,配藥品,反反覆覆好多次。每次見到他時,他總是急匆匆的說,不行,哪裡哪裡又得改,老教師又提出來了。真的,不真正打磨一節課,那都不叫成長。

所以,在打磨課的過程中,老師們都知道其中的艱辛,大多數老師都不想參加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而且從學校推出去以後,到市裡參加比賽,能拿一等獎有難度。如果能推到省裡去,那簡直是撞大運。說實話,裡面也有潛規則的,比如哪科的優質課在哪個中學舉行,那麼,這個中學的參與這門課講課的老師有福了,肯定過。有時候公佈了的成績還能改,無語。

你所在的學校有沒有類似的情況,作為老師,你願意參加這種比賽嗎?你有沒有被黑幕過呢?


繆老師妙筆生花


作為一個一線老師,我有親身經歷。

年輕時的我,為了比賽,幾個月熬通宵,幾個月都要生活在壓力中,而與此同時,自己的教學任務也要全部保質保量完成。這麼特別辛苦。

但是這不是我的興趣啊,我喜歡教課,我喜歡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摸爬滾打,我喜歡關注他們每個細節及時給予肯定或是糾正,我喜歡看他們做對題的喜悅神情。我喜歡和家長像朋友一樣溝通甚至聊聊家常。。。。。。但有任務的時候,整個人都不在正常狀態了。所以不喜歡。


馬老師有點饞


我相信我的親身經歷能給題主以參考

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階段

剛參加工作時,作為80後的筆者是非常願意去參加各類比賽的,特別是自己教學經驗還不足,教學能力相對薄弱的時候,聽聞可以通過比賽提高自己,自然是二話不說積極主動參加了,不僅是為了提高自己,也為了證明自己在大學時拿的優秀實習生,講課水平得到同學誇讚,微格教學能力突出都不是白拿的。


很慶幸,當時信息化手段不高,一個現在看起來要吐的PPT足以,用兩塊磁石一根繩子用透明膠簡單粘貼一下在白板上畫了個橢圓就得到了高一學生雷鳴般的掌聲,自然很幸運地在工作第一年就拿了區、市一等獎,市裡是第二名,作為示範課在全地區(幾個縣市)老師面前上。

總結一、確實在某些方面走在了前列,例如當時很多老師都不會用ppt,有些打字都困難。總結二,磨課的重要性,這篇課文我一共上了13遍,當時錄像現在看起來有很多很多不足的地方,一次次地改進很有必要。

不過筆者接觸的90後的教師好像主動願意的少了,恐怕是他們沒有爭強好勝心或者跟後文筆者講的情況相同(參考後文)

專業提升發展階段

這個時間段教師也還是願意參加比賽的,對應現在年齡在35左右,職稱上又沒有上去的,他們為了職稱沒有辦法只能參加比賽,希望從中獲獎拿到點積分到時候評職稱能夠派上點用場。筆者也見過一些名利驅動的,認為自己就是這個專業的專家,自己必須參賽,參賽就必須一等獎,其實肯定的是確實有他擅長之處,但有時候評委的關係也輔助了一把

同樣也有極少數真心想參賽的教師,鳳毛麟角,至少筆者只見過一個,還不是同事,無私奉獻,只希望自己獲獎以後把學到的東西,現代的教學技能、方法,政策的相關都回來傳授給年輕老師。

為什麼大部分不願意參加比賽

1、時間緊

我承認這是個藉口,因為時間嗎,擠一擠總是有的,但又有多少人願意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呢?更何況這很多時候就是個虛榮,有獲獎的準備功夫,用來寫論文,十篇都寫出來了,就算網上最低價也是2000吧,獲個市一等獎有幾個城市的學校能夠獎2000的?

筆者 有一個同事,前年國賽二等獎,通宵熬了無數個,有時候就直接睡在形體房(公共藝術類),醒了就幹,吃的喝的都是同事、朋友幫忙買了送過去,直言不諱,一場比賽下來,30不到的人看上去四十好幾。

2、團隊假

其實這種比賽都是可以團隊參賽的,但自私的本性,很多時候大家都說是組了個團隊,但真心奉獻的又有多少?所以看上去很美的團隊,三個人做的事情往往最後就是你自己一個人完成,筆者做過四次課題,其中一次沒有辦法結題,每次開題前就一堆人要加名字,最後就是自己一個人做,那一次沒有結題的就是實在不想做了。

3、形式重

省市級的比賽筆者都參加過,相信參加過得老師都可以給出和我一樣的答案,那就是一場show,現實中你備一節課真的會花幾天的時間嗎?那你根本就趕不了進度,三年你就教一本書可能都來不及,特別現在的比賽,要求八課時抽一節課來上,你還要準備八場show。

至於信息化,我上課用個課件,一節課的內容要做兩節課,這可是備課以外的時間,如果還要我加什麼視頻=音頻,網絡上找就得好一陣子,還要下載,各個網站又限制了格式、會員什麼的,下好了還不行,還要轉格式七七八八,如果是在線看呢?前面一分多鐘的廣告等著你,如果多幾個視頻,一節課裡面半節課都在放廣告。

筆者最擅長的 就是師生互動,腦子賊快,妙語連珠,這也正是學生喜歡我的,而比賽就是按腳本走,你多說了一個詞我接起來的話就有漏洞。

4、性價比低

前文說了比賽獲獎虛榮而已,確實,在一個市場經濟的今天,教師工資普遍還過得去的情況下你覺得我的工作時間對應的價格應該是如何,簡單算一筆賬吧,現在教師家教家養抓很嚴了,我們就不按市場價格來算,按大學生算吧,兩個小時60塊錢不多吧,為了準備市賽,如果精心準備(有敷衍了事的我知道十分鐘就能把材料湊齊)的話,筆者剛準備了一套2019職業能力比賽的,一共花了3個禮拜幾乎所有的休息時間,週末工作兩天至少14小時,平時每天應該也有4個小時左右,所以總時間是100小時+,也就是按普通大學生家教標準也是3000+。

而一名在職教師家教的價格筆者估計應該比大學生高3倍吧,那樣就應該是一萬。可惜,沒有這麼多錢的話,能積極主動的就不會多。而且我是按底線來計算的哦。

5、懶癌症

30年前,一個禮拜只有週日和週二下午放假,後來一天半,到現在雙休日,原因自然是生產效率的提高,同時休息時間的延長,都造成了能坐著不站著,能躺著不坐著的性格,這也確實是時代進步帶來的,但包括筆者在內,都基本上完成本職工作就好,還要花費額外的功夫去準備比賽什麼的,確實沒有什麼興趣,懶癌症又發作了,,筆者又不想打字了,O(∩_∩)O哈哈~


教育魔方


省市教能比賽,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讓一批優秀的教師脫穎而出,使得專業技能“提檔換速”,對迅速樹立教師個人品牌有著極好的推動。

如果條件可以,每位老師都應該去體驗一下這個過程。

現在一線的教師,基本上對省市級教能比賽沒有興趣,我分析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 省市教能 準備很麻煩

我曾經在2016年參加過省市技能比賽。我這人自知天性愚鈍,做事情比較認真,為了能夠在要能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那一年,除了正常工作,我把全部經歷用在了準備教能比賽上,三個月的時間裡,做了非常周密的準備。

我將我們這套教材,從初一到初三全部重新背了一遍,那兩個多月裡,我幾乎不眠不休,廢寢忘食,寫了十幾本教案,寫了幾十課的說課稿。弄清楚了每一個說課稿的來龍去脈,具體的措施過程。

縣上的比賽,我很順利過關。市級比賽也很順利的拿到較好的成績,最後參加省能角逐的時候,我又將一些重點課例重新編寫教學設計、說課稿,精益求精。

現在想來,那段時間真的很傷腦力,體力。累的時候告訴自己:有的時候你會感到絕望,但不放棄是對付困難的最好方法!

二 省市教能的含金量已今非昔比,對老師沒有足夠大的誘惑力。


2015年之前,在我們陝西,市級教學能手,可以直接申報職稱。那時候,每年都有人去報名。雖然最後能夠娶到能手的都是鳳毛麟角,但是,很多人就靠這個捷徑,輕輕鬆鬆的解決了職稱問題。為此,有些人,甚至通過託關係、走後門,拿到省市教學能手證書。

但是在2015年,省教育廳突然取消了,省市教能直接參評的資格,一線教師的報名熱情明顯減少了。

三 教師的工作看起來輕鬆,實際上非常繁瑣。

現階段,大多數一線教師工作繁瑣,又要上課,又要帶學生,還要應付大大小小的檢查,扶貧工作,一天下來,早已精疲力竭。

尤其現在,各種各樣的檢查、考試特別多,本身工作壓力很大。所以,對於參加省市教能這樣的業務比賽,很多人都嫌麻煩。

四 工作上淡泊名利,不想大動干戈。

實際上,大多數教師習慣,每天出操,上課,備課,批改作業,大學生。

每天準時準點,都有固定的工作要做,人難免會變的千篇一律,習慣這樣一種生活,所以很多人不願意去,畢竟任何一個競技類比賽,都需要大量的準備,你平添煩惱。

陶淵明在《飲酒》中寫到: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大多數教師對明利淡泊,認為只要把學生教好,班級管好,在一些比賽上都不願意去傷腦筋。

五 老師都普遍自尊心強,參賽不成功怕沒面子。

參加省市就能這樣的比賽,也算是一個大事兒,你報名,全單位的人都知道了。

很多老師,寧願不參加,也不想去駁自己的面子。也有很多老師報名參加了,但沒有拿到好的成績,總覺得面子過不去。我有個同事,曾經連報兩年,沒有走出縣級,最後直接放棄,發誓此生再也不報。

但是,有些技能,其實不僅僅是那證書獎盃。在準備的過程中,你所收穫的很多隱形成果,將在你未來的職業發展中為你推波助瀾。

現在的我能夠在40分鐘內,寫完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和一篇完整的說課稿,5分鐘左右完成一個簡單PPT,

還有我的那位同事,雖然沒能如願. 但是經歷過教能比賽,後來業務水平提升非常快。


我是木子物語,一邊育人,一邊寫作。

期待與你相遇。


木子物語


就我們小學老師而言,每年都有這樣的比賽,但是的確很多老師不願意參加,或者或不願意去受罪。這樣的比賽一般都指定了人選,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有些老師寧願把時間交給課堂也不願參加所謂的選秀。

參加工作的前六年我非常熱衷於這樣的活動,但是每次去市裡參加比賽時總被排除!領導層傾向於鎮小學,而我在農村山區。大學校他們有專門團隊搞教研,他們有時間去磨課,而我們每天面對留守兒童已經焦頭爛額,學校小各種事情都需要雙肩挑,我辛苦準備的課甚至沒有老師願意去聽,即使去了也會都說恭維的話,很難提高!久而久之,這些活動我也不再參加。

一位老師技能再強,長得再靚,不好好工作也是枉然。王小波說,漂亮的臉蛋很多,有趣的靈魂很少,我願做學生的百靈鳥,千里馬再好,也要有伯樂!





孩子魔法師


我們鄉老師都想參加省、市、縣教學技能比賽,可機會不多。就拿語文學科來說吧,參加省級優質課比賽名額我們縣每年只有1節;市級優質課比賽名額1O節,根本到不了鄉鎮;縣級優質課比賽名額按老、中、青三個年段各分1節。隨著職稱的改革,晉升中、高級職稱的首要條件需優質課。這不,一年一度的縣級優質課比賽通知剛下來,老師都爭著報名,每年為了比賽,老師間都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我建議縣區教研室對農村教師給予優質課比賽名額多分配一些。以緩解老師晉升職稱的壓力。


一生孺子牛


很多老師不願意參加省市級教學技能比賽的原因很多,梳理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

隔壁學校的一位老師前一段時間也參加了教師技能之優質課大賽,她辛辛苦苦準備了幾個月的時間,“試課”、“磨課”、整改等環節花了太多太多的時間,但到了比賽那一天,她因為上課的時候太過緊張,所以沒有發揮好,學生上課的主動性完全沒有調動起來,平時上得妙趣橫生的她,到了比賽當天發揮失常之後連個三等獎也沒拿到手,那種感覺甭提有多難受了。付出與收穫難成正比,這是一些老師放棄省市級教學技能大賽的一大原因。

(二)獲獎的“性價比”不高。

為什麼有些老師會去參加技能大賽?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能夠評上高級職稱——技能大賽的成績越靠前,評上高級職稱的權重就越大。但是,對於一些十幾年都沒有職稱評聘名額的地區而言,無論教師獲得什麼獎項,哪怕獲得諾貝爾獎,也是無法評上更高一級職稱的,因為職稱評聘的名額沒有向這種地區某個年齡段的老師開放,老師選擇參加技能大賽,無論獲得什麼樣的名次,都無異於做無用功。所以,對於沒有獲得職稱評聘名額的老師而言,別說是參加省市教學技能比賽,就是參加國家級或者國際級教學技能比賽的“性價比”也都是不高的。

(三)投入太多時間導致自己的教學進度嚴重滯後。

一個老師,如果能夠參加省市級別的教學技能大賽,那麼至少經過學校、鄉鎮學區、縣區教育局的層層篩選之後才有可能做到。也就是說,這種老師幾乎把大把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教學技能大賽這件事上。有些人可能會說這是一件好事,但只有相關老師自己知道: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有限,當時間向比賽傾斜,那麼自己所教學科的教學進度就顧不上了,顧不上教學進度,自己所教班級的教學進度嚴重滯後,那麼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大打折扣,這是很多優秀老師都不願意看到的現象。

當然,還有相當一部分老師放棄省市級別的教學技能大賽,還因為其他原因,比如年齡偏大,心力交瘁吃不消;再比如自己的綜合實力不夠,對自己的教學能力有自知之明等方面,都可能導致老師放棄省市級別的教學技能大賽。

總而言之,讓教師參加教學技能比賽,無論成敗,教師的專業素質的發展都有可能“換擋提速”,但教師不想參加各級各類的教學技能比賽,應該都有自己的苦衷,我們不能一概而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